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向与人格关系中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的路径模型

合集下载

从人格特质角度浅析大学生创业

从人格特质角度浅析大学生创业

从人格特质角度浅析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走上创业的道路。

而从人格特质角度来看,不同的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浅析大学生创业,探讨不同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创业需要冒险精神和自信心。

大学生创业者通常需要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而冒险精神和自信心恰恰是大学生创业中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

对于具有冒险精神和自信心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不惧怕失败,并且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克服困难。

这种人格特质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更加果断和坚定。

创业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

创业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大学生创业者通常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而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的人,会更有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坚持下来。

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而是会用持续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质之一。

创业需要敢于承担责任和决断力。

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通常需要做出各种重要的决策,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敢于承担责任和具有决断力的人,在创业的道路上通常会更加得心应手。

他们愿意承担风险和责任,并且具有较强的决断力,可以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时迅速做出决策。

这种人格特质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更加果断和坚定。

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冒险精神和自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敢于承担责任和决断力等人格特质都是大学生创业者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除了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和专业知识外,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特质,才能在激烈的创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作者:林聪虞艳丽贺翔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创业意向是创业研究领域的重要变量。

本研究把创业意向分为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两个维度去探究,并引入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

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的关系建立理论模型,以585名大学本科生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进行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研究假设。

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教育不仅直接影響创业目标意向,还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创业目标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教育与创业目标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教育对创业执行意向不直接影响,仅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创业执行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执行意向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中图分类号: TS94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2)03-0000-1 引言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因此,发达国家高度关注创业活动。

我国自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高度重视各阶层的创业活动,特别关注具有科技含量的创新创业项目。

基于此,众多学者开始研究创业主体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创业活动。

在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学术研究中,集中研究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这主要因为个体创业意向已被众多学者证明是预测创业行为最佳变量。

在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方面的研究中,Zhao H等学者证实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1]。

因此,在双创背景下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文件,要求高校开设创业类课程。

根据《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数据显示,跟以往相比,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持续提升,高达49.86%的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烈的创业意向,而在《202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仅为1.6%。

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一、问题的提出创业原动力始终是创业研究充满魅力且亟待验证的命题。

创业活动开始于创业者个体有计划的行动,并能反映他们的认知过程,而洞察创业者的认知过程则有利于揭开创业过程的奥秘。

[1]基于认知观的创业研究是一种全新的创业研究视角,得到了Shane、Baron、Krueger和张玉利等著名创业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重视。

这些学者认为,基于认知观的创业研究有望揭示创业过程最为关键的方面,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过程,并提供较为精准的测量手段,解决创业研究中最基本的“为什么”(why)问题。

[1-4]在《2007年创业认知研究的中心问题》一文中,Mitchell等七位学者共同呼吁未来的创业研究应该围绕社会认知问题展开,促进创业研究深入探讨“想”与“做”(thinking-doing)的关系。

[5]同年,Krueger也明确指出:“理解创业内涵的关键就在于探究隐藏在创业者的认知结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动背后的深层次的信念因素。

”[6]自我效能感作为这样一种深层次的信念因素,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

[2,5]自我效能感与行为或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会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创业环境正好具备这样的特点。

因此,本文从认知观出发,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对象,在比较国外研究成果和国内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和特征,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然后运用Ajzen(1991)的行为计划理论来探讨创业者的态度因素(行为控制感)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深入到过程层次来揭示创业认知过程动态性和复杂性背后的本质因素;最后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本文的理论研究,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角度来探讨创业教育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

二、理论与研究假设(一)社会认知理论与创业自我效能感1.社会认知与自我效能理论。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识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识的关系研究
校 园心理 2 0 1 4年 4月第 l 2卷第 2期
J o u ma l o f C a mD u s L i f e&Me n t a l H e at h ,A p i r l 2 0 1 4 ,V o 1 . 1 2 ,N o . 2

1 05 ・
大学 生 自我效 能感
骤, 项 目收集通过文献整理 、 访谈 获得 。 结果表 明具有 良好 的 信度 ,其 内部一致 性系数 C r o n b a e h 0 【 = 0 . 8 8 2 。经过各项检验 后, 大学 生创业意识量表有 5个维度 : 个体 能力 、 创业信心 、 冒
而解决 该问题 的关 键之 一在 于对创 业者选 择创业 的 心理认 知机制以及动力源的洞悉 。本研究探讨 了大学生 自我效能
1 . 2 . 1 一般 自我效 能感量表 ( G S E S ) : S e h w a r z e r 等人 编制 , 中 文 版由王才康等 翻译修 订 , 对其 信效度进 行分析 。结果 发现
G S E S具有 良好 的信度 , 其 内部 一致性系数 C r o n b a c h d = 0 . 8 7 , 重 测信度 r = 0 . 8 3 , P < 0 . 0 1 , 折半信 度为 r = 0 . 8 2 , n = 4 0 1 , P < 0 . 0 1 。
与创业意识的关系研究
扬州 I 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 2 2 5 0 0 2 ) 杨 燕红
【 摘
要 】 本研究采用 自行 设计 的创业 意 向相关 的调 查问卷 , 针对徐州 在校大学生群体 为样本对象 进行问
卷调查 。结果显示 : ①个体 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影响个体创业意识 的形 成 , 由回归分析得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 系。 ②个体能力 、 创业信心 、 冒险性格 、 先前创 业经验和创业 环境 资源获得影 响个体 的创业意识 。需要大学生多方进行 配合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 的条件和准备 。

人格特质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解释风格的调节作用

人格特质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解释风格的调节作用

School code :10378 Security :Classification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Moderating Role of Explanatory StyleStudent ID :3201602235Name :Yicheng TongDegree category :Master of ManagementThe professional name :Business ManagementResearch direction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Tutor’s name :Xiaobo Jiao professorJune, 2018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各国面临的经济和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这使得创业和创新变得至关重要。

创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并越来越被看作是应对全球挑战的一种方式。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工作岗位被机器替代的比率在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的现状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通过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是最可靠且最实际的措施。

在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元素是创业者,因此了解个体如何发展成为创业者就变得尤为关键。

个体的创业选择受其人格特质和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人格因素在创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已有的创业自我效能研究成果来看,成就需要、风险承担和创业警觉是影响个体创业自我效能的重要人格特征维度。

以往关于创业自我效能的研究缺乏对人格特质到创业自我效能影响路径做详尽分析并且样本单一,大多数相关研究的样本均选用学生样本,同时缺乏将解释风格引入这一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个体人格特质为出发点,以创业自我效能和解释风格为研究内容,对各变量进行梳理和测量,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作者:李程李智忠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13期[摘要]大学生创业能缓解就业压力,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而大学生创业意向取决于主观的创业效能感评价和客观的创业价值取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深入剖析三者的作用机制,文章以上海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等方法获取316份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和模型检验,得出创业价值取向各维度对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的结果,建构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量表对大学生创业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创业效能感对大学生是否付诸创业行动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文章研究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开拓了启发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创业价值取向;创业效能感;创业意向;结构方程模型[DOI]10.13939/ki.zgsc.2021.13.1231 引言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和经济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创新和竞争力获取的重要源泉,对于市场、技术的革新以及新就业機会的增加都有积极作用(Shane和Venkataraman,2000)[1]。

当前,围绕大学生创业的政治法律环境正日趋完善,创业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词”。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2019年1月,以服务于科创企业为宗旨的科创板在上海设立的总体实施方案成功获批,从而为创新创业打通了直接融资的渠道。

然而,不同于其他创业者,大学生初涉社会,具有创业热情高、兴趣浓,但创业知识欠缺、社会经验不足、资金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特点。

在我国,总体上大学生创业率仍旧处于低位(郭德侠和楚江亭,2013)[2]。

为此,多位学者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效能感、创业意向等多方面开展广泛研究。

然而,大学生创业意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需要具备客观因素,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取向,又需要具备主观因素,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这样才能合理引导大学生创业意向,消除大学生创业障碍,提高创业效果。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和信心程度。

对于创业者而言,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对他们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并通过相关研究和实证结果来支持这一观点。

首先,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创业者对自身能力和技能的自信心。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或面对困难时,他会更加倾向于追求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创业。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个体创业意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联。

一项经典的研究发现,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有可能选择创业,他们相信自己拥有成功创业所需的能力和资源。

其次,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创业者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程度。

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障碍,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来说,他们更有可能坚持下去并努力克服困难。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他们而言,困难并不是阻碍,而是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因此,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努力实现创业的目标。

第三,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创业者应对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创业过程中不确定性普遍存在,包括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源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不确定性等。

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来说,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适应和解决这些不确定性。

他们会更加乐观和自信地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解决办法并取得成功。

然而,虽然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首先,自我效能感并非是创业意愿的唯一决定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如风险承受能力、创业经验等也会影响个体的创业意愿。

此外,自我效能感也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支持和创业环境等。

因此,研究和实践中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创业意愿的形成过程。

总结起来,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更有可能选择创业,并且在创业过程中更加坚持和努力,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教育㊃心理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1.012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王雅姝1,丁 锋2(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241;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 要: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教育为自变量㊁创业态度为中介变量㊁创业意愿为因变量,构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㊂通过S P S S 22.0对578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态度与创业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创业意愿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态度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㊂高校应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直接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可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以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态度,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㊂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态度;创业意愿O S I D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1-0077-06一㊁问题提出高校大学生有序就业是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就业形势日渐严峻㊂在国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倡导下,自主创业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形式,全国高校开始增开各类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㊂在各类因素的积极引导下,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日渐增加㊂据统计,2020年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增至82.3万人,同比增长11.07%㊂2021届毕业生人数高达909万人,预计2021年大学生创业人数或达90万人[1]㊂然而,这还不足以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成为当下各级各类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㊂B i r d 认为创业意愿是将个体注意力向实现创业目标进行转化的精神状态[2]㊂李永强认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个体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3]㊂由此,本研究认为创业意愿是决定潜在创业者是否进行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㊂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究了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从个人角度来看,B r o c k h a u s 和K r u e g e r 认为年龄㊁性别㊁教育水平㊁个性特征㊁创业知识和能力㊁成就欲望㊁冒险精神和价值取向是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4-5];从创业环境角度来看,G a r t n e r 等认为家庭教育㊁市场可及性㊁政府的创业导向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培训服务㊁区域创业氛围是影响创业意愿的基本因素[6-7]㊂然而,当前对个体创业意愿前因的研究大多将个体与环境割裂开来,将创业者个人内部与外部创业环境结合起来探究二者对个体创业意愿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㊂因此,本研究拟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探讨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创业态度作为中介变量,探究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㊂在本研究中,创业教育是指高校开设的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教育课程与活动,如创业知识讲座㊁创业课程㊁对大学生创业自我学习的引导等,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前提条件[8]㊂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创业者对创业前景的自信程度,在创业意愿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9]㊂创业态度是指个体可变化但可预测的创业思想和情感,是创业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0]㊂可以看出,作为外收稿日期:2022-10-10;收修日期:2022-11-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创新创业背景下新生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B I A 170180)作者简介:王雅姝(1975 ),女,河南省温县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丁 锋(1970 ),女,安徽亳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㊂㊃77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1期 2023年1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1J a n .202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部创业环境的创业教育与作为个体内部特征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都会对个体的创业思考和行为产生影响㊂A j z e n 提出计划行为理论在解释创业意愿的创业心理模型中影响最大,认为个体创业意愿受到主观规范㊁行为态度以及行为控制三个因素的影响[11]㊂陶金国等人认为创业教育㊁创业个人特质和创业经验能够积极地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且创业教育与个人特质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12]㊂由此,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拟探讨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13],以期进一步拓展关于创业意愿的相关研究,并为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提出解决方案㊂二㊁研究设计及理论模型基于以往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创业态度为中介,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㊂图1 研究理论模型(一)创业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是个人认知的表征,包括对自我㊁他人㊁事件㊁活动等的主观评价,而强烈的创业意愿被认为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㊂创业教育被认为能够激发个体的创业精神,进而影响他们对创业的感知和热情,提升个体面对创业的积极态度[14]㊂L u n d s t r o m 和S t e v e n s o n 也认为创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影响人们对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意向,提高人们的管理能力[15]41-56㊂国内学者张秀娥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对8个省份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态度㊁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认知因素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创业意愿具有积极的影响[16]㊂C h e n 使用前测㊁后测的试验方法也同样认为学生在进行了创业课程学习之后其创业意愿得到了显著增强[17]㊂因此,本研究认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深化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激发其创业热情,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激发其创业思想和行为,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具有促进作用㊂(二)创业自我效能1986年,B a n d u r a 将自我效能定义为对个体是否具有通过一系列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的自我判断,之后该理论就在创业领域被广泛研究[18]23-28㊂A jz e n 提出当个体认为执行某一行为可以获得积极结果时,他们会对该行为表现出更强的偏好,并进而产生执行该行为的意愿[11]㊂因此,对于企业家而言,他们的自我效能与感知到的自我能力和创业行为有着很强的联系[19]㊂L a v i o l e t t e 认为,个体创业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其创业意愿强度并且是决定其最终是否进行创业行动的一个重要变量[20]㊂国内学者李晓青以海峡两岸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地区大学生,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1]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其创业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创业态度与创业意愿有促进作用㊂(三)创业态度对于创业态度,B e s t e r 等人将其定义为可变化但可预测的创业思想和情感[10]㊂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的行为态度是其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因此个体的态度将会影响其最终行为意愿[22]㊂D a v i d -s o n 认为创业态度是个人背景和创业精神之间的中介,考察他们如何影响创业意愿和个人背景,包括个人的教育状况和相关的创业经历[23]㊂而个人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一个人的教育背景,也就是说,创业教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创业背景㊂由此,本研究认为创业态度是创业意愿的强指标,在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介导作用㊂三㊁变量㊁方法及数据处理(一)问卷设计与样本本研究数据来源主要为问卷调查,本问卷共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有性别㊁年龄㊁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为接受创业教育情况,包括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和自我学习;第三部分为创业自我效能部分,主要包括管理效能和计划组织效能,如 我能为自己的企业挑选最合适的员工 等;第四部分为创业态度部分,主要包括创业信念和创新意识等,如 追求创新是我一贯的做事风格 等;第五部分为创业意愿部分,主要调查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倾向性㊂以上变量的量表均采用了以往研究中学者们提出的成熟量表,并根据本研究的具㊃87㊃第43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体内容进行了部分修订㊂表1为主要调查变量的调查内容及量表来源㊂表1问卷调查内容调查主要变量量表来源调查主要内容创业教育向辉(2014)[24]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课程㊁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活动㊁大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以及创业经验情况创业自我效能感M c G e e等(2009)[25]大学生对自我商业管理能力㊁计划组织能力以及规划能力的认知情况创业态度N g u y e n等(2018)和K a r i m i等(2017)[26-27]大学生的事业心㊁信心以及面对创新探索未来的态度情况创业意愿A r m i t a g e和C o n n e r(1998)[28]大学生对未来是否创业的判断㊁对未来经营公司的思考情况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高校本科及以上的大学生(主要是医药类高校)㊂本次共发放588份问卷,去除其中10份试填写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78份,有效率为98.30%㊂回收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4.83%和55.17%,平均年龄22.11岁㊂采用L i k e r t五点计分表量化影响因子(1表示很不赞同,2表示不赞同,3表示赞同,4表示比较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并将结果进行编码转化: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调查对象的年级通过8分制转换,1分代表大一学生,8分代表博士生㊂(二)信度和效度分析采用S P S S22.0检验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发现创业教育㊁创业自我效能感㊁创业态度以及创业意愿的C r o n b a c h's a l p h a值均大于0.70,提示其内在一致性非常好㊂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创业意愿的KMO值大于0.66,创业教育㊁创业态度㊁创业自我效能感的KMO值均大于0.70㊂同时,创业教育㊁创业自我效能感㊁创业态度以及创业意愿的B a r t l e t t 球度检验对应P值均小于0.05,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㊂此外,这4个因子共17个题目因子载荷均在0.69以上,说明问卷构建具有较高的效度㊂(三)相关性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经统计检验,创业教育㊁创业自我效能感㊁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各个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了P e a r s o n相关系数法,表2为各个变量均值和标准差分布情况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㊂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㊁创业自我效能感㊁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之间的相关系数在不同的统计水平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㊂由于B r o c k h a u s认为性别㊁年龄和受教育水平会影响个体的创业意愿,因此本研究将性别㊁年龄㊁年级3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4]㊂利用分层回归分析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并由此判断创业态度是否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㊂表2描述性统计数据及相关性分析变量平均值标准差12345671.性别1.540.502.年龄22.112.78-0.284*3.年级3.791.96-0.3170.920**4.创业教育2.8031.231-0.131*0.0840.339**0.7655.创业自我效能感3.1271.022-0.0680.0520.343**0.534**0.7796.创业态度3.5480.949-0.033-0.0420.1200.285**0.432**0.7437.创业意愿3.2411.145-0.1000.0050.0820.318**0.568**0.499**0.798注:*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对角线上数值为平均方差萃取量(A V E)的平方根四、研究结果与讨论表2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创业教育㊁创业自我效能㊁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4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㊂表3为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分析了性别㊁年龄和年级3个控制变量对创业态度的影响,模型2分析了控制变量㊁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态度的影响㊂回归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态度的显著影响因素,而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与研究提出的假设不相符㊂这或许是㊃97㊃王雅姝,丁锋.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因为大学生仍需要一种心理转换机制,将学到的创业知识㊁技能和经验转换为创业态度[13]㊂同时由于创业态度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对创业的认知和喜好决定的,因此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的影响或许需要通过创业者自我效能感来体现[23],模型2中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创业自我效能的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更高,该结果不仅证明了这个推测,也支持了A jz e n 的观点㊂这是因为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资源和能力完全有信心时,他们对自己的创业态度就会更加坚决[11]㊂模型3评估了控制变量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模型4评估了控制变量㊁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㊂回归结果表明,更多的创业教育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强的创业意愿,这符合本研究的设定,也与现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㊂例如,殷清等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29]㊂因此,大力推广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㊂模型4的结果同时显示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越强,则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这个结果验证了研究提出的观点㊂同时张雷等通过实证研究也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正向作用于创业意愿[30]㊂这充分说明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信心,从而激发强烈的创业信念和意愿㊂根据B a r o n 等提出的方法以检验创业态度是否在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愿间起到中介作用[31]㊂基于前面的分析得知,基于控制变量,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不存在显著影响,不满足中介效应的前提,不支持研究提出的观点㊂同时,创业态度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创业意愿之间呈正相关,在模型4的基础上引入创业态度检验其中介作用,得到模型5结果㊂与模型4相比,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虽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标准回归系数值减小,因此认为创业态度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愿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由此验证了前文提出的观点㊂这说明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创业意愿有直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㊂表3 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的分层回归分析变量创业态度创业意愿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性别0.0200.020-0.111-0.113-0.122年龄0.0270.0210.0610.0520.043年级0.025-0.048-0.041-0.139-0.118创业教育0.0660.124**0.095**创业自我效能感0.373**0.461**0.299**创业态度0.433**R20.0150.1930.0120.2230.327调整R 20.0020.175-0.0010.2050.309F1.1710.630.9112.7417.89五、政策建议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创业教育㊁创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作用于创业态度,创业教育㊁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态度均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态度在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㊂其结果从创业教育和自我效能的角度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和补充,对促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㊂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㊂(一)充分调动各项资源,丰富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形式要开展好高校的创业教育,首先,高校要扩大对学生的创业支持㊂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校学生的学科特点㊁性格特点㊁教育背景和心理素质等开展形式多样化㊁内容广泛化的创业教育㊂一方面可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内创业指导课程,建立由高校教师㊁企业家共同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采取创业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的专项指导,带领学生全程参与市场调研㊁技术研发与保护㊁成果推广的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与能力㊂其次,积极举办创业大赛,同时做好如 创青春 互㊃08㊃第43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联网+ 等创业大赛前后期工作,前期进行充分的宣传,开展广泛的动员,吸引更多人将创意转变为商业计划书;后期重点挖掘有潜力的学生和项目进行跟踪落地转化培训,促使学生能得到最大的支持和帮助㊂再次,高校还可通过模拟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㊁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引入慕课和企业大学资源㊁搭建项目化平台等方式促进学校的创业教育㊂(二)营造氛围,助力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是个体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转变并扮演多个创业角色,完成多种创业工作的信念强度,是一种自我的主观判断,因此高校应营造能够带给大学生创业信念的环境㊂目前在国家层面已经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高校层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介传播创业政策,树立创业典型代表,提升表率作用;同时学校在评优奖助㊁综测保研等方面加大对创业学生的支持力度,以鼓励学生坚定开始创业的信念㊂此外,学校应转变在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角色,从一个旁观者或支持者变成引导者㊁帮扶者,这就需要高校不仅要开展良好的创业教育,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注册资本㊁经营场地㊁平台资源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项目支持,从而为学生创造最适宜的创业环境㊂(三)突出重点,定向培养开展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扩大学校的创新创业社团或其他组织并重点关注及发展之㊂虽然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提升其创业技能,但按照本研究的结果,创业教育并不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态度㊂高校可通过创业大赛㊁创业基本课程等途径筛选一批具有较强创业态度的学生,并进行重点定向培养,根据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领域邀请对口的企业家进行导师负责制地培养和指导,集中资源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提供资源帮助,或可有效加强学生的创业意愿㊂参考文献:[1]‘2021双创白皮书“重磅发布!创新创造引领创业就业量质齐升[E B/O L].(2021-12-15)[2022-11-03].h t t p s://b a i j i a h a o.b a i d u.c o m/s?i d=1719176010198861747&w f r=s p i d e r&f o r=p c.[2] B I R D B.I m p l e m e n t i n g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I d e a s:T h e C a s ef o r I n t e n t i o n[J].A c a d e m y o f M a n ag e m e n t R e v i e w,1988,13(3):442-453.[3]李永强,白璇,毛雨,等.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2):83-85.[4] B R O C K HA U S R H.R i s k T a k i n g P r o p e n s i t y o f E n t r e-p r e n e u r s[J].A c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J o u r n a l,1980, 23(3):509-520.[5] K R U E G E R N F,B R A Z E A L D V.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P o-t e n t i a l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J].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l e c t r o n i c P u b l i s h i n g,1994,18(3):91-104.[6] G A R T N E R W B.A C o n c e p t u a l F r a m e w o r k f o r D e-s c r i b i n g 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 o f N e w V e n t u r e C r e a t i o n[J].A c a d e m y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v i e w,1985,10(4): 696-706.[7] W E S T H E A D P,B A T S T O N E S.P e r c e i v e d b e n e f i t s o fa m a n a g e d s c i e n c e p a r k l o c a t i o n[J].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R 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1999,11(2):129-154.[8]李伟,张译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商论,2022(9):122-124+133. [9] K I C K U L J,G U N D R Y L K,B A R B O S A S D,e t a l.O n e s t y l e d o e s n o t f i t a l l:t h e r o l e o f c o g n i t i v e s t y l e i n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e d u c a t i o n[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a n d S m a l l B u s i n e s s,2010,9(1):36-57.[10] B E S T E R C,B O S HO F F A,V A N WY K R.E n t r e-p r e n e u r i a l a t t i t u d e s:W h a t a r e t h e i r s o u r c e s?[J].S o u t h A f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 i c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S c i e n c e s,2003,6(1):1-24.[11]A J Z E N I.T h e t h e o r y o f p l a n n e d b e h a v i o u r:R e a c-t i o n s a n d r e f l e c t i o n s[J].P s y c h o l o g y&h e a l t h,2011,26(9):1113-1127.[12]陶金国,廖莉莉.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校创业教育分类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18(6):73-76.[13] L I U X,L I N C,Z HA O G,e t a l.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e f f e c t s o f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i a l s e l f-e f f i c a c y o n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i n t e n t i o n[J].F r o n t i e r s i n p s y c h o l o g y,2019.10:1-9.[14] G A R A V A N T N,B A R R A O.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E d-u c a t i o n a n d T r a i n i n g P r o g r a mm e s:A R e v i e w a n d E-v a l u a t i o n-P a r t1[J].J o u r n a l o f E u r o p e a n i n d u s t r i a lt r a i n i n g,1994,18(8):3-12.[15] L U N D S T RÖM A,S T E V E N S O N L.E n t r e p r e n e u r-s h i p p o l i c y: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M].N e w Y o r k:S p r i n g e r,2005.[16]张秀娥,徐雪娇,林晶.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9):1650-1658.[17] C H E N S-C,H S I A O H-C,C HA N G J-C,e t a l.C a nt h e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c o u r s e i m p r o v e t h e e n t r e p r e n e u r-i a l i n t e n t i o n s o f s t u d e n t s[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n t r e-p r e n e u r s h i p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J o u r n a l,2015,11(3):557-569.㊃18㊃王雅姝,丁锋.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8] B A N D U R A A.S o c i a l 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 t h o u gh t a n d a c -t i o n [M ].E n gl e w o o d C l i f f s ,N J :1986.[19] B O Y D N G ,V O Z I K I S G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n t r e pr e n e u r i a l i n t e n -t i o n s a n d a c t i o n s [J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t h e o r y an d pr a c t i c e ,1994,18(4):63-77.[20] L A V I O L E T T E E M ,L E F E B V R E M R ,B R U N E LO.T h e i m p a c t o f s t o r y b o u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r o l e m o d e l s o n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a n d e n t r e pr e n e u r i a l i n t e n t i o n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B e h a v i o r &R e s e a r c h ,2012,18(6):720-742.[21] 李晓青.创业自我效能及其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海峡两岸比较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1):41-50.[22] P E T T Y R E ,B R I N O L P .A t t i t u d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c h a n g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i m p l i c i t m e a s u r e s [J ].2010,335-352.[23] D A V I D S S O N P .C u l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r e gi o n a l l e v -e l s o f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J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R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1995,7(1):41-62.[24] 向辉,雷家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2):120-124.[25] M C G E E J E ,P E T E R S O N M ,MU E L L E R S L ,e ta l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r e f i n i n g t h e m e a s u r e [J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2009,33(4):965-988.[26] MO R A E S G H S M D E ,I I Z U K A E S ,P E D R O M.E f f e c t s o f E n t r e pr e n e u r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i a l I n t e n t i o n [J ].R e v i s t a d e A d m i n i s t r a ção C o n t e m po r ân e a ,2018(2):226-248.[27] K A R I M I S ,B I E MA N S H J A ,N A D E R I MA H D E IK ,e t a l .T e s t i n g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p e r s o n a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o n t e x t u a lf a c t o r s a n d e n t r e pr e -n e u r i a l i n t e n t i o n s i n a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y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P s y c h o l o g y,2017(3):227-240.[28] C O N N E R M ,A R M I T A G E C J .E x t e n d i n gt h e T h e o -r y of P l a n n e d B e h a v i o r :A R e v i e w a n d A v e n u e s f o r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J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S o c i a l P s y-c h o l o g y,1998,28(15):1429-1464.[29] 殷清,杨剑英.基于L o gi s t i c 模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2):138-141.[30] 张雷,刘晓莉.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与运行机理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8,311(5):34-40.[31] B A R O N R M ,K E N N Y D A.T h e m o d e r a t o r –m e -d i a t o r v a r i a b l e d i s t i n c t i o n i n s o c i a l p s y c h o l o gi c a l r e -s e a r c h :C o n c e p t u a l ,s t r a t e gi c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 [J ].J o u r n a l o f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 s o c i a l p s y c h o l -o g y,1986,51(6):1173.T h e E f f e c t o f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o n C o l l e ge S t u d e n t s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n e s s WA N G Y a s h u 1,D I N G F e n g2(1.F a c u l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E a s t C h i n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200241,C h i n a ;2.H e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E c o n o m i c s ,Z h e n gz h o u 45004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t h e o r y o f p l a n n e d b e h a v i o r ,w i t h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as i n d e -p e n d e n t v a r i a b l e s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a t t i t u d e a s m e d i a t i n g v a r i a b l e s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 n e s s a s d e pe n d e n t v a r i a b l e ,a m o d -e l of t h e i m p a c t m e c h a n i s m o f c o l l eg e s t u d e n t s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 n e s s w 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578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w e r e a n a l yz e d u s i n g S P S S 22.0.W e f o u n d t h a t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h 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s i t i v e i m p a c t o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i a l a t t i t u d e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 n e s s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h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e f f e c t o n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a t t i t u d e ,b u t h a s a s i gn i f i c a n t p o s i t i v e i m p a c t o n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 n e s s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a t t i t u d e h a s a 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 i n t h e i m p a c t o f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o n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 n e s s ,w h i l e t h e 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 o f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o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 n e s s i s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T h e r e f o r e ,e f f e c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w o r t h t o b e a d o p t e d t o i m pr o v e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e d u c a t i o n o f c o l l e g e s ,a s w e l l a s t h e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t o e n h a n c e t h e i r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 n e s s .K e y wo r d s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e d u c a t i o n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s e l f -e f f i c a c y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a t t i t u d e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w i l l i n g n e s s (责任编辑:赵 婧)㊃28㊃第43卷 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1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业意向与人格关系中创业自我效能感作用的路径模型摘要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创业意向量表和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1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采用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考察大五人格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1)大五人格中外向性、宜人性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严谨性对创业执行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大五人格中外向性、严谨性、宜人性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外向性与创业意向之间、宜人性与创业意向之间、严谨性与创业执行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严谨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创业意向,人格,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

1 前言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而创业意向是指作为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

创业在当今社会已经被认为是经济改革的来源。

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在我国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国家政策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研究者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心理成因是必要且有实际意义的。

在创业领域的研究中,Ajzen(1991)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PB),该理论认为通过意向可以预测行为,而外在行为因素则影响意向的形成。

在整个的创业过程中。

创业意向作为一个中间的心理过程,受个体和环境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创业行为,它是潜在创业者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人们具有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

以往研究者发现,对于像创业这种相对具有时间滞后性的行为,意向能够显著地影响个体是否进行这种行为活动,因此创业意向是对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

依据的观点将意向分为两种引导个体实现目标的心理意向——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将这两种意向引申至创业意向研究领域,可以将创业意向区分为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两种意向成分。

创业目标意向是个体形成的对创业目标的具体愿望表征,是个体对既定创业目标的明确感知,创业目标意向形成后的结果是获得了实现创业最终目标的承诺感。

创业执行意向是个体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情境所制定的具体的创业行动计划。

人格研究取向作为创业领域中早期的经典研究方向之一很早就被研究者们所关注。

Shapero(1982)专门针对创业领域提出了创业事件模型,该模型指出人格特质是创业意向的前变量,对创业意向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在早期创业领域的人格研究中,研究者们侧重研究了冒险性、内控性、成就动机等具体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的关系,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人格领域的大五人格模型得到心理学界的普遍认同,研究者能够将大量的人格特质变量整合成为一组具有普遍性的人格结构中,研究者们开始更加积极地关注一般人格特质在创业研究领域中的作用。

在大五人格倾向性的研究中,虽然普遍认为开放性和外向性能够积极预测创业意向,而宜人性能够消极预测创业意向,但在其他几个人格倾向性方面也存在结果上的差异。

例如Ismail等(2009)研究发现,外向性与开放性能显著正向预测创业意向:Hmieleski和Corbett(2006)研究发现,宜人性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Brice(2004)研究发现。

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与严谨性能积极预测创业意向,宜人性消极预测创业意向;Zhao,Seibert和Lumokin(2010)通过元分析发现,大五人格中,宜人性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微弱但统计上显著的负相关,而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和神经质均与创业意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范巍和王重鸣(2004)研究发现,外向性、严谨性和开放性与创业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

在已有的有关人格和创业意向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线性模式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其结果仍然存在着不一致性。

面对这种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这可能恰恰表明了,中介变量或者调节变量的存在使得人格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而本研究在探讨人格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时尝试引入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探讨是否由于大五人格中的不同人格倾向性是通过自我效能感这种中介变量来间接影响创业意向的,从而造成了之前研究者在单独探讨人格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时总是出现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研究领域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在当下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源于社会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De Noble(1999)等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概括和界定,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是衡量一个人对有能力抓住新投资机遇所需要各种技能的信念强度。

总的来看,一方面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创业意向、创业绩效等,是一个预测变量。

例如:Krueger(1993)指出,创业意向的一个重要前导变量是个人对成功实施创业的能力的感知;Luthans和Ibraveva(2006)与Naktiyok,Karabey和Gulluce(2009)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是一个结果变量。

例如:Barbosa,Gerhardt和Kickul(2007)考察了个人风险偏好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发现高风险偏好个体的机会识别效能感较高,而低风险偏好个体的关系效能感和风险容忍效能感较高;Kickul(2000)研究发现,不同认知风格在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不同:Zhao,Seibert和Hills(2005)的研究发现从前的创业经历、冒险倾向也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

创业自我效能感具有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双重属性。

将其引入人格和创业意向之间作为中介变量既能够探讨人格与创业意向之间是否存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也能够试图解释之前研究结果存在矛盾的原因。

因此,将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人格特质和创业意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来考察其对创业过程的影响,对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创业有很大意义。

虽然当前已经有研究考察了人格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但探讨一般人格特质在创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够成熟,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同时,研究者虽然也已经开始意识到探讨人格与创业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的必要性,但仍然没有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因此本研究考察大五人格与创业意向关系的同时,探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大五人格中不同人格倾向性和创业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假设大五人格中,外向性,严谨性,神经质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宜人性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大五人格和创业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2.1被试被试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共2469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调查,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调查样本2161人,其中男性998人,女性1163人。

样本涵盖吉林、天津、上海三个地区的八所高校的五大类专业类型,其中大一年级871人,大二年级741人,大三年级370人,大四年级179人。

2.2研究工具2.2.1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在Lucas和Cooper(2005)研究设计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中文版的修订。

该量表包括创新效能、风险承担、机会识别、关系协调和组织承诺5个维度,采用Likert 5点量表评分,反应范围是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

本研究中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2-0.85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为0.82。

2.2.2大五人格量表大五人格量表采用大五人格问卷(NEO-FFI)的中文修订简版,由王树青、石猛和陈会昌(2010)修订。

该量表共包括60个题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评分,反应范围是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

在本研究中,五个分量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8-0.86之间。

2.2.3创业意向量表采用李海垒、张文新和宫燕明(2011)编制的创业意向量表。

该量表共包括12个题目,分为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两个维度,采用Likert7点量表评分,反应范围是从l(非常不符合)到7(非常符合)。

本研究中,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0和0.89。

3 研究结果3.1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中创业意向量表按照对心理意向的划分将创业意向划分为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两种平行维度,通过两个维度来分别考察他们与大五人格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创业目标意向与外向性、严谨性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宜人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创业执行意向与神经质、外向性、严谨性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宜人性存在显著负相关。

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严谨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宜人性存在显著负相关。

这一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确实对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共同起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大五人格与创业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的相关系数,说明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更加密切。

3.2创业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对创业意向的回归分析前文相关分析中的结果显示,大五人格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中的两个维度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大五人格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也存在相关,为进一步检验大五人格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的预测作用,以及大五人格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研究者分别以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为被预测变量,以大五人格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为预测变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见,运用逐步法对大五人格对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线性回归。

拟合度R2为0.253。

由方程可知。

严谨性,外向性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正效应,宜人性对自我效能感存在负效应。

其中严谨性和外向性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影响相近,严谨性,外向性得分每增加1分创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增加0.574和0.507:宜人性每增加1分创业自我效能感则降低0.360分。

运用逐步法对大五人格和创业目标意向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度R2为0.144。

由方程可知,严谨性、外向性对目标型存在正效应,宜人性存在负效应。

其中严谨性、外向性得分每增加1分创业目标意向得分分别增加0.271和0.310.而宜人性每增加1分创业目标意向得分降低0.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