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法制主题班会教案(共7篇)

法制主题班会教案(共7篇)

篇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 (讨论) 情景二: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三: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2、看谁机灵一天早上,在你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你交出钱来方可放过你.情急之中的你,会选择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 (讨论) 3,想一想:电话号码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110 匪警报告案发地点及险情 119 火警报告火灾地点及险情 120 医疗急救报告病人地点及病情 122 交通事故报警报告事故现场及原因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1)、要依法自律. (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课堂小结: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篇二: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小学二年级“校园法制安全主题班会”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法制教育班会主题记录内容7篇

法制教育班会主题记录内容7篇

法制教育班会主题记录内容7篇法制教育班会主题记录内容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梗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欣赏斑羚飞渡的悲壮美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探讨置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部分条款。

6、明辨本文狩猎者行为的是与非。

7、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应怎样和谐相处?【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美德。

(二)难点:理解课文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讲述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迁徙抱团变成球体滚动使种族生命得以延续的故事,导入课题。

2、介绍作家及作品3、关于斑羚知识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示例:一群斑羚羊被狩猎队逼到绝境,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

2、理清文章脉络(1)斑羚飞渡历经的过程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斑羚飞渡(从容一跃)——走向彩虹(英勇献身)(2)给文章分层次飞渡前:被逼伤心崖——身陷绝境飞渡时:老垫小飞渡——脱离险境飞渡后:剩镰刀头羊——走向彩虹三、研读课文,探讨问题问题1:阅读1-2自然段,分析:斑羚羊身陷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问题2:阅读4-8自然段,分析:在斑羚群体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采取了哪些行动?抓住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它哪些美德?(反思:抓住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不同来分析。

)明确:采用了外形、动作、神态、叫声四种描写方法;表现了它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危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等美德。

问题3: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次主要写到彩虹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一次: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第二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飞渡的悲壮美;第三次: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小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8篇

小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8篇

小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8篇小学生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篇1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过程:一、导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一)你对法律知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a、判断题(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法治教育》主题班会5篇

《法治教育》主题班会5篇

《法治教育》主题班会5篇《法治教育》主题班会(篇1)一、班会时间:二、班会地点:教室三、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四、主持人:班主任或学生干部五、班会主题:法律与我们同行六、目标: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七、主要内容: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八、形式:印发法制学习手册,观看影视片段,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九、活动过程: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评选优胜小组)。

3、看投影或影视片段,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画面一:包间内,乌烟瘴气,一群中学生饮酒庆祝同学生日。

画面二: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画面三: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画面四: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画面五: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4、班主任老师总结。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主持人: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法治教育》主题班会(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难点: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

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

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

(让学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

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十篇

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十篇

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十篇篇一:2023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 哦,太棒了!自由了! 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情景二: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三: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2、看谁机灵一天早上,在你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你交出钱来方可放过你.情急之中的你,会选择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3,想一想:电话号码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110匪警报告案发地点及险情119火警报告火灾地点及险情120医疗急救报告病人地点及病情122交通事故报警报告事故现场及原因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1)、要依法自律.(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课堂小结: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篇二:2023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法制教育班会主题记录(精选7篇)

法制教育班会主题记录(精选7篇)

法制教育班会主题记录(精选7篇)法制教育班会主题记录篇1活动主题:遵纪守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了解法制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日后法制的发展方向,联系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和学校及班级的实际,认识法在身边。

通过对校园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学校怎样做个遵纪守法好学生,在社会怎样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使每个同学将来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同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对报刊网络资料的查找能力和对法制建设的热情。

活动形式:资料查找,小组讨论,法律知识口头测试。

活动过程:班主任:同学们,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

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之处。

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讨论:1.怎样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同学发言)2.我们的校园中有哪些不文明行为?(同学发言)案例分析:学生之间的争斗导致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请同学分析讨论:生活及身边的违法行为(结合我校偷窃事件,打架事件)多媒体播放: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青少年犯罪十大征兆)总结:(1)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成长时期,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尤其需要强化自我保护。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

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

法制宣传教育主题班会(精选7篇)

法制宣传教育主题班会(精选7篇)

法制宣传教育主题班会(精选7篇)法制宣传教育主题班会(精选篇1)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五、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

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班歌。

法制宣传教育主题班会(精选篇2)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法制教育班会的教案(精选6篇)

法制教育班会的教案(精选6篇)

法制教育班会的教案法制教育班会的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制教育班会的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制教育班会的教案1一、主题班会的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班会的活动方式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解、朗诵、讨论等形式展开。

三、班会的理论分析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地传递和接受信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专家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负面的影响;三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

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固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

学生天天受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天天受着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上各种人的影响。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须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决。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进法制教育课的教学。

使学生的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学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观念。

四、班会活动流程案例介绍——教师讲解周边的一些案例——实话实说(讨论)———齐诵——宣布班会结束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青少年学生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有以下不良行为吗? 如果有你会改正吗?
你有没有以下行为
1、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 滑,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 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老师、 家长的教育 也无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 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 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 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 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 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 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 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 原因很重要
学法立行,守法做人
高三七班 法制主题班会
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 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的基本方 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 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
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
《刑法》《民法通则》《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 《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要坦白
一旦做错了事,甚至犯了法,就要坦白地向 老师、学校、有关机关把事情讲清楚,争 取从宽处理。所以,我奉劝同学们最好是 从小学法、懂法、守法,万一触上法网, 就应该主动坦白、自首,如实交待,争取 从宽处理。已经踩上犯罪边缘线以及准备 实施此类行为的同学,如果再不悬崖勒马, 亡羊补牢,那么,刚这些同学的今天,就 是你的明天,因为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 必然亡如从早 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 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 欢梳妆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 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 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 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 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 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10、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 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 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 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
一失足成千古恨
《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
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 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挑,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 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 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 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 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记得我第 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 但没有被人发现,平安无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 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 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盯住 不放,心里发痒,手也痒了,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 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可手伸出去了。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 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本来, 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会,管教干部也都很和气,天天组织学习, 讲道理,也尽了心。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新做人了, 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 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
一、旷课、夜不归宿
1、有逃学、旷课、夜不归宿行为的人不外乎 有几种情况: 一是学习较差,对自己已经失望; 二是受家长、教师的批评; 三是受社会上不三不四哥们的拉拢,经常在 外游乐。由于他们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 加上脱离家长、学校的监控,往往容易走 上歧途。
二、携带管制刀具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 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 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 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 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 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 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 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3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 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 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 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 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 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出 难题,看笑话
6、 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 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 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 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轻度不良行为 2、中度不良行为 3、严重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 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 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 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 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 为。
立大志
每个青少年都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 课,法制课不是空的假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我们要 从中悟出做人的理想价值,不仅学会做学问,学本事,更 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人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用道德、 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相反地是用暴力或胁迫手段获取不 义之财来满足自己好逸恶劳的生活,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在何处?我认为, 勤劳致富,才是正道。上好高中,考上大学,学好本领, 参加工作获取报酬,才是正道。相反,坑、蒙、拐、骗、 偷、抢等手段弄钱,那就是邪门歪道,轻则受到道德的谴 责,重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 长大报效祖国,用劳动所得改善自己的生活。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 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 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 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 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 乃至行凶打人。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善慎独
你的同乡受到别人的欺侮, 你去帮忙教训别人不但不制止,反而积 极配合,足见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慎独” 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我提醒同学们 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 从。
敢维权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 学校而言,如果每个同学都充满正义感, 见义勇为,碰到类似抢劫的情况,挺身而 出,人人喊打,我们就能创造一个安定团 结的学习环境。犯罪分子就没有藏身之 地。
案例
余某某因丢失一部手机,其怀疑与其曾同住 的于某和覃某偷了其手机,于是在在一天 晚上,纠集了犯罪嫌疑人张某、伍某某, 对来其宿舍拿行李的被害人于某和覃某进 行殴打.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2012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 2013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 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12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 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 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 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 来。 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 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 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 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 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 “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 一年”。
五、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 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 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 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 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 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 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何事物总 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偷 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要求我
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打人, 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 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 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
谦让名人轶事: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的校长, 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校长职位,他知道 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 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 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 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时学习工 作、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怀。
六、故意损坏财物


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 行为。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 机,你对我不义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 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青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 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这种行 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行为严重的构成犯 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中华 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 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 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