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真空发生器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

真空发生器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1.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真空发生器是一种用于产生和维持真空环境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制造和医疗等领域。
它通过移除容器内的气体分子,降低压力来实现真空状态。
1.1 真空的定义真空是指在一定容积内的气体压力远低于大气压力的状态。
根据国际标准,真空可以分为多个级别,如下表所示:级别压力范围大气压101.3 kPa粗真空100 kPa - 10 Pa高真空10 Pa - 10-3 Pa超高真空10-3 Pa - 10-7 Pa极高真空< 10-7 Pa1.2 真空发生器的组成部分一个典型的真空发生器由以下组件组成:•泵:用于抽取容器内的气体,并形成负压。
•阀门:用于控制气体流动和压力。
•传感器:用于测量和监控真空状态。
•控制器:用于控制和调节发生器的工作参数。
1.3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过程真空发生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1.抽气阶段:通过泵抽取容器内的气体。
常见的泵包括机械泵、分子泵、扩散泵等。
机械泵通过旋转叶片产生真空,分子泵利用高速运动的分子流抽取气体,扩散泵则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实现抽气。
2.减压阶段:在抽气过程中,随着气体压力降低,会出现凝结和吸附等现象。
为了进一步降低压力,可以采用冷阱、吸附剂等方式去除水蒸汽、有机物等。
3.测试阶段:在达到所需真空级别后,使用传感器测量真空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维持阶段:一旦达到所需真空状态,发生器会维持恒定真空度。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控制阀门来调节气体流动,保持所需真空度。
2. 常见的真空发生器故障及原因虽然真空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通常可靠稳定,但仍然可能出现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故障及其可能的原因:2.1 泵无法启动或无法抽气•供电问题:检查电源是否正常连接,确保泵能够正常供电。
•泵损坏:检查泵是否有损坏或堵塞的部件,如叶片、轴承等。
•油液问题:机械泵需要润滑油来运转,检查油液是否存在问题,如缺油、污染等。
•阀门问题:检查阀门是否关闭或堵塞。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真空发生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它通过排除空气,创造一个低压环境,以实现各种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真空发生器的基本原理、真空发生器的组成部分以及真空发生器的应用。
一、真空发生器的基本原理:1.1 压力差原理: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的概念。
它通过排除空气,使容器内的气体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从而形成真空环境。
1.2 分子撞击原理:真空发生器通过减少容器内气体分子的数量,降低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降低气体压力,实现真空状态。
1.3 泵的作用原理:真空发生器中的泵起到抽取气体的作用。
泵通过机械、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气体从容器中抽取出来,形成真空。
二、真空发生器的组成部分:2.1 泵:泵是真空发生器的核心部件,负责抽取气体。
常见的泵类型包括机械泵、扩散泵和分子泵等。
2.2 容器:容器是真空发生器的主体部分,用于容纳待处理的物体或气体。
常见的容器材料包括玻璃、不锈钢和陶瓷等。
2.3 控制系统:真空发生器配备了控制系统,用于调节泵的工作状态和监测真空度。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压力传感器、阀门和计量仪器等。
三、真空发生器的应用:3.1 科研实验:真空发生器在科研实验中广泛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真空发生器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和薄膜材料。
3.2 工业生产:真空发生器在工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例如,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真空发生器用于清洗和涂覆半导体芯片。
3.3 医疗领域:真空发生器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手术中,真空发生器可用于吸引体内的血液和分泌物,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
四、真空发生器的优缺点:4.1 优点:真空发生器能够创造无气体或低气体压力的环境,满足各种实验和生产需求。
它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可调节性。
4.2 缺点:真空发生器的设备成本较高,维护和操作也相对复杂。
此外,真空发生器在长时间运行时,可能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真空发生器是一种用于产生低压或真空环境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一、真空发生器的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真空发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机械泵:机械泵是最常见的真空发生器之一。
它通过旋转或活塞运动,利用机械原理将气体抽出,从而形成真空。
常见的机械泵包括旋片泵、涡旋泵和根式泵等。
2. 分子泵:分子泵是一种高真空泵,主要通过分子撞击和吸附来抽取气体。
它通常由一个旋转的转子和一个静止的固定体组成,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将气体分子抛出,从而形成真空。
3. 扩散泵:扩散泵是一种利用气体分子扩散的原理来抽取气体的真空发生器。
它通过加热扩散器使气体分子高速运动,从而形成真空。
扩散泵广泛应用于大型真空系统。
4. 离心泵:离心泵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将气体抽出的真空发生器。
它通过旋转叶片产生离心力,将气体从进口吸入并排出。
离心泵适用于高真空和高流量的场合。
二、机械泵的工作原理机械泵是最常见的真空发生器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机械泵的工作原理。
1. 抽气过程:机械泵通过旋转或活塞运动,将气体从进口吸入并排出。
在旋转泵中,旋转叶片不断地压缩和扩展气体,将气体分子抽出。
在活塞泵中,活塞运动会改变泵腔的容积,从而实现气体的抽出。
2. 密封系统:机械泵的密封系统非常重要,它能够防止气体泄漏和外界空气进入。
常见的密封系统包括机械密封和润滑油密封。
机械密封通常由活塞和密封圈组成,能够有效地防止气体泄漏。
润滑油密封则能够保持泵腔的真空度。
3. 冷却系统:机械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冷却系统来散热。
常见的冷却方式包括自然冷却和水冷却。
自然冷却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而水冷却则通过水冷却器将热量带走。
4. 泵油系统:机械泵通常需要使用泵油来实现密封和润滑。
泵油系统由油箱、油泵和油过滤器等组成。
油泵能够将油送入泵腔,实现密封和润滑的作用。
油过滤器则能够去除油中的杂质,保持泵油的清洁。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一、引言真空发生器是一种用于产生高度真空环境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真空发生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二、真空发生器的基本构造真空发生器通常由真空泵、真空容器、真空度测量装置和真空阀门等组成。
1. 真空泵:真空泵是真空发生器的核心部件,用于抽取容器内的气体,从而形成真空环境。
常见的真空泵包括机械泵、份子泵、离心泵等。
2. 真空容器:真空容器是用来存放被抽取气体的空间,通常由高强度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者玻璃。
3. 真空度测量装置:真空度测量装置用于监测和测量真空环境的压力。
常见的真空度测量装置包括热阴极离子化真空计、电离真空计和扩散真空计等。
4. 真空阀门:真空阀门用于控制气体的进出,保持真空环境的稳定。
三、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抽气和密封两个过程。
1. 抽气过程:当真空发生器开始工作时,真空泵开始运转,通过泵的工作原理将容器内的气体抽出。
机械泵通过旋转的叶片产生气体流动,份子泵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将气体份子抛出,离心泵通过离心力将气体份子抛出。
这些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不同,但都能有效地抽取气体,逐渐形成真空环境。
2. 密封过程:当真空度达到要求后,真空阀门关闭,住手抽气过程。
此时,真空容器内的气体已经被抽取,形成为了相对较高的真空环境。
真空度测量装置监测真空环境的压力,确保达到所需的真空度。
四、关键技术为了提高真空发生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一些关键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1. 泵速增益:通过增加真空泵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提高抽气速度和效率。
例如,可以同时使用机械泵和份子泵,以提高抽气速度。
2. 密封性能:真空发生器的密封性能对于保持真空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
优质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气体泄漏,提高真空度。
3. 清洁技术:真空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气体残留和污染物的影响,影响真空度和工作效果。
真空发生器原理介绍.

真空发生器原理介绍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喷管高速发射压缩空气,在喷管出口形成射流,产生卷吸流动.在卷吸作用下,使得喷管出口四周的空气不停地被抽吸走,使吸附腔内的压力降至大气压以下,形成必定真空度.由流体力学可知,关于不行压缩空气气体(气体在低速进,可近似以为是不行压缩空气)的连续性方程A1v1=A2v2式中A1,A2----管道的截面面积,m2v1,v2----气流流速,m/s由上式可知,截面增大,流速减小;截面减小,流速增大.关于水平管路,按不行压缩空气的伯努里理想能量方程为P1+1/2ρv12=P2+1/2ρv22式中P1,P2----截面A1,A2处相应的压力,Pav1,v2----截面A1,A2处相应的流速,m/sρ----空气的密度,kg/m2由上式可知,流速增大,压力降低,当v2>>v1时,P1>>P2.当v2增添到必定值,P2将小于一个大气压务,即产生负压.故可用增大流速来获取负压,产生吸力.按喷管出口马赫数M1(出口流速与当地声速之比)分类,真空发生器可分为亚声速器管型(M1<1),声速喷管型(M1=1)和超声速喷管型(M1>1).亚声速喷管和声速喷管都是缩短喷管,而超声速喷管型一定是先缩短后扩充形喷管(即Laval喷嘴).为了获取最大吸入流量或最高吸进口处压力,真空发生器都设计成超声速喷管型.真空发生装置即文丘里管的原理文氏管是文丘里管的简称,文丘里效应的原理则是当风吹过阻拦物时,在阻拦物的背风面上方端口邻近气压相对较低,进而产生吸附作用并以致空气的流动。
文氏管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就是把气流由粗变细,以加速气体流速,负气体在文氏管出口的后侧形成一个“真空”区。
当这个真空区凑近工件时会对工件产生必定的吸附作用。
以下图压缩空气从文丘里管的进口A进入,少部分经过截面很小的喷管B排出。
随之截面渐渐减小,压缩空气的压强增大,流速也随之变大。
`这时就在D吸附腔的进口内产生一个真空度,以致四周空气被吸入文氏管内,跟着压缩空气一同流进扩散腔内增添气体的流速,以后经过消音装置减少气流震荡。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一、引言真空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工业生产以及医疗领域。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抽取空气,使特定空间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从而形成真空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真空发生器的组成真空发生器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泵体:负责抽取空气,并形成真空环境。
2. 驱动装置:提供泵体运转所需的动力。
3. 控制系统:控制泵体的运行状态,确保稳定的真空环境。
4. 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抽取的空气中的杂质。
5. 管道系统:将抽取的空气导入泵体,并将处理后的空气排放。
三、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泵体启动:驱动装置启动后,泵体开始运转。
2. 空气抽取:泵体通过管道系统将空气抽取到泵内。
3. 压缩与排放:泵体将抽取的空气进行压缩,并通过排放口排放到外部环境。
4. 循环运行:泵体持续循环运行,不断抽取空气,形成真空环境。
四、真空发生器的应用真空发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实验室研究:在科研实验室中,真空发生器常用于制备高纯度的实验环境,如材料表面处理、纳米材料制备等。
2. 工业生产: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加工,如真空热处理、真空包装等。
3. 医疗领域:在医疗设备中,真空发生器被用于吸引体液、制造负压环境等。
五、真空发生器的优势与发展趋势真空发生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环境控制:真空发生器能够精确控制环境中的气压,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2. 高效节能:真空发生器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高效抽取空气,节约能源。
3. 自动化控制:现代真空发生器配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4. 多样化应用:真空发生器的应用领域广泛,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真空发生器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1. 更高的真空度:随着材料研究的深入,对更高真空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真空发生器将朝着更高真空度的方向发展。
真空发生器原理介绍.

真空发生器原理介绍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喷管高速喷射压缩空气,在喷管出口形成射流,产生卷吸流动.在卷吸作用下,使得喷管出口周围的空气不断地被抽吸走,使吸附腔内的压力降至大气压以下,形成一定真空度. 由流体力学可知,对于不可压缩空气气体(气体在低速进,可近似认为是不可压缩空气)的连续性方程A1v1= A2v2式中A1,A2----管道的截面面积,m2v1,v2----气流流速,m/s由上式可知,截面增大,流速减小;截面减小,流速增大.对于水平管路,按不可压缩空气的伯努里理想能量方程为P1+1/2ρv12=P2+1/2ρv22式中P1,P2----截面A1,A2处相应的压力,Pav1,v2----截面A1,A2处相应的流速,m/sρ----空气的密度,kg/m2由上式可知,流速增大,压力降低,当v2>>v1时,P1>>P2.当v2增加到一定值,P2将小于一个大气压务,即产生负压.故可用增大流速来获得负压,产生吸力.按喷管出口马赫数M1(出口流速与当地声速之比)分类,真空发生器可分为亚声速器管型(M1<1),声速喷管型(M1=1)和超声速喷管型(M1>1).亚声速喷管和声速喷管都是收缩喷管,而超声速喷管型必须是先收缩后扩张形喷管(即Laval喷嘴).为了得到最大吸入流量或最高吸入口处压力,真空发生器都设计成超声速喷管型.真空发生装置即文丘里管的原理文氏管是文丘里管的简称,文丘里效应的原理则是当风吹过阻挡物时,在阻挡物的背风面上方端口附近气压相对较低,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并导致空气的流动。
文氏管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就是把气流由粗变细,以加快气体流速,使气体在文氏管出口的后侧形成一个“真空”区。
当这个真空区靠近工件时会对工件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
如图所示压缩空气从文丘里管的入口A进入,少部分通过截面很小的喷管B排出。
随之截面逐渐减小,压缩空气的压强增大,流速也随之变大。
`这时就在D吸附腔的进口内产生一个真空度,致使周围空气被吸入文氏管内,随着压缩空气一起流进扩散腔内增加气体的流速,之后通过消音装置减少气流震荡。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简介:真空发生器是一种用于产生和维持高真空环境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它通过抽取空气分子来降低气体压力,从而创造出一个几乎没有气体分子的环境。
一、真空发生器的基本原理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压力差。
当真空发生器开始运行时,它会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气体分子从封闭的空间中抽取出来,使压力下降,从而形成真空环境。
1. 抽气过程真空发生器通常采用机械泵或分子泵等抽气装置来抽取气体分子。
机械泵通过旋转叶片或活塞的方式将气体分子推向抽气口,从而降低气体压力。
分子泵则利用电子束或离子轰击等方法将气体分子抽取出来。
2. 气体分子扩散在抽气过程中,气体分子会在真空发生器内部扩散。
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和运动,它们会自发地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扩散。
这种扩散过程会导致气体压力的均匀分布。
3. 气体分子的排除真空发生器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排除气体分子,以进一步降低气体压力。
例如,可以利用冷阱或吸附剂吸附气体分子,或者使用分子筛等材料选择性地过滤特定的气体分子。
二、真空发生器的应用领域真空发生器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科学研究真空发生器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实验室提供高真空环境,用于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表面反应等。
2. 工业生产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加工和处理。
真空发生器可以为这些工业生产提供所需的高真空环境,例如半导体制造、光学薄膜沉积等。
3. 医疗领域医疗设备中的一些核磁共振成像(MRI)仪器、电子显微镜等需要在高真空条件下工作。
真空发生器可以为这些医疗设备提供所需的高真空环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真空发生器的性能参数真空发生器的性能参数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性能参数:1. 抽气速度抽气速度是指真空发生器在单位时间内抽取气体分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空发生器就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经济,小型的真空元器件,这使得在有压缩空气的地方,或在一个气动系统中同时需要正负压的地方获得负压变得十分容易和方便。
真空发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中机械,电子,包装,印刷,塑料及机器人等领域.真空发生器的传统用途是真空吸盘配合,进行各种物料的吸附,搬运,尤其适合于吸附易碎,柔软,薄的非铁,非金属材料或球型物体.在这类应用中,一个共同特点是所需的抽气量小,真空度要求不高且为间歇工作。
笔者认为对真空发生器的抽吸机理和影响其工作性能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正负压气路的设计和选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
1、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真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喷管高速喷射压缩空气,在喷管出口形成射流,产生卷吸流动.在卷吸作用下,使得喷管出口周围的空气不断地被抽吸走,使吸附腔内的压力降至大气压以下,形成一定真空度。
如图1所示。
图1 真空发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由流体力学可知,对于不可压缩空气气体(气体在低速进,可近似认为是不可压缩空气)的连续性方程A1v1= A2v2式中A1,A2----管道的截面面积,m2v1,v2----气流流速,m/s由上式可知,截面增大,流速减小;截面减小,流速增大。
对于水平管路,按不可压缩空气的伯努里理想能量方程为P1+1/2ρv12=P2+1/2ρv22式中P1,P2----截面A1,A2处相应的压力,Pav1,v2----截面A1,A2处相应的流速,m/sρ----空气的密度,kg/m2由上式可知,流速增大,压力降低,当v2>>v1时,P1>>P2。
当v2增加到一定值,P2将小于一个大气压务,即产生负压.故可用增大流速来获得负压,产生吸力。
按喷管出口马赫数M1(出口流速与当地声速之比)分类,真空发生器可分为亚声速器管型(M1<1),声速喷管型(M1=1)和超声速喷管型(M1>1).亚声速喷管和声速喷管都是收缩喷管,而超声速喷管型必须是先收缩后扩张形喷管(即Laval喷嘴).为了得到最大吸入流量或最高吸入口处压力,真空发生器都设计成超声速喷管型。
2、真空发生器的抽吸性能分析2.1、真空发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①空气消耗量:指从喷管流出的流量qv1。
②吸入流量:指从吸口吸入的空气流量qv2.当吸入口向大气敞开时,其吸入流量最大,称为最大吸入流量qv2max。
③吸入口处压力:记为Pv.当吸入口被完全封闭(如吸盘吸着工件),即吸入流量为零时,吸入口内的压力最低,记作Pvmin。
④吸着响应时间:吸着响应时间是表明真空发生器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从换向阀打开到系统回路中达到一个必要的真空度的时间。
2.2、影响真空发生器性能的主要因素真空发生器的性能与喷管的最小直径,收缩和扩散管的形状,通径及其相应位置和气源压力大小等诸多因素有关。
图2为某真空发生器的吸入口处压力,吸入流量,空气消耗量与供给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图中表明,供给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吸入口处压力较低,这时吸入流量达到最大,当供给压力继续增加时,吸入口处压力增加,这时吸入流量减小。
①最大吸入流量qv2max的特性分析:较为理想的真空发生器的qv2max特性,要求在常用供给压力范围内(P01=0.4---0.5MPa),qv2max处于最大值,且随着P01的变化平缓。
②吸入口处压力Pv的特性分析:较为理想的真空发生器的Pv特性,要求在常用供给压力范围内(P01=0.4---0.5MPa),Pv处于最小值,且随着Pv1的变化平缓。
③在吸入口吵完全封闭的条件下,对特定条件下吸入口处压力Pv与吸入流量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为获得较为理想的吸入口处压务与吸入流量的匹配关系,可设计成多级真空发生器串联组合在一起。
④扩散管的长度应保证喷管出口的各种波系充分发展,使扩散管道出口截面上能获得近似的均匀流动.但管道过长,管壁摩擦损失增大。
一般管工为管径的6---10倍较为合理.为了减少能量损失,可在扩散管直管道的出口加一个扩张角为6°---8°的扩张段。
⑤吸着响应时间与吸附腔的容积有关(包括扩散腔,吸附管道及吸盘或密闭舱容积等),吸附表面的泄漏量与所需吸入口处压力的大小有关。
对一定吸入口处压力要求来说,若吸附腔的容积越小,响应时间越短;若吸入口处压力越高,吸附容积越小,表面泄漏量越小,则吸着响应时间亦越短;若吸附容积大,且吸着速度要快,则真空发生器的喷嘴直径应越大。
⑥真空发生器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小其耗气量(L/min),耗气量与压缩空气的供给压力有关,压力越大,则真空发生器的耗气量越大.因此在确定吸入口处压务值勤的大小时要注意系统的供给压力与耗气量的关系,一般真空发生器所产生的吸入口处压力在20kPa到10kPa之间。
此时供华表压力再增加,吸入口处压力也不会再降低了,而耗气量却增加了.因此降低吸入口处压力应从控制流速方面考虑。
⑦有时由于工件的形状或材料的影响,很难获得较低的吸入口处压力,由于从吸盘边缘或通过工件吸入空气,而造成吸入口处压力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正确选择真空发生器的尺寸,使其能够补偿泄漏造成的吸入口处压力升高。
由于很难知道泄漏时的有效截面积,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来确定泄漏造成的吸入口处压力升高。
由于很难知道泄漏时的有效截面积,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来确定泄漏量。
试验回路由工件,真空发生器,吸盘和真空表组成,由真空表的显示读数,再查真空发生器的性能曲线,可很容易知道泄漏量的大小。
当考虑泄漏时,真空发生器的特性曲线对正确确定真空发生器非常重要。
泄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当有泄漏时确定真空发生器的大小的方法如下:把名义吸入流量与泄漏流量相加,可查出真空发生器的大小。
3、提高真空发生器吸入流量的方法3.1、真空发生器分高真空型和高抽吸流量型,前者曲线斜率大,后者平坦。
在喷管喉部直径一定的情况下,要获得高真空,必然降低抽吸流量,而为获得大吸入流量,必然增加其吸入口处压力。
3.、为增大真空发生器吸入流量,可采取设计多级扩大压管方式。
如采取两个三级扩压管式真空发生器并联,如图所示,吸入流量将再增加一倍。
4、结束语4.1、真空发生器是一种小巧而经济的真空产生元件,应用在有正压气源的地方,使真空回路极大简化.因此,有利于降低机器的制造成本,有利于提高机器的可靠性,有利于实现机械的高速化和自动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2、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真空发生器的各种性能参数,选择与系统相匹配的性能指标.一般较佳的供气供给压力为:0.4---0.5MPa,吸入口处压力一般为:20kPa---10kPa。
双活塞缸式气动真空发生器工作原理来源:真空技术网()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SMC技术中心作者:潘孝斌在工业自动化发展过程中, 气动真空吸取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生产线上, 主要用于吸取易碎、柔软、薄的非铁、非金属材料, 以完成搬运、夹紧或包装等作业。
目前, 在生产线上广泛应用的真空发生装置主要为射流式真空发生器, 压缩气体通过喷嘴的高速流动从而产生一定的真空度。
根据其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只能在较高的供给压力下才能达到极限真空度, 并且耗气量大, 不利于气动系统节能。
真空技术网曾经提到过一种新型的真空发生器PVSCTC- 1( Pneumatic Vacuum System Consisting of Two Cylinders- 1) , 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 它可在相对较低的供给压力下达到较高的极限真空度, 这就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气缸排气的能量进行工作, 产生真空, 达到气动系统节能的目的, 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动力腔Ⅰ2. 动力腔Ⅱ3. 真空腔Ⅰ4. 真空腔Ⅱ5. 连接管道等效容器6. 真空吸盘7. 换向阀图1 双活塞缸式气动真空发生器工作原理这种新型的真空发生器作为一种节能的气动真空发生装置, 在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基础上, 本身应具有较高的能量使用效率, 否则研究意义不大。
通过前期的研究发现, 其响应时间和耗气量这两个性能指标上较同级别的射流式真空发生器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研究的目的正是通过相关的理论分析, 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提高整体能力水平。
双活塞缸式气动真空发生器改进设计的理论依据来源:真空技术网()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SMC技术中心作者:李小宁真空发生器极限真空度分析双活塞缸式气动真空发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真空技术网某一文章中叙述, 当真空腔室无法继续抽取等效真空容器中的气体时, 即真空腔室余隙容积中的气体完全膨胀后的压力恰等于真空容器中的气体压力与抽气单向阀开启压力之和时, 达到了系统的极限状态, 真空容器达到极限真空度。
根据绝热过程的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系统达到极限状态时真空腔室内与真空容器( 真空吸盘) 所能达到的极限真空度p' vmax、pvmax 分别为:式中p0———大气压力, PaΔp1 ———排气单向阀开启压力, PaΔp2 ———抽气单向阀开启压力, Pas———活塞运动行程, mx0———真空腔室余隙容积等效行程, m由式(1)和式(2)可知,真空容器内的极限真空度与抽、排气单向阀的开启压力、腔体余隙容积和行程大小都相关, 并且低于真空腔室内的极限真空度, 差值为抽气单向阀开启压力大小,并且抽气单项阀的开启压力对吸盘处所能达到的真空度影响最为直接。
例如, 单向排气阀、吸气阀开启压力为12 kPa 时, 若真空腔室内能够达到的最高真空度为95 kPa, 则真空吸盘处能达到的最大真空度约为83 kPa。
由此说明, 在抽气过程中,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损失在抽气单向阀处。
响应时间分析系统响应时间是与系统的有效抽速和被抽取容器容积大小相关的, 关系如下:式中pc———等效真空容器内气体绝对压力, PaV———等效真空容器容积, LSe———系统有效抽速, L/min在特定的工作场合下, 被抽取的容器大小或连接的管道长度一般都是固定的。
因而, 系统的有效抽速得到了提高, 系统响应时间也就响应减少了。
而系统的有效抽速是由真空发生装置的自身抽速和抽气流道的流通性能共同决定的, 在一定的供给流量下, 其自身的抽速是确定的。
只能通过提高抽气流道的流通性能来减少系统响应时间。
随着真空容器内的真空度逐渐升高, 真空腔室与真空容器间的压差逐渐减小, 每个抽气过程抽气单向阀的开启程度也相应减小, 使得真空腔室更加难以从真空容器内抽出气体, 最终导致系统响应时间增加。
所以, 抽气单向阀对抽气流道的流通性能以及系统有效抽速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减少系统响应时间。
综上所述, 图1中的两个抽气单向阀不仅影响了系统极限真空度, 而且在抽气过程中, 尤其是当入口真空度较高时, 其开启程度的减小也限制了系统响应时间的减少, 需要对系统结构进行相应改进, 提高双活塞缸式气动真空发生器的性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