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教师版)
教师情感体验的表达方式:如何书写情感化教案

教师情感体验是教师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如何书写情感化教案,则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一个好的情感化教案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能够传递教师的情感,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如何书写情感化教案?一、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感融为一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而如何将教学情感融入其中,则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编写情感化教案时,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其对学生的情感联想联系起来,打造出一个具有情感价值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授一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盛行于古代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优秀品格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传递教师的情感体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情感体验是情感化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在教案中把握好情感体验传递的节奏和节奏变化,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教师的真实情感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教师在书写情感化教案时,要注意起承转合和情感育人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语文时,可以用亲身经历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感受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文明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良好感觉。
三、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在编写情感化教案时,教师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是情感的主体,教师需要把握其情感的变化和需求,从而才能切实帮助学生维护自身的情感健康。
例如,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定期设计荐读故事或文章的练习,让学生感受文学与情感间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意识。
四、在教学评价环节赋予情感化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需要赋予情感化的评价,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态度,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教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感化评价:1、基于情感的教学效果评价。
记叙文散文-表达方式、题目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段落的作用

第八讲记叙文阅读(二)散文表达方式、题目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段落的作用【教师版】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一)记叙:主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也就是记叙的六要素清晰的介绍给读者,语言主要是使用叙述性的语言。
【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二)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成因、结果等进行解说,从而使人们对于这一事物有个明确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一般不在记叙文中使用。
(三)议论:议论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的表达方式。
主要使用比较抽象的有较强逻辑性的语言。
【作用】①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②表明……观点,③通过写……内容,④点明……主题。
(四)抒情:即抒发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分类】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作用】①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②表达……情感,③通过写……内容,④点明……主题。
(五)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展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①运用xx描写,②通过写……内容,③写出了…特点/内容④表达……情感/主题。
二、题目含义与词语含义作用1.表层含义(1)字面义:字典中可能会怎么解释这个词的(2)文中义:用自己的话概括相关情节2.深层含义:(3)运用手法+分析作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对比、象征、引用等。
+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如果没有特殊手法,就回答“新颖有诗意”(4)情感或主旨或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感情,赞美了……,揭示了……道理。
三、句子含义四、段落的作用(一)开头段作用【内容】①写出……内容②点明……人物形象③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⑤表达了……主旨\情感⑥运用了倒叙\欲扬先抑的手法(二)中间段作用④表达了……主旨\情感【中间段的特殊手法】插叙a.补充插入……情节,b.交代……原因c.为下文…铺垫\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d.补充人物……形象e.突出……主题f.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三)结尾段作用【内容】①写出……内容②点明……人物形象③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④引发读者思考⑤表达了……主旨\情感⑥运用了倒叙\欲扬先抑的手法(2024福建龙岩上杭东南片区九上期中)新衣服①过年穿新衣是公认的习俗。
手法题 教师版

古诗词表达方式技巧1.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愁字了得一、抒情方式.(1)借景抒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间接抒臆(2)寓情于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托物言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1.渲染: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烘托(侧面描写)(1)正——以哀景衬哀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①以乐景衬哀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2)反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3.象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二、表现手 4.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法.(1)梦境,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5. 虚实相生(2)已逝(过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设想未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对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7.联想、想象(慎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1)先抑后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抑扬(2)欲抑先扬: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9.对面写法: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白描:暧暧暖人村,依依墟里烟。
10.描写(2)工笔细描: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互文:朝歌夜弦。
3.比喻:朝似青丝幕成雪。
4.通感:犹吹花片做红声。
5.拟人: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修辞手法 6.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一7.用典: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8.借代:樯橹灰飞烟灭9.顶真: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0.反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1.排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幕成雪。
12.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3比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修辞手法.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似青丝幕成雪。
记叙文之5种常见表达方式(教师版)

【拔高】隐形的翅膀①她出生时就没有双臂。
懂事后,她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胳膊和双手,可以拿饼干吃,拿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呢?”②母亲强作笑脸,告诉她说:“因为你是上帝派到凡间的天使,但是你来时把翅膀落在天堂了。
”她很高兴:“有一天我要把翅膀拿回来,那样我不但能拿饼干和玩具,还会飞了。
”③7岁上学前,母亲请医生为她安装了一对精致的假肢。
那天,母亲对她说:“我的小天使,你的这双翅膀真是太完美了。
”但她却感觉到,这双冷冰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那双翅膀。
在学校里,缺少双臂的她,成了同伴们取笑的对象。
假肢不但弥补不了自卑,反而让她深切意识到自己的残疾。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觉到残疾的可怕:洗脸、梳头、吃饭、穿衣服……她觉得自己是一只被牵着线的木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依赖父母。
④课余时间,同学们最大的乐趣是荡秋千,而她只能站在远处痴痴地看着那些孩子们在空中飞舞着,欢笑着。
只有他们走完后,她才偷偷坐到秋千上,忘情地荡起来。
这个时候,她会闭上眼睛,听耳边掠过的风声,想象自己找回了失去的双臂,像天使一样在操场上空飞翔。
⑤14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带她乘船到夏威夷度假。
⑥每天,她站在甲板上,任两截空飘飘的衣袖随风飞舞,每当看到海鸥在风浪中自由飞翔,她都情不自禁地叹息:“如果我有一双翅膀多好,哪怕只飞一秒钟。
”⑦“孩子,其实你也有一双翅膀的!”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她循声看到了一位黑皮肤的老人,吃了一惊,因为这位老人没有双腿,整个身体就固定在一个带着轮子的木板车上。
此刻,老人用双手熟练地驱动着木板车,在甲板上自由来去,她看呆了。
她了解到,老人是十年前从非洲大陆出发的,如今已经游遍了世界五的70多个国家,而支撑他“走”遍世界的,就是一双手。
“孩子记住,那双翅膀,就隐藏在你的心里。
”船靠岸那天,老人的临别赠言让她整颗心一下子飘荡起来。
⑧她开始练习用双脚做事。
她用脚夹着钢笔练习写字、梳头、剥口香糖,为了让双脚保持柔韧有力,她每天通过走路和游泳的方式来锻炼。
幼儿园师幼互动案例--“我爱你”的表达方式

幼儿园师幼互动案例--“我爱你”的表达方式幼儿园师幼互动案例--“我爱你”的表达方式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幼儿园教师的表达方式对孩子的情感发展、自信心的培养和社交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对于“我爱你”的表达方式,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我爱你”的表达方式的多个方面。
2. 尊重和温暖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感受和个性,建立友好、温暖的师幼互动关系。
当一个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出优秀的行为或者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可以用亲切的语气对孩子说“我真的很爱你”或者“你做得非常好,我感到很骄傲”。
这种表达方式既传达出教师的爱和认可,又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师幼关系中的温暖和亲密。
3. 鼓励和赞美在幼儿园中,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一个孩子克服困难、勇敢表现时,教师可以采用“我爱你”的表达方式来鼓励孩子。
教师可以对孩子说,“你很努力,我非常爱你”,或者“你是一个非常棒的孩子,我爱你”。
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 倾听和关心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
当孩子面临困难或者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用“我爱你”的表达方式来安慰和鼓励孩子。
教师可以对孩子说,“不要害怕,我爱你,我会一直陪着你”的话语,或者通过给予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来表达出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改善教师和孩子之间的师幼关系。
5. 感恩和感谢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并积极表达感谢之情。
当孩子在幼儿园中受到其他孩子的关心和帮助时,教师可以用“我爱你”的表达方式来教育孩子学会感谢。
教师可以对孩子说,“你很善良,我非常爱你。
别人帮助你,你要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他们学会珍惜他人的好意并主动表达感谢。
教案认识常见的表达方式

教案认识常见的表达方式教案是教师为了教授某一课程而编制的一份指导教学的计划。
作为教学的依据和指导,教案的表达方式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案的重要性、教案的组成部分以及常见的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教案的认识。
一、教案的重要性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参考。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并且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教案的表达方式应该准确、清晰、简洁明了,以便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运用。
二、教案的组成部分教案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这些部分旨在帮助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和过程,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本节课中希望学生达到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应该具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特点。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本节课中要教授给学生的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应该详细、系统,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安排。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达方式应该合理、有序,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步骤。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表达方式应该客观、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问题。
三、常见的表达方式教案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文字表达文字表达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教案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以实现教案的清晰传达。
2. 图表表达图表表达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教案内容和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流程图、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通过图表的方式将教案信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3. 多媒体表达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表达方式在教案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

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1.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1.表达方式的学习重难点在于如何区分这几种,尤其是本节所学的重点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分及作用。
抒情的作用是: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议论的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2.其次要区分什么是表达方式,什么是表现方法。
表达方式的含义: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或观点时所使用的语言组合样式。
表达方式的类别: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1、下面哪个是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A.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刘成章《安塞腰鼓》)B.黑暗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抱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C.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
D.“法兰西万岁!”答案:AB解析: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
只有AB两项符合。
2.下面哪个用了议论的表达手法:()A.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教师口语表达方式

教师口语的表达方式教师的职责是教书,教书不是念书,而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准确、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这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照本宣科,又不能信口开河,离题万里。
因此,如何处理教材,便成了教学口语的关键。
教师通常的办法是,采取叙述的方式说出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教材中需要学生领略和欣赏的内容,运用描述的方式再现出来;对教材中的难点疑点,用解说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同时,还不时用评述的方式,发表教师个人的见地与评价。
这些方式运用得恰当与否,全在于教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正如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所指出的:“如果你想使你的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总是交替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归纳起来,教学口语有四种基本表达方式。
一、叙述语叙述语,即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向学生讲授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提供进入理解和领悟文本的基本材料、条件和情境。
这是教学口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课堂教学口语根据不同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导课语、讲解语、提问语和结课语四部分。
在这四部分当中,叙述的表达方式在导课语中出现频率最高。
叙述必须准确完整,清晰流畅,详略得当。
教师以语言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叙述语的运用要求使用叙述语要具体做到:(1)内容完整。
使用叙述语时,大多是(2)条理清晰。
在使用叙述语时,往往是对文本或作家的相关信息的介绍,教师的语速可以根据侧重点的不同适当调整,(3)详略得当(4)详细复述,这是一种接近原文的复述,但这种复述必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
简要复述,就是对原文加以浓缩和选择的概括复述。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晏子使楚》,如果简要叙述就只二百来字了: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二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教师版)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补】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上战马,奔驰出咸阳。
“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们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折射出将士们装备精良、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的情状。
“秋风走马出咸阳”,描写了将士们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的情形,“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描写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译文】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
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赏析】
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重彩浓墨地渲染了将士们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形象。
“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可以折射出爱国将士们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秋风走马出咸阳”,侧重于描写将士的飒爽英姿。
“秋风”写出了出征的节令;“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
诗的后两句重在抒写广大将士决心收复失地、克敌制胜的满腔爱国激情。
河湟之地自安史乱后,已沦于敌手几十年。
这些将士为收复河湟失地而出征,说明是正义之师;“不拟回头望故乡”,就写出了将士为正义而战、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心灵。
在表现技巧上,这首诗的层次分明,先景而后情,情景交融,使人能够透过前两句充满英雄主
义精神的景物描写而感受到将士那起伏的胸波,又能令人循着后两句那冲腾着爱国主义热浪的心曲而进一步丰富起将士们威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可谓情景跌宕,互藏其宅,读后令人为之振奋。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渔家傲
朱服
渔家傲朱服
小雨廉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西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①和春:连带着春天。
②九十:指春光三个月共九十天。
③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
④东阳:今淅江金华市⑤沽酒:卖酒。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译文】
绵绵的细雨微微的风,千家万户掩映在杨柳密荫青烟绿雾中。
淋湿的花瓣贴在树枝上不再飞。
心中愁无穷,连同春色都付与江水流向东。
九十天的光阴能够留多久?解尽金龟换酒也无法将春光挽留。
告诉那东阳城里卖酒人,而今只求拼个一醉方休,不管今日乐事成为他年热泪流。
【赏析】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朱服的作品。
此词借景抒怀,描绘了风雨凄迷、杨柳笼雾的暮春景色,抒写了人生短暂,留春不住,不如及时行乐的愁郁情怀。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写伤春惜时,满怀愁怨。
全词用语清丽,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意境悲凉,言有尽而意无穷,尽显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原题为“春词”。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
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
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
“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
“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
“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
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
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
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
也是留她不住的。
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
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
“寄语东城沽酒市。
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拼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
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
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
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2.托物言志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
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适逢商朝靡滥的世风下,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
只恨处于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
【鉴赏】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写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
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
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
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
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
其次,嗣宗写诗语气。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
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高情远志,率然玄远”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
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
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
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
所以怅然心伤也。
二人之解都可通。
但尚有他解。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灵鸟,治世则现,乱世则隐。
阮籍以之自比,寄托其“高鸣徹九州”、“志欲威八荒”的济世理想,怎奈“适逢商风起”,羽翼摧藏,所处非位,现实之梦破灭,所剩下的,唯有心伤而已。
陈祚明曰:“可知远引之怀,特为处非其位,度无所济,惟有洁身。
”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家国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位何!所以怆然心伤也!”于“处非位”一句之解释,陈沈二人之观点似乎全然相反,实则可兼通而并存。
今人李建中云,诗中凤凰有双重意指,“饮醴泉”、“栖山冈”的凤凰,是高蹈者的形象,寄托着诗人避世而远遁的栖逸之想;而“凤凰本可以鸣家国之盛”,虽远去昆仑之西,却时时想着“复回翔”。
因此,作为栖逸之象征的凤凰,因“恨处非位”而远遁昆仑之西;而念念不忘“鸣家国之盛”的凤凰,因远在昆仑之西而“恨处非位”。
无论是遭遇哪一种意义上的“处非位”,其“怆恨使心伤”的结果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