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赋读后感900字

合集下载

文赋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文赋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文赋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文赋》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古代文学经典,它通过多篇文赋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
大精深。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颇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赋》中的篇章不仅涵盖了古代的历
史文化、神话传说,还涉及到诗经、楚辞和汉赋等不同文学流派。

通过一篇篇文赋的介绍,我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深入了解了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其次,我也对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文赋》中的篇章不仅在语
言上十分富有韵律和节奏感,而且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也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
在《大风歌》中,“挥毫落纸藤叶响,拜节搊龙离石房。

”这句话中的“落纸”、“搊龙”等词语极其生动有趣,增强了整篇文赋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古代文化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是否
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
思考和探索。

总之,读完《文赋》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也对中国文化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读陆机《文赋》

读陆机《文赋》

读陆机《文赋》一、陆机《文赋》写作的背景(一)陆机其人我们松江人,对陆机其人可说是耳熟能详了,所以在这儿只消稍作简单的介绍。

他是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陆机居住的松江具体地点,大致是小昆山附近。

据杨潜《云间志》引《旧图经》说:“华亭谷水东有昆山,相传即其宅”。

他在南京秦淮河边也有住宅,那可能是父亲陆抗去世后,兄弟几个分领父兵他担任“牙门将”时的住处。

陆氏家庭是什么时候迁居松江的呢?《吴地记》称:“汉庐江(今属安徽庐江)太守陆康与袁术有隙,使侄陆逊与其子绩率宗族避难,居于是谷(华亭谷)”。

据此说陆家就在此时入居华亭小昆山,所以有“玉出昆冈”之说。

陆机生于吴景帝永安四年(261年),卒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

出身在东吴显赫的贵族世家。

祖父陆逊出将入相封侯(华亭侯),父陆抗官拜奋威将军、大司马(国防部长)、荆州牧。

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陆机之兄陆晏、陆景战死,陆机与其弟陆云被俘,后释放回乡,苦读十年,于太康十年(289年)被征召入洛,入洛以后,拜见太常张华,张华说:“伐吴之役,利得二俊”,陆机、陆云开始了在晋朝的仕宦生涯,在洛阳颇有文名,晋八王之乱后,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讨伐长沙王司马乂,陆机被任为前锋都督,因受到牵制,手下将领又不听军令,导致河桥一战,兵败被杀,并夷三族,时年四十三岁。

历来对陆机的人品有两点非议,一是“热衷仕进,好游权门”,二是“与贾谧亲善,与二十四友之列”,当代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是“热衷仕进,性格卑污”(范文澜《中国通史》)。

我把这些评价归结为“传统偏见”(解放日报,新论内刊。

《试论〈晋书〉陆机评价中之传统偏见》)。

对此今天不宜展开。

但是,有一点,即使批评陆机性格的论客,对陆机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也都作了高度肯定,这是毫无疑义的。

(二)文学的自觉时代众所周知,魏晋以前,尤其是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创作,基本上遵循儒学的文艺观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文艺观点就占了统治地位。

文赋读书笔记

文赋读书笔记

《文赋》是陆机的一部重要文学理论著作,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文章的起源、构思、写作、灵感问题、文体特点、文章毛病以及社会作用等方面,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理论,特别是魏晋时期的文学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阅读《文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陆机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强调了文章构思的重要性,认为文章构思是创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酝酿,才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品。

同时,他也指出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毛病,对于我们认识不同文体的特性和避免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陆机还特别强调了文章的社会作用,认为文章是社会教化的重要工具,应该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今天认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的来说,《文赋》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理论著作,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赋心得体会800字开头

文赋心得体会800字开头

文赋心得体会800字开头我认为,文赋心得体会是一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把握的能力,是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的基础。

通过对文章的细节、情感和逻辑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在我学习文赋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使用的技巧,同时也培养了自己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文赋心得体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文章过长或内容复杂,很难一下子理解。

而文赋心得体会就是我解决这些问题的利器。

通过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和主旨句,我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同时,通过分析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我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意图。

在考试或写作时,文赋心得体会更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理解了文章后,我们才能写出更有见地的文章,也才能在考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

其次,文赋心得体会也是一种技巧。

它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读文章,注意文章的细节和逻辑关系。

在读文章时,我首先会留意文章的标题和开头,这些通常会告诉我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态度。

然后,我会仔细阅读正文,提取关键词和主旨句,并分析它们与文章的其他部分的关系。

在我辨别关键信息的过程中,我会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态度,因为这些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主旨和意图。

此外,我还会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有时,作者会使用转折或因果关系来展开思路,如果我们能看出这些关系,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

最后,学习文赋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读文章时,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还要深入分析。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细致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这种思维应用于其他方面,比如科学实验、历史事件等。

只有通过思考和分析,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也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总之,文赋心得体会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和作者的意图,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赋读后感

文赋读后感

文赋读后感文赋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赋读后感1“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天下文人一生对于自身作书的至高要求。

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曾对文采词赋、写作著书这一方面展开探讨,写下了指引后世千万文人的《文赋》一篇。

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读罢此篇,可以说是学到颇多。

在当时的.洛阳,他文才倾动一时。

陆机是“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

陆机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

与潘岳合称”潘江陆海“之称,被誉为“太康之英”,形成“太康诗风”。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在文坛如此有造诣的他“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语言和思想如何同步是众多文人所遇的困难,作《文赋》借评前人的优秀作品,阐述作样写有利,作样写有害的道理。

首先,写作文章之前要有准备、要进行观察,基于事实事物才能保证文章的真实性。

同时可以学习运用前人的著作笔法,“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其次,切不可茫然下笔,需要精心构思后才能开始创作。

构思尤为重要,好的作家的思绪能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整个构思过程,想象贯穿始终。

片刻之间通观古今,眨眼之时天下巡行。

完成构思后,布局谋篇便成为了第一要务。

文体文辞应选用恰当、语言通顺、事理连贯、主题明确…“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所用辞意必须经过严格考较,去留取舍也应该仔细衡量。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主题只有一个,含义说尽了便不用再赘述。

文赋读书笔记

文赋读书笔记

《文赋》是晋代陆机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宝库中的重要文献。

在《文赋》中,陆机对文学的本质、创作过程、创作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学作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传递思想,而不是简单地叙述事实。

因此,他主张在创作中注重表现作品的内在美,通过华丽的辞藻、优美的韵律、独特的修辞等手段来营造出作品的审美效果。

这种注重文学审美性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其次,陆机在《文赋》中探讨了文学的创造性。

他认为,文学作品的诞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创造出来的。

因此,他主张在创作中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联想、想象、象征等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这种对文学创造性的探讨,不仅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也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此外,陆机在《文赋》中还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能够起到教育、启示、娱乐等作用。

因此,他主张在创作中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通过作品来传递正能量、弘扬正义。

这种对文学社会功能的认识,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一致的。

总之,《文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文
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本质、创作过程、创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传统和文化底蕴。

同时,《文赋》所倡导的注重审美性、发挥创造性、关注社会功能等观点,也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文赋的读后感

文赋的读后感

文赋的读后感文赋的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赋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赋的读后感1文赋是赋体的一类。

“文”指古文。

即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即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

元代祝尧说,“宋人作赋,其体有二:曰俳体,曰文体”;并认为用文体作赋,“则是一片之文,押几个韵尔”(《古赋辨体》)。

其论虽对宋代文赋有所偏颇,但却指出了文赋的体裁特点,即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

作为赋的一类变体,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

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象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问》、《设渔者对智伯》,虽不以“赋”名篇,但其体裁取自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正是《文选》列为“设论”一类的古赋之体,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

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宫赋》。

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派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

其成就之一便是使文赋这一赋体发展得更为成熟而富有特色。

其代表作即欧阳修《秋声赋》和苏轼前、后《赤壁赋》。

从体裁形式看,《秋声赋》和《前赤壁赋》都还保持“设论”一类汉赋的体制,既有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又吸取韩愈《进学解》的叙事性质,但扩大了叙事部分,增加了写景抒情部分。

而《后赤壁赋》则几乎完全摆脱汉赋体制的影响,独创地构思了夜游赤壁、攀登峰顶、泛舟长江及遇鹤梦鹤的情节。

以这三篇为代表的宋代文赋的共同特点是,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用相当整饬的古文语言写作铿锵和谐的韵文。

宋代文赋的实质是用古文语言写作的具有赋的结构的韵文,所以按照古代传统文论观念来看,一方面肯定赋体至“宋人又再变而为文”,是赋的一种变体;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之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俪矣”(《文体明辨》),觉得既不符合“古诗之流”的要求,又不符合骈偶声律的“俪辞”的标准,实则已不属赋体。

陆机《文赋》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陆机《文赋》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陆机《文赋》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作者:李巧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06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写作训练几乎成了人人皆知的“软肋”,偶然读到陆机的《文赋》,发现有许多创作理论值得语文老师借鉴,并可以用来指导作文教学。

陆机最富理论价值的观点是对创作过程的论述,他强调感物、想象、情感、创新等在创作时的重要作用,“它着重探讨了文学的内部规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

”(1)这些理论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虚心感物、体悟生活《文赋》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这里,陆机要求作者要随四季的变化感叹光阴易逝,目睹万物的盛衰要引起思绪纷纷。

写作需要作者拥有丰富的积累作基础,主要包括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也就是需要教师首先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

在《文赋》中,表现在陆机强调要“虚心感物”、“积学养志”,这是创作前必须具备的准备工作。

因此,在作文教学时,要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虚心感物,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能有自己的感触。

其实写作素材就存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次轻轻的叹息等,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产生不同的内心感受。

清代诗论家袁枚说:“斜阳草树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让他们走进生活,用心去观察和品味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让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

写作素材除了从生活中直接获取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来积累。

《文赋》写到:“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这里,陆机强调虚静、玄览的精神状态和胸中贮存的古代典籍、前人往事等学识积累是作者构思之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丰富的学识积累离不开作者的广泛阅读,但绝大部分高中生阅读面相当狭窄,他们不读经典,不读名著,对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网络文学”,是武侠小说,是言情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天下文人一生对于自身作书的至高要求。

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曾对文采词赋、写作著书这一方面展开探讨,写下了指引后世千万文人的《文赋》一篇。

作为文学院的学生,我读罢此篇,可以说是学到颇多。

在当时的洛阳,他文才倾动一时。

陆机是“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

陆机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

与潘岳合称”潘江陆海“之称,被誉为“太康之英”,形成“太康诗风”。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在文坛如此有造诣的他“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语言和思想如何同步是众多文人所遇的困难,作《文赋》借评前人的优秀作品,阐述作样写有利,作样写有害的道理。

首先,写作文章之前要有准备、要进行观察,基于事实事物才能保证文章的真实性。

同时可以学习运用前人的著作笔法,“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其次,切不可茫然下笔,需要精心构思后才能开始创作。

构思尤为重要,好的作家的思绪能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整个构思过程,想象贯穿始终。

片刻之间通观古今,眨眼之时天下巡行。

完成构思后,布局谋篇便成为了第一要务。

文体文辞应选用恰当、语言通顺、事理连贯、主题明确…“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所用辞意必须经过严格考较,去留取舍也应该仔细衡量。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主题只有一个,含义说尽了便不用再赘述。

关键地方简要几句突出中心,有的人作文章时辞藻繁多义理丰富,想要表达的含义却不清不楚,读者读完仅仅觉得气势磅礴却云里雾里,不明所言。

整篇文章文意贯通,语言风格也需统一,语句不能与前人相重复等等。

文章传授道理、传扬万里,指点人事万物、时事哲理。

文章的重要性世人皆知。

写好文章对于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子更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学习陆机的《文赋》一篇,指点了我们写作的注意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