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第次作业

合集下载

南大网院刑法学 第一次作业答案

南大网院刑法学 第一次作业答案

南大网院刑法学第一次作业答案一、简介南大网院刑法学是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刑法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次作业是该课程的第一次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一系列与刑法学相关的问题。

二、作业答案1. 刑法学的定义和作用刑法学是研究刑法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刑法的理论基础、刑法规范的构建和刑法制度的运行等内容。

其作用包括:- 维护社会秩序:刑法学通过制定刑法规范,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预防犯罪:刑法学通过对犯罪行为的研究,为预防犯罪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 保护人权:刑法学通过规范刑事司法程序,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

- 促进社会发展:刑法学通过对刑法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 法定性原则:刑法规定要明确具体,不得有法律空白,确保法律适合的确定性和公正性。

- 罪刑法定原则: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法律规定,不得有逆法行为或者逆法刑罚。

- 罪刑相适应原则: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与刑罚的严重程度应相适应,保持刑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 人性化原则:刑法制度应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避免刑罚过重或者不当侵犯人权。

- 罪责个别化原则:刑法应根据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犯罪份子作出个别化的刑罚决定。

3. 刑法学的分类刑法学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包括:- 普通刑法学和特殊刑法学:普通刑法学研究刑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特殊刑法学研究特定犯罪类型的刑法规定。

- 国内刑法学和国际刑法学:国内刑法学研究国内刑法制度,国际刑法学研究国际刑事司法制度和国际刑法规范。

- 犯罪学和刑事政策学:犯罪学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和特点,刑事政策学研究刑法实施的政策和效果。

- 刑法理论和刑法实务:刑法理论研究刑法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刑法实务研究刑法的实际应用和司法实践。

4. 刑法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刑法学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南大网院刑法学第次作业含答案

南大网院刑法学第次作业含答案

南大网院刑法学第次作业含答案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作业名称刑法学第(1)次作业作业总分100起止时间2017-4-20至2017-5-19 23:59:00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2001年3月20日晚,酒家老板赵某在送走客人,与吴某准备关店门时,见店外公路上停着一辆上锁的摩托车,二人误认为是在其酒家吃饭的客人遗忘的,遂把该车抬进店并放在杂物间内,以待车主认领。

数日后,因无失主认领,赵遂认为是赃车,并与吴某产生占有该车之意。

3月26日,二人将车牌照拆下丢弃。

在吴某更换摩托车车锁时,被该车失主陈乙发现,陈乙即跟踪至该酒家,并报告派出所,公安干警在酒家将正在换锁的赵、吴二人抓获。

经查:失主陈乙在20日发现摩托车丢失后,曾电话报案,并组织人到其他地方寻找,但未向酒家打听。

本案赵某等的行为()•A、为无因管理•B、具有侵占性质,但尚未构成犯罪•C、构成盗窃罪•D、构成侵占罪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张某、王某、纪某 3 人均系油漆工 1998 年 7 月 9 日为某工厂车间地板刷油漆,中午休息时,张某说这油漆是否能燃烧,纪某说我去试试,说完纪某便用火柴去点,结果引燃了油漆,将车间烧毁。

纪某对车间烧毁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种。

()•A、意外事件•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甲善于捕蛇,某日,捕得毒蛇一条,因觉得它形状怪异,花纹奇特,遂将其置于家中一水缸内养着,后发现此蛇酷爱睡觉,且水缸较深,便认为此蛇不会伤人一天某乙到甲家中,酒醉后洗手,被缸中毒蛇咬伤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试问,甲的主观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某日,甲带邻居家男孩某乙到公园玩,甲和乙开玩笑,提着他的双脚将其悬于一座桥的栏杆外,乙边喊“饶命”边挣扎,甲手一滑,乙落入河中,甲急忙去救,结果乙溺水而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王某 1985 年 6 月 l 日出生, 1999 年 6 月 1 日故意杀害邻居,致使其邻居于1999 年 6 月 3 日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应当负刑事责任•B、王某不负刑事责任•C、对王某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对王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甲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乙国列车上对丙国人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A、甲国刑法•B、乙国刑法•C、丙国刑法•D、我国刑法标准答案:d说明: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原则标准答案:d说明:题号:8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甲国驻中国使馆的武官一因违反交通规则,将中国公民 b 撞死,对一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 () 解决•A、我国人民法院•B、甲国法院•C、外交途径•D、我国人民检察院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9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A、应当负刑事责任•B、可以从轻、减轻刑事责任•C、不负刑事责任•D、应当从轻、减轻刑事责任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10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B、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C、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D、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1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侵犯同类客体的犯罪中区分不同犯罪,一般根据犯罪的()•A、主观方面•B、客观方面•C、主体•D、客体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1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有()•A、犯罪行为•B、犯罪目的•C、犯罪时间•D、犯罪地点标准答案:a说明:题号:1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刑法规定了十类犯罪,其划分的依据是()•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标准答案:b说明: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1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A、已满 14 周岁•B、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C、已满 16 周岁•D、已满 18 周岁标准答案:c说明: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B、作为与不作为•C、教唆行为与实行行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标准答案:b说明:题号:1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A、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B、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联系•C、客观方面要件和主观方面要件之间的联系•D、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标准答案:a说明:犯罪的特殊主体是指( )•A、凡是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犯罪行为而构成的犯罪主体•B、必须具备特定的职务或者身份的人才能构成的犯罪主体•C、除具备一般主体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特定的职务或者身份才能构成的犯罪主体•D、法律有特别规定,不需要具备一般主体的条件即可以构成犯罪主体标准答案:c说明:题号:19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是采取()•A、有条件的从新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标准答案:c说明:刑法的本质属性是()•A、阶级性•B、社会性•C、规范性•D、强制性标准答案:a说明:题号:21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杨康跟穆念慈谈恋爱,但穆念慈痛恨杨康投靠金人表示要断绝关系,杨康产生了歹意,在夜晚把穆念慈诱到一个悬崖边,问她能不能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穆念慈说一刀两断。

刑法学(1)作业1参考答案

刑法学(1)作业1参考答案

《刑法学(1)》作业1参考答案: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山本XX,女,42岁,日本国籍。

马XX,男,35岁……答:1、他们的行为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

山本某某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

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

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

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

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案情】王XX,男,17岁,某校高三学生。

王XX与陈XX(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答:1、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

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

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

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

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

一、(1)、答: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一、(1)、答: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刑法学(1)作业1第一题(1)、答: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2)、答: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和处理。

第一部分:刑法的空间效力指的是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于什么人有效。

它解决的是国家的刑事管辖权问题。

我国采取以属地管辖为基础,以属人、保护、普遍管辖原则为补充的制度。

根据《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而《刑法》第6条第一款中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是指以下四种情况:(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大陆刑法。

(3)刑法典颁布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特别刑法,出现法条竞合的情况时,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不适用刑法典,而适用特别刑法。

(4)民族自治地方适用刑法的变通与补充。

根据本案例,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犯罪结果发生地在中国境内,而二人又没有《刑法》第6条中的特别规定情况,所以依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和处理。

第二部分:根据《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则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本罪为选择性罪名,行为人只要实施其中一种行为的,就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实施了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为的,也只以一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

结合案例分析,山本某某系日本国籍,属外国人,其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走私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形态为既遂。

南大网院刑法学 第一次作业答案

南大网院刑法学 第一次作业答案

2011年9月29日刑法学第一次作业答案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内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原则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1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内容: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地标准采用的是()A、行为说B、结果说C、行为与结果择一说D、行为与结果结论说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1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内容: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是()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B、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C、最高刑为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D、最低刑为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1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内容:2001年3月20日晚,酒家老板赵某在送走客人,与吴某准备关店门时,见店外公路上停着一辆上锁的摩托车,二人误认为是在其酒家吃饭的客人遗忘的,遂把该车抬进店并放在杂物间内,以待车主认领。

数日后,因无失主认领,赵遂认为是赃车,并与吴某产生占有该车之意。

3月26日,二人将车牌照拆下丢弃。

在吴某更换摩托车车锁时,被该车失主陈乙发现,陈乙即跟踪至该酒家,并报告派出所,公安干警在酒家将正在换锁的赵、吴二人抓获。

经查:失主陈乙在20日发现摩托车丢失后,曾电话报案,并组织人到其他地方寻找,但未向酒家打听。

本案赵某等的行为()A、为无因管理B、具有侵占性质,但尚未构成犯罪C、构成盗窃罪D、构成侵占罪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1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有()A、犯罪行为B、犯罪目的C、犯罪时间D、犯罪地点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1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在侵犯同类客体的犯罪中区分不同犯罪,一般根据犯罪的()A、主观方面B、客观方面C、主体D、客体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1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B、作为与不作为C、教唆行为与实行行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1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A、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B、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联系C、客观方面要件和主观方面要件之间的联系D、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1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内容:王某1985 年6 月l 日出生,1999 年6 月 1 日故意杀害邻居,致使其邻居于1999 年6 月3 日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应当负刑事责任B、王某不负刑事责任C、对王某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对王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1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内容: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 )自己的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刑法学1次作业

刑法学1次作业

刑法学1次作业《刑法学(Ⅰ)》第一次作业答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刑法空间效力问题上,主张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还是外国领域,只要危害本国或本国公民的利益,均应适用本国刑法的原则,称为()。

( C)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普遍原则2. 甲系A国公民,1999年7月在中国旅游后,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班机回国,在飞临B国上空甲因琐事与邻坐的中国公民乙发生争执,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适用()。

( C )A. A国刑法B. B国刑法C. 中国刑法D. 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3. 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 C )A. 刑法典B.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罚C.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D.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事责任4. 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中。

A. 主体要件B. 客体要件C. 客观要件D. 主观要件7.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

( D )A. 必然因果关系B. 偶然因果关系C.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8. 犯罪构成是犯罪的()。

( B )A. 标准B. 形式C. 内容D. 表现9. 某甲实施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事实是()。

( B )A. 发生在荒野B.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C. 发生在"严打"期间D. 被害人是盲人10. 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A)A. 疏忽大意的过失B. 过于自信的过失C. 间接故意D. 意外事件11.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D )A.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B.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C.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D.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12.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对(),应当负刑事责任。

福师大福建师范大学《刑法学》在线作业一

福师大福建师范大学《刑法学》在线作业一

福师大福建师范大学《刑法学》在线作业一福师《刑法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 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

一日甲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甲的行为属于:()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 B2. 构成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方法是()A. 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B. 暴力、胁迫方法C. 欺骗方法D. 要挟方法正确答案: A3. 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业。

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伙烧死。

甲某构成:()A. 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 失火罪C. 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 重大责任事故罪4. 甲某因为犯强奸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在执行到了6年时主动交待曾经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12万元的事实。

被以职务侵占罪判处12年。

对甲某应当判处:()A. 20年以下12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B. 12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C. 18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D. 将12年与6年相加,直接决定执行18年5. 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罪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处的致人重伤、死亡,属于()A. 结果加重犯B. 想象竞合犯C. 牵连犯D. 吸收犯6.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不负刑事责任:()A.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B. 贩卖毒品C. 绑架罪D. 投放危险物质罪7. 甲欲枪杀乙,发现乙与丙同行。

甲知道自己枪法不准可能会误伤丙,但考虑到杀乙的机会难得,遂抱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一枪的念头开枪向乙射击,结果致丙死亡。

甲对杀死丙的心理态度属于)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于自信的过失D. 疏忽大意的过失8. 下列情形不属于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有:()A. 紧急避险B. 执行命令的行为C. 依照法律的行动D. 假想防卫9. 甲等人买两辆卧铺大客从事成图客运。

国开电大一体化平台《刑法学(2)》第一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国开电大一体化平台《刑法学(2)》第一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国开电大一体化平台《刑法学(2)》第一次平时作业(含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直接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的同类客体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参考答案:C2.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宣告刑参考答案:C3.侵害国家安全罪附加实施的刑罚是()。

A.死刑B.无期徒刑C.剥夺政治权利D.有期徒刑参考答案:B4.危害国家安全罪从行为的表现方式来看只能有()构成。

A.作为B.不作为C.犯罪结果D.犯罪参考答案:A5.某人盗窃铁路专用钉,其行为构成()。

A.盗窃罪B.破坏交通设施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行窃罪参考答案:A6.根据刑法规定,走私罪从罪名上看属于()。

A.具体罪名B.类罪名C.单罪名D.选择性罪名参考答案:B7.根据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以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参考答案:C8.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参考答案:C9.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

A.引证罪状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D.叙明罪状参考答案:D10.刑法第333条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第次作业《刑法学》第2次作业一,单选题1. 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

张某()A. 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B. 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 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D. 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2. 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A.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B. 违禁品C.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D. 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正确答案:D3. 下列犯罪不能适用假释的有( )。

A. 因抢劫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B. 因强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C. 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D. 因贪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正确答案:B4. 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5年后又发现其在犯强奸罪的同时还犯有抢劫罪,应判10年有期徒刑。

那么张某还需执行的刑量最高应当是()A. 19年B. 15年C. 14年D. 10年正确答案:C5.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 不构成犯罪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正确答案:C6. 施某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

服刑12年后,因表现良好而获假释。

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施某故意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

根据刑法规定,对施某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

对施某应适用何种刑罚幅度或刑种?()A. 应在9年以上20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B. 应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C. 应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D. 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正确答案:D7. 下列犯罪人中,不适用假释的是()。

A. 主犯B. 教唆犯C. 累犯D. 首犯正确答案:C8. 下列量刑情节中,可在法定刑范围以外裁量刑罚的是()A. 从轻处罚情节B. 从重处罚情节C. 减轻处罚情节D. 免除处罚情节正确答案:C9. 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

A. 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 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 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正确答案:B10. 李某欲到王家盗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忽听到屋外有多人脚步声,只好仓皇逃走。

李某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正确答案:B11. 甲在1998年5月5日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对这个犯罪行为,旧刑法规定的刑罚较轻,新刑法规定的刑罚较重,根据有关规定,甲的犯罪行为适用:( )。

A. 根据从旧原则,适用旧刑法B. 根据从新原则,适用新刑法C. 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旧刑法D. 不涉及刑法溯及力问题,直接适用新刑法正确答案:D12. 某甲实施抢劫行为后,在家人的劝说及陪同下,前往当地的公安机关如实交待了自己抢劫的全部事实,并表示愿接受国家的惩罚。

某甲的行为属于()A. 一般自首B. 立功C. 不是自首D. 特别自首正确答案:A13. 死缓罪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间,被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 )。

A. 严重违反监规监纪B. 实施了新的犯罪C. 故意犯罪D. 抗拒改造正确答案:C14. 甲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对甲数罪并罚,可判处( )。

A. 有期徒刑8年B. 有期徒刑20年C. 有期徒刑23年D. 无期徒刑正确答案:B15. 王某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考虑其有积极退赃并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

考验期满内,王某又犯交通肇事罪,但在考验期内未被发现,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又查获(未过追诉时效)。

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处理()?A. 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交通肇事罪处罚B. 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C. 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D. 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正确答案:C16. 死刑缓期执行考验期内,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减为()A. 15年有期徒刑B. 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C. 18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正确答案:D17. 甲、乙同乘一列火车。

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

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

甲的行为( )。

A. 构成盗窃枪支罪B. 构成盗窃罪C. 构成抢夺罪D. 构成抢夺枪支罪正确答案:B18. 古某,女,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但死刑执行书因故迟迟未下达。

待到死刑执行之时,法医发现其于等候执行期间与看守她的狱警夏某通奸,现已有身孕。

该案如何处理()A. 不能执行死刑,因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已怀孕的妇女。

应立即停止执行并将情况上报。

B. 可以执行死刑,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古某怀孕是在审判之后。

C. 可以执行死刑,只是要等到古某生产之后一定时间。

D. 可以执行死刑,因其是与狱警通奸而怀孕,其行为带在规避刑法的性质。

正确答案:A19. 下列法定量刑情节中,属于从重处罚的情节是()A. 未遂犯B. 既遂犯C. 累犯D. 预备犯正确答案:C20.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之一是( )。

A. 犯罪的主体不同B. 犯罪的结果不同C. 犯罪行为不同D. 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正确答案:D21.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 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正确答案:C22. 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政府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日,施某在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

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本案的犯罪行为人是外国人,则受害人亦为外国人。

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B. 该案中涉案人员施某是外国政府职员,依照国际法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而因本案不适用我国刑法C. 依照地域管辖原则,如果施某实施伤害行为时,该飞正确答案:D23. 吴某因犯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分别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和3000元罚金。

对此,应按照()决定执行的刑罚A. 吸收原则B. 限制加重原则C. 折衷原则D. 并科原则正确答案:D24.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依法()。

A.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可以免除处罚D. 应当免除处罚正确答案:B25. 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

A. 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B. 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C. 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D.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正确答案:D26. 甲犯某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7年,按照刑法的规定,对其的追诉期为()A. 20年B. 15年C. 10年D. 5年正确答案:C2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

A.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B.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C.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D.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正确答案:D28. 王某将赵某杀死后逃往外地,因惧怕从重处罚,就给原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打了一个电话,如实交待了自己所犯的杀人罪行。

王某在投案自首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

王某的行为( )。

A. 属于立功表现B. 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C. 犯罪的结果不同D. 犯罪行为不同正确答案:B29.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 )。

A.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C.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正确答案:C3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 适用我国刑法B.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 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 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 某甲骑车回家时主动与一外地女青年乙交谈,得知乙迷路后表示愿意带她找目的地。

乙于是同意。

两人找到天黑,仍未找到目的地,甲见四周无人,乙姿色尚可,便将其拖至一小树林,实施了强奸。

完事后怕乙告发,便起杀人灭口的念头,从地上捡起一砖头猛砸乙的头部,将其打死后离去,临走时还拿走乙的手提包,内有现金1500元。

某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罪?A. 强奸罪B. 抢劫罪C. 故意杀人罪D. 盗窃罪正确答案:ACD2. 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制度包括()。

A. 累犯B. 立功C. 减刑D. 自首正确答案:ABD3. 下述哪些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甲向乙开一枪,未打中乙,甲害怕被抓而放弃犯罪B. 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 盗窃后主动返还赃物D. 主动抢救被害人正确答案:AB4. 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A. 不法侵害已经完结B. 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C. 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D. 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正确答案:ABCD5. 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A. 公安部B. 最高人民检察院C. 最高人民法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正确答案:BC6. 下列关于刑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特殊防卫权)的表述,错误的是()A. 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要求与赵发生关系遭受拒绝,于是拔刀威胁,遇赵不从即用刀刺杀。

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以为得逞,积极逼近赵。

赵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

赵某的行为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B. 妇女乙为饿死自己刚出生的婴儿,而故意连续两天不给自己的孩子喂奶。

该婴儿啼哭不止,邻居李某见此情景,将乙打翻在地,致其死亡,李某的行为不属于行使无限防正确答案:CD7. 我国罪责刑相适应要求( )。

A. 重罪重罚B. 轻罪轻罚C. 罪刑相称D. 罚当其罪正确答案:ABCD8.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A. 目的相同B. 行为的对象相同C. 前提相同D. 危害来源相同正确答案:AC9. 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有()。

A. 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 行为人又聋又哑C. 行为人系醉酒人D.行为人患精神病正确答案:AD10.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A. 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B. 尾随被害人的行为C. 守候被害人的行为D. 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正确答案:ABC11. 以下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甲在某钟表店购物时,乘营业员不注意之机,从柜台内将一只价值高昂的手表拿出偷偷握在手中,然后在柜台边假装和其朋友选购其他钟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