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王岳喜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99页资料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ptx
(2)两者的最高目标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1) 现阶段公共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 共同目标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 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两者的最高目标
道德→人类的自律 法律→人类的他律→人类的自律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从调整范围上看
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 一个领域和一切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范围 通常限于那些要求并且有可能由国家评价和 保障的社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是 广泛调整与局部调整的有机分工。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虐猫事件
一双青绿色的高跟凉 鞋,残忍地在小猫身上踩 跺。这个画面在数以万计 网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 去,这个身材高挑的女人 是谁?她为什么会做出这 么残暴的行为?在这些图 片背后还隐藏着多少罪恶?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现象提问
接电话真的纯属私人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3.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和私人意识的矛盾
(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从调整对象上看 2.从调整范围上看 3.从调整内容上看 4.从调整手段来看 5.从追求秩序
1.从调整对象上看
道德主要是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 思想动机活动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部 行为;法律则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是内在调整与外在 调整的有机统一。

遵守社会公德_维护公共秩序

遵守社会公德_维护公共秩序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来德国三周了,几乎没看到过随地吐痰的现象。一 天赶去火车站,前面一中年男子使劲咳嗽了几下,我下 意识地躲远几步,没想到人家掏出一张餐巾纸,吐完之 后仔细地包好,看看周围没有垃圾箱,很自然地放进了 自己的口袋。保持公共场合的卫生,德国人已经养成了 习惯。不仅仅在公共场合,据说私人聚会上,德国人擦 拭脏东西的纸巾都要自己带走。 身穿黄色马甲的交通协管员是国内街头的特色,他 们主要职责就是制止行人违反交通规则。不过在德国街 头,从来都看不见这样的人。大路口的交通秩序就不用 说了,小路口只要碰到红灯,行人一律停下等候。 ——转引自一个留学生的日记
点评: 很多人的公德仍然局限于“熟人圈”,并带有明显的 功利性。这是今天的大学生在树立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时 应该克服的。
2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案例:大学生理直气壮不让座。 尊重公德需要理由?
一个不经意的帖子,从2006年9月20日开始在 “××昆明社区”上演,看客多达1600余人次,160 余人参与讨论。主角“财院臭小子”自称云南财经大 学大三的学生,不满公交车上一名中年男人用粗暴的 态度提醒自己让座,把当天的情况写成了文章,发在 网上。20多天来,与看客们进行着一场关于让座与社 会公德的大辩论。不管网友如何批判,主角一直都坚 信自己并没有错,并说这跟学识、素质无关,“说得 极端点,上车我是投了币的,就算有老人有孕妇站我 旁边,我也可以选择不让座”。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什么是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 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

思修与法基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修与法基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案例:石家庄特大爆炸案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体现
法律 法律 与道德 与道德
特征 特征
维持力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亦称“公共道德”或“公
德”,是“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二)社会公德
继承性
主要特点 共同性
群众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立法目的
基本原则
网络犯罪
本章小结
目的要求
公共生活 与 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 中的道德 公共生活 规范 中的道德 规范
公共生活 中的法律 规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7、《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法律 规范
《道路交通安全法》
《环境保护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立法目的
特色
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引导社会成员 懂法、守法, 既实现自身的 合法权益和自 由,又不对他 人的合法权益 和自由造成侵 害
更注重对公安 机关及其人民 警察依法履行 治安管理职责 行为的规范和 保障;更注重 以人为本和保 护行政相对人 合法权益
1
兴利除弊,促进我 国互联网的健康发 展,维护国家安全 和社会公共利益, 保护个人、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 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教学要求:

阐明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公民基本道德
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与重
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
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大学生深切
地认识到,社会公德的养成、法律意识的确立,
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 “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荀子·王制》:
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 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遵纪守法
• 韩非子: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国无常强,无常 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 弱。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强弱如 是其明矣,而世主弗为,国亡宜矣。语曰:
•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 矛盾问题。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要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 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 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 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 会风气。
10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精选】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精选】

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现象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对此,
你怎么看?
第 五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社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德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护 公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守 (一)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马不高兴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助你驮东西,我乐
护 公
得轻松呢。”
共 秩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
序 马背上,马懊悔一已。
3、爱护公物
第 五 章 遵 守 社 会 公 德 维 护 公 共 秩 序
第 链接案例:

章 遵
泉城广场上至少遗留了10万块口香糖!从2010年6月19日下午起,58
封闭性、隐秘性
护 (3)作用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结论: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二)公共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五 章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第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4)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4)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005年11月24日从空中拍摄的覆盖着冰的松花江哈尔滨段……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和主要内容
私人生活 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
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 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私密性、封闭性和独特 性等特点。从积极的意义上看,这种私人意识的发展有 助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它是人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物 对社会的客观要求的表达。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3.集会、游行、示威的界定
集会: 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
愿的活动;
游行: 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
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示威: 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
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 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预测作用
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其行为的法律后果,以 便人们可以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
评价作用
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强制作用
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犯罪以保障自己实 施的作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育作用
实现的三种方式:
➢ 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 习发挥教育作用;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

a
5
据当事人张某讲2002年8月18日,晚上10点多,张某和妻子 李某正在看那张碟。大概晚11时左右,有人敲门说要看病,父亲 刚把门插销拉开,外面的人一下子就闯了进来,直奔我们的卧室。 其中一个矮胖子进屋就掀开我们的被子……张某匆忙穿上衣服, 去阻止另外两个抱电视机和影碟机的人,结果被他们摁住。之后, 万花派出所的所长来到了张某家,一进来就抓住张某的头发,用 拳头打张某的脸和脖子。
2002年12月31日下午,延安市宝塔区公安局纪检委书 记孙伟向“黄碟事件”当事人张某做了诚挚道歉。 他说: “对于此事给你带来的痛苦,我们深表内疚,今天在这儿 向你赔礼道歉。”除此之外,一次性补偿当事人29137元, 并承诺将对本案的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
a
7
我们以为,年轻夫妻在家中看黄色录像,其实只是夫妻 生活的一个小插曲,只要没有对第三人造成不良影响,没有 对公共秩序造成危害,就没有超出夫妻生活的正常范围。因 此,警察就无权干预。因为,私人自由是以是否妨碍他人行 使权利、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是否对公共秩序造成危 害作为界线的。尽管公安机关在查禁社会丑恶现象方面负有 责任,但是社会丑恶现象是指妨害社会善良风俗并由法律限 制或禁止的行为。夫妻在家中的各种行为只要没有妨害社会 善良风俗,并不被法律所限制或禁止,因而公安机关没有必 要干预和查处。
a
10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 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 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 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a
11
1、公共秩序的涵义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 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 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 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 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 络秩序等。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56页PPT精品文档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56页PPT精品文档

24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概念:《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调整公安机关实施治 安管理处罚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通过时间:2019年8月28日 生效时间:2019年3月1日
以至于许多美军飞行员事后体会不到这是一场与“人”的战
争,一切按电脑程序进行,他看不见敌人,眼前只有屏幕和
飞行轨迹,目标也只有一个闪亮的光点,在确定的时间,用
光圈和十字符锁定目标,摁下按钮,向指挥部报告“任务完
成”,然后返回。对他来说,唯一的感受似乎和玩电脑游戏
一样,区分不出是战争还是电脑游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07.11.2019
27
(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与适用
1、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1)警告; (2)罚款; (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 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07.11.2019
28
2、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
(1)主体的适用
07.11.2019
22
(三)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
1.遵守网络规范,做有道德的网民
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 (1)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2)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 (3)你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窥探。 (4)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 (5)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 (6)你不应该拷贝或合作你没有购买的软件 (7)你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07.11.20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