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7、1 力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复习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学习重点: 力的示意图学习过程备注【知识回顾】1、力是对的。

符号是。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两类作用效果:① ②4、力的三要素:、、。

【探究新知】四、力的示意图1、阅读课本P4第三自然段,了解物理学中是如何用图像表示力的。

2、完成下列练习:①小明水平推箱子前进,请在图中画出箱子所受的推力F的示意图。

②在图中画出水桶所受的拉力示意图。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情景:用手提水桶我们提水桶时,手对水桶施加了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此时,我们会感到手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由此可见:不但对施加了力,而同时对也施加了力。

说明了物体间2、演示:课本“想想做做”实验。

3、学生举例。

【课堂检测】1、在图中画出灯所受的拉力示意图2、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3、有一只小鸟站在柔软的树枝上,此时小鸟受到向上力的施力物体是,同时小鸟将树枝压弯,说明树枝也是物体。

4、小强和小明分别坐在静止的甲、乙两条小船上,如果小强用力推一下小明坐的乙船,其结果应该是()A、甲船静止,乙船被推动B、乙船受到推力作用,而甲船不受力的作用C、乙船受到的推力大于甲船受到的力D、甲、乙两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5、(选做题)如图10是小运动员进行体育比赛的场境,请你观察图片,提出两个有关物理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由此分析得到结论: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也就是说

练习 5. 坐在船上的人用浆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
A. 人手作用在浆上的力
B. 水作用于浆上的力
C. 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D. 浆作用于水上的力
三、效果检测
1. 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
,由运动变为
,或
者改变物体运动的
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收到的力,不计空气阻力。④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的拉力 ⑤小球受
到的拉力。⑥水平冰面上有一重为 300N 的雪橇,受到的拉力为 35N,方向与水平面成 30°角。请
在图中画出雪橇所受到拉力的示意图。⑦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箱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四、盘点收获:

;力还可怜改变物体


2. 国 际 单 位 制 中 , 力 的 单 位 是

,力的三要素是:
,简称 。
,符号
3. 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施力物体和
物体,
足球比赛时,守门员接住对方射来的球,这接球的力的施力物体


4. 如图 11—2 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
第5题
可以使物体 发生改变。
画的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
表示
力的方向,线段的
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
表示力的大小。
5.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二、合作探究(交流)
学点 1. 力
1. 力的概念:
;用符号 表示。
2. 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蛋的力大约为
,即托起两个鸡蛋的大约为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和三要素(3)能用示意图表示力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有关现象的解释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学习的快乐重点:力的概念,单位和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难点: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的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因素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因素有关。

3、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因素有关。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5、关于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直接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B.体存在,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C.物体接触时,相互间就会产生力的作用D.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时,相互间有力的作用【探究交流】探究点一:力的作用效果(重难点)图1问题1.观察与感受下面举例的一些力,想一想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1) 用力踢地上停着的足球(2) 用脚停住滚动着的足球(3) 将磁铁从侧面靠近运动着的钢球问题2. 观察与感受下面举例的一些力,想一想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1) 用力拉弹簧(2) 用手挤压吹起来的气球探究点二: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重点))问题1.如何画力的示意图?请画出用100N 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车的力的示意图探究点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重难点)问题1.一个力涉及几个物体?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请举例说明问题2.为什么课本中7.1—8中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自己坐的小船会向后退?【典型例题导学】例1. 如图1所示,工人用200N 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请作出木箱受到推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力一、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讨论了解力的概念,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力、力的符号、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等。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会设计实验,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体验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讨论合作会画力的示意图。

二、探究学习:(一)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学习活动1:根据书分析(a)--(d)四幅表现力的图片展示评价1: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力?能指出在力的作用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二)通过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学习活动2:用手挤气球、捏矿泉水瓶。

展示评价2:气球变,矿泉水瓶变;我的例子是:。

学习活动3:拉弓时,弓变弯了,形状发生了改变。

展示评价3:回答下列问题:(1)踢球前,足球是状态,被踢后,力使球变成。

(2)接住球前足球是状态,被接住后,力使球变成。

(3)足球运动员带球进行突破的时候,球的速度怎么变?(4)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时,可以使球改变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三)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力的符号、单位学习活动4:学生看书识记力的符号、单位。

展示评价4: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如何表示这些力?(四)通过看书和讨论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学习活动5: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2、探究: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

这说明:力作用效果跟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有关。

(3)推门实验: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也影响力的效果。

展示评价5: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

学习活动6: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越大,线段应越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2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2

第七章力第1节力力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由于生活中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学生通过实验能理解力的概念.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尤其是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步体会.以简单的实验为基础,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实验探究,全方位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本节教材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引领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从宏观入手,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和改变物体的形状,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上的受力情况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力的目的.学生对力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学生经常说谁的力气大,但物理学中的力概念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的理解还是表面的,对于如何科学认识力的概念,用物理的语言描述力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还不适应.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概念与条文,而应该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去尝试、去体验、去感受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去发现、归纳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知识.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3.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来认识力,体验用转换法感知力的存在.2.通过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体验用模型法表示抽象的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在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画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难点: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课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边活动(举例、讨论、实验、阅读等)、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故本节课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述法、实验法、归纳法.磁铁、小铁球、弹簧、小车、旱冰鞋、斜面、气球、铁钉、橡皮泥、多媒体课件等.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P5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基本的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图片: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比赛,中国选手林清峰以总成绩344公斤获得冠军;“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教师提问:林清峰能举起杠铃的原因是什么?“神舟十号”和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再创我国的辉煌飞天梦?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另一个人,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等.请同学们说出在哪些地方还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地由生活走向物理.)二、进行新课(一)力1.力的概念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做一些力的现象:手托课本,手拉弹簧,用落下的书砸气球,磁铁吸引铁钉等.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对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等情况.学生回忆生活中与此有关的力的现象,总结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发生了作用.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力的存在至少涉及几个物体呢?教师列举各种力的现象,学生讨论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设计意图:增加感性认识,有利于力的概念的形成.)2.力的单位教师讲述: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学生体验苹果对手施加的压力大约为2 N.教师讲述: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 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 N;一个质量是40 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 N.让学生再亲自感受一下物理教材放在手上时的2.5 N的压力.(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力的大小形成感性认识.)【对点训练】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C.发生力的作用,物体必须相互接触D.马拉车前进,同时车也用力拉马【答案】C(二)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分组实验一:1.用力捏橡皮泥;2.用力压和拉弹簧.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弓箭所发生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总结:1.橡皮泥形状改变;2.在力的作用下,弹簧缩短或伸长.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分组实验二:教师请学生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小铁球、斜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还可产生哪些效果.学生进行实验:用力推小车,用手挡住小车使小车停下来.师生共同分析:小车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小车受力后又由运动变为静止.学生进行实验:1.一个小铁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磁体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2.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3.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的运动路径一侧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运动的变化情况.甲乙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点训练】下面四个选项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答案】D(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问题过渡: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猜想,并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究,交流感受.(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3)教材P4“想想做做”推门实验:用同样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的远近不同,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看来,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学生进行扳手腕游戏,通过游戏,体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2.力的示意图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师生归纳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要注意作图的顺序:首先找到作用点,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末端写出力的性质.教师通过例题规X画力的示意图.【例】如图甲所示为小明拉车的情景,请画出绳子对车的拉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A已画出.)甲乙【解析】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方向沿绳子水平向右.从A点开始,沿绳子水平向右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拉力.【答案】如图乙所示.(设计意图: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点训练】用100 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木箱,作出该力的示意图.【答案】(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刚才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力的现象,同学们已能正确地说出谁对谁施了力,可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这些现象:撑船的船夫离岸时用撑竿给河岸一个力,结果船被撑走;碰碰船去撞别人时,自己却被撞走.究竟是谁对谁施力呢?学生分组实验三:1.手拉弹簧,你对弹簧用力了,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手呢?2.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拍你的手,能感到疼吗?拍你的同学能感到疼吗?“想想做做”中图甲的实验,找一位同学做做图乙的实验.使学生体会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施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进一步巩固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对点训练】X斌和李晨两位同学穿着旱冰鞋面对面站在水平光滑的水泥路面上,如果X斌用力推一下李晨,其结果是()A.X斌仍然静止在原地,李晨被推开B.X斌与李晨同时向后退C.李晨受到X斌的推力,X斌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李晨先向后退,之后X斌向后退【答案】B三、学以致用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它们一定相互接触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C.手推车时,手推车的力大于车推手的力D.孤立的一个物体不存在力的作用2.下面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火箭刚起飞B.顶足球C.汽车匀速直线运动D.小钢球的曲线运动3.与地面夹角成30°的方向向右斜拉小车的力为80 N,用力的示意图作出这个力.【答案】3.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体会?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4.直观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力的示意图.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七章力第1节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用符号F表示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示意图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1.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首先通过观看课件而引入力,然后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分析,总结出力的定义,接下来通过观察、亲身感受等来学习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从而逐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2.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活动、多感受,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为概念的理解打好基础.3.本节课所用器材较多,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器材,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把教师演示与学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7.1 力一、课前预习导学1.力的作用效果是:(1)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___________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_______,有时还在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______.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就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了.4.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____________,单位_____,符号表示为___.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

有一个力存在必然同时存在两个物体,即 物体和 物体。

二、课堂研讨展示 1、力的的作用效果:(1)观察下列图片,议一议,填一填。

①熊猫对竹子用力,竹子的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撑竿跳高,竿受力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的力用在沙发上,沙发的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弓受人拉力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归纳:力可发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简称形变) (2)看图片,想一想物体的静止或运动都叫物体的运动状态。

总结归纳: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新人教版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学习内容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2.复习本节知识重难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时间分配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反馈、总结5分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学案(学习过程)一、导课:复习提问。

二、推进新课1.力的三要素:2.力的示意图三、能力提高:1. 力的示意图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2.如图所示,木箱受到水平向右的50N的拉力,画出木箱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3. 放在桌面上的书对桌面有向上的力,同时书对桌面有向下的力。

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达标《优化设计》达标测评三、四和能力提高9、一、复习练习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___的作用力。

大量的事实表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4.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

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10、11五、知识整合(学生完成)六、作业:1.《练习册》P1 选作10道。

2. 抄题:小明家距学校5千米,周末从家到学校走了1.5小时,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二、推进新课(通过举例说明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三、能力提高(通过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一定的框架,并对以后学到的力的名称不感到陌生,如支持力、拉力、压力、重力、摩擦力等)四、课堂达标重在考查本节学习效果五、知识整合(学生完成并列出知识框架)六、作业1.检查第一节学习情况2.回顾上册公式及计算格式。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力(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力(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力(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2.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温故互查:1.什么是力?2.力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4.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导读过程:导学一:力的三要素(合作探究)阅读课文第 4 页的内容。

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即什么因素会影响力去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或影响力去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效果呢?)探究一: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用的力越小,弹簧被拉得越。

骑自行车时,蹬车的力越大,自行车运动的越。

蹬车的力越小,自行车运动的越。

小结:力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探究二:我们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司机师傅向左打方向盘,汽车会向拐弯;向右打方向盘,汽车会向拐弯。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就会将螺母。

小结:力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三:当手距门轴越远(点A)时,越力;距门轴越近(点B)时,越力.(省\费)推门实验(仿照右图):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点叫力的作用点)小结:力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结论: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

导学二:力的示意图:阅读课文第2 页的内容。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在物理学中通常用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越大,线段应越长。

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A 图6 画法:1.确定力的作用点(没有说明时,一般画在几何中心)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明力的大小。

小练习:1、小明用F=10N 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小车。

2、用F=50N 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3、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 的拉力。

②沿竖直方向向上拉物体B 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2.复习本节知识
重难点: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
时间分配
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反馈、总结5分
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学案(学习过程)
一、导课:复习提问。
二、推进新课
1.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三、能力提高:
1.力的示意图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2.如图所示,木箱受到水平向右的50N的拉力,画出木箱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3.放在桌面上的书对桌面有向上
的力,同时互的。
四 、课堂达标
2.一 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是。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 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 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优化设计》达标测评三、四和能力提高9、 10、11
五、知识整合(学生完成)
六、作业:
1.《练习册》P1选作10道。
2.抄题:小明家距学校5千米,周末从家到学校走了1.5小时,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一、复习练习
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 ____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4.思考 :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 “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二、推进新课(通过举例说明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三、能力提高(通过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一定的框架,并对以后学到的力的名称不感到 陌生,如支持力、拉力、压力、重力、摩擦力等)
四、课堂达标
重在考查本节学习效果
五、知识整合(学生完成并列出知 识框架)
六、作业
1.检查第一节学习情况
2.回顾上册公式及计算格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