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精选6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精选6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精选6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篇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四单元)一、作家作品1.《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地理学家。

2.《奇妙的克隆》作者谈家桢,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

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4.《生物入侵者》作者是梅涛。

5.《落日的幻觉》作者是黄天祥。

二、字音字形1.正音字竺(zhú)可桢(zhēn)翩(piān)然销(xiāo)声匿(nì)迹风雪载(zài)途鸟臀(tún)目藩(fān)篱囊(náng)脊(jǐ)椎(zhuī)两栖(qī)褶(zhě)皱(zhòu)啸(xiào)聚山林遗骸(hái)劫难(nàn)追溯(sù)归咎(jiù)唠唠(láo)叨叨(dāo)栖(qī)息顷(qǐng)刻面颊(jiá)喷嚏(tì)萌(ménɡ)发嘈(cáo)杂孕(yùn)育繁衍(yǎn)蟾(chán)蜍(chú)藩(fān)篱(lí)河蚌(bànɡ)濒(bīn)临追溯(sù)陨(yǔn)石绮(qǐ)丽雌(cí)性乳腺(xiàn)气息奄(yǎn) 奄鸟巢(cháo)2.形近字榆(榆钱)苇(苇席)濒(濒临)搐(抽搐)衍(繁衍)裂(裂开)渝(忠贞不渝)纬(纬度)频(频繁)蓄(储蓄)衔(衔接)冽(凛冽)隔(隔离)诺(诺言)藩(藩篱)咨(咨询)骇(骇人听闻)蜜(蜂蜜)膈(隔膜)匿(销声匿迹)番(番茄)咎(咎由自取)骸(骸骨)密(密切)3.多音字菌:菌(jūn)类;菌(jùn)子畜:畜(chù)生;畜(xù)牧栖:栖(qī)息;栖(xī)栖率:效率(lǜ);率(shuài)领薄:薄(báo)板;薄(bò)荷;日薄(bó)西山扁:扁(biǎn)圆;扁(piān)舟载:记载(zǎi);载(zài)重脉:脉(mài)搏;脉(mò)脉三、词语积累重点词语: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词语解释+单元测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词语解释+单元测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词语解释+单元测试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一、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每课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一新闻两则毛泽东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地点:南阳③人物:中原我军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二、芦花荡孙犁1、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故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孙犁:小说家,散文家,其清新的文风被称为“荷花淀派”。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重点:①景物描写②人物性格:爱国抗日,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智勇双全。

三蜡烛西蒙诺夫1、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2、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二单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二单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二单元)一、品读课文1. 《聪明的一休》《聪明的一休》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课文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休和和尚通过问答的方式,展现了一休聪明智慧的一面。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休童年时期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与和尚之间的趣味互动。

同时本文适合我们进行记忆理解考点的复习。

2. 文学常识回顾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情感表达,还需要对一些文学常识进行回顾。

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可以回顾并复习以下文学常识考点:•比喻与拟人的区别•形象语言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我”为中心和以“他人”为中心的叙述方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等•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二、语法重点回顾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语法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我们可以回顾以下语法考点:1. 名词的用法•单数名词与复数名词的构成•物质名词与抽象名词的特点•专有名词的用法•名词做定语的情况2.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的构成与用法•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与用法•被动语态的构成与用法3. 介词的用法•介词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常见的单词后介词短语的构成•介词与动词、形容词、名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三、阅读理解题回顾阅读理解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可以回顾以下考点:1. 主旨大意题•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整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要点2. 词义猜测题•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推断生词的意义。

3.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

4. 文章改编题•根据所提供的部分文章内容,进行改写和补充。

四、写作题复习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我们可以回顾以下写作考点:1. 议论文写作•控制好议论的角度和观点•进行论证和论据的排列•语言的正确表达和连贯性2.记叙文写作•合理安排记叙文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和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运用插叙和对话的手法五、如何复习与应对1. 多读经典在复习语文知识时,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既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写作技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第一单元:有所为有所不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在社会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通过学习文化名人杨洪基的事迹以及《圆融》一文,让我们了解到了努力奋斗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一、人物:杨洪基杨洪基是一位著名的歌手和演员,他在娱乐圈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圆融》《圆融》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述鸡、猫和狼之间的争斗,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搞竞争,通过和谐相处实现共赢。

第二单元:感动中国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感动人心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深厚情感。

一、感动中国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感动人心的故事,比如王泽、陶秀珍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二、中国民间故事我们还一起学习了一些中国民间故事,如《卧薪尝胆》、《捧心如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三单元:童话世界本单元我们进入了童话的世界,通过学习不同的童话故事,感受到了童话中的奇幻与美好。

一、童话故事我们一起学习了《灰姑娘》、《小丑鱼》等经典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里有着美好的结局和幸福的意义,它们给了我们向往和憧憬。

二、感悟与启示通过这些童话故事,我们领悟到了追求梦想的重要性以及要坚持做自己的价值。

第四单元:古诗词欣赏本单元我们一起欣赏了一些古诗词,了解了诗歌的美和诗人的心境。

一、唐诗宋词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些唐诗和宋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们感受到了古人诗歌的深沉与美丽。

二、古诗词的特点我们也了解了古诗词的一些特点,比如格律、意境等。

古诗词以简洁优美的表达形式传递出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

第五单元:论语选读本单元我们一起阅读了《论语》中的一些片段,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一、《论语》的重要性《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教育思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一、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每课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一新闻两则毛泽东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二、芦花荡孙犁1、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故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孙犁:小说家,散文家,其清新的文风被称为“荷花淀派”。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重点:①景物描写②人物性格:爱国抗日,自尊自信,爱憎分明,智勇双全。

三蜡烛西蒙诺夫1、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2、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4、记叙的线索:炮火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5、黑色大围巾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6、老妇人的动作爬跪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选自《雨果文集》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巴特农神庙: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位于雅典卫城之上,原为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

3、伏尔泰:法国思想家,著有哲理小说《老实人》《天真汉》。

4、雨果的态度、立场: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初二上学期语文必背知识点

初二上学期语文必背知识点

初二上学期语文必背知识点初二上学期语文必背学问点一、第一单元:战斗记忆1、〔记叙文〕六要素的学问:人物、时间、地点,大事发生的缘由、经过和结果。

2、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3、把握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中重点词语、语句的含义和用法。

其次单元:爱的旋律1、了解表达、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2、把握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的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学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把握每一个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背影》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尝揣摩语言,并写出对重点语言的理解。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殊是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体会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示。

〔说明文〕学问点:一、说明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许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等。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下定义能精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根据肯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晰。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把比较冗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详细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生疏的事物,可以用详细的或者大家已经熟识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详细而鲜亮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像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添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详细。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详细。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是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

新闻结构有五部分:。

2.《芦花荡》作者,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派”代表作家。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3.《蜡烛》作者,(国)作家。

4.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国作家。

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小说《》《》《》等。

b.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正文、结尾、和日期。

5.《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女,美籍华裔作家。

6. a.《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

我国著名的、、,原名字,浙江人。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b.《》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出自里面的神话故事有:、、、。

7.《背影》作者,字,散文家、、学者、。

作品收在《》里。

8.《台阶》作者。

9.《老王》作者,作家、文学翻译家,有作品《》《》,译有《堂吉诃德》。

10.《信客》作者,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浙江
人,主要著作有《》《秋雨散文》《》等。

二、字音字形。

第一课:芜.()湖荻.()港xiè()气锐不可当.()殷.()切溃.()退dū()战莽.()歼.()灭suĺ jìnɡ( ) 要塞.()阌.()聿.()濂.()遏.()制高屋建línɡ()
第二课:寒jìn()黄梢.()趴.在()扒.()蹿.()提.防()
张皇.()失cuò()zè()歪飒飒
..()吆.喝()阴惨.( )
疟.子()nüè()疾
第三课:地jiào()揣.()怀里迫.击炮()瓦lì()削.去()耸.()立枕.()jū gōng()()púfú()腋.窝()闪烁.()颤.巍巍()永垂不xiǔ()
第四课:震撼.()给予
..()()
..()()晨xī()珐琅
zhuì满()鹭.()恍.若()piē见()珐琅
..()()箱qiè()
琉璃
..()zāng物()惊hài.()掠.夺()
第五课:泄.()纳cuì()旭.()日huăng hū()
苓.()荒miù()chōng jĭng()肃mù()蜿蜒
..()()杀lù()悼.念()屹.立()血腥.()执著.()响彻云xiāo()
第六课:鼹.鼠()毛苌.()孤shuāng()懿.()行震sǒng()chu
āngbā()pīlì()憎恶
..()()惧dàn()渴mù()骇.()粗拙.()jiã问()lǔ()去
第七课:交xiâ( )琐xiâ()狼jí()赋.闲()迂.( )
Chïu chú()sùsù()惦.()pán shān()拭.泪()tuí()唐栅.栏()举杯投zhù( )
第八课:xián()水揩.一把()gān gà()嘎()āo()凼黏.
()性唿嗒
..()()庄稼chá( ) 硌.()撬.( ) 门槛.()
第九课:惶.恐()取dì()zuàn()着凑he()荒僻.()伛.()塌.败()xiāng qiàn()翳.()愧zuî()k ū lïu()zhì()笨
第十课克扣.()吹嘘.()稀罕
..()()â hào()呵.斥()诘.问()焦灼.()jìliǎng()颠pâi()吊唁.()诺.()文zhōu zhōu( )
第五单元:垂tiáo()俨.然()诣.()德xīng()案dú()蕃.多()濯.清涟.而不妖()()xiâ()玩罔.()箬.蓬()
糁.()壬戌
..()()篆.章()椎.()jì()与.能()
矜.()决眦.()簪.()泣幽咽
..()()
三、根据课文序号写成语。

1.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2.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形容美好的月夜。

3.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4.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作恶犯罪的头子。

伟大的功绩。

5.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缠绕,不间断。

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6. 深得难以测量。

比哈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7. 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上天不会断绝人的生路,比喻身处绝境,终能找到出路。

8. 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非常小,不值得一提。

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场合。

9.离开了队伍。

10.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四、古诗名句填空。

长歌行(汉乐府)
1.青青园中葵,。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

2.作者借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惜时劝学)。

野望
()朝
1. 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长歌怀采薇。

2.“,。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早寒有怀
()朝
,。

,。

,。

,。

1、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诗句,。

3.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
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朝
1.八月湖水平,。

,。

,。

坐观垂钓者,。

2.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时,
黄鹤楼()朝
1. ,。

,。

,。

,。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湖北黄鹤楼、、。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

,。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五、名著导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体裁)集,共 10 篇。

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旧事重题》,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2 .祥子是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

3.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

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他受________ 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