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课 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二
六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2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2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学法引导:(一)教师教学法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二)学生学法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二)疑点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穿、医病难题的?(三)解决办法重难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通过教师补充有关背景知识解决。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2.解题:“漂流”什么意思?(随着水浮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记下疑难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
(2)质疑,梳理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l.默读课文,思考:鲁滨孙漂流到荒岛,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难:冷、饿、野人的威胁。
解决办法: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
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从中体会:鲁滨孙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4.朗读课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包括“梗概”和“精彩片段”两大部分,“梗概”是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精彩片段”是节选原著中的一个情节,这是一篇阅读训练课文。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是一篇略读课文。
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学情分析】班里部分学生阅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对作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比较快速地浏览故事内容,能表达一定的阅读见解。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断,了解大意。
2、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3、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1、ppt课件10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了解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新课1、著名的童话家郑渊洁与小读者有这样一段对话(出示ppt1)师与生对话朗读。
“叔叔,你希望有人来敲门吗”“希望”“那我去敲门你会开吗”“当然会开”“我要是晚上去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太好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滨逊的故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理解故事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探讨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
2. 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探讨其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作者:丹尼尔·笛福3. 主要内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4. 教学重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5. 教学难点: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有了深入的理解,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文学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遇到意外,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生存下来,最终成功返回故乡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鲁滨逊的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背景和影响。
2. 课堂阅读:学生独立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影视欣赏: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魅力。
6. 作业布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主要内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3. 教学重点与难点:阅读理解、文学鉴赏、思辨能力七、作业设计1. 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人物、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 课堂讨论:学生针对小说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思辨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鲁滨孙的性格特点,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鲁滨孙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事故中被困荒岛,他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和毅力,在荒岛上生存了28年,最终成功获救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鲁滨孙的性格特点,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鲁滨孙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孙漂流记》书籍、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边读边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共同分析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鲁滨孙漂流记的核心思想,强调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主要内容:鲁滨孙被困荒岛、鲁滨孙荒岛生存、鲁滨孙成功获救3. 鲁滨孙性格特点:勇敢、坚韧、乐观4. 作品艺术特色:真实、生动、细腻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篇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的勇敢和坚韧精神,激发学生对冒险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选段,理解故事情节,感受鲁滨逊的冒险经历。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词义、用法和拼写。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
2. 难点: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在困境中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预告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生字词学习:通过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
4. 写作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经历的小作文。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2. 主要人物:鲁滨逊3. 故事梗概:鲁滨逊的冒险经历4. 关键词:勇敢、坚韧、冒险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全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2. 写作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经历的作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互动讨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游戏和练习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愉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学习他惊人的毅力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懂得在困难、挫折等不幸面前,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做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读中感知、感悟的能力。
难点在严酷的生活面前,鲁滨孙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重点领悟鲁滨孙离奇遭遇给人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教学时数] l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大胆想象1.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本课的资料。
2.大胆想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活下来的3.播放课件,展现鲁滨孙的离奇遭遇。
(先让学生想象,后出示课件,有效地解决了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所产生的定势,避免了对学生想像力的扼杀,使学生既认识了周围的环境,又创造了机会让学生想象,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
)二、读中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他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读中有所感悟1.鲁滨孙在岛上生活的经历是课文的重点。
默渎,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2.讨论感悟:针对自己读懂或不懂的内容交流,明确自我感悟是否准确。
3.自探感悟:让学生回顾感悟的过程,总结探究的方法,形成解决的策略。
4.课文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想一想该怎样读,再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读中受到熏陶1.文中对鲁滨孙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不多,可我们不难想象,当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鲁滨孙会怎么想、怎么说。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文中相应的位置进行合理的扩写、叙写、续写、创造性地想象,以表现他的勇敢、顽强和聪明才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孙漂流记》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鲁滨孙的性格特点,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介绍2. 作品梗概及主要人物介绍3. 鲁滨孙漂流历程及性格特点分析4. 作品艺术特色及主题探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鲁滨孙的性格特点,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笛福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简介作品梗概及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的形象。
3. 详细讲解鲁滨孙漂流历程,分析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品质。
4. 分析作品艺术特色,如现实主义手法、心理描写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探讨作品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勇敢面对困难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分享阅读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鲁滨孙的精神品质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六、板书设计1. 《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板书内容:- 作者:笛福- 创作背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主要人物:鲁滨孙- 漂流历程:荒岛求生、建房定居、种植养殖、救“星期五”、返回英国- 性格特点:勇敢、坚韧、乐观、智慧-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手法、心理描写- 主题:人生、勇敢、面对困难七、作业设计1. 阅读作品,整理鲁滨孙漂流历程的时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鲁滨孙漂流记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畏惧、凄凉、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稍”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畏惧、凄凉、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稍”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学习重点难点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故事)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同学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主要是想通过介绍小说创作原型及其背景引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学们知道就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鲁滨逊去漂流吧!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
小说作家丹尼尔、笛福更是家喻户晓了。
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
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
经历过破产。
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
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
在快年届六十时,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
这促使他数月后便推出了该书的续集,并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一下这位独自置身荒岛生活28年的鲁滨逊。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
(3)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了的事情。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 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相机指导。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词语解释。
三、再读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习单。
⑴用一句话归纳本节内容。
⑵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的困难。
⑶尝试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流落荒岛—2.学生自行研读和小组讨论后,交流分析的结果,形成共识,由组长负责陈述,教师视具体情况或指出或补充学生发言中的不足之处。
并对做得好的组加以表扬。
3.教师总结。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板书)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逊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去原著中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笛福一道来到了荒岛,认识了一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鲁滨逊,了解了28年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他在岛上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走近他!板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回忆并互相说说: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发生了哪些事?二、默读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1.浏览精彩片段,快速默读,详细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分别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揣摩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努力改善生活。
(1)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并汇总。
2.感悟精神光辉,感知人物形象(1)28年的荒岛生活,鲁滨逊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学生可能谈到鲁滨逊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我希望世上的人……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我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说说被困荒岛之初,主人公在“生存”与“毁灭”的抉择面前处于怎样一种心境?他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2)如果他的心态不及时正确调整的话,你觉得鲁滨逊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吗?(3)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逊这样的神话了。
那么,鲁滨逊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
2.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3联系实际生活,在学习中或生活中,最近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能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和好处列出来吗?并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启发联系实际谈)4.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鲁滨逊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2.你想详细了解鲁滨逊吗?找到《鲁滨逊漂流记》原著,读一读。
3.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遇到的困难的好处和坏处列出来,并写写自己将如何去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