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癌变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细胞的癌变》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细胞的癌变》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细胞的癌变》教案自己整理的高一生物上册必修-《细胞的癌变》教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一些常见的致癌因素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2.流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癌细胞的特征来解释癌症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查询、整理和分析癌症相关数据,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讨健康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的关系,可以知道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治疗癌症。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素2.教学难点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教学过程【引言】第四细胞的致癌作用1.展示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和歌手贝拉的照片,指出两位名人都死于癌症;2.在当今社会,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古人讲过,今人讲。

癌症为什么这么可怕,为什么会产生?引出:细胞癌变的话题【教学】知识目标1:癌细胞的特征显示数据1: Hela细胞系引导学生分析癌细胞的特征。

1:可以无限增殖,——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不会死亡材料2:癌细胞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癌细胞的特征,2:形态结构变化,——变态材料3:癌细胞转移相关数据引导学生分析癌细胞的特征。

3: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可以扩散和转移讨论:1。

思考癌症的特点,癌症患者为什么要减肥?2.应该选择什么时候治愈癌症?【教学】知识目标2:细胞致癌的直接原因——致癌因素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

我们强调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

为什么?PPT展示癌症的日常事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按照自然科学分类的原则进行分类。

根据幻灯片的说明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致癌因素,同学们对:进行分类总结物理致癌物: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物:石棉、砷化物、镉等无机物;甲醛、煤焦油、苯等有机物。

病毒致癌物:如劳斯肉瘤病毒,(乙肝感染者比正常人患肝癌的可能性大得多)。

高中生物细胞癌变讲课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癌变讲课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癌变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癌症是什么,以及细胞癌变的原因与机制;
2. 掌握细胞癌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癌症?
2. 细胞癌变的原因与机制;
3. 癌症的种类与症状;
4. 细胞癌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展示癌症对人体的危害,引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什么是癌症?介绍癌症的定义和特点;
2. 细胞癌变的原因与机制:讲解细胞癌变的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原因;
3. 癌症的种类与症状:列举几种常见的癌症种类和其症状。

三、讨论(15分钟)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细胞癌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如生活规律、饮食健康、定期体检等。

四、实践(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形态差异,从实验中感受细胞癌变的危害。

五、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重点强调细胞癌变对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癌症及细胞癌变的原因与机制,增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对健康的重视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64 细胞的癌变教案.doc

高中生物必修一64 细胞的癌变教案.doc

第4节细胞的癌变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本模块学习开始的适当时候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一)把本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计划下发给学生。

其中含与本节课有关的课题: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

2.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或致癌因子的研究)。

3.吸烟与肺癌是否相关的研究。

(二)组织学生自选研究课题,选同一题目的同学组成一个课题组,人数3~6人。

(三)指导小组填写开题报告。

并督促按期公布研究结果(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行性,自主选题,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二)进行分工合作,自主进行研究,最后以电子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

(三)准备在《细胞的癌变》一节交流研究结果。

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课前调查下发家族癌症发病情况调查表。

学生回家调查,填写调查表。

内容包括:1.家族人数(祖孙三代的总人数);2.患过的癌症名称和患病人数,患病原因,治疗方法,治愈情况,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3.家族癌症患病率;4.你应该怎样预防癌症?使学生获得癌症的感性材料,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使老师联想到人的寿命,人类没有食物链上的天敌,却有威胁生命的杀手——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推测:1.心血管病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

是什么呢?指出癌症的发生是因为细胞癌变。

2.癌症3.艾滋病4.糖尿病探讨癌细胞的特征组织“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汇报,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超过5 min。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2.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3.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为: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艾滋病,据不完全统计,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病。

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不宜要求太高,定为“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了解水平)。

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等情感教育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绝不像知识目标,能依靠讲解或讲授的办法来达到,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来体验、培养。

这是以往教学中的弱项,必须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来实现,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本着以评促改的思想,在学期的评价体系中设计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供同学选择,经过一学期的自主研究,到本节课时,同学汇报研究成果并将评议结果记入期末成绩。

题目为: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

2.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或致癌因子的研究)。

3.吸烟与肺癌是否相关的研究。

课前进行不同家族癌症发病情况的调查。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本模块学习开始的适当时候布置研究性学(一)把本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计划下发给学生。

其中含与本节课有关的课题: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

2.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或致癌因子的研究)。

3.吸烟与(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可行性,自主选题,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

(二)进行分工合作,自主进行研究,最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习课题 肺癌是否相关的研究。

(二)组织学生自选研究课题,选同一题目的同学组成一个课题组,人数3~6人。

(三)指导小组填写开题报告。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

三一文库()/高一〔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案〕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癌细胞的特征②致癌因子2.教学难点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教学过程【导入】第四节细胞的癌变1.展示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以及歌手姚贝娜的图片,指出两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症逝世;2.当今社会,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古人谈虎色变,今人谈癌色变,癌症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产生?引出课题:细胞的癌变【讲授】知识目标一:癌细胞的特征展示资料1:海拉细胞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1:在营养充分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不死资料2:癌细胞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资料3:癌细胞转移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可以扩散转移探讨:1.从癌症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症病人为何会消瘦?2.要治愈癌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期?【讲授】知识目标二:细胞癌变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提问:生活中,不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我们强调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这是为什么?PPT展示日常易诱发癌症的实例和图片,并引导学生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并联系实际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归纳: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感染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必修1中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是继“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的衰老和凋亡”之后。

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可以增殖但不可以无限长大,不可以无限分裂,在此基础上来了解细胞若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就会形成恶性增殖细胞,也就是癌细胞。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中,癌症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病。

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现实生活中关于癌症患者的实例很多,本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调查资料来获得癌症的感性资料,并通过致癌因子的学习,联系现实生活讨论如何防治癌症,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有能力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查了解,故课前可让他们先做家族癌症发病情况调查,搜集材料。

另外,高一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间,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很好的影响。

因此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上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的致癌因子2•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学会调查,收集现实资料(3)灵活运用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3•情感目标: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2•教学难点:原癌细胞和抑癌细胞的概念理解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资料搜集法(课前先让学生调查搜集有关家族癌症发病情况的资料)色扮演法,角(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两个概念较抽象,通过角色扮演加深理解),讨论归纳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教学图片和随堂练习题;若无多媒体,可用挂图代替)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反应,课堂同步练习完成的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癌变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癌变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癌变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癌变的定义和原因。

2. 掌握癌变细胞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3. 了解癌症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癌变的定义、特征和发展过程。

难点: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癌症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板书。

2. 细胞学习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3.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癌细胞标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癌症这一常见疾病,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细胞癌变。

二、讲解细胞癌变(15分钟)1. 介绍细胞癌变的定义和原因。

2. 分析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

3. 阐述癌变细胞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三、实验或观察(20分钟)1. 展示癌细胞的显微镜图像。

2.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差异。

3. 引导学生讨论癌细胞的特点。

四、讨论癌症的危害和预防(10分钟)1. 分析癌症对人体的危害。

2. 探讨预防癌症的方法和策略。

五、小结与达标检测(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知识点测验。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癌症。

2. 可邀请专业医生或研究人员进行癌症相关知识的讲解。

作业:1. 查找一种癌症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

2. 思考,如何帮助身边患癌的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观察和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细胞癌变的概念和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了他们对癌症危害和预防方法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扩展癌症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积极预防。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6.4《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6.4《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4. 癌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癌症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体重下降、疼痛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5. 癌症的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等。
当堂检测:
1. 请问什么是细胞癌变?请简要描述其特征。
2. 什么是基因突变?它与细胞癌变有什么关系?
3. 列举两种环境因素,它们如何导致细胞癌变?
2. 癌细胞的特征
- 无限增殖:癌细胞具有不受控制的生长能力,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更多的癌细胞。
- 形态结构改变: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正常细胞不同,通常较小、形状不规则、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
- 细胞表面变化:癌细胞的表面蛋白发生改变,使其易于扩散和转移。
3. 癌变的原因
- 基因突变:癌变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包括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突变。
3. 提供实践机会:通过虚拟实验室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癌细胞培养和癌症治疗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并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5. 加强学生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答案:无限制
2. 判断题:
-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 答案:形态结构
3. 简答题:
- 请简述癌变的原因。
- 答案:癌变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等。
4. 论述题:
- 请论述癌症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 答案:癌症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体重下降、疼痛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
一、知识教学点: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癌症的预防措施的讨论,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的研究态度和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五、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七、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具:多媒体平台
十、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情景导入
让同学们观看已经因患癌症而去世的名人照片,引起同学们的学习有关癌症知识兴趣。

当今世界人们谈癌色变,患病到底是什么?它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3、师生互动
〖提问〗在我们身边时常听到有关癌症的情况,就你所知,你听说过哪些癌症?
〖学生回答〗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皮肤癌、血癌(白血病)、脑癌、前列腺癌、舌癌等等。

〖问题探讨〗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书上的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

(2)首先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的时间和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

不同的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的时间长短不
同。

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紫外线辐射的情况。

其次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然后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适当减少紫外线辐射。

(3)臭氧层可以部分吸收紫外线。

当臭氧层被破坏时,过多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伤及表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是会分裂和分化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如果出现异常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板书〗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提问〗那么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哪些区别呢?
〖看课件〗播放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图片,启发学生回答: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是:
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能够无限增值;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提问〗(分小组讨论)
(1)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2)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
(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4)怎样预防癌症的发生?(教师巡查指导,待学生讨论分析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代表发言〗各小组组长代表发言汇报,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后得出:
一、致癌因子
⑴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⑵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⑶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练习〗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的癌症?
(1)二战时日本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29年观察,发现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

(物理致癌因子)
(2)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的废气等气体有关。

(化学致癌因子)
(3)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

(化学致癌因子)
二、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三、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四、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
提示。

〖提示〗(1)“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

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α〕芘等。

(2)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4、小结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

(2)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4)预防癌症发生的措施: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5、随堂练习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
B、物理致癌因子的刺激
C、化学致癌因子的刺激
D、病毒致癌因子的刺激
(2)检测某一植物组织,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

该细胞正在()
A、分化
B、分裂
C、衰老
D、癌变
(3)下列哪组是细胞癌变的特征()
①细胞无限分裂②水分减少③畸形改变④酶活性减低⑤色
素沉着⑥易分散转移⑦呼吸速率减慢⑧细胞膜通透性改

A、①③⑥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
④⑥⑧
(4)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
A、细胞增值
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5)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无限增值
B、形态与结构出现畸形变化
C、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D、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6)当人的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时,说明该细胞已经完成()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A C A C D C
6、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1.(1)√;(2)√。

2.癌细胞的特点:细胞增殖失控,能够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拓展题
1.提示:不都是。

如果早发现,有些癌症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治愈,如乳腺癌、胃癌、肠癌等。

2.提示:(1)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肺癌。

(2)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肺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