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手指公开课教案
2024年部编版《手指》公开课课件

2024年部编版《手指》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手指》一课,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自然段。
通过描述五根手指的外形、功能及其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手指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好像”进行比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手指的作用,学会关爱自己的身体,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好像”进行比喻。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手指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手指模型、卡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指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外形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检查学生的自读效果。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4. 例题讲解:讲解“好像”的用法,出示例句,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运用“好像”进行比喻,展示自己的作品。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手指的作用,分享彼此的想法,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手指》2. 课文结构:第一至三自然段3. 生字词:手指、关节、柔软、灵活、好像等4. 比喻句:大拇指好像铁锤,食指好像小刀,中指好像柱子,无名指和小指好像一对小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比喻句,写一段话描述你的手指。
2. 答案示例:我的大拇指像铁锤,可以帮助我紧紧握住笔;我的食指像小刀,可以准确地指出问题;我的中指像柱子,支撑着我的手掌;我的无名指和小指像一对小钩,可以帮我捡起地上的物品。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13个生字,包括“弦、揿、搔”等,正确读准多音字“薄”,并能够正确书写15个字,包括“拇、搔、痒”等。
同时,能够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学生能够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并体会课文中风趣的语言。
3.学生能够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学生能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并体会课文中风趣的语言。
2.学生能够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指导学生准确读写生字和多音字,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字词。
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并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并指名学生猜谜底。
(手指)二、引入课文教师引用“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的名言,强调手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并介绍本课文的主题:“手指”。
三、认识五根手指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让学生伸出手来,亲自感受五根手指的存在。
四、阅读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帮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的风趣语句,以及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五、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五根手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手指的保护和使用。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五根手指,并通过阅读课文和摘抄语句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强调手指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注重手指的保护和使用。
课件出示:大拇指伸出来,像个小山包,仔细一看,好像还有两个小山包在上面,再看看,那是指纹呀!2)了解大拇指的长处。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教案 公开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五个各具特色的手指,分别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作者通过讲述手指的形状、功能和人们对待手指的不同态度,展示了手指的可爱和重要性。
这篇课文富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手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于手指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可能没有深入的思考。
学生在语文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仍需在朗读、感悟和表达方面进行提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课文的趣味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五个手指的名称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指的喜爱之情,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名称和特点。
2.难点:感悟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手指的喜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趣味性。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手指图片和动画,生动展示手指的形状和功能。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手指的寓言故事、手指游戏的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手指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形状和功能。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手指的名称和特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能够正确描述手指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启发学生对身体器官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理解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手指的构造手指是人体肢体的一部分,由骨骼、关节、皮肤、神经和血管等组成。
手指主要包括指尖、指节和指根部分,可以灵活地弯曲和伸直,具有精细操作的能力。
2. 手指的功能手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用来触摸、捏取、握持物品,执行精细的动作,如书写、绘画等。
手指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部环境,是我们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工具。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图示展示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手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使用手指的经历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讨论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1.教师讲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感受手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第三步:实践1.学生进行手指的灵活性实验,如捏取小物体、握笔书写等。
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使用手指的经历和体会。
第四步: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手指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手指的构造和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强学生对手指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身身体结构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第1篇】《手指》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拇指、弦、接触”等词语。
3. 借助文字体会语言的风趣,说说五根手指的各自用处。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拇指、弦、接触”等词语。
2.借助文字体会语言的风趣,说说五根手指的各自用处。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丰子恺吗?(预设:我们学习过他的文章《白鹅》······)没错!同学们记忆力非常棒!还记得那只白鹅是什么样子的吗?对,高傲,架子十足。
文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对他的语言表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趣幽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五指各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弦、揿”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拇”的写法和笔顺。
(4)用自己的话说说五指的特点。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6)文章的中心句大家找到了吗?(预设:就是课文的第一节)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是怎么描写拇指和食指的?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介绍本文档将围绕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22 手指》单元展开,设计一场公开课教学。
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探索手指的奥秘”,旨在通过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学会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表达手指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22 手指》课文内容阅读和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介绍–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创设手指相关的语境,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手指的作用2.教学方法:–故事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手指的好奇心–观察实践: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感受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语言表达: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手指的作用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师生互动,引入手指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2.学习活动(30分钟):–课文《22 手指》内容理解–实物展示手指模型,让学生观察手指的结构–学生跟读、朗读课文,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认识3.拓展活动(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利用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手指的作用4.总结(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教师总结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五、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价:–老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习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学生之间互评,评价对方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2.评价标准:–能够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能够生动、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手指的作用–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对手指的理解和认识六、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公开课的设计与实施,我发现学生对手指的好奇心被有效激发,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部编版《手指》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手指》公开课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身体的故事》,具体内容为《手指》一文。
文章详细介绍了五根手指的形状、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身体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五根手指的形状、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
(2)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五根手指的形状、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3.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学生独立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练习,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手指》2. 五根手指的形状、功能及生活运用3. 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五根手指的形状,并标注它们的功能。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描述你的手指。
2. 答案:(2)示例:我的手指长长的,像五根小棍子。
它们可以帮我拿东西、写字、画画,还能表达我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五根手指的形状、功能及生活运用。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其他身体部位,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进行类似的课文创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讲述《手指》这篇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并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五官,懂得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难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情感和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教材与课件。
2.板书设计:关键词、关键句、感悟类问题等。
3.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手指的作用,并谈一谈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1.老师朗读课文《手指》,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针对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解读,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3.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课文内容。
三、拓展延伸1.联想:邀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手指的重要性,及感受对待手指的态度。
2.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做些动作,联想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通过手势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对五官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手指的用途和重要性。
2.完成相关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关键词:手指、重要性、珍惜、感悟、表达•关键句:手指短短,却很重要。
•感悟类问题:你是如何看待手指的?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手指》这篇教材,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更多的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独立的思维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手指》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