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学期刑法学作业1
最新版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精选

最新版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精选《刑法学》作业一及参考答案第一题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爆炸罪,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本案中,王某(44岁),为了报复其妻刘某,把爆炸装置带到“游人云集的山头”,然后引爆,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的行为足已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虽然他的是故意杀害刘某,但在使用杀人手段上已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应认定为爆炸罪。
第二题答:对谢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要点:(1)谢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2)谢某虽然预见到可能致人受伤甚至死亡,但轻信能够避免,因而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而不是间接故意或者疏忽大意的过失。
(1)谢某的行为造成他人死亡,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学》作业二及参考答案第一题答:胡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
!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是指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
本案中,胡某以吴女士的名义制作假身份证,并到银行办理同名信用卡,用吴女士卡在商场刷卡购买约5600元人民币的物品。
其行为符合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构成要素。
第二题答: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方面必须是具有杀人的故意。
本案中,赵某(15岁),为了逃避追捕,开枪打死公安人员崔某,其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其行为也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因此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至于他盗窃枪支、绑架的行为,由于犯罪主体要求已满16周岁,因而,赵某的其他行为不构成犯罪。
国开电大法学本科选修课《刑法学》在线形考(作业练习1至3、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法学本科送僮钵《利/号》在线形考(作业秣Rl至3、期未考被)祺象及答案钝明,费科卷殖孑2023耳10Mo作业株习1套题备答案1.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失。
()A.正确B.错误[答案]B2.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
()A.正确B.错误[答案]A3.并非有生命的人类个体即每个自然人都能够成为犯罪主体,而只有那些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因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
()A.正确B.错误[答案]A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就是在形式上坚持绝对的平等。
()A.正确B.错误[答案]B5.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A.正确B.错误[答案]A6.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A.正确B.错误[答案]A7.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A.正确8.错误[答案]B8.刑法中的“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A.正确[答案]A9.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A.正确B.错误[答案]B10.对下列哪些情节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A.甲于1997年11月因聚众斗欧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1999年11月刑满释放,同年12月犯刑衅滋事罪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B.甲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价值3万元的抢险物品C.甲某非法拘禁乙某并对其进行暴力殴打,造成乙某受轻微伤D.D、甲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乙某盗窃[答案]ABCD11.可以依法单处罚金的情形有:()。
A.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属被胁迫参加犯罪的B.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全部退脏并有悔罪表现的C.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其他可以依法单处罚金的情形D.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属偶犯或者从犯的[答案]ABCD12.下列哪些属于《刑法》第Ill条规定的“情报”?()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尚未公开的事项B.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依照规定的不应公开的事项C.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D.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己经公开的事项[答案]AB13.一般预防的途径()0A.通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起到警戒与抑制作用,使其不敢或者不愿犯罪B.通过对犯罪人判处刑罚,宣告了犯罪的非正义性和同犯罪作斗争的正义性,有利于号召社会成员防止和抵制犯罪C.通过刑罚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使犯罪人不再犯罪D.通过剥夺犯罪人的自由、生命,使其不能再次犯罪[答案]AB14.有期徒刑与拘役的区别()。
《刑法学(1)(专科必修)》2013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2013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 24分)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
情况属于( .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
A.危害行为 B.。
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地点 D.犯罪的方法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抢劫罪
C.放火罪 D.贩卖毒品罪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
A.时空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 D.彻底性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法规竞合 B.吸收犯
C.结合犯 D.想象竞合犯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 )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 B.犯罪性质
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经济状况
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刑法学作业

刑法学第1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直接故意2、犯罪未遂3、正当防卫4、刑法的空间效力5、刑事责任能力6、刑法的溯及力7、刑事责任8、犯罪客体9、管制10、有期徒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根据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同规定,犯罪既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为了使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折衷分类法,通常将共同犯罪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________或者_________ 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
6、教唆不满______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7、犯罪人的行为已经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________,是犯罪既遂。
8、继续犯(或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从开始到终止出于继续状态的犯罪,继续犯的特点是______与______同时继续和结束。
9、法定情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
10、犯罪客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12、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基本上是采取___________原则,同时兼采______和_______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13、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
14、刑法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法律。
刑法学(1)作业1参考答案

《刑法学(1)》作业1参考答案: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山本XX,女,42岁,日本国籍。
马XX,男,35岁……答:1、他们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
山本某某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
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
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
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
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案情】王XX,男,17岁,某校高三学生。
王XX与陈XX(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答:1、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
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
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
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
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
刑事诉讼法2013秋第一套作业

刑事诉讼法2013秋第一套作业作业名称:刑事诉讼法2013秋第一套作业出卷人:SA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起止时间:2013-11-15 10:34:43 至 2013-11-15 11:06:11学员成绩:100详细信息: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85 内容:李某在火车站盗窃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收缴所盗现金6000元。
在本案侦查期间,李某主动交代说他曾于3个月前抢劫某外地民工500元,现已花光。
公安机关根据李某的供述,未查找到受害人和其他证据。
则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李某构成A、A.盗窃罪B、 B.抢劫罪C、 C.伪证罪D、D.盗窃罪和抢劫罪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说明:第八章第四节刑事诉讼证明本题得分:3.85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85 内容:以证据的___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划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A、A内容B、 B.证明力C、 C来源D、 D形式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说明:第八章第三节刑事证据分类本题得分:3.85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85 内容:根据证据的____和表现形式,可以把证据分为人证和物证A、A.存在B、 B来源C、 C效力D、 D本质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说明:第八章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种类本题得分:3.85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85 内容:控诉证据又叫A、A.有罪证据B、 B无罪证据C、c.有利被告的证据D、 D.真实证据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说明:第八章第三节刑事证据分类本题得分:3.85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85 内容:勘验、检查笔录是指A、A询问证人的笔隶和审讯犯罪嫌疑人的笔录B、 b对物证和书证的详尽而具体的反映C、 C对搜查所作的记录D、 D司法人员对亲自观察和感受到的同犯罪有关的场所人身及尸身等情况的描绘和记载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说明:第八章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种类本题得分:3.85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85 内容:被告人的口供是指A、A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B、 B被告人对所抨罪行的供认C、c.被告人的申辩和解释D、 D被告人对罪行的否认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说明:第八章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种类本题得分:3.85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85 内容:书证与狭义物证的主要区别在于A、a.表面形式不同B、 B对案件起证明作用的根据不同C、 C根本属性不同D、 D.收集方法不同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说明:第八章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种类本题得分:3.85题号: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77内容:纠问式诉讼的特征是A、A.控审分离B、 B.被告主体C、 C.神明裁判D、 D.形式平等E、标准答案:CD学员答案:CD说明:第二章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本题得分:5.77题号:9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85内容:下列哪些是从结构形式的角度对刑事诉讼所作的归类A、A.弹劾式诉讼B、 B.纠问式诉讼C、 C.混合式诉讼D、 D.职权主义诉讼标准答案:ABC学员答案:ABC说明:第二章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本题得分:3.85题号:10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77内容:下列哪些是资产阶级倡导的原则A、A.自由心证原则B、 B.实事求是原则C、 C.无罪推定原则D、 D.客观真实原则E、标准答案:AC学员答案:AC说明:第二章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本题得分:5.77题号:11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85内容:法院的庭前审查只是一种程序性审查或形式审查1、错2、对标准答案:2学员答案:2说明:第十五章第一节刑事审判概述本题得分:3.85题号:12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85内容:简易程序在适用前必须同被告人协商。
刑法学(一)测试试题

刑法学(一)试题————————————————————————————————作者:————————————————————————————————日期:2刑法学(一)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直接客体2、直接故意3、犯罪中止4、假释5、牵连犯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前表中的相应题号下。
错选或者不将正确答案填在规定位置的,该题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1、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1)法律的直接规定(2)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
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1)14500元(2)12500元(3)9500元(4)4000元3、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
(1)犯罪未遂(2)犯罪中止(3)犯罪既遂(4)犯罪预备4、医生甲疏忽大意开错药方,司药乙没注意检查,误照错药方发药,至婴儿服药后死亡。
对甲、乙的行为()。
(1)应按共同犯罪处理(2)甲乙都是过失犯罪,应分别处理(3)属于意外事件(4)甲是过失犯罪,乙不构成犯罪5、甲为了迫使债务人乙还债,将乙关在地下室达一个星期,甲的行为属于()。
(1)连续犯(2)继续犯(3)徐行犯(4)结合犯6、甲因犯某罪,于1987年4月2日被公安机关逮捕。
1987年6月10日,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甲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于1991年4月2日获假释。
对甲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开始计算时间是:(1)1987年4月2日(2)1991年4月2日(3)1987年6月10日(4)1991年6月10日7、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刑法学1次作业

刑法学1次作业《刑法学(Ⅰ)》第一次作业答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刑法空间效力问题上,主张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还是外国领域,只要危害本国或本国公民的利益,均应适用本国刑法的原则,称为()。
( C)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2. 甲系A国公民,1999年7月在中国旅游后,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班机回国,在飞临B国上空甲因琐事与邻坐的中国公民乙发生争执,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适用()。
( C )A. A国刑法B. B国刑法C. 中国刑法D. 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3. 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 C )A. 刑法典B.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罚C.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D.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事责任4. 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中。
A. 主体要件B. 客体要件C. 客观要件D. 主观要件7.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
( D )A. 必然因果关系B. 偶然因果关系C.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8. 犯罪构成是犯罪的()。
( B )A. 标准B. 形式C. 内容D. 表现9. 某甲实施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事实是()。
( B )A. 发生在荒野B.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C. 发生在"严打"期间D. 被害人是盲人10. 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A)A. 疏忽大意的过失B. 过于自信的过失C. 间接故意D. 意外事件11.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D )A.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B.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C.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D.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12.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对(),应当负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9学期刑法学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内容的完整表述是:
A、刑罚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
B、刑罚应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
C、刑罚应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既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又要与犯罪人个人情况相适应
答案:D
第2题美国公民从日本劫持新加坡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中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
A、保护管辖原则
B、普遍管辖原则
C、属地管辖原则
D、折衷管辖原则
答案:B
第3题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C、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D、应受刑罚惩罚性
答案:B
第4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答案:B
第5题刑罚适用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立法机关
答案:C
第6题对于附加驱逐出境的外国人,应()。
A、判决生效后立即驱逐出境
B、主刑执行完毕后驱逐出境
C、在主刑执行的过程中可视情况随时驱逐出境
D、根据外国政府的要求决定何时驱逐出境
第7题战时缓刑适用的对象是:
A、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B、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C、被判处拘役刑的犯罪军人
D、罪行较轻且确有悔改表现的犯罪军人
答案:A
第8题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必须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
D、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答案:C
第9题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种()。
A、行为犯
B、举动犯
C、危险犯
D、结果犯
答案:D
第10题甲因走私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应:
A、只偿还立案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B、只偿还案件侦查终结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C、只偿还查封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D、只偿还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答案:D
第11题犯罪的( )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A、同类客体
B、一般客体
C、简单客体
D、主要客体
答案:A
第12题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性不同的原因在于: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
B、犯罪数额大小不同
C、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D、犯罪人对犯罪行为性质认识的不同
第13题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D、以属人原则为主,兼采属地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答案:C
第14题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前段的例外
D、前段的递进
答案:B
多项选择题
第15题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包括:
A、公安部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司法部
答案:B|C
第16题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归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这一解释属于:
A、学理解释
B、扩张解释
C、限制解释
D、司法解释
答案:B|D
第17题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
B、罪责刑相适应
C、罪责自负
D、适用刑法平等
答案:A|B|D
第18题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具体体现在
A、量刑上平等
B、定罪上平等
C、行刑上平等
D、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平等
答案:A|B|C
第19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是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基本依据
B、犯罪构成是划分罪与非罪的具体标准
C、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
D、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
答案:A|B|C|D
第20题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
D、故意杀人罪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