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检查及诊断

合集下载

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目的探讨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手术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例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

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

结论治疗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外踝骨折解剖复位外,对损伤的三角韧带进行重建是必要的,临床效果满意。

标签:外踝骨折;三角韧带;锚钉外踝骨折时常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这种损伤在生物力学和治疗方面比较复杂。

然而在诊治时,三角韧带的损伤却常有遗漏,往往造成踝关节不稳、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

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11月共收治20例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韌带损伤,予以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伴三角韧带损伤的外踝骨折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

年龄18~61岁,平均36.1岁。

致伤原因:扭伤3例,交通伤16例,运动伤1例。

左侧6例,右侧1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未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根据Lauge-Hansen 分型:14例为旋后-外旋型;6例为旋前-外旋型。

受伤至治疗时间2~10 d,平均4.6 d。

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三角韧带断裂。

1.2方法做前内侧弧形切口,探查三角韧带。

纵行切开胫后肌腱鞘并将其牵开,以探查修复三角韧带深部,其深部可从内踝尖部、距骨内侧面或者中部撕裂,将带线锚钉植入韧带撕脱的距骨或内踝处,用其2号不可吸收缝线编织缝合断端,暂时不打结;然后采用前外侧纵行切口显露外踝,直视下行外踝骨折的复位内固定。

最后收紧锚钉缝线重建三角韧带深层,编织缝合浅层三角韧带1.3术后处理术后踝关节中立位石膏固定4 w。

术后3 d行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

6 w内限制负重,6 w后开始部分负重,12 w后完全负重。

1.4临床疗效采用改良Baird-Jackson 评分标准[1]进行评定,96~100分为优,91~95分为良,81~90分为可,0~80分为差。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效果及手术指标分析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效果及手术指标分析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效果及手术指标分析摘要: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效果及手术指标进行分析。

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内接收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受损患者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P<0.05),其他指标数据对比两组差异较小(P<0.05)。

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会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损伤;三角韧带修复治疗;手术指标踝关节是全身负重较多的部位之一,在运动中承受着较大的负荷。

如果踝关节骨折后治疗不当或延误时间,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踝关节软组织受损可以分成内侧和外侧韧带两种类型。

我们也将内侧韧带受损叫做三角韧带受损[1]。

在踝关节外翻时,三角韧带受损的发生几率较高。

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踝关节骨折以及三角韧带受损,将会使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骨折类型也相对更加复杂。

因此,要充分重视患者的手术治疗从而改善临床疗效,尤其是在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要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组织结构和解剖关系[2]。

然而,临床上仍然没有明确指出,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对三角韧带进行修复[3]。

为此本研究特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内接收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受损患者共200例进行研究。

过程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内接收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受损患者200例分为两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6-70岁,均值47.73岁;和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7-71例,均值47.8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进行踝关节骨折修复术,术中不对三角韧带进行修复。

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中诊断及治疗策略

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术中诊断及治疗策略
2 3 ! 3 B 6 . 8 5 @ . B 4 @ . > D 4 .H : > 2 Q > > ) CH : 1 ( . > : >X 1 4 Q C. ; ) C ) 1 ) C > ) : (H C 4 ) . : H 4 : 1 9 C ( ) > , Q ) Q , C 1 ( H2 . 9 1 , C < / < / / " P C ) C. Q ) 2 . 9 C >. ; H C 4 ) . : H 4 : 1 9 C ( ) > , C 1 : ,D : ) -> Q ) Q , C 1 ( 2 . , 1 ( H> ( H C > 9 . > : > > 2 , C D; : O 1 ) : . ( ; . , 1 2 Q ) C1 ( J 4 C ; , 1 2 ) Q , C > < / M ! D : ) -H C 4 ) . : H 4 : 1 9 C ( ) > : ( Q , 5 2 4 . / ; = 6 [ , . 9* Q ( C ) " ! ! ) .S C 2 C 9 F C , ) " ! % ) C ) 1 ) C > ) >D C , C C , ; . , 9 C H : ($ ! 2 1 > C > < = M / / . ; 1 ( J 4 C ; , 1 2 ) Q , C >D .D C , C > Q > C 2 ) C H ) .F C 2 . 9 F : ( C H. ; H C 4 ) . : H 4 : 1 9 C ( ) > : ( Q , 5 P C 2 1 > C >D : ) -/ . > : ) : X C , C > Q 4 ) >. ; / < = M ! ) 1 ) C > ) >D C , C, 1 ( H . 9 4 > > : ( C H) .) D .< , . Q > 1 ( H) , C 1 ) C H. ;H C 4 ) . : H4 : 1 9 C ( ) >, C 1 : ,D : ) -> Q ) Q , C1 ( 2 . ,. , / M1 < / < / > ( H C > 9 . > : > > 2 , C D; : O 1 ) : . (, C > C 2 ) : X C 4 5N 4 4) C/ 1 ) : C ( ) >D C , C1 > > C > > C HF 9 C , : 2 1 (+ , ) . C H : 2[ . . )1 ( HN ( J 4 C M / M MN / + + A . 2 : C ) N + [ N A 1 ( J 4 C 1 ( H: ( H 8 ; . . ) > 2 . , C 1 ( H3 : > Q 1 4N ( 1 4 . Q CA 2 1 4 C* 3 N A > 2 . , C 5 E 4 6 7 ? . 6 . , ) 8 ; : X C 2 1 > C >D C , C [ < M M* ! C ( , . 4 4 C H 5 P C , CD C , C ) *2 1 > C > : (> ( H C > 9 . ) : 2> 2 , C D< , . Q 1 ( H) !2 1 > C > : (H C 4 ) . : H 4 : 1 9 C ( ) , C 1 : ,< , . Q 5P D C ( ) M / < / / M ! ! 8 ) , C C 2 1 > C >. ;) C> ( H C > 9 . > : >> 2 , C D< , . Q C , C; . 4 4 . D C HQ 9 C 1 ( ! #9 . ( ) >+ 1 ( H! '2 1 > C >. ;) CH C 4 ) . : H M /D /* ! ! 4 : 1 9 C ( ) , C 1 : , , . Q C , C ; . 4 4 . D C HQ 9 C 1 ( ! *9 . ( ) >+ 5 N ) ) C ; : ( 1 4 ; . 4 4 . D 8 Q 1 4 4 2 1 > C > 1 2 : C X C HF . ( C 1 4 : ( 5 < / < /D /* / M< # $ 5 ) " ( 5 $ * 1 ( H P C1 X C , 1 CN + [ N A 1 ( J 4 C 1 ( H: ( H 8 ; . . ) > 2 . , C 1 ( H3 N A > 2 . , C . ; ) C > ( H C > 9 . > : > > 2 , C D< , . Q C , C < M /D ! ! 5 $ & ! 5 ) ", C > C 2 ) : X C 4 ) . > C. ; ) C H C 4 ) . : H 4 : 1 9 C ( ) , C 1 : , , . Q C , C # ( 5 $ " & 5 % "1 ( H! 5 ( ' ! 5 * ( , C > C 2 ) : X C 4 5 / M < / < /D / M P C , CD 1 >( .> : ( : ; : 2 1 ( ) H : ; ; C , C ( 2 C : (N + [ N A 1 ( J 4 C 1 ( H: ( H 8 ; . . ) > 2 . , C 1 ( H3 N A > 2 . , C F C ) D C C ( ) C ) D . , . Q > 5 P C < < / % * 5 $ K! D C , C 1 > ) C , 1 ) C . ; ) C H C 4 ) . : H 4 : 1 9 C ( ) , C 1 : , , . Q 1 > 9 1 4 , C H Q 2 ) : . (, 1 ) C. ; > ( H C > 9 . ) : 2 > 2 , C D< , . Q 1 > < / < /D M /D . ( 4 5 ) & K5 F ; : @ ? 7 6 > ; : ' ( ) C , : ) ; H C 4 ) . : H 4 : 1 9 C ( ) 1 > , C 1 ) C ; ; C 2 ) > . ( H : 1 > ) 1 > : > . ; ) C > ( H C > 9 . > : > 1 ( HD : H C ( : ( . ; ) C M$ < M. < < M < ! 9 C H : 1 4 2 4 C 1 , > 1 2 C 5 S C 4 ) . : H 4 : 1 9 C ( ) , C 1 : ,D : ) > Q ) Q , C 1 ( 2 . , 1 > ) C > 1 9 C . Q ) 2 . 9 C > 1 > ) C > ( H C > 9 . > : > > 2 , C D; : O 1 ) : . ( F Q ) / < / M ! : ) 1 > 4 . D C ,9 1 4 , C H Q 2 ) : . ( , 1 ) C 1 ( H ) C , C H . C > ( . ) C O : > ) 1 ( , . F 4 C 91 F . Q ) > 2 , C D > F , . J C ( . , : 9 4 1 ( ) > , C 9 . X 1 4 5 P 1 C > ) : > . ; M / / /)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 这篇就够了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 这篇就够了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这篇就够了踝关节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屈戌关节,其最大承重力可超出自身体重的4~5倍。

踝关节扭伤常导致踝关节韧带损伤,其中约5%为三角韧带损伤。

三角韧带的强度是外侧副韧带的2倍,对于踝关节内侧结构,三角韧带损伤与否是决定骨折稳定性的关键。

踝关节是体育活动中最常受伤的关节之一,预计到2030年,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将增加三倍。

若治疗措施不当可能引起内踝处长期疼痛,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表现,最终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三角韧带的解剖结构三角韧带又称内侧副韧带,为复合韧带,呈扇形结构,分为深浅两层。

浅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胫舟韧带、胫弹簧韧带、胫距后浅韧带以及胫跟韧带;深层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胫距前韧带和胫距后深韧带。

浅层起自内踝前丘,止于舟骨背内侧面、载距突和距骨内侧结节;深层起自内踝的后丘及丘间沟,止于距骨内侧面。

深层仅跨过踝关节,浅层同时跨过了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其中最长的韧带是胫舟韧带,最短的是深层胫距后深韧带,最薄的韧带是胫舟韧带。

胫弹簧韧带是浅层中维持关节稳定最主要的部分,位于三角韧带最浅层,连接内踝与跟舟韧带;胫距后深韧带是深层乃至整个三角韧带复合体中最坚实的部分。

三角韧带浅层限制距骨过度外展,三角韧带深层是限制距骨外旋的主要力量。

目前普遍认为三角韧带深层对踝关节的稳定作用远大于浅层。

术中探查见三角韧带浅层断裂,三角韧带深层从胫骨处撕裂术中用带线锚钉修复损伤的三角韧带三角韧带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单纯的急性三角韧带损伤是比较罕见的,通常伴随有踝关节骨折、距骨软骨损伤或下胫腓联合损伤等。

三角肌韧带损伤通常由旋后外旋或旋前损伤引起。

这种损伤经常发生在不平整地面上走路、跑步、跳跃和着陆时。

急性三角韧带损伤典型的症状包括内踝处局部肿胀、瘀血、压痛及功能障碍;慢性三角韧带损伤会出现踝关节内侧不稳定,会有「无力感」,在不平整地面行走或下坡时,踝关节前内侧疼痛。

上图为术中行重力应力试验,并在C臂下透视见内踝间隙增宽,距骨轻度移位和倾斜,表明内侧三角韧带损伤,重力应力试验阳性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是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的。

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探讨

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探讨

DO I:10.16662/ki.l674-0742.2016.35.091临床医学 -------------2016 NO.35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探讨林晓峰福建省顺昌县医院外二科,福建南平353200[摘要]目的探究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该 院治疗的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

乙组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甲组患者 额外予三角韧带修复。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 AOFAS 评分)尧 距骨倾斜角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甲组总体优良率为95.35%,乙组为79.07%,甲组明显优于乙组(P <0.05);甲组 与乙组治疗前距骨倾斜角分别为(13.29±2.41)°、(13.21±2.37)°。

治疗后(1.17±0.21)°、(6.67±0.32)°,治疗后甲组明显优 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使用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较单纯内固定而言能改善关 节功能及距骨倾斜角,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锚钉修复;外踝骨折;三角初带损伤[中图分类号]R 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12(b )-0091-03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ture Anchors Reconstr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 Combined with Deltoid Ligament InjuryLIN Xiao—fengOutside the Two Subjects, Fujian Province Shunchang County H ospital,N anping,Fujian Province,3532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chor with deltoid ligam ent injury of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 repairnail. Methods 86 cases is convenient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 ber 2015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 patients with deltoid ligam ent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and B, 43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B underwent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 ent of patients with first, additional to triangle ligam ent repair.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joint function scor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 nkle Society, AOFAS score), talar tilt angl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Results The total excellent rate was 95.35%, 79.07% in group B, group 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P <0.05); group A and group B before treatm ent of talar tilt respectively (13.29 ± 2.41)0,(13.21 土 2.37)毅;after treatm ent (1.17 ± 0.21)毅(6.67±0.32)0,after the treatm 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 <0.05). Con ­clusion The use of anchor nail repair ductile fracture with triangular lateral malleolus W ith the injury, compared with sim ­ple internal fixation can improve joint function and talar til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the treatm 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 Anchor repair;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 Deltoid ligam ent injury踝关节损伤为常见骨科损伤,易导致关节慢性疼 痛,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移位性外踝骨折需行切开复 位内固定,而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为特殊踝关[作者简介]林晓峰(1970.10-),男,福建闽侯人,本科,副主任 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AAOS|三角韧带损伤的解剖、诊断与治疗

AAOS|三角韧带损伤的解剖、诊断与治疗

AAOS|三角韧带损伤的解剖、诊断与治疗依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SER)首先损伤下胫腓前韧带,后引起外踝骨折,暴力持续引起下胫腓后韧带(后踝骨折),最终引起内踝骨折或内踝三角韧带损伤。

对典型内外踝骨折(双踝)患者,坚强固定内踝及外踝,同时对不稳定的下胫腓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即可恢复踝关节稳定。

但,在固定外踝、稳定下胫腓后是否仍需固定三角韧带,仍存争议。

一、解剖与生物力学距下关节类似于榫卯结构,内外后踝及其附属韧带结构、距骨穹隆、胫骨远端关节,共同构成距下关节。

在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限制距骨内翻及前后移动,下胫腓韧带将腓骨稳定在胫骨腓切迹内;在内侧,则由三角韧带稳定连接距骨与内踝。

内侧三角韧带起于内踝、止于距骨、跟骨及舟骨,三角韧带根据止点的不同分为深浅两层:三角韧带的深浅两层结构:浅层包括胫距后韧带浅层、胫跟韧带、胫舟韧带;深层包括胫距前韧带及胫距后韧带深层。

三角韧带的浅层能够限制后足的外翻,三角韧带的深层主要限制距骨外旋。

二、病理解剖踝关节Lauge-Hansen分型中旋后外旋损伤导致的三角韧带断裂往往是继发于外旋暴力。

三角韧带断裂的方式包括。

尽管三角韧带断多为深浅两层同时断裂,但也有单独浅层或单独深层断裂的情况。

在一项尸体生物力学研究中,在旋后外旋的不同程度切断三角韧带或者进行内踝截骨,然后在轴向应力下活动踝关节,证实在旋后外旋I-III度损伤时距骨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轨迹,只有在IV度损伤,即内踝三角韧带断裂时距骨活动轨迹才会变为异常。

三、诊断外踝骨折患者,。

单纯外踝骨折可保守治疗,而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会导致踝关节不稳,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1.体格查体三角韧带损伤表现为局部肿胀、瘀斑以及内侧压痛,但与应力位X线检查相比,。

2.X线检查(非应力位与应力位)非应力下踝穴位X线检查内踝间隙增宽也是诊断三角韧带断裂的一种方法,在中立位或踝穴位X线检查下如果内踝间隙超过4mm或者超过胫距关节面1mm,提示三角韧带断裂。

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

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

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丁磊;吴靖平;李德芳;曾庆敏【摘要】目的:探讨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9例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均行外踝骨折内固定,同时对其中14例患者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修补组),对其余15例未行三角韧带修复(对照组).术前采用重力位X线测距骨倾斜角度评估三角韧带损伤,术后11~16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估关节的临床功能,术后1年再次采用重力位X线片测距骨倾斜角度.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修补组和对照组术前距骨倾斜角度分别为(11.57±0.97)°和(12.02±1.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16周AOFAS功能评分显示,修补组和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5.7%和53.3% (P<0.05);1年后修补组和对照组距骨倾斜角度分别为(1.28±0.11)°和(5.88±0.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骨折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三角韧带修复.%Objective:To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suture anchors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deltoid ligament injuries. Methods: A total of 29 patients with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deltoid ligament injuries have been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he injured deltoid ligaments in 14 cases were treated by using suture anchors (the repaired group),while the other 1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out repairing deltoid ligaments(the control group). Gravity stress radiography was utilized to estimate the integrity of deltoid ligamen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scoring system 14-16 weeks after operation,and the talar tilts in the two groups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were measured. Results: All the 29 patients have been followed 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operation talar tilts between the repair ed group (11. 57 ± 0. 97)° and the control group (12. 02 + 1. 06)°. After one year,talar tilts of the repair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28±0. 11)° and (5. 88 +0.61)°,respectively (P<0. 05). According to the AOFAS scoring system,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were 85. 7% in the repaired group and 53. 3 %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Conclusions: Restoration of the deltoid ligaments was as important a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19)003【总页数】2页(P266-267)【关键词】带线锚钉;外踝骨折;三角韧带【作者】丁磊;吴靖平;李德芳;曾庆敏【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上海201508;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上海201508;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上海201508;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上海2015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踝关节损伤是骨科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损伤引起的踝关节内外侧结构不稳定是导致关节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后期将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1]。

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

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

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王辞山;王龙泉;万德余;梁西俊【摘要】目的:观察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疼痛和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安全性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锚钉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可促进骨折愈合,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5)009【总页数】4页(P1263-1266)【关键词】锚钉修复;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损伤【作者】王辞山;王龙泉;万德余;梁西俊【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亳州 236800;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亳州 236800;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亳州 236800;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亳州 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踝关节由距骨滑车及胫腓骨下端关节面构成,在完成行走、跳跃等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

踝关节面积较小,但承担压力大,因此易发生骨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踝 关节骨折 三 角韧带 诊断
上海 2 02 ) 005
应力下摄片
踝关节损伤是 骨科常见的损伤之一。踝关节损伤 胀的下方, 相当于跟骨内侧, 则有 明显的凹陷或内踝尖下 方 出现空虚 感 ] 。但 是这 些 临床 体征并 无 特 异性 , 踝关 很快会 出现肿胀 , 外形异常 , 皮下淤血, 损伤部位压痛 明 S) A O) 显, 但是这些临床体征并无特异性。2 0世纪 7 O年代时 节骨折旋后外旋型(R 在美国骨科医生协会( A S 的 内侧压痛征, 皮下淤血, 了解 人们 逐渐 觉察 到 外 踝 是 治 疗 踝 关 节 骨 折 的关 键 ,0年 文献中支持应用解剖肿胀 , 9 但最近有文献探讨这些临床表现的可信 代 以来 , 三角 韧带对 踝关 节稳定 性 的重 要性 日益被 学者 三角韧带状况, D A gl 等 研究 发现 内侧 压痛征 对 三角韧 带 失能 i 所重视。问题是于单纯外踝 骨折如何来确定 内踝关节 度 ,e nes 7 5 9 6 6 的稳定性 。大多数学者认为 : 应力位 x线平片上如果踝 有 5 %敏感度, %特异性, %假 阳性率。 4 应 力下摄 片 关节内侧 间隙大于 5m 则三角韧带断裂¨ 。本文根 m, 踝关节 的内侧间隙( C ) M S 被认为是三角韧带深层 据 踝关 节 三角韧 带 解 剖特 点 , 伤 机 制 , 析 临床 检 查 损 分 撕裂的诊断依据 ] cue h等l , 过关节 镜 。Sh br t _ 通 8 ] 及应力下摄片对三角韧带撕裂诊断的重要性。 检 查 来研 究 外踝 骨 折 的损 伤 后应 力摄 片对 三角 韧 带 断 1 踝 关节解 剖特 点 研究发现损伤后摄片的 M S 3i C = l l m 踝关节 内侧韧带复合体的解剖有许多变异 , 一般可 裂诊断的可信度 , 时, 三角 韧 带损 伤 的假 阳性 率 8 . % ; C 4 n 8 5 M S= l m 以分为深浅两层。其 中深层主要韧带有胫距前深韧带 三角韧带 损伤 的假 阳性 率 5 . % ; C 5m 36 M S= m 和胫距后深韧带 , 前者是恒定的, 胫距后深韧带发 自丘 时 , 三角 韧 带损 伤 的假 阳性 率 2 . % ; C 6 9 M S=6 m m 间沟 , 连于内侧距骨结节和载距突 , 跨过胫距关节。胫 时 , 三角韧带损伤 的假阳性率只有 77 . %。Gl i 等 研 l 距前深 韧带 发 自距 骨前 突及 内踝 的丘 问沟 , 进入 距 骨 内 时 , 重力 一 应力摄 x线片 ( r i —ses Gat ts vy r 侧面 , 直至 踝关 节 内侧 面 的前部 J 。而 浅层 韧带 主要 由 究外踝骨折 时, rdorp ) 见 图 1 与手 动 一应 力 摄 x线 片对 诊 断三 aig h ( a ) 胫弹簧韧带 、 跟韧带 、 舟韧 带和胫 距后浅 韧带组 胫 胫 深 浅 的 研 E 成 ①胫弹簧韧带为浅层踝关节内侧副韧带中最强 角韧 带 损 伤 ( , 层 ) 差 别 , 究 发 现 S R 2度 组
2 踝关 节损伤 机 制
踝部骨折脱 位等损伤分 型方法 中, 常用 的方法 有 Lue H ne 分型 , ag — asn 虽然其分型复杂 , 但可有效判断软 组织损伤情况和损伤机 制 , 分为 : 旋前外旋型( E , P ) 旋 前外展型( A , P )旋前背屈型( D , P )旋后外旋型 (E , s ) 旋 后 内收型(A 5 ( S ) 类 名称 的前半部分是指受伤时足所处 的位置 , 后半部分是指所受暴力的方向) 。每种分型又 根据骨和韧带损伤的程度分度 。踝关节骨折 中 4 % JfCicl n xei na dcn o.0, o2 N v 2 1 ora l i dEpr tl ii V11 N . 1 o.0 1 o na a me Me e
外 踝 骨 折 合 并 三 角 韧 带 损伤 的 临床 检 查 及 诊 断
友斯飞 徐向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 医院骨科

见 , eo¨建议 5m M C ne 和 Pr X ns m, c onl l a k建议 8n l m, Trea建议用 2 m。K vl o t nt 0m oa等 观察 到 2 例单纯 l 外 踝关 节 骨 折患 者 , 力 x线 片 下 内侧 间 隙 > 5mm, 应 其中 1 9例 M I R 显示深层三角韧带部分撕裂 , 些患 这 者 进 行 非手 术 治疗 , 外 2例 患 者 MR 显示 深层 三 角 另 I 韧带完全撕 裂并接受手 术治疗 。他们认 为 M I 以 R可 提供三角韧带修复 的指征 。
S .5n n 4 2 有力的一条 , 其垂直于内踝 , 与跟舟韧带的上缘相连接 , MC 平 均 4 1 a 重应 力 x线 片 ,. 6mm重应 力 x P .0 。S R4度 S平 均 5 2 于 . 1mm 并作为胫韧带的筋膜, 腱束汇人三角韧带。②胫跟韧带 线 片 ( =0 5 ) E 组 MC 5 0 m 0 6 ) 发 自于距 骨前 突 内侧 , 入 载 距 突 内缘 , 部 分 纤维 胫 应力 x线 片 ,.0m 于重 应 力 x线 片 (P : .9 。 进 其 比较 S R2 , E E 度 S R4度组内侧隙间比较都有差别 ( P 跟韧带重叠于胫弹簧韧带 。③胫 舟浅韧带起 自距骨前 00 ) 突前缘 , 进入舟骨背面内侧 , 有时汇人弹簧韧带 , 三角韧 均 < .5 。但是两方法统计 学 比较无 差别。 目前 , 对 于应 力 下 摄 片 应 用 踝 关 节 外 旋 力 量 学 界 有 不 同 意 带浅层的前部可作为的一部分 , 连于距骨 J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