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面塑艺术在偶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摘要:随着动画行业的蓬勃发展,动画角色设计在吸引观众和传递文化信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研究以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为灵感的动画角色设计,探讨了其在传达文化美学和塑造角色形象方面的有效性。
引言动画艺术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媒介,是当代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动画角色设计作为动画制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形象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动画的受众吸引力、文化表达效果和艺术品位水平。
传统艺术中的造型元素丰富多样,既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又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
运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既有助于塑造独特的美学风格,又能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一、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1.1 线条运用传统艺术中的线条表现十分讲究,具有流畅、简洁、有力的特点。
在动画角色设计中,通过借鉴传统艺术中线条造型的特点,设计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角色形象。
例如,运用传统中国画的线条特点,可以塑造出优雅、灵动的女性角色;运用传统绘画中的勾线,可以强调角色的力量感和轮廓。
这些线条的应用使得动画角色更加立体、生动。
1.2 颜色运用传统艺术中的颜色运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特色。
例如,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淡墨轻彩,追求淡雅和协调的色彩搭配。
而在传统剪纸艺术中,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常常被大胆运用。
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运用这些传统艺术中的色彩理念,塑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
此外,不同颜色还可以用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1.3 符号和图案运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符号和图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传递丰富的情感和人文主义思想。
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运用这些符号和图案,体现出角色所具备的人文精神。
例如,凤凰代表着吉祥和美好,使用凤凰图案可以突出角色的尊贵和神圣。
此外,龙、麒麟等也是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符号,代表着权威和力量。
脸谱艺术在动漫插画造型中的运用

脸谱艺术在动漫插画造型中的运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脸谱在动漫造型设计中应用的重安性京剧脸谱是一种极具象征性的化妆艺术,同时动漫卡通也是一种抽象、概括的造型艺术。
两者有相似点但突出的重点小同。
一般动漫造型讲究的是形体轮廓的特征从《猫和老鼠》中的角色设计可以看出造型的夸张轮廓。
卡通的轮廓造型千变万化。
卡通人物面部主要靠脸型和五官的塑造,而脸谱主要是通过面部图案来传达含义。
形体造型越复杂就越具象。
优点是绘制的精细度高,缺点是造型复杂小容易记住。
但如果造型简单的卡通形象如果只是改变发型和服装,在面部特征基本小变的情况卜,小易于区分。
京剧脸谱这一点做得很好。
在相同的脸型上,通过绘制小同图案形成千变万化的面部造型。
综上所述,将脸谱的抽象艺术同动漫形体的夸张艺术相结合能极大丰富卡通角色的造型变化,相同的造型但是表面图形各异。
即便受到简单轮廓的限制也能塑造出一系列富有个性的卡通角色形象。
2受脸谱艺术启发的国外动漫作品脸谱造型能及其概括和抽象出角色的特点。
将原本复杂的轮廓,道具抽象为简单的图案。
这种化繁为简的造型风格近几年被广泛用于一些国际知名的卡通设计中。
金刚狼写实风格的漫画造型,形象突出人物面部佩戴面具,以及光阴体积等特征。
是金刚狼的脸谱形象。
符号化的脸谱反而更能突出角色的特征,也极大方便了卡通形象的传播。
日本经典动漫作品奥特曼在我国播出时一分火热。
从造型上看奥特曼都是由真人扮演,轮廓造型大同小异。
他们除了在道具上面有所区别之外,最大的区别在于奥特曼脸部造型的改变。
基本和脸谱的原理相同,在五官小变的基础上通过图案的变化使造型变得丰富最终形成一套奥特曼专属的脸谱式造型。
3结合本人创作浅析京剧脸谱造型在插画中的运用脸谱在插画中运用相对于动画要广泛许多。
受插画技法和风格的多样化及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作者:冯久程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25期摘要:本文首先我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定义进行了入手分析,然后对此种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构造中的引入以及应用亮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其中包括此种元素在动画中性格、形象方面的塑造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规划;最后阐述了动画角色塑造中引入传统艺术的影响;从我国动画影视发展现状出发,推动传统艺术在动画影视中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动画角色引言: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动画影视中的人物塑造朝现代化发展,中国动画人物塑造的精髓是在其形象上突出我国传统艺术。
随着大众对动画影视人物形象的改观,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开始在动画人物塑造中引入中国传统的艺术,将其应用在动画人物中,通过动画的播出不但能够满足大众的观影需求,而且能够加深大众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推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影视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亮点文化性较强、历史性较为深远以及深厚的写实性是我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具有的部分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其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因此传统的造型艺术在时代的发展中仍然具有较强的文化性,随着大众审美观念的不同,越来越多的服装以及影视企业等开始在产品以及影视剧人物中引入传统的造型艺术,展现了传统造型艺术悠久的文化性。
其次具有深远历史的传统造型艺术不但具有我国历史文化而且还对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借鉴整合,因此我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范围也较广。
据调查显示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中包含较强的写实性,这一特点是与其他国家造型艺术不同的一点。
在现代化元素中结合历史性较强的造型文化是我国动画影视目前的发展方向之一,促进传统造型艺术在动画和国漫影视中的发展。
二、传统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构造中的引入以及应用亮点(一)应用发展一部优秀的动画不仅对剧本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人物的塑造也有较高的要求。
泥塑民间工艺在动漫立体创作中的应用——以“动漫手办”为例

动漫探索ART EDUCATION RESEARCH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在时间上跨越了从史前文明到当代社会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等方法制作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古往今来的泥塑艺人以纯熟的工艺手法,用简单、原始的泥土材料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品,使其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动漫手办”是一种以动漫作品中的角色为原型而制作的、具有收藏性的模型类动漫周边产品。
如今,人们对“动漫手办”的工艺质量与艺术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使动漫立体创作由孩童玩具逐步向更高端的艺术领域过渡,是当前“动漫手办”制作领域需要突破的瓶颈。
“动漫手办”的手工制作技术基于泥塑这门传统民间工艺,如何更好地传承民间工艺,与时代紧密结合,通过现代改良材料和创新工艺运用,创造出符合现代人需求与审美要求的动漫收藏品,是当下值得研究的热点,其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泥塑民间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方式思考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倡导以“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保护手工艺。
泥塑民间工艺作为手工艺中古老而典型的以人为载体,工具在手、工力在身的活态技术,要将其技术内涵和文化属性保留下来,只有在实践活动的“活态”中才能呈现其形态和功能。
由此可见,只有当泥塑工艺的核心技艺能够持续存续,才能真正实现对其的“活态保护”。
因此,在不违背手工生产规律,不扭曲其自然演变趋势的前提下,将泥塑工艺导入当代社会生活与产业实践,使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积极的保护,是十分合理的传承方式。
二、动漫立体创作的发展1.“动漫手办”的行业前景“动漫手办”是一种以动漫、电影、电视、游戏的角色为原型制作的高精度、小尺寸的雕塑作品。
它是动漫、电影、游戏的周边衍生品,是电影、游戏角色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化。
如今,我国电影、动画、游戏产业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
国产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逐年上升。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摘要:动画角色设计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中国传统艺术作为独特的文化传承,具有丰富的造型元素,对动画角色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研究,探索其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以期能够进一步丰富动画角色形象的设计,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动画角色设计;造型元素;运用研究;艺术创作第一章:引言动画角色设计是指在动画片中塑造各种角色形象的一门艺术创作。
随着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动画角色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造型元素。
本章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并阐述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元素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造型元素。
这些造型元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纹样等。
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元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本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将介绍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戏曲形象的造型特点,探讨其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其次,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探讨其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再次,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曲艺形象的特点,探讨其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特点,探讨其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创作实例分析本章将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本章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本文旨在丰富动画角色形象的设计,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
通过运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可以为动画角色注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动画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观赏性。
论中国民俗艺术之泥塑在动画中的应用

美彬教完论中国民俗艺术之泥塑在动画中的应用□王会三摘要:民俗艺术是传统艺术的核心,也是传统文化的源泉。
民俗艺术以特有的艺术风格、多彩的表现形式、坚定的艺术追求谱写出华美的乐章。
泥塑艺术历史悠久,在民间分布广泛。
随着泥塑艺术的发展及其在动画领域的应用,大大拓展了动画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手段。
通过解析动画作品,探讨泥塑艺术在动画中的应用,可以凸显动画的优势,彰显民俗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民俗艺术泥塑艺术动画_、关于民俗泥塑艺术的起源泥塑艺术起源于古代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
泥 塑艺术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蕴含着深厚的 文化底蕴。
它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形,创作手法或素或 彩,多以人物、动物为主。
汉代的泥塑不仅继承了秦代的霸悍之气,更表现出雄浑、刚健的特色。
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 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
汉代人认为死后如 在世一样拥有物质生活需求,因此丧葬常伴有大量的陪葬品,这 在客观上对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像智慧、脱俗的仪表和宗教的神秘感,为人所接受,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宗教、神灵的崇拜。
隋、唐、五代十国的泥塑艺术辉煌灿烂,其中又以唐代的艺 术成就最高。
唐代泥塑因其风格的多样与技巧的纯熟,可谓是 泥塑艺术的成熟期。
盛唐的泥塑作品寄托了唐人絢烂而细腻的 情感世界和超越世俗的审美眼光,杨惠之就是唐代雕塑艺术家 中的杰出代表。
唐代以后,宋代的泥塑艺术进一步趋于世俗化,在创作手法 上也趋于写实。
样式上虽有创新,但其整体风格已失去了唐代 作品雄健奔放的气概。
务实而勤勉的宋人为后人开创了泥塑艺 术的另一番天地一小型泥塑玩具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
泥塑艺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赋予了这一团团黄土鲜活的生命和 灵魂,使其代代传承。
如今的艺术家也被泥塑的超凡魅力所吸 引,将其运用到动画片制作中,创作出黏土动画。
二、泥塑艺术的特点与黏土动画结合点的挖掘1.地域性和传承性从民俗艺术个体形式上看,呈现出单纯的、地方色彩浓厚的 特色;从民俗艺术整体上看,形成了各有不同、各显风采的总体 艺术特征。
非遗面塑艺术在动漫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探讨非遗面塑艺术在动漫雕塑设计中的应用王会元(鲁迅美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650)摘 要: 民间艺术是民族之根、艺术之源。
面塑作为本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塑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动漫是现在国内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之一,动漫雕塑是动漫专业所属范畴下新兴的专业方向,动漫雕塑打破了传统雕塑给人带来的死板僵硬,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增加了个性化、趣味性。
本文试图寻求民间面塑艺术在动漫雕塑设计领域的发扬途径,透析面塑作品设计与动漫雕塑设计相融合的优点,揭示民间艺术通过艺术设计再现新活力的可能性。
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为面塑创作者提供新思路,促进非遗面塑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面塑;动漫;非遗一.民间面塑艺术的现状面塑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可谓源远流长。
俗称捏面人,是中国独有的一项民间艺术,也被称为“东方雕塑”。
近代面塑起源于山东菏泽,发展于山东济南。
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加工调色形成彩色的面团,再用手和工具塑造出各种形象。
纵观面塑艺术发展历程,面塑艺术在面塑大师们传承的过程中亦有发展,作为民族文化瑰宝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如今面塑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这项技艺。
传统的面塑形式多是街头签举式,以卖艺盈利为主,而现在面塑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式变的多种多样,逐渐成为工艺礼品和艺术收藏品。
面塑艺术也逐渐走向更大的艺术舞台,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使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
二.面塑应用在动漫雕塑设计中的优势面塑是具有特殊表现力的材料,针对于表现动漫形象,在刻画人物动感形体、面部神态、人物皮肤的润泽质感等方面,艺术效果非常的细腻、逼真。
相比其他动漫雕塑创作使用的原材料,面塑具有一定的优势。
原材料物美价廉便于制作、色彩鲜艳使造型更生动、材料可塑性强。
面塑,顾名思义就是用面粉来塑造形象的雕塑工艺,主要原材料就是面粉,寻找起来非常方便并且价格便宜,这是面塑的一大优势。
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一)

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一)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1. 介绍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可以带给观众更深入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可以培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
2. 历史传说题材动画作品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传说来展现传统文化。
例如,以《白蛇传》为题材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讲述了一个关于白蛇与许仙的传说故事。
这部动画充分融入了中国元素,包括传统的角色形象、艺术风格以及背景音乐,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
3. 传统戏曲表演动画中可以通过模拟传统戏曲表演的形式,展示传统舞台剧的美。
例如,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的戏曲场景就非常精彩,把经典的戏曲表演与动画技术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4. 经典诗词的运用动画中的插画或配乐可以运用古诗词的内容,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诗意和美。
例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通过插入经典古诗《静夜思》的诗句,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
5. 纸雕动画纸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在动画中的应用可以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
纸雕动画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艺术风格,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例如,动画短片《纸飞机》就采用了纸雕形式,通过手工纸艺的展示,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
6. 传统民俗文化动画可以通过描绘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传递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统价值的弘扬。
例如,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展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以及传统故事《西游记》等,通过展现这些传统元素,可以让年轻观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总结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同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通过历史传说题材、传统戏曲表演、经典诗词的运用、纸雕动画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的描绘,可以丰富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呈现给观众更加多元化和有趣的观影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之家》2019年第04期 总第304期87影视观察中国传统面塑艺术在偶动画设计中的应用肖舒琪(山西农业大学 软件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基金项目:本文是山西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数字动画技术在农业科普中的应用研究》(基金编号:J14180216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肖舒琪,女,1997年生,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6级本科生。
【摘 要】面塑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早期以祭祀器具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其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主题,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文化,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的今天,中国动画的发展有必要再次从本体出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动画作品。
本文分析了面塑艺术独特的造型特点,并就这些特点与木偶动画角色设计相结合产生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面塑;传统艺术;偶片动画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87-03“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自古便提出“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观念,面塑做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祭祀性的食品,更与造型艺术结合、发展,进而成为了一种装饰性物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面塑艺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偶动画的制作中,既增加了偶动画材料应用的丰富性,又扩展了偶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广度,更为我国偶动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
“偶动画是在借鉴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动画片样式,它是多种艺术门类和创作手法的复合载体,也是一种区别于二位手绘动画和三维电脑动画的动画艺术形式”[1]。
偶动画的种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木偶动画、折偶动画等,是“以逐格拍摄、连续播放的手段呈现各种材质物形的运动变化,并且融入了编导、美术、摄影等技术手段。
简言之即以各种实物作为角色进行叙事”[2],通过用定格动画的方式拍摄、记录木偶的动作而形成的,这和通常意义上的动画片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制作形式上,它是以立体偶拍摄形成的动画影片,是定格动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材质选择上,是以黏土为创作媒介,以木偶、橡胶、陶土和瓷泥等混合材料制成,材质广泛多样化。
偶动画具有可触摸性,和三维立体造型性。
其中由陈波儿指导的我国第一部偶动画片《皇帝梦》中,便是采用了傀儡戏的夸张的制作手法,通过首领、皇帝等人的角色造型,描述了一个以武器换取皇权的帝王梦。
这部动画片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我国动画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个角色的造型,需以素材的收集,加以提炼物化来进行表现。
中国木偶动画通过借鉴面塑中的意向化、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更有益于动画的设计与传播。
一、面塑艺术及其艺术特点面塑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历史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3],而作为一种传统性的手工艺品,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3]。
由于地区、民俗不同,大多呈现的面塑造型特征也不同,“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3]。
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是面塑的发源地,山西是面塑大省。
在山西,面塑又被称为: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样式夸张大胆、朴实简练、生动形象,是节日中婚嫁、祝寿、丧葬、装饰、乔迁等诸多民俗风情、祭祀或年节喜庆日活动的信物或标志,也是一种极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文化,兼顾着精神审美和实用功能的统一。
与其他传统艺术不同的是,面塑本身的目的就带有着功利性及其自身的3D 立体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面塑分为提线式面塑和迁举式面塑,造型大多是以圆形为主,质感饱满圆润,造型夸张大胆,朴实简练,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从面塑造型方面来看,可划分为圆形、立体形和仿生形三种。
早期面塑受其他民间艺术的影响,注重围绕情节主题去刻画人物的神情、姿态,从而塑造出一个符合民间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从面塑使用价值方面来看,可以分为可食用型面塑和收藏型面塑。
实用型面塑取自于食材,里面含有食物本身的颜色和一些可食用色素,而收藏型面塑中则含有添加88肖舒琪:中国传统面塑艺术在偶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剂、蜡油和颜料(其中包括国画颜料和一般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花色绚丽,手法细腻,制作精巧。
同时也具有就地取材、物美价廉的特点,这是促进面塑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凡造型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也是中国文化、哲学、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山西面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素材更多的是取自当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喜欢用自然界最真实的表象来谐音、寓意。
在每一个面塑背后,也都蕴涵着不同的艺术情节,例如:晋北花馍,有些用来供奉神灵,祈求上苍的保护;有些拿到庙会赶集去售卖;有的用在了一些礼仪、时岁中,用来馈赠亲朋好友。
即使在馈赠这一方面,面塑也有着很大学问:祝愿早生贵子的“鱼戏莲”是对生殖器官的崇拜;使用五行色:赤、青、黄、黑、白制作的面塑,是美、是吉祥的象征。
正因为面塑有这样一些特点,使得其在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和新兴的动画艺术产生了交合点。
二、传统面塑艺术在偶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一部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体现着它自身的观赏性和消费价值,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3]。
偶动画的造型多样化,制作材料广泛,对人物设计没有固定的造型要求,多数情况下会以影片剧情为前提,通过不同的材质来赋予不同性格的人物造型特点,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
“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工艺和质朴的心境。
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的,所以工艺品之美具有亲切温润之美”[3],如果能够和以形体块面的结构处理的,具有可观、可触特点的三维立体结构面塑相结合,借鉴其外观形体造型,一定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动画片《神笔马良》是我国偶动画片的艺术巅峰,简述了自幼家境贫寒,又热爱读书作画的马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获得神笔并帮助穷人,与贪官斗智斗勇的故事。
剧情诙谐幽默,剧中主人公马良头戴草帽,衣着朴实,住着破旧的茅草屋,与县官、师爷等人物造型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那些被马良帮助的劳苦百姓们,无一不是忠厚斯文,刚正不阿,又或者娇小可怜,楚楚动人的形象,从而歌颂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思想感情。
木偶的造型不仅表现人物外在,也体现了人物的内心特点,马良天庭饱满,面颊微红,县官面部狰狞,表情夸张,强烈的对比突显出了马良的正义和县官的阴险狡诈。
面塑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朵绚烂的奇葩,“蕴含着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其中承载的文化特征,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3]。
动画色调是基于动画中的色彩搭配中的角色和场景颜色的总和,与动画片的故事、主题、风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情感最直接有效的表现手法。
电影《僵尸新娘》中,有“鬼才”之称的美国电影导演蒂姆·波顿通过灰、蓝、黑三色,搭配出了一部灰冷、阴暗的哥特式电影。
上界世界的人们面色惨白,仿佛没有意识躯壳,而下界的僵尸世界却是充满温暖。
女主人公艾米莉造型设计更是前卫大胆,一头雾鬓风鬟的蓝发,纤细的身形搭配上她幽蓝色皮肤和鲜红的嘴唇,别有一番幽美,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命运悲惨但却敢于与命运作斗争的勇敢的人物形象。
整部电影以灰黑色调为主,通过人类世界的灰暗、阴森和死人世界的色彩艳丽形成鲜明对比:上界世界黑暗混乱、死气沉沉,人们的内心冷酷、阴险狡诈,相反下界世界,日日歌舞升平,“人们”简单、快乐、追求安逸。
这一切看似错位,却直接让观众感受到了蒂姆·波顿对现实社会的讥讽。
偶动画是由木偶戏逐渐演变而来的,历史悠久,故事题材大多取自于民间神话传说、动物、植物,或者是改编的文学巨著,人偶的造型设计贴合生活,虽然大多使用后现代的表现手法,但也保留了现实生活的最真实的一面,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作者对现实社会黑暗一面的揭露和对人性、平等的呼吁。
自新中国发展以来,近10年的美术探索,也让动画领域产生许多风格、内容、题材不同的的动画片,例如1948年虞哲光导演的古代经典故事《长恨歌》,后来被编入大型纪录片《中国大观》,到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带有政治讽刺意味的《鸽子》《一夜富翁》,还有根据古典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小小英雄》等等的系列作品。
面塑天生具有一定的塑造性,在制作中又遵从传统的色彩规律,使用五行色的造型搭配,偶动画与面塑的结合相得益彰,更是天合之作,这不仅可以缩短制作的日程,降低制作难度,减小开销,还可以为动画片提供大量、丰富的色彩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阶段面塑与偶动画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传统艺术面塑几乎伴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延绵已有千年之久,渗透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民风民俗,深入人心。
由面塑制成的偶动画,亲近自然,有利于新世纪的人们更容易去接受、理解偶片动画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我国动画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成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先锋,随着世界多元化,各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大量的外国动画涌入中国,对我国国内的动画、影视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较于美、日、韩等高度发达的动画发展国家,我国动画仍然徘徊在目标受层为“学龄前、低龄化”的儿童上。
2004年,中国政府对动画产业进行了大力的投资,使得不少动画企业企图利用分钟数来获取政府的支持与补贴,从而达到企业的盈利目的,此时的动画产业出现了大量的无知名度的动画作品,动画内容缺乏想象力,角色设计缺乏生命力,不仅没有改变落后于美、日、韩三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现状,还使得我国动画的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鉴于上文的综合性探讨,面塑作为一种塑形材料,完全适用于偶动画的角色创作,中国近(下接第98页)98孟庆波,白 玥,齐维恒:《机械姬》服饰造型下的女性意识表达软的女性特质。
棉质面料最大的特点为柔软,用其制作出的服装会给人以舒服的视觉效果,也正是这“柔软”的特性使艾娃的女性魅力尽显,成功诱惑卡莱布。
然而在“柔软”特性的面具下,是艾娃复杂的情感,正如制作面料的经纬线一样交错复杂。
对于敌人,艾娃拥有没有人性的残忍,她杀死纳森并非因为冲动,而是预谋,她从一开始就引诱京子拿出刀,伺机伤害纳森,在纳森受伤对付京子的时候,她又淡定地再次捅伤纳森。
从其缓慢的动作,看到纳森受伤倒地后的无辜表情,可以看出,她没有人类所拥有的情感,没有人类的道德底线。
在逃出铁笼时,艾娃所穿的服装面料是蕾丝,蕾丝作为西方女性的传统面料,代表着女性。
所以艾娃在最后选择好自己的性别后,并选用了蕾丝面料服装作为她成功逃离铁笼的“铠甲”,代表着其独立的女性意识以及冷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