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15-16化学(人教)必修1课件: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文档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响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复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
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响生成盐〕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CO、NO〕。
5〕成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态的金属氧化物〔Mn2O7〕和非金属氧化物〔CO2〕。
7〕碱性氧化物只能是金属氧化物〔CaO〕。
〔8〕两性氧化物只能是金属氧化物〔Al2O3、ZnO〕。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课件.doc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Na 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钠与02反应常温下:4Na + 02= 2Na 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 2 = = Na 2O 2 (钠先熔化后燃烧, 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Na z O ?。
)钠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CuSQ 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出0反应生成NaOH 与出,再和CuSQ 溶液反2Na + 2H 2O = 2NaOH + H 2T C uSQ + 2NaOH = Cu(OH)? J+Na 2SQ总的方程式:2Na + 2H 2O + CuSO = Cu(OH )2 J+Na z SQ + 出 T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1、2、 单质钠的化学性质: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 2O > NaOH>Na 2CC 3 PHQ (结晶) >Na 2CC 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 ?。
),跟着变成白色固体 (NaOH ),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 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 Na 2CQ )。
平)钠与H 2O 反应+ +2Na + 2H 2O = 2NaOH + H 2 T离子方程式:2Na + 2出0= 2Na + 2OH+ H 2T (注意配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 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溶液变红。
浮一一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 遇酚酞变红”。
应,有关化学方程式:3、 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 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通电5、 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 NaCI: 2NaCI (熔融) ——2Na + Cb T6、 钠的用途:①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 ② 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③ 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概括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 ,拥有优秀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半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开朗,拥有较强的复原性,在自然界多半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物质 Na Al保留 煤油(或白腊油)中直接在试剂瓶中即可化性常温下氧化成 Na 2O : 常温下生成致密氧化膜:4Na?+?O?=?2NaO4Al?+?3O ?=?2Al O222 3点燃生成 NaO致密氧化膜使铝耐腐化。
与 O 222点燃2Na?+?O?==?NaO纯氧中可燃,生成氧化铝:2 2点燃4Al?+?3O 2 ?==?2Al 2 O 3Fe 直接在试剂瓶中湿润空气中易受腐化:铁锈:主要成分 Fe 2O 3 纯氧中点燃生成:点燃3Fe+2O?== Fe 3O 42Na+Cl ?==?2NaC与 Cl 22点燃2Fe+3Cl 点燃2== 2FeCl 3点燃2Al+3Cl 2?==?2AlCl 3l与 S常温下即可反响:加热时才能反响:加热只好生成亚铁盐:△△2Na?+?S?=?NaS Fe + S == FeS 2Al + 3S?==?Al 2 S 3常温与冷水强烈反去膜后与热水反响:常温下纯铁不与水反响。
应:2Al+6H O==2Al(OH) ↓ +3H ↑加热时才与水蒸气反响:与水2△322Na+2HO=2NaOH+H△3Fe+4H 2O(g) == Fe 3O 4+4H 2↑与 酸 ?2Na+2HCl=2NaCl+H 2Al+6HCl==2AlCl 3+ 3H 2↑Fe+2HCl=FeCl +H ↑ 溶 液↑ 2 22Al+2NaOH+2HO=2NaAlO+3H与 碱-----------------2--------------------- 溶 液----- ↑与硫酸铜溶液:2Na+2HO+CuSO 4=Cu( 与 盐 OH)2↓ +Na 2SO 4+H 2 ↑与氯化铁溶液:置换出较不开朗的金属单质 置换出较不开朗的金属单质溶 液2 36Na+6HO+2FeCl =2Fe(OH)3↓2+6NaCl+3H ↑与 氧 -----------------镁条引燃时铝热反响:---------------------化 物-----点燃2Al+Fe 2O 3==Al 2O 3+2Fe金属开朗性渐渐减弱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1、氧化物2Na2O2 2 323NaO Al O Fe O性质碱性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颜色状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赤红色固体态白色固体与水反2Na2O2+2H2O=4NaOH--------------------------------应Na2O+H2O=2NaOH+O2↑与酸溶Na2O+2HCl=2NaCl2Na2O2+4HCl=4NaCl+2H2O+Al 2O3+6HCl=2AlCl 3+3H2O Fe2O3+6HCl=2FeCl 3+3H2O液+H2O(溶液无色)O2↑(溶液黄色)与碱溶----------------Al 2O3+2NaOH=----------------液----------------2NaAlO2+H2O其余Na2O+CO2=Na2CO32Na2O2+2CO=2Na2CO3+O2--------------------------------2、氢氧化物化性NaOH Al(OH)3Fe(OH)Fe(OH)23属性碱性氢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碱性氢氧化物碱性氢氧化物与酸溶 NaOH+HCl=NaCl+H2 Al(OH) 3+3HCl=Fe(OH)2+2HCl=FeCl2+2 Fe(OH)3 +3HCl=液O AlCl 3 +3H2O H2O FeCl3+3H2 O与碱溶Al(OH)+NaOH=NaAlO+2HO ----------------------------------------------液3△22--△4Fe(OH) +O+2HO=4Fe2Fe(OH) ==Fe O+稳固性稳固2Al(OH)==Al O+3HO2232332323H O(OH)32 2NaOH+CO?=Na2CO3其余+H2 O----------------------------------------------NaOH+CO(--过2量)=NaHCO3制备金属钠与水即可铝盐溶液与过度浓氨亚铁盐溶液与氢氧化铁盐溶液滴加氢水钠溶液(液面下)氧化钠溶液3、盐FeCl2FeCl3颜色浅绿色黄色与碱FeCl2 +2NaOH?=?Fe(OH)↓FeCl3+3NaOH=?Fe(OH)↓ +3NaCl 溶液+2NaCl互相2FeCl2+Cl 2?=?2FeCl32FeCl3 +Fe?=?3FeCl2转变 2FeBr2+Br2?=?2FeBr32FeBr3 +Fe?=?3FeBr2主要表现:性(复原表现:性(氧化性)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性)查验遇 KSCN不显血红色,加入氯水遇 KSCN显血红色后显红色用途净水剂等印刷线路板等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互相转变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变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概要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概要本章是高中阶段对金属进行集中学习的第一章,是我们系统掌握金属结构与性质、用途等知识与规律的极好时机,也是我们对初中化学中所学金属零星知识进行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的极好时机。
本部分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章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介绍钠、铝、铁、铜等金属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二是金属的重要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初中化学中则主要学习它们的物理性质),三是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在于通过典型金属的性质学习,掌握金属活动性规律(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本章的难点在于通过实验分析、比较并归纳出金属活动顺序(特殊到一般),并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一般到特殊)。
学习策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在初中化学有关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完善,所以学习本节内容时要与初中知识搞好衔接,充分运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来为本节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要将初高中关于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特别是铁、铝和铜,是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钠的化合物,铁、铝、铜的一些重要的化合物也都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既有利于本节知识的学习,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体验知识的价值,达到学与用、知与行等多方面的融合。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有许多需要通过实验来认识,其中有些实验本身就是我们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研究精神的载体,同时也能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验现象与事实,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学习时注意物质的类别与物质性质的关系,首先根据物质的一般通性,推理出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再研究他们的特殊性。
通过比较归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2015-2016学年高中人教化学必修1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3.ppt

1 情境·激趣引航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金属的用途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改善 钢质量的锰,用作战争金属和宇宙润滑剂的钼,最难熔的金属和光明 的使者钨,最硬的金属铬,最重的金属锇,会贮藏气体的钯,能显示 踪迹的钴,“长眼睛”的铷和铯,被称为“原子能工业之宝”的铍和 锂,“多才多艺”的锆,钢铁的维生素矾,不怕烈火的钽,未来的金 属钛,超导元素铌,神通广大的铝,珍贵而实用的铂,用途日新月异 的银,国际金融交换媒介的金,核时代的燃料铀和钍……正在各显神 通,人类生活在金属世界中,一刻也离不开金属。我们就以生铁和钢 为例,来了解合金有哪些方面的重要应用?
第29页,共44页。
典例精析 [例 3] 某合金粉末 11 g,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在标准状况下 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11.2 L,此合金可能是( ) A.Mg、Al 合金 B.Cu、Zn 合金 C.Zn、Fe 合金 D.Mg、Zn 合金
第30页,共44页。
【解析】 设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化合价为+2,则:
第10页,共44页。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细解教材 1.合金的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组成和性质 (1)组成 ①合金中一定有金属元素,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②合金可以认为是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点。 (2)性质 ①合金的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的低。 ②合金在硬度、密度、强度以及其他一些机械性能上要优于成分 金属。 ③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如导热、导电性。 ④合金中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变。
第11页,共44页。
例如:已知四种金属的熔沸点 金属 Na Cu
熔点/℃ 97.5 1 083 沸点/℃ 883 2 595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_归纳与整理_课件7(1)

Δ铁三角:
FeCl2
Fe(OH)2
强氧化剂(如Cl2、O2、HNO3)
Fe2+
Fe3+
还原剂(如Fe粉)
还原剂(如Al) 弱氧化剂
强氧化剂
(如S、I2)
Fe3+遇SCN一显红色, 可利用这一反应来检验Fe3+ 的存在。
Fe
铁的氢氧化物
名称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2
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的白色絮状沉淀
CO2 ↑ +H2O
反应速率:Na2CO3 < NaHCO3
热稳定性
Na2CO3受热不分解, 很稳定。
Δ
2NaHCO3 = Na2CO3
+ H2O +CO2 ↑(易分解)
可用热稳定性来鉴别Na2CO3与NaHCO3 。
四、铝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AlCl3
Al
Al2O3
Al(OH)3
KAl(SO4)2•12H2O
NaAlO2
Al2O3 、Al(OH)3既可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 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 化物。
明矾(KAl(SO4)2•12H2O)可作为净水剂。
五、铁及其重要化合物、Fe2+与Fe3+的关系,
Fe3+的检验方法。
Fe2O3
Fe3O4
Fe
FeCl3
Fe(OH)3
NaCl
Na
NaOH
Na2CO3
NaHCO3
Na2O2
Na2CO3•10H2O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文件编号: C8-88-CF -FA -A5整理人 尼克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除了汞之外,都为固态;金属都有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大多数都有金属光泽。
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铝是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金属的化学通性:1)能与氧气等非金属起反应;2)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3)活泼金属能与较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
钠: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比水的沸点低钠暴露在空气,表面的银白色很快褪去,与氧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4Na +O 2═2Na 2O加热的条件,钠与氧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 2O 2)2Na +O 2 ═ Na 2O 2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能放出氧气,故可用作制备O 2。
2Na 2O 2+2H 2O ═4NaOH+O 2↑ 2Na 2O 2+2CO 2 ═2Na 2CO 3+O 2以上两反应中,Na 2O 2既做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钠与水反应可放出H 2:2Na +2H 2O ═ 2NaOH+H 2↑现象:钠浮在溶液表面上,熔成一个小球,迅速向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
如果滴入酚酞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钠与酸溶液反应时,先跟酸作用,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 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将钠投入CuSO 4溶液中,会有“浮熔游嘶”的现象,同时溶液中会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钠的保存:金属钠需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钠在自然界中以盐的形式存在,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以下变化:Na→Na 2O→NaOH→Na 2CO 3•10H 2O→Na 2CO 3钠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一般用砂土盖灭。
铝: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铝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4Al +3O 2═2Al 2O 3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态铝并不滴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1.了解钠、铝、铁、铜与氧气、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情况,了解金属共性,掌握个性。
2.初步学会根据铁与水蒸汽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装置。
3.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金属单质在各种反应中所表现的还原性。
4.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及金属钠的保存。
5.掌握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包括碳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的相互转化。
6.掌握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7.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8.知道合金的一般特性。
9.能列举铜合金、钢等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0.能说出青铜的主要成分,钢的主要成分。
要点精讲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1、氧化物2、氢氧化物3、盐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附:1、焰色反应:用于在火焰上呈现特殊颜色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的检验。
注:观察钾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以便滤去杂质钠的黄光。
2、碳酸钠、碳酸氢钠:Na2CO3又叫纯碱,俗称苏打。
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
NaHCO3俗称小苏打,也叫酸式碳酸钠。
它是白色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略小,水溶液呈微碱性,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
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用于制灭火剂、焙粉或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原料,在橡胶工业中作发泡剂。
将碳酸钠溶液或结晶碳酸钠吸收CO2可制得碳酸氢钠。
3、氧化铝、氢氧化铝(1)Al2O3俗名矾土,是一种难熔又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它的熔点、沸点都高于201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解析 解法一:用极值思想和上述金属与酸反应产生H2 的关系式,很容易求解。 Zn→H2 n M→ H2⇒ Fe→H2 2 n指金属元 Mg→H2 素的化合价Al→3H2 2
第19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第12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从最初条件看, 框图很模糊,不能直接得出结论,但找到“题眼”——“红褐 色固体F”,就可迅速判断出F是Fe(OH)3。从而得出A为Fe, “黑色晶体B”为Fe3O4,继而推出C为FeCl2,D为FeCl3,E为 Fe(OH)2。根据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判断出①②④⑤⑧是氧 化还原反应,反应D→C是Fe+2FeCl3===3FeCl2,C→E是 FeCl2与强碱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2OH- ===Fe(OH)2↓。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2.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 (2)平均值法 ①摩尔电子质量:某物质在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时该物 质的质量,如Mg的摩尔电子质量为 Al的摩尔电子质量为 24 g·mol-1=12 g· mol-1, 2
-
答案
C
第22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word部分:
请做:综合能力检测(三)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第23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③有色固体 红色:Cu、Fe2O3(红棕色) 红褐色:Fe(OH)3 绿色:Cu2(OH)2CO3、FeSO4· 7H2O 蓝色:Cu(OH)2、CuSO4· 5H2O 黑色:CuO、FeO、MnO2、炭黑、Fe3O4 浅黄色:Na2O2、AgBr、S、FeS2 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Al(OH)3、 Mg(OH)2
第8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4)特殊的转换关系 O2 O2 H2 O ①特征转换:A――→ B――→ C――→ (酸或碱), O2 O2 H2 O 如Na――→ Na2O――→ Na2O2――→ NaOH。 ②三角转换
第9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2.方法 由于无机推断题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按以下步骤分析题 目,往往能迅速理清思路,高效解题。 审题→挖掘、筛选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寻找突破点→推 理判断→得出结论→正向求证。
第10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③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金属单质,如 Al等;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 等;弱酸的铵盐,如NH4HCO3、(NH4)2CO3等;弱酸的酸式 盐,如NaHCO3等。 ④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活泼的金属单质,如 Na、K、Mg(加热)、Fe(高温生成Fe3O4)等;金属过氧化物, 如Na2O2等。
第5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2)特殊性质 ①在一定条件下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只有 Na2O2。 ②遇 SCN-显红色的只有Fe3+。 ③常见的可溶于强碱溶液的白色沉淀有Al(OH)3,可溶于 强碱溶液的金属氧化物有Al2O3。 ④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的化合物有: BaSO4(白色)、AgCl(白色)。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解法三: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解答。由生成11.2 L H2知 H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生成0.5 mol H2时转移1 mol电子,或 10 g - 金属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10 g· mol 1,锌、 1 mol 铁、铝、镁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32.5 g· mol-1,28 g· mol-1,9 g· mol-1、12 g· mol-1,由于锌、铁、镁的摩尔电子质量均比10 g· mol 1大,故金属混合物中一定含有铝。
第6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3)特征反应 ①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活泼的金属,如Na、 Al、Zn等;部分弱酸盐,如碳酸盐、碳酸氢盐等。 ②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单质,如Al等;盐类, 如铵盐等。
第7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专题二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1.定量规律 (1)金属与酸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产生氢原子的物 质的量。 (2)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等时,则反 应后两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 (3)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 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
第15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章末总结提升
第2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知识体系构建
第3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Leabharlann 第17页返回首页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例2】
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
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C.铝 B.铁 D.镁 )
第18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例1】
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图示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A、B、C、D、E、F的化学式,A为________,B 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E为________,F 为________。
第11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专题探究 专题一 金属及其化合物推断题常见的突破点及方法归纳 1.突破点 (1)特殊颜色 ①焰色反应:Na (黄色)、K (紫色) ②有色溶液 含有的离子 颜色 Fe2+ Fe3+ Cu2+ MnO- 4
+ +
浅绿色 黄色
蓝色 紫红色
第4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27 g· mol-1=9 g· mol-1。 3
第16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②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在反 应中转移1 mol电子时混合物的质量,如2 g金属混合物生成 2.24 L H2(标准状况),则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10 g· mol-1。 2g = 0.1×2 mol
由此很快算出,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 H2时,需要各金属 的质量分别是:m(Zn)=32.5 g,m(Fe)=28 g,m(Mg)=12 g, m(Al)=9 g<10 g。只有当Al与其他任意一种金属混合才可能 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2 11.2 L。
第20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解法二:也可以用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解答。先假 定化合价为+2价,求出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10: M =11.2:22.4,则 M =20,而锌、铁、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均大于20,铝作为+2价时,相对原子质量可算作27× =18< 3 20,则必含有铝。
第21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2)在上述①~⑧的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
答案
(1)Fe
Fe3O4
FeCl2
FeCl3
Fe(OH)2
Fe(OH)3 (2)①②④⑤⑧ (3)Fe+2Fe3+===3Fe2+ Fe2 +2OH ===Fe(OH)2↓
+ -
第14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化学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