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0 改革开放 教案(鲁教版八年级下)

合集下载

3.9.2 改革开放 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下)

3.9.2 改革开放 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下)

内地
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前期开放通 商口岸有何区别?(提示:可从背景、影响 对 等方面比较)
外 开 放 创 奇 迹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开放对比 近代 新时期 对 外 背景不同 被迫开放 主动开放 开 放 影响不同 丧权辱国,破坏 加快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 发展 创 奇 …… …… …… 迹
上海浦东开发区 海南经济特区
1980年建立四个 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广州 等14个沿海城市
对 外 开 放 创 奇 迹
对外开放 向内地发展
1985年开放长江 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 发区 1988年海南成为 经济特区;1991年设立 上海浦东开发区 内地
经济特区
对 外 开 放 创 奇 迹
沿海开放 城市 沿海经济 开发区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1953—1956年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 C.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改 革 春 风 吹 小 岗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改 革 春 风 吹 小 岗
国 有 企 业 显 生 机
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 映: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作为厂长的张瑞敏突击检查了 仓库,发现了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 6台。张瑞敏当即开了一个全体员 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 部砸掉。
国 有 企 业 显 生 机
企业:
国有 企业
工人:
扩大自主权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经营责任制
吃大锅饭,没 按劳分配 有劳动积极性
国 有 企 业 显 生 机
1984年海尔冰箱厂原貌
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
国有企业的改革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第一章:改革开放的背景1.1 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 难点: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

1.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措施2.1 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2. 掌握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过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2. 难点: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过程。

2.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的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3. 课堂讲解:讲解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过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开放政策和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章: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启示3.1 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2. 掌握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2. 难点: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

3.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3. 课堂讲解:讲解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成果的意义和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性和启示。

第四章:改革开放中的杰出人物4.1 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中的杰出人物。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鲁教版

导入新课
“以阶级斗争为
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
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学科思维的培养一直以来是任何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为了能深入理解它,
什么地点,什么人物等;其次,要从纵向去了解。

它的
生了什么作用?如此一来,我们对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鲁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word教案(4)

鲁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word教案(4)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鲁教版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伟大的实践来自于伟大的决策;伟大的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二、课程标准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三、教学目标: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与方法: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五、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听歌后回答问题:(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这里的“春天”指的是什么?(2)有一位老人,“老人”指的是谁?(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4) 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教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9.9 改革开放 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下)

3.9.9 改革开放 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育部参赛_《改革开放》学案_李瑞莲(2)下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意图”。

结合此图,请回答:①在图中圈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

②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课后提升】1.改革开放给你或你的家庭带来的最大的感受和变化是什么?(可以回家问父母)。

2.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优点之处是:1、符合新课改的路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评价机制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在自主预习环节中能认真预习,不懂的地方随时询问并积极地交流探讨,汇报展示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学生方面1.回答问题时,语言不流畅,部分学生有些紧张。

2.由于本课概念性问题较多,学生展示时不能做到完全脱稿。

3.小组合作不是很到位。

教师方面1、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地方点拨、提升、指导的不到位。

因为本课的内容对初二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觉得这一问题我处理的不好,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在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应联系今天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学生明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公有,农民生产的东西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而现在国家不但减免了农业税,而且还要给农民补贴。

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理解不是很好,我没有展开去讲。

2、本课如使用大屏幕设计一些改革开放前后的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改革开放》-教案设计

《改革开放》-教案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课程标准(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2.教材分析本课所述改革开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一课,是对前一课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又是对下一课邓小平理论的理论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本课条理清晰,但理论性较强。

3.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他们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对一些史实的理解过于表面化,且本课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4.设计理念历史不是枯燥的年代记忆,而是曾经鲜活的沧桑变化,并在我们身边留下痕迹。

从热点话题入手,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领学生走出历史,走近生活,体会人生。

5.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了解以下基础知识: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并进一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3)结合相关史料和视频,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理解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4)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惠民之路。

(5)通过引导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认识到改革开放关系千家万户,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让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3. 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成果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改革开放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开放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改革开放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要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改革开放的宣传片,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讲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分析改革开放的成果,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改革开放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2. 让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认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 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改革开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改革开放教案

教学设计【课标精解】课标要求:掌握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

课标分析: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教材分析】本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面内容我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

【学情分析】本课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学生特别熟悉,他们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体会到的东西很容易表达出来,同时,他们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力等政治概念理解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等主要内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演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对外开放格局,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根据地图分析原因的能力。

通过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演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讨论“建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所起的作用?”“为什么经济特区和开放区都设在东部沿海?”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学习前辈们勇于创新、探索,敢于吃苦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大冷蒙古族九年制学校
包慧秋
八年历史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学习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三、学习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
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
来……”歌词颂扬了两位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
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
吗?后一位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哪?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
师:给同学们8分钟结合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自学,阅读课文时要求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速读,找出相关答案,并标记疑点,以备小组交流。

自学指导: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
弊端?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1980年,我国首先在哪四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1985年开始的城市改革重点是什么?此时的城市改革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5.党的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是如何加快的?
(三)自学指导,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

(四)交流评价
小组交流存在的困惑问题,小组长抽签选题,交流
之后各组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五)欣赏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六)达标检测
学生快速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自我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