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

合集下载

【旅游】道孚县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新思考

【旅游】道孚县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新思考

【关键字】旅游道孚县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新思考中共道孚县委常委、副县长侯长荣“到了康区不去道孚尤如到了北京不去长城”。

一句质朴的言语真实概括了道孚独具魅力。

的确,亚拉雪山,梦幻仙境;八美石林,世界罕见;扎坝文化,神秘莫测;惠远古刹,佛坛生辉;道孚民居,康巴一绝……道孚这个甘孜东北部的民族县已成为四川西部生态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2009年道孚县旅游总收入仅2700万元,占第三产业的15%,占GDP权重仅8%,旅游产业对道孚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较弱,亟需采取强有力措施,实现道孚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推动道孚旅游跨越发展要把准结症有的放矢较之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道孚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未能成功转化为生机盎然的旅游产业,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根底设施建设相当落后。

从康定到道孚没有高等级公路通往景区、景点,宾馆建设、餐饮住宿、导游导购、车辆加油、维修等硬件还不具备提供优秀旅游服务的条件。

即使作为全县重要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的八美镇目前也还处于无星级宾馆、无购物接待、无休闲娱乐、无景区客运、无旅游咨询的“五无”状态。

(二)景区景点开发相对滞后。

由于缺乏外力的推动,旅游项目开发资金极其匮乏(2001-2009年财政仅安排旅游发展资金约300万元),导致景区开发欠广度、欠深度。

全县旅游开发都处于初级水平,现有景区景点小而散,看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影响力不大,没有形成有支撑的旅游精品和具有震撼力的旅游龙头项目。

(三)旅游人才支撑相当缺乏。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大多半路出家,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等旅游专业人才几乎为零,全县有资质的导游也仅3人,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大多只有初中文化,连一个会讲外语的都没有。

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缺乏有效办法,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网络管理、旅游资本运营的人才更是奇缺。

(四)旅游营销促销层次低下。

尽管近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手段全方位推介道孚旅游,但普遍存在未有效整合资源、未有效包装资源、缺乏鲜明旅游主题等问题,旅游促销手段相当原始,以至于道孚过境游这一现实依然没改变。

灵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灵武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灵政办发〔2019〕13号

灵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灵武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灵政办发〔2019〕13号

灵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灵武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灵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灵武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灵政办发〔2019〕1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现将《灵武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灵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1月23日灵武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及“两会”各项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打响“古灵州·新灵武”特色特色品牌。

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实施项目建设大推进、产业发展大融合、招商引资大突破、宣传营销大拓展、服务质量大提升等五大行动,力争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亿元,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大提升、大发展。

二、任务分工(一)项目建设大推进行动。

1.古城遗址恢复及城墙连接工程。

商城、中兴街等沿街建筑物外立面唐韵改造30157㎡;新建城门楼建筑面积1252㎡,城墙建筑面积2440㎡,修缮城墙3063㎡,新建灵州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748㎡。

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国土局、文旅广局、城管局完成时限:2019年7月2.灵州文化旅游美食城。

人民街、兴唐街改造面积16160㎡。

其中小商品市场外立面改造面积17821㎡、道路改造面积7114㎡。

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国土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文旅广局完成时限:2019年7月3.中青旅青马车寨农业综合体项目。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01•【字号】穗府办规〔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穗府办规〔202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7月1日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进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产业发〔2020〕78号)、《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粤改委发〔2019〕16号)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一、打造文化和旅游特色品牌(一)培育城市文化品牌。

充分挖掘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底蕴,培育“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培育“岭南文化”品牌,联手佛山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

培育海丝文化品牌,保护海丝文化遗迹,发挥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作用,牵头开展海丝专题研究,联合香港、澳门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共同推进申遗工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交流创新示范区。

培育“创新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创新文化设施,推出一批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产品。

发挥文化品牌优势 突破发展蓝色旅游

发挥文化品牌优势  突破发展蓝色旅游

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突破发展蓝色旅游摘要:烟台市福山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心地带,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4个镇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共有179个村,60个社区、居委会,26万人口。

近年来,福山区以建设经济文化强区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服务业兴区和文化强区三大战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我们立足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以历史文化、载体建设和品牌推介为突破口,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蓝色旅游产业,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文化优势蓝色旅游烟台市福山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心地带,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4个镇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共有179个村,60个社区、居委会,26万人口。

近年来,福山区以建设经济文化强区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服务业兴区和文化强区三大战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1年,完成GDP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30.9%,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4%。

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区”等称号。

在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把突破发展旅游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加快经济文化强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理顺体制抓规划,立足资源塑特色,深挖潜力树品牌,蓝色旅游经济发展框架初步形成、优势日益凸显。

1 基础篇——发挥优势,打造品牌,蓝色旅游发展初露端倪近年来,我们立足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以历史文化、载体建设和品牌推介为突破口,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蓝色旅游产业。

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充分发挥“中国鲁菜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大樱桃之乡”三大国字号文化品牌优势,积极探索推进蓝色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产业发展定位上,确立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在蓝色旅游经济产业发展中积极注入文化元素,打造富有鲜明特色的“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了文化旅游一体推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立足区情实际,高起点编制了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了《福山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重点在土地、资金及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在政策保障体制上,组建成立了区文化旅游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做好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文章,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崛起。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丽江文旅产业的转型发展战略构想——文化香格里拉的再崛起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丽江文旅产业的转型发展战略构想——文化香格里拉的再崛起
2018 年 7 月,中共丽江市委通过了《关于建设金沙江绿色 经济走廊的决定》,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 廊”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决策。以 “创新、协调、绿色、开发、 共享”新发展理念引领,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康益多样 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城乡、田园、生态为载体,积极发展旅游 休闲、运动健康、养生度假等核心功能,提升丽江旅游产业内涵, 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重塑丽江旅游品牌,将丽江建设成为 全球顶级的生态文化遗产旅游地、优质休闲度假地、健康生活 目的地 [7]。
关键词 :文化香格里拉 ;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 ;民族经济 中图分类号 :F592.7 ;G124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1)11-0124-03
一、引言 处于交通区位相对不便的滇西北,加上工商业的不发达, 依托自然资源景观和民族风情的旅游业作为丽江的主导产业, 其依赖性尤为突出。而随着周边省市地区纷纷加大对旅游产业 的投入和宣传力度,旅游产业地区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丽江作 为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重要核心区,境内有 10 多个文化传统差 异较大、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且有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作为 名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唯有继续保持和提升旅游产 业的文化内涵竞争力,实现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旅游产业进一步 的转型发展,以推动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丽江文旅产业 40 年的回顾 丽江依托茶马古道商业文化积淀的人文风情和滇西北独特 的自然风光,加上由洛克和希尔顿创造的“香格里拉”品牌, 顾彼得创造的《被遗忘的王国》,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先导,从改 革开放后至今,从一个边陲小城到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走过差不多 40 年的历程。分析其起步发展历程,差不多有以下 几个阶段。 1. 改革开放后至 1996 年 :丽江“2·3”大地震前的旅游 产业形成期 改革开放初期,丽江旅游属于单一的政治接待工作。1986 年,丽江古城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8 年,玉龙雪山 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此,开启了丽江旅游产业。1994 年 10 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 公会,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 的旅游开发战略思维,丽江在此战略指导下,率先提出了“旅 游先导”战略,确立了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发展 [1]。 1990 年,丽江旅游接待人数仅为 9.6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 入仅为 0.1 亿元,而到了 1995 年旅游接待人数为 84.5 万人次,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规避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文中借助这一方法,对海南旅游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适合海南旅游业实际的发展战略。

(-)优势(Strengths)分析1.海南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唯…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

海南是我国唯的热带岛屿省份,中国第一个生态省,位于东经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之间,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四季如春。

海南具备国际旅游流行的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和洁净空气,在我国,能与世界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相媲美的只有海南.在海南岛长达1528千米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

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候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

热带海岛风情、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造就了海南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

三亚万年人类遗址落笔洞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海南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完整,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石山火山口及其火山溶洞,有一批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的人文景点:五公祠、琼台书院、东坡书院、宋庆龄故居,及明代名臣邱浚和清官海瑞的墓陵等。

以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旅游业的改革创新

以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旅游业的改革创新
二、把握旅游业改革创新的特征
和其他各个领域一样,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必须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才不会偏离方向。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向国内外表明了我们走市场经济道路的坚强决心。对旅游业改革而言,在应该市场化的领域,继续推动市场化发展依然是必须坚持的方向。但在旅游业的市场化改革中,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其一,市场化改革需要总体推进,市场经济不是哪个领域的市场经济,而是通过市场决定资源在整个经济体系进行配置的过程。因此,旅游业的市场化改革主要取决于整个国家的市场化改革,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资源有可能流进旅游业,也有可能流出旅游业。其二,建立统一的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打破行业壁垒和区域壁垒。在行业壁垒方面,相对于金融、石油、航空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旅游业除了旅行社经营范围等很少的领域,几乎没有什么进入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在区域壁垒方面,和其他很多领域一样,旅游业在旅行社跨地区经营、旅游大巴跨地区运营、导游跨地区执业等方面有一些不成文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但这一“玻璃门”需要在打破区域壁垒的总体安排中加以改善。其三,在整个市场经济运行中,还需要关注的是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能不能在不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旅游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征,在吸引生产要素上存在一些局限和障碍。比如,一些小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户由于规模小,获取贷款比较困难;再比如旅游项目占地面积大,如果景观用地也全部用征地的方式获取,成本很高,不利于吸引投资。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和规定的调整逐步加以解决。其四,旅游消费需求的满足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供给方除了企业之外,也包括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不同于其他完全市场化的产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改革创新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各个层级共同的努力,重点改革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中制约旅游业发展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旅游部门的改革创新来说,从横向上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旅游目的地健康发展;从纵向上则要加强对旅游目的地涉及旅游工作方面的指导,通过旅游目的地这个载体,去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下转第87页)
8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9月下半月刊
边各种旅游产品。在新疆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 游客的不同需求,应该借助当地独特的地理景观及风俗文化,考 虑其自身的旅游定位,适当增加旅游项目,通过提供各种项目活 动丰富旅游内容,如增加拍照体验、沙滩排球、阳光浴、垂钓竞 赛、文物展示、健身娱乐、民俗庆典、体验田间劳动及出游野炊 等拓展类型项目。在适当增加旅游内容的同时,打造具有新疆独 特地域特点的品牌旅游项目,提高品牌竞争力,并通过新媒体、 宣传片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二)打造山海康养旅游新业态 背山靠海形成的山、海资源是秦皇岛市具有的得天独厚的 自然资源优势,在这一自然资源优势背景下结合建设康养旅游项 目,将成为吸引全国游客的新型旅游业态。秦皇岛市的旅游产业 一直着重开发海域资源,产品功能以观光游览为主,不可避免的 产生了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的问题,造成互动型和深度体验型旅游 产品开发不足。以山海康养为主题来打造秦皇岛市全域旅游产 业,既能提升秦皇岛市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又能实现秦皇 岛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秦皇岛市以山海康养为新的旅游品牌 形象,能让秦皇岛的旅游形象更具特点,更加突出。秦皇岛可以 通过山海康养来区别于周边滨海城市旅游产业,从而避免旅游产 业的同质化问题。为促进康养产业的发展秦皇岛市可以建设重点 旅游产业项目库,将具有康养特色的项目纳入从而进行重点支 持,比如国际康养旅游中心、森林康养小镇、葡萄小镇等。秦皇 岛市还可以深入开展“旅游+”战略,丰富购物游、研学游、海 洋游、工业游、运动游等旅游项目。 (三)开发秦皇岛市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是是旅游产业在工业制造业中的拓展,是人们对旅 游资源定义的全新理解,是旅游新概念和旅游新产品形势的创新 结合体。在发达国家工业旅游的历史悠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利 用其强大的品牌效益来吸引对工业制造流程好奇的游客,已品牌 吸引游客又通过工业游的开发促进了自身产品家喻户晓。近年来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如上海宝钢、 青岛海尔、佛山海天、广东美的相继向游人开放,都获得了政府 的高度重视。参观工业企业的旅游项目,消费者既能增长见识, 又能体验生产过程中的乐趣。对企业而言,让消费者了解生产过 程,能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信赖感,所产生的效果远胜于宣 传广告的效果。 企业应提高对工业旅游的重视度,大力开展工业旅游项目, 把工业旅游视为企业重要的文化建设活动和宣传公关活动。秦皇 岛玻璃制造业历史悠久,2010年12月建设了我国第一家国有玻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发…2009‟11号
中共佛坪县委
佛坪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党(工)委、党组,县委、县政府各工作机构、直属事业机构,群团:
为加快全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率先突破,较快实现“旅游强县”战略目标,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
立足全县优势旅游资源,全面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围绕一个窗口(大河坝集镇)、一条主线(108国道)、一
个中心(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两个特色景区(大坪峪---十里沟大熊猫生态旅游区、凉风垭生态旅游区)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以大熊猫等野生动物观赏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品。

“十一五”末期,初步建成内容丰富、特色明显、吸引力较强的生态旅游体系。

二、工作目标
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加强宣传促销,在“精、特、新”上下功夫,有计划地组织好茱萸花节、大熊猫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烘托氛围、营造环境,凝聚人气、带动商机。

拓展旅游市场,全力打造“山水佛坪、熊猫家园、天然药库、野性天堂”和“秦岭深处的香格里拉”旅游主题形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力争2009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万元;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00万元;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8000万元,使佛坪成为全省知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三、工作措施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
家旅游局三大市场发展战略等有利条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着力抓好旅游品牌推介、线路设计、景点包装、产品开发、文化烘托、氛围营造六要素建设,形成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开发旅游特色产品
1、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培育精品景区。

重点抓好大坪峪---十里沟大熊猫生态旅游区熊猫园、百鸟园项目建设,开发建设品种全面、内容丰富的秦岭珍稀动物观赏园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景区;加快凉风垭生态旅游区、药子梁羚牛观赏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硬环境;增强县城旅游服务功能,开发佛光寺宗教旅游、龙草坪温泉洗浴、三教殿和上沙窝等旅游辅助服务区;加强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家乐、民俗娱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设施。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项目开发。

积极做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对大坪峪---十里沟大熊猫生态旅游区、凉风垭生态旅游区、药子梁羚牛观赏区等景区(点)及各旅游项目进行深度开发,力促漂流、滑草、滑雪、攀岩、
攀瀑、索道、狩猎、拓展训练、宗教旅游、民俗旅游等项目相继开发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灵活政策和方式,加大旅游投入,以特许、转让、承包、拍卖、入股等形式放手发展,吸引国内外企业和有实力的个人参与全县旅游开发,开创全社会发展旅游的新局面。

3、加强项目基础工作,做好项目争跑工作。

围绕“旅游强县”战略目标,积极支持旅游项目的可研审批、土地预审、环境评价等基础工作。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陕南旅游突破发展等重大机遇,策划、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优势旅游项目,积极做好项目的申报、争跑工作,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促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配合”的原则,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完善促销联动机制,以整体旅游形象宣传为重点,以营销渠道建设为途径,以完善产品和线路为着力点,全面提高旅游宣传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1、开展旅游营销。

适时在西安举办旅游推介会,积极组团参加旅交会、博览会、西洽会等各类旅游节会,展示、推介我县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在西安等大中城市
繁华地段、广场和西汉高速公路及连接线沿途,设置特色鲜明的户外广告牌;加强与专业旅游期刊的联系,策划和推出旅游宣传专题;加强网络营销,借助贴吧、在线播放、搜索引擎等工具,以多种形式提高网络营销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与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推进旅游宣传常态化、正规化。

2、办好旅游节庆。

全力打造影响力较强的节庆活动,筹办好茱萸花节和大熊猫旅游节等节庆活动,适时组织杜鹃花观赏、避暑休闲、登山探险、红叶观赏、大熊猫考察、篝火晚会、摄影采风、自驾宿营、自然科普等旅游活动,整合小节庆活动,使主题活动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明显,提升旅游形象。

3、挖掘旅游文化。

挖掘地域文化,编写文学作品,征集旅游宣传词,制作有特色的旅游宣传画册和光碟,推出内容丰富、特色明显的文艺演出,推广优美动听的旅游歌曲,扩大佛坪旅游网站影响力,设计制作旅游宣传品和音像制品,采取“主题活动穿插、精品软文开路、专题片跟进、出版物传播、宣传手册巩固、文艺演出不断升华”方式扩大营销,形成生态旅游独特、内涵丰富的文化品牌。

4、开发旅游产品。

加强与西安、汉中及大中城市旅行社
的联系与合作,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建立旅行社组团奖励制度。

发展建立大型企业、协作单位、协会营销机制,持续开发旅游产品,保证旅行社组团来佛旅游达到常态化。

(三)完善旅游设施配置,提升服务功能档次
1、突出旅游县城特色。

拉大县城框架,加快县城区域旅游娱乐设施、景点的建设,丰富旅游配套服务。

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完善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休闲功能,为旅游活动提供便利,创建休闲旅游目的地。

2、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加快佛坪双维宾馆、娇子大酒店和招待所星级酒店创建步伐,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旅游饭店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增强旅游接待能力;鼓励兴办农家乐、农家宾馆,实施农家乐星级评定;规划建设三教殿、龙草坪、上沙窝、五四村等旅游村,扩大旅游服务规模。

3、加快旅游交通体系建设。

争取、整合项目资金,完善东凉路、长沙路、秧岳路道路等级,改建和新建凉风垭—草坪—大城壕、上沙窝—药子梁、岳坝—大古坪、大坪峪—上沙窝道路,开设景区公交线路站点,开通旅游专线。

4、加快旅游购物市场建设。

开发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形成土特产品、农副产品特色街区。

立足资源优势,加
大旅游商品研制与开发,开发大熊猫等动物玩具、标本制作、手工编制、根雕、奇石、奇花异草、珍稀动物图片制品等旅游商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

5、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和旅游信息网建设,为公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旅游标示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功能。

加强旅游保险、紧急救援、旅游应急能力等方面建设,提高旅游消费的安全性、便利性。

积极倡导人人都是佛坪旅游形象的文明创建者,营造文明、祥和、安全的旅游环境。

(四)加强旅游工作体制建设,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1、完善旅游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建立会议落实、议事协调、督查督办和考核奖励工作机制,对全县的旅游开发工作统一领导、管理和监督。

县旅游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体系。

2、持续增强旅游导向性投入。

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旅游宣传、项目建设和产品包装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关键项目、核心产品的建设,坚持项目资金围绕旅游开发捆绑使用、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扶持其尽快产生效益,推动旅游健康运营。

3、整合旅游开发力量。

县政府与佛保局、龙林局确立大旅游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项目开发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加强旅游开发,合力开发旅游资源。

4、加强农家乐的扶持。

实行部门、单位对口包扶农家乐工作机制,帮助经营户拟定规划、扶持发展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对帮扶农家乐创建星级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5、加快人才体系建设。

增加充实旅游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支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的旅游行业人员队伍,使之成为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承担起旅游突破发展的重担。

(五)加大规范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

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改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经营服务质量、市场环境质量,引导旅游企业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加强旅游质检队伍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依法公正地维护好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推进旅游质量标准化建设。

一是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时间要求,认真做好大坪峪景区创AA,秦岭人
与自然博物馆创AAA的景区创建工作。

二是实施导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讲解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旅游统计工作和旅游安全工作。

三是持续开展三优一满意、创佳评差、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和诚信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组建农家乐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为游客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中共佛坪县委
佛坪县人民政府
2009年4月23日
主题词:旅游产业发展决定
送:驻佛及双管领导。

有关县级领导。

中共佛坪县委办公室 2009年4月23日印发
共印130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