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赵普学案 苏教版 精品

合集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赵普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盐城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赵普教案 苏教版
三、自学反馈。(见预习案)
1、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
2、解释重点词语。
四、独立训练。自主探究,结合注解翻译全文。
1、学生自译课文,质疑,师生解疑。
2、请学生全文翻译 ,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并突出词类活用的字。)
八、学生交流
九、总结
侧重鼓励大家胸怀天下,努力学习。
十、达标检测
十一、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名言、故事。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课后反思
碎裂奏牍掷地(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
五、合作交流。细读课文,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
(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任人唯贤、以天下事为己任 ,具有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2、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且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
(1)本文叙事简洁,没有冗笔
作者写太祖的“不用” ,“亦不用”和“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 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入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六、自由 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七、拓展延伸。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
·韦编三绝·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但他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时曾任秘阔校理,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曾被贬河中府通判。在任陕西经经安抚副使时,为了防御西夏侵扰,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巩固了 西北边防。后参加“庆历新 政”,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被迫离开朝廷,罢去参加政事,但他依然心怀天下,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影响略。

精选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精选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赵普【学习目标】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突破】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资料链接】1、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身上。

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

公元960年,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

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

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又罢免了他。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准备重新起用赵普任宰相,有人就劝说:“赵普学识浅薄,没有什么学问,只读过一本《论语》。

”宋太宗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一本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

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宋史》记载赵普:“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来历。

“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没有读完《论语》,只学了一半,或是说没有认真领会《论语》,只领会了很浅的一半内容呢?还是说《论语》的学识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得天下的学识,一半是治天下的学识。

在这里,赵普的话可以做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赵普没有把《论语》读透,只参透了一半学识,他用这一半学识过去帮助宋太祖平定了天下,现在还用这一半学识来帮助宋太宗治理天下。

也就是说这半部学识既可得天下,也可治天下。

另一种解释是说,赵普的确只读了《论语》一本书,而且把这本书读透了。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赵普》教案3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赵普》教案3

《赵普》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文言词汇的用法,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讲解这篇课文时,要先让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在此基础上明确文中写了哪几件事,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并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技法。

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

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学过不少,但用文言写成的还没接触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用文言写的记叙人物的文章——《赵普》。

(板书课题。

)2.介绍作品《宋史》。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宋史》,元代脱脱等撰。

四百九十六卷。

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

纪传体宋代史。

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自主学习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再理解文章内容。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写了赵普的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4.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1.给划线的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3。

)阖()薨()龌龊()牍()掷地()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2.文中写的事和表现的中心是什么?明确:两件写赵普的事是:刻苦读书,奏荐人才。

表现的中心是: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要求:记住文章表现的中心。

3.运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有哪些?明确: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

一个“阖”字,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

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

《赵普》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赵普》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赵普》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案编写与执教者六店中心校李本学教学目标: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介绍赵普你们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吗?它和北宋政治家赵普有关。

“人生不可无书”。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明白,刻苦读书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那么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后,不忙着下结论)请同学们从北宋著名大臣赵普身上来对照一下吧!赵普(922-992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后周时当节度使赵匡胤手下的推官。

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

史称“陈桥兵变”。

建立宋朝。

从此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

从宋太祖取得政权开始,到平定南方,赵普是主要的谋士,立了不少大功。

宋太祖拜赵普为宰相,事无大小,都跟赵普商量。

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

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释”就是“解除”),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

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所以又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

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赵普》教案4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赵普》教案4

《赵普》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的翻译全文,背诵全文2.体会本文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方法自学为主,教师指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了解赵普吗?他是宋初历史上赫赫有名之人。

补充资料: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半部《论语》治天下。

公元961年的一天,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

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

可当了皇帝以后,却整夜不能安睡。

”石守信等忙问原因。

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事情也由不得你们了。

”石守信等惶恐下跪,问该怎么办。

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

这样,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称病辞职,交出了兵权。

(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按宰相赵普的建议,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他首先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了一批领兵将领的兵权。

)今天我们就通过《宋史》中的介绍,具体了解赵普的为人。

二、疏通全文1.重要字词解释:习:熟悉寡:少及:等到释:放下阖:关箧:书箱复:又,再掷:扔明日:第二天碎裂:使……碎裂颜色:脸色补缀:修补连结第:府第,大的住宅乃:才忌克:对人忌妒刻薄卒:终于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龌龊: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2.重要语句: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倒装,省略)译:太祖经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

②普明日复奏其人。

(省略)译:赵普第二天又上奏推荐那个人。

3.全文翻译: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少学问,等到做了宰相,太祖经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

晚年时手不离开书卷,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人打开书箱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有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学案2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学案2

《赵普》学案班别:组别组名:号数:姓名:学习目标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学习重、难点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1.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2.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3.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4.添加省略成分。

5.调整语序。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赵普:1.走近赵普(简介赵普情况)2.给划线的字注音阖户启箧处决既薨发箧龌龊奏牍3.解释划线的词少习吏事寡学术发箧视之龌龊明日颜色深沉有岸谷二、熟读全文,理解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2.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

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

教师引导解疑。

3.词句理解检测(提醒:一字多义,词类活用等):(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倒装句)(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4)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5))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赵普 己任天下,赵普的人格之魂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4课 赵普 己任天下,赵普的人格之魂 苏教版

己任天下,赵普的人格之魂赵普的人格无疑是光彩夺目的,文字虽然短小,但读罢文字,读者能很快体会到赵普那有血有肉的的人格存在,仿佛如在眼前。

纵观全文,他的光彩夺目的人格其实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勤学苦读、推贤荐德和赤胆诚心。

看起来,这三样人格光彩在赵普的性格里面各为独立,实则不然,无论从作者行文构思考虑,还是从赵普整个人格形成的全局着眼,这三个层面都是不能随意割裂开来的。

这中间,其实有着一个坚实的底盘,即:一代国相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首先看赵普的勤学苦读。

他的勤学苦读与别人大不一样,他苦读的内容很单一——《论语》而非杂家。

为什么只读《论语》?很明显,他深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治国治天下之人间宏理。

赵普为什么苦学?两个原因,一是因“少习吏事⑵,寡学术”,二则“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初看,他读书的动机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自己小时学得太少,不能跟上为官的需要,更因为当了一朝国相以后,皇上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是细想,赵普其实要学的东西很多啊,可是为什么只单单苦读《论语》呢?这就是赵普把客观的形势的需要和自己主观的愿望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在形势面前他充分考虑到了自己的身份,自然想到了自己读书与一个国家的关系,而不只是考虑为守住私己官位而已。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高尚的动机,所以,赵普才“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这竟日”可见,赵普身上这一光彩人格的呈现,正是己任天下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

其次看赵普的推贤荐德。

赵普的推贤荐德也同别人不一样,他推荐的方式很特别——苦荐而非勉举。

在陈述赵普推贤荐德的举措之前,作者先讲了两个容易被读者忽略的内容,一是赵普性格中的“忌克”,意思是说他骨子里面有妒忌他人且为人苛刻的毛病,这是本性,很难克服的;二是交待了当时一个社会为官背景:“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意思是说,大家都是这样,想当正人君子还不那么容易,赵普身为国相,当然难以洁身自好。

把两个方面联系起来一想,就会发现,一个有个顽固性格弱点(其实是妒贤忌能)的人,而且身处整个环境的不利之中,怎么能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呢?显然,难度太大了,搞不好,就可能顺着自己本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大流往下发展,直至把自己淹没在世俗与欲望的汪洋大海中。

精选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教案苏教版

精选版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赵普教案苏教版

赵普
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集体交流意见
),北宋大臣
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
语,
可以原封
寡:少。

及:等到。

以读书,以:用。


(处决:处理决断。

如流:像水往下淌,比喻快速。

)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

(补缀:修补,连结。


尝奏荐复奏其人
精神。

本文在表现人物方面善用细节描写,结合课文找出相关例
“阖”、“启”、“取”、“读”:一连贯的动作描写凸现出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

太祖怒
人安危,荐才的精神。

体会一下本文在叙事方面简洁的用笔,试举例分析一下。

用自己的话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劝赵普多读书。

有智慧、有心计、有勇气、有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普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突破】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资料链接】
1、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身上。

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

公元960年,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

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

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又罢免了他。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准备重新起用赵普任宰相,有人就劝说:“赵普学识浅薄,没有什么学问,只读过一本《论语》。


宋太宗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一本书。

这个故事记载在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

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宋史》记载赵普:“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的来历。

“半部《论语》”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没有读完《论语》,只学了一半,或是说没有认真领会《论语》,只领会了很浅的一半内容呢?还是说《论语》的学识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得天下的学识,一半是治天下的学识。

在这里,赵普的话可以做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赵普没有把《论语》读透,只参透了一半学识,他用这一半学识过去帮助宋太祖平定了天下,现在还用这一半学识来帮助宋太宗治理天下。

也就是说这半部学识既可得天下,也可治天下。

另一种解释是说,赵普的确只读了《论语》一本书,而且把这本书读透了。

他用这本书的一半学识帮助太祖取得天下,现在将用另一半学识帮助太宗治理天下,使国泰民安。

2、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可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添加省略成分。

(3)调整语序。

(4)引用的内容可不翻译。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

一、自主预习:
1.作家作品: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 (朝代)政治家。

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 、 ,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

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对赵普 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 力和 。

2.诵读课文:
(1)自读三遍——字音准,节奏对,句子通
(2)组内读——组长指名,大家倾听,集体评价,发现问题,黑板展示。

注意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阖.户( )启箧.( ) 既薨.( )龌龊..( )掷.
地( )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寡.学术 ( ) (2)手不释.
卷 ( )
(3)每归私第.. ( ) (4)阖.
户启箧 ( )
(5)既薨. ( ) (6)发箧视.
之 ( )
(7)龌龊..
( ) (8)碎裂.
( )
(9)及.为相 ( ) (10)卒.
用其人( )
二、翻译课文
1.个人自学,对照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二人合作,研究自学中“不会”的。

3.小组学习:集中问题,并研究解决,进行小组展示。

三、质疑答疑,点拨精讲。

1、解释重点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省略句、倒装句)
(2)读之竟日。

(倒装句)
(3)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省略句)
(4)碎裂奏牍掷地。

(使动用法)
2.尝试对下面简单虚词的理解。

(1)太祖常劝以.读书( ) (2)而能以.
天下事为己任(
)( ) (3)又以.其人奏( ) (4)跪而拾之以.
归(
)( ) 四、试背课文,体会背诵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课文,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新课学习】
一、引入新课:
二、分析课文,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课文是怎样来刻画赵普的?采用了哪些方法,请举例说明。

2.课文如何写太祖的?
3.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赵普是怎样一个人?
三、总结归纳。

四、课后达标检测。

课后练习第三题。

【学生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