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世纪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A.生产的发展B.市民阶级的形成C.王权的衰落D.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2.雅典民主制的鼎盛时代是在BA.梭伦时代B.伯里克利时代C.克里斯梯尼时代D.庇西特拉图时代[ ]3.1688年英国发生的改变政权性质的革命是AA.光荣革命B.宪章运动C.红白玫瑰战争D.护宪运动[ ]4.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是CA.等级君主制B.议会君主制C.专制君主制D.僭主制[ ]5.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国家权力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DA.议会B.政府C.总理D.总统[ ]6.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布丹C.霍布斯D.伏尔泰[ ]7.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的最好的政府形式是A.公民大会制B.内阁制C.代议制D.直接民主制[ ]8.古代西方最早对政治学作出系统论述的学者是A.马基雅维里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孟德斯鸠[ ]9.在早期代议民主制中,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重心在A.政党B.议会C.政府D.总统[ ]10.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主要目标是A.限制王权B.保障人权C.普及选举权D.提高工人工资[ ]11.近代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首先建立政党的国家是A.荷兰B.英国C.美国D.法国[ ]12.西方国家的利益集团数量多,种类庞杂,如美国的“军事--工业联合体”等就属于A.“政治性”利益集团B.“结社性”利益集团C.“体制化”利益集团D.特殊利益集团[ ]13.在美国,两党的中央组织为党的A.全国联盟执行委员会B.全国代表大会C.全国委员会D.全国代表会议[ ]14.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规定议会议员实行A.等级选举B.间接选举C.“自由选举”D.等额选举[ ]15.在选举中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计票方法并重的国家是A.日本B.法国C.美国D.德国[ ]16.英国的普选仅仅意味着对A.国王的选举B.上院议员的选举C.下院议员的选举D.首相的选举[ ]17.当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职位都空缺时,继任总统职位的第一人选是A.国务卿B.国防部长C.参议院议长D.众议院议长[ ]18.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A.弹劾权B.财政权C.监督权D.立法权[ ]19.法国资产阶级议会形成的标志是召开A.制宪会议B.西门会议C.三级会议D.国民议会[ ]20.议会最早起源于A.英国的封建等级会议B.法国的封建等级会议C.德国的封建等级会议D.美国的大陆会议[ ]21.下列文件中,最早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是A.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22.美国密歇根州与伊利诺伊州发生商务纠纷,有权审理这一案件的法院应是A.州法院B.上诉法院C.特别法院D.联邦法院[ ]23.司法审查的首要作用是保持A.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平衡B.司法体制内的权力平衡C.议会体制内的权力平衡D.政党体制内的权力平衡[ ]24.虽有宪法和议会,但君主仍掌有实际最高统治权的政府体制为A.议会君主制B.二元君主制C.专制君主制D.世袭君主制[ ]25.美国政府行政官僚体系主要包括A.内阁和政府各部B.总统办事机构C.独立行政机构D.A、B、C三个部分[ ]26.法国政府制定重大决策的主要机构是A.总统主持的部长会议B.部际委员会C.总理主持的内阁会议D.独立机构[ ]27.瑞士委员会制的特点之一是A.实行分权体制B.委员会权力高于议会权力C.总统享有最高决策权D.议行合一[ ]28.日本城市政府的主要组织形式是A.议会委员会制B.议会市长制C.市长制D.议会--经理制[ ]29.下列国家有“地方自治之家”之称的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30.现代西方民主制最早表现为A.英国的代议制B.美国的总统制C.法国的半总统制D.日本的天皇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西方政治制度考前重点复习资料(5篇)

西方政治制度考前重点复习资料(5篇)第一篇:西方政治制度考前重点复习资料西方政治制度(2011-01考试串讲)1、城邦民主制:是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行使决定国家大政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的政治制度。
(P7)2、梭伦改革主要有三项重要内容:(简答或多选)①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
②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
③在政治上,消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众的作用。
(P9)3、克里斯梯尼的改革内容:①以地区原则划分的新选区替代按氏族部落组成的旧选区。
②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的四百人会议,以此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
③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
(P11)4、雅典民主制的意义:第一,雅典民主制首创的主权在民原则成为西方民主实践遵循的政治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下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的,雅典民主制无疑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最早的经验和启示。
第三,雅典民主制崇高法治,主张法律至上,受全体公民委托行使权力的人必须按照明确的委托行使权力,必须根据明确的法律行使权力。
(P14)5、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首先,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概念,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其次,古罗马共和政体被认为是一种混合政体。
第三,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资本主义法权概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是罗马人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P28)6、“十二铜表法”,是一部适应于公民内部的,维护债务奴役制的,同时也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力进行一定限制的法典。
(P28)7、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
(P38)8、民族国家:是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政府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的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
(P43)9、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什么?(P57)①传统代议民主制的衰落②行政集权民主制的形成③共同参与民主制的梦想10、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四个原则?(P61)11、代议民主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P80)12、掌握政治制度中的三种分权制衡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法国模式(P100)13、西方法治原则的观点:第一,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
西方政治制度各章节高频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第 4 页 共 40 页
是危害国家的分子。 (2)意义:使贵族寡头势力一蹶不振,宣告了氏族社会的终结和国家的成熟,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 3.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 P54: (1)主要内容: (1404 选) ①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1301 选) ②议事会:是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 ③陪审法庭:是整个城邦民主制的拱顶石。 ④十将军委员会:雅典最高军事机构,由选举产生。 (2)特征:①直接民主 ②抽签选官 ③轮番为治 三、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困境 P56: (1210 论) 1.意义 P56: (1)主权在民原则。雅典的城邦民主制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公民的主权,为后世 民主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主权在民的原型。 (1101 选) (2)法治原则。在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中,已经有了区分宪法与法律的观念,宪 法是城邦的最高法律准则,宪法是“城邦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 2.局限和困境 P56: (1)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 度,就其城邦人口总数而言,仍是少数人的民主。 (2)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 (3)在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下,在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地保护少 数人的权利,这很容易导致多数暴政。 (4)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制度设计中大量采用了直接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 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但是,频繁举行的大规模集会不可避免会导致民主 质量的下降。 四、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 P59: 1.主要内容 P59: (1)王政时代 ①王政时代是古罗马国家的形成时期,该时期正是罗马社会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 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表现出军事民主制的色彩。
历年考题 1310 选、1210 简 ———— 1404 选、1110 名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凡尔登和约2. 黄金诏书3. 亨利八世的政府革命4. 责任内阁制5. 塞尔维·图里阿改革6. 《独立宣言》二、简答题1.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
2. 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哪些政治体制?三、论述题论述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变革的特点及其成因。
答案一、名词解释1. 凡尔登和约:查理的儿子路易死后,843年,他的儿子们取得和解,签订了凡尔登和约,依据这一和约,长子罗退尔分得了法兰克中部包括今日意大利在内的广大地区,并继承了一段时期空有其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
次子路易则分得了法兰克东部即莱茵河与易伯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幼子秃头查理则分得了法兰克西部的广大地区,奠定了后来的意、德、法三国的版图的基础。
2. 黄金诏书:1347年,查理四世选为帝国皇帝,于1356年颁布“黄金诏书”。
规定皇帝须由诸侯选举,选举会议由大主教主持,表决决定。
选侯会议每年一次,全国性问题由会议决定,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独立权利,领地世袭。
诏书承认“私战”合法性。
诏书是对德国封建割据局面合法性的进一步肯定,是“德国多头政治的根本法”。
3. 亨利八世的政府革命:亨利八世的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遵循其旨意所进行的政府机构的全面改革,在英国的政治制度史上意义深远,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之为“政府革命”4.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世纪初乔治一世时期产生,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利: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提出不信任案废除内阁.5. 塞尔维·图里阿改革:罗马王政时期的第六个国王即赛尔维·图里阿(前578至前534)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被保护民的矛盾,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是按财产划分五个等级。
二是按财产等级规定兵役义务。
三是创立森都利亚大会。
四是废除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划分四个区域。
标志着罗马国家出现。
6. 《独立宣言》1776年北美英属13个殖民地的代表,通过了宣布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的《独立宣言》,是美国的第一个宪法性的正式文献。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题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巴昔琉斯 *=部落的领袖都称为巴昔琉斯,有人把它译成王,但同现代意义的王并不完全一致,实际上还不是一国之王,他只是军事民主制下的军事首领,是全部落自由成员的战时统帅,受率领的人还不能看做是他的臣属。
他的权力受着习惯上的限制,没有经过长老议事会与民众大会的同意,不能对他率领的人发布决策。
他有司法权,根据风俗习惯裁决争讼,也有宗教权,主持全部落的祭礼,但他没有行政和立法的权力,既不统治一个有一定疆域的国家,也不能制定法律。
公元前8世纪,作为原始民主制时代最高军事首领的王被新型的国家官吏执政官所取代。
2.德拉古法典=在公元前621年,德拉古当选为司法执政官。
他制定了新的法典,对政治法律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
新的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都具有公民权利,执政官和其它官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
德拉古还建立了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德拉古法典扩大了公民的范围,将公民权授予大批平民,把选举执政官等高级官吏的权利由元老院转交给公民大会,建立了一个与元老院平行的以平民为主体的议事会。
编定成文法和建立国家法庭,限制贵族的司法特权。
这标志着贵族制度开始衰落,平民的斗争获得了一定成果。
平民得到的新的权利成为他们下一步斗争的基础,使他们处于比以前更有利的地位。
所以,德拉古立法是梭伦改革的必要准备。
3.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约公元前638-公元前560年)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行官,并进行了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庸”之道。
他自称既要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
梭伦改革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作为政治制度基础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二是对国家机构本身进行改革。
梭伦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是颁布“解负令”;梭伦还制定了关于遗嘱的法律;梭伦对于国家机构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把担任高级公职作为富人的特权,但把选举和监督官吏的权利交给平民,把所有公民按财产分为四等;梭伦还建立了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梭伦还首创了重要的民主机构“陪审法庭”;梭伦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免除债务,使穷人免于沦为奴隶的地位,从而维护了一个稳定的公民团体,巩固了城邦的基础;梭伦改革更为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奠定了后来雅典发展方向的基础,使它不是像斯巴达那样变成一个平均主义的、封闭的、崇尚服从和纪律的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多样性特征的、开放的、灵活的社会,一种尊重民主、法治和个人独立自由的政治秩序。
00316西方政治制度重点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制度导言1、国体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哪些阶级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由此决定的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
实际上,国体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是决定性的部分。
2、政治制度的形式有很多方面,主要有政体、政府制度、国家结构、政治体制等。
1)政体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
(包含国家机关的设置和权力配置的一整套原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机构和权力分配关系)2)政府(广义)指的是国家政权的整体,不仅包括元首、立法、行政和司法等部门,甚至包括作为国家统治机器的所有部分。
(狭义)指国家中央行政机关。
3)国家结构指的就是国家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期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4)政治体制指的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3、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新闻和大众传媒,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等等。
4、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2)是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3)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式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策略。
4)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5、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一般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
6、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古代雅典城邦民主制1、城邦是以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周围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
(古代的希腊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雅典、斯巴达、叙拉古等)2、城邦整个人口划分为具有不同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奴隶、外邦人、公民。
《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政党制度 ⼀、单选、多选知识点 1、欧美各国的政治⽣活中陆续使⽤“政党”这⼀词汇始于17世纪~18世纪。
2、西⽅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明确的政治纲领、明确的政治⽬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规定⼀定的组织纪律。
3、现代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是现代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标。
4、世界最先出现现代政党的国家是英国。
英国现代政党的雏形是托利党和辉格党。
1833年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
5、1791年,美国反联邦党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杰斐逊的旗帜下组成民主共和党。
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后,美国形成⽐较稳定的两党轮流执政格局。
6、⼀般把强调民权、社会平等、进步、⾰命、改⾰和福利国家等主张的称为左派⼒量;右翼或右派⼀般是指反对激进改⾰或⾰命的政党或政治D 7、德国逐渐形成两、三个⼤党控制下的多党体制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8、按照政党在政党政治中所起作⽤的性质和⼤⼩,政党可以分为体制内政党和体制外政党;按政党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来划分的政党的类型。
9、现代政党的功能和作⽤体现在三个⽅⾯,即操纵选举、控制议会和控制政府。
,是代议民主制设⽴的政治“三部曲”A派别。
10、从西⽅国家规范政党活动的⽅式⽽⾔,在法律实践上对政党的限制形式有预防制和追惩制。
各国政党⽴法的情况有相关法律规定、专门法律规定和惯例法的规定。
11、在西⽅国家的政党体系中,对政党法律地位的规定的两个层⾯是确认各政的功能与作⽤主要体现在操纵选举、控制议会和控制政府。
政党控制选举和议会活动,其最终⽬的是为了控制国家⾏政机关。
12、⽬前最为普遍和最直接阐述政党制度差异的? 13、作为动员⼴⼤⼈民参与⽃争的⼝号,最早提出“普遍选举”的是资产阶级。
14、西⽅民主政治体制中执掌国家政权的合法依据是选举获胜。
西⽅国家政党的⼯作中⼼和重点均集中于选举活动。
现代政党的功能与作⽤主要体现在操纵选举、控制议会和控制政府。
政党控制选举和议会活动,其最终⽬的是为了控制国家⾏政机关。
西方政治制度史考试重点

第一讲一、政治制度的定义(范畴)西方观点:法国—迪韦尔热——机构论,认为政治制度就是政治机构的组合。
美国—阿尔蒙德——秩序论,认为政治制度就是负责组织维持社会秩序和改变这种秩序的合法制度。
中国观点:张定河,认为政治制度是国家组织和管理社会的政治体制。
二、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1、原始社会:早期和中期是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末期是军事民主制2、奴隶社会:早期是共和政体(古希腊),后期是独裁专制政体(古罗马)3、封建社会:有限君主制、分权君主制和君主专制交替发展4、资本主义社会: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原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有限君主制——分权君主制——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制第二讲四、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划分标准1、权力的来源不同:一般情况下,君主制的权力来源来自于世袭,而共和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2、权力的支配方不同:一般情况下,君主制的权力支配方是个人,而共和制的权力支配方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和政府。
五、君主制的概念、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一)概念:一般来说,君主制是指国家权力在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身任职并且世袭的政治体制。
(二)类型:1、无限君主制,即君主专制制度2、有限君主制,包括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
(三)特点:1、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①君主权力无限,臣民只能绝对服从;②君主主要依靠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进行统治,对人民剥削和压迫;③产生于西方封建社会晚期。
2、贵族君主制的特点①在贵族君主制下,君主知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实际上能在自己的直辖领域上行使权力;②贵族在名义上隶属于国王,实际上是独立的,并且在世袭的领域上拥有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国王无权干涉其内部事务;③在宣战权、涉及到王国全局利益的重大事件,由国王和贵族共同解决,处理过程由国王召集贵族商讨,但最终由贵族决定。
3、等级君主制的特点①议会是在国王之下设立的,并由国王召集;②这种等级代表议会只是君主的立法与咨询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贝壳放逐法 :这是给公民大会的一个特殊的司法权。
目的是防止“僭主”,保持雅典的政局稳定。
按此规定,每年春季召集一次特殊的公民大会,口头表决是否需要实行放逐。
如果大会认定必要,便再次开会,每位与会者可以把他认为危害公民自由和现存制度的人的名字写衣陶片或贝壳上,那个被大多数人(票数超6干)认为必须放逐的人就要离开雅典,10年后方可返回。
放逐朗司,其家庭财产不没收,回来后也恢复公民权。
2、维兰:在法兰西的农民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不负担与人格依附有关的义务,他们被称为“维兰”,即人格自由的人。
他们可以自由的处理自己的财产,领主不能把他们连同土地一起卖掉,他们的前身多半是法兰克的自由农民,但是他们在土地关系和司法关系上仍然必须依附领主,他们必须向领主缴纳与这两项义务相关的捐税。
实际上维兰是处于奴化过程中的依附农民.3、责任内阁: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组织形式。
内阁首脑应由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充任,表示内阁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成员一般由议会中多数党的议员充任,表示内阁的一致性并应集体向议会负责。
内阁首脑和有关大臣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提出的质询,并在议会通过的由国王发布的法律上签名以表示向议会负责。
当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应集体总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选民的选举来决定内阁的去留。
内阁制政府又称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以英国最为典型。
4、选举保证金制度 :是指候选人需交纳一定数量的竞选保证金,如果选举中所得选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一定比例,则可发还,否则由国家没收。
5、十二铜表法 :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因传说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
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
该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同时也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6、影子内阁:1907年保守党在政党政治和议会斗争中首创“影子内阁”(Shadow Cabinet),又称在野内阁、预备内阁。
影子内阁是由反对党上层领导集团按照内阁的组织组成的后备政府。
它有公认的党魁,领袖,成员包括:该党员内阁成员,该党在下院有影响的议员;或由该党下院议员全体选举产生。
其主要任务是领导本党在下院的一切活动。
和内阁一样,影子内阁同样强调阁员行动一致,集体负责。
它的存在与工作,增强了反对党的政治实力,刺激执政党上层加强组织工作,扩充内阁权力。
7、议会经理制:美国城市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这个制度里,市政府的政策、修立法、拨款、和监督政府运作等的权力由一个通常由5至11位民选议员们组成的市议会执行。
市长在这个制度里的功能通常仅有象征性质、如对外代表该城市,或仅是市议会的一员、通常也担任市议会议长。
市政府平日运作和执行市法规的权力则由市议会任命一位市经理或同等职位负责。
市经理对市议会负责,而且通常市经理的权责在任命契约里都有逐项列出。
理想的市经理最好是能干又不属于任何党派,但是实务上则很困难找到这样的市经理。
8、利益集团:指具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目标,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而组成的社会团体。
当利益集团成为一种参政力量,企图影响公共决策的方向和公共权力的运用,并使自身获得利益时,便被称为“压力集团”。
是美国人民参政的重要方式,分为特殊利益集团和公共利益集团。
其活动方式主要包括:(1)选举中积极支持某些候选人;(2)直接对议员进行游说,对国会施加压力和影响;(3)对政府部门施加压力;(4)通过参与诉讼等司法程序来实现;(5)通过间接院外活动方式,如基层游说、动员选民、大众传媒等。
它直接代表人民的意见,是政府与公民间的桥梁,但是其用捐款支持选举,干扰政府正常的决策程序,一定程度上又腐蚀了政府的权威。
9、黄金诏书:为了使德国封建割据局面合法化而颁布了黄金诏书。
内容包括确定七大选侯与皇帝地位相同,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
选举会议由美因兹大主教主持,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在法兰克福举行。
全国重大问题均由选侯会议决定,选侯在领地内享有各种特权,领地世系,由长子继承。
承认封建主私战的合法性;禁止城市结盟等。
黄金诏书的颁布使得德国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一个皇室强大到足以成为民族的代表,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国家,德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进一步加深。
10、建设性不信任案:在德国《基本法》中首创。
鉴于联邦总理拥有的特殊地位,为确保联邦总理的权力和政府的稳定,德国《基本法》第67条就联邦总理不信任案作出了具体规定。
联邦议院有权对联邦总理表示不信任,并把他赶下台。
但联邦议院不能以传统的半数以上议员的不信任迫使联邦总理下台,它必须在表示对联邦总理不信任的同时提出一名新的联邦总理候选人。
因此,这种不信任案称为“建设性不信任案。
联邦德国建国以来,联邦议院一共提出过两次“建设性不信任案”。
通过这种方式相对加强了总理地位的稳定,使德国联邦政府保持了坚强态势,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
二:简答题1、英国两党制的特点。
1.英国两党制中的两大政党不是始终如一而是有变化的,这与美国两党制不同。
美国建国以来,两大政党一直是民主党和共和党;英国在20世纪以前两大党是保守党和自由党,20世纪20年代以后是保守党和工党。
2.英国的选举制度与英国的两党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
3.英国议会的上下两院中,只有下院与政党制度有关。
4.下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党的领袖担任首相;得票第二位的为法定的反对党,组织“影子内阁”。
执政党领袖集党权、行政权、立法权于一身。
5.英国两大党党内采取集中制,组织严密,党纪严格,党的领袖掌握大权,党内民主很少。
6.两党壁垒森严,有明显的阶级基础,选民基础不同。
7.保守主义的影响使两党长期稳定。
2、简述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直接演化 2.小国寡民 3.集体剥削4.独立自主,自由自治 5.公职人员义务 6.公民兵的主体性3、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官员向所有阶层开放2、剥夺元老院的权力,只保留关于凶杀的审判3、抽签选举500人会议议员,可领取生活津贴 4、扩大了陪审法庭的范围和职权 5、设立护法官 6、公民大会经常化4、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的重大社会意义。
1、采邑稳定和巩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为骑士制度打下了经济的基础。
骑士制度加强了封建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的力量,并把无力服骑兵役的农民排除在外。
2、采邑制把连同居住在采邑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给受封人,从而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
3、采邑制建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促成了附庸对领主的依附性。
此后,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也把土地作为采邑层次分封,使封建贵族中逐渐形成了等级制度。
5、简述日尔曼封建贵族民主制的特征。
(1)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封建领主拥有世袭领地,独立地行使一切权力(2)奉行“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的原则(3)君主受到贵族和教会的种种限制6、简述《自由大宪章》的历史意义。
①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②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司法裁判权③确立了国王依法办事的原则④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新式⑤大宪章是英国第一个成文的宪法性文件,是贵族限制王权的产物。
7、德意志帝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政治分裂,中央集权软弱,封建主大会决定帝国重大事务;②主教区和各大公国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立法、行政、司法等特权;王权利用教会来平衡贵族的势力;③行政权力分散,帝国空有其名,高级官吏由大公爵、主教担任,职务世袭;④受罗马国家制度的影响较小,“强权就是公理”的强权法普遍存在⑤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军事上依赖各公国和主教;8、简述法国专制君主时期的特点。
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建立(①中央行政:国务会议,专门会议,国务秘书,各部大臣②地方行政:省、郡;监察使③任官制度:任命/买卖官爵)2.国王独享立法权(①国王是法律的唯一来源②国王的立法权不许受到干预③路易十六时国王的立法权进一步明确)3.控制教会(①阿维农之囚②对主教区的分配权③恢复天主教并将它定为法国唯一的宗教)4.建立庞大的常备军(①君主专制制度需要武力维持②更新军事装备、建立海军)9、简述美国两党制的特点。
1、两党意识形态淡薄,均没有成文政治纲领2.组织机构松散,中央和地方的组织机构之间并无直接领导关系 3.党纪松懈,均缺乏固定的全国领袖 4.两党在国会中的议会党团,党团领袖和督导与本党议员并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5.执政党未必是国会中的多数党三:论述题1、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雅典民主只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积极作用:使雅典不仅成为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中心,而且也是近代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局限性: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广大奴隶受压迫和居留的外邦人没有公民权。
雅典民主政体存在“根本缺陷,雅典民主政治无法防止极端化的产生。
2、利益集团和政党的区别。
(1)从组织上看,政党有全国性组织,利益集团以某种特定的利益背景组织起来(2)从政策纲领上看,利益集团只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领域;政党具有普遍的政策纲领(3)从行动纲领上看,政党活动的目的是上台执政,而利益集团则只致力于促进或阻止政府实行某种政策以实现本集团的利益(4)在选举中,政党提名候选人,而利益集团只对候选人给予支持或反对3、简述内阁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议会至尊2.议会和政府的关系:“主人”→“仆人”政府控制议会,议会传统地位受到挑战,随着行政权力的集中和扩张,议会政治出现危机。
①政府对议会的控制控制议会工作日程;政府决策范围日趋扩大;进行提案,主导立法工作;财政立法权力已转移到政府手中②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议会;议会使政府的议案合法化;议会监督并影响政府行为;议会为政府提供高级官员4、简述英国议会的三读程序。
一读(First Reading):提案人对自己所提出的议案名称进行宣读,并作一个最简单的说明,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即“十分钟规则”。
大会不经讨论便付诸表决,表决通过,该项议案便正式列入议事日程,然后进行二读。
二读(Second Reading):对议案一般原则(不是细节)进行讨论,不能对议案的条款提出修正,如二读不能通过,议案便被搁置。
三读(Third Reading):议案最后讨论通过的阶段,经全员委员会讨论研究通过后,提交全院大会进行最后的辩论和审议。
三读不提出实质性修改,主要讨论对整个议案是否同意和否决的问题。
5、论述罗马共和国衰亡的原因。
1. 毫无节制的扩张策略2. 新条件下平民和贵族的斗争3. 扩张促使大量资本、奴隶进入意大利,小农经济衰败,大地产形成4. 传统的公民军制度破坏,为军人从政提供条件,最终以武装斗争结束共和国5. 城邦政治结构已不适应扩张疆域的需要6. 统治基础过于狭窄,世族贵族总想独掌政权,排斥新人进入7. 行政管理机构相对简约,不适应负责社会管理的需要6、罗马法的影响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