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共23页
高中物理电子版讲义

高中物理电子版讲义一、电荷与静电学1.1 电荷概念在物理学中,电荷是描述物质基本性质的一个重要概念。
正电荷和负电荷是电荷的两种类型,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是静电力的基础。
1.2 静电学基本定律库仑定律是静电学的基础定律之一,它描述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荷之间的电荷力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
此外,静电感应、电容等概念也是静电学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电流与电路2.1 电流与电量电流是描述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物理量,单位为安培(A),电流大小与电荷量和流动速度有关。
2.2 电阻与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因素,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U=IR。
2.3 并联与串联电路电路可以分为并联和串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线方式会影响电流和电压的分布,理解并能运用并串联电路的分析方法是学习电路的重要内容。
三、电磁感应与电磁波3.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这对于理解发电机、变压器等电磁感应现象至关重要。
3.2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的基础方程,它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电磁波传播的规律。
3.3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以一定频率振荡并在空间中传播的波动现象,具有波长、频率和速度等特性,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可见光波等不同波段。
四、光学与光的性质4.1 光的折射与反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这些现象符合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解释和预测光的传播路径。
4.2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学现象中的重要现象,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可以研究光波的波动性质,反映了光的波动性。
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5.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根据玻尔模型,电子在原子中绕核作轨道运动,形成不同层次的能级。
5.2 放射性衰变原子核中的放射性元素会经历衰变过程,包括α衰变、β衰变、伽马衰变等不同方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对核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物理恒定电流教案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电源:先分析课本图2。
1-1 说明该装置只能产生瞬间电流〔从电势差入手〕[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让学生回答—电源〕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2—1,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假设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那么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
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教师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让学生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归纳: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
〔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导线中的电场:结合课本图2。
1-4分析导线中的电场的分布情况。
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
高中物理电学

高中物理电学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电阻、电场与磁场等相关现象和规律。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电学知识是理解电磁现象和电子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电学相关的核心概念和公式,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电学领域的基本原理。
一、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电磁现象的根源,它具有正负两种性质。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一种物质场。
电场强度(E)描述了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
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电场力增大;当两个电荷之间的电荷量增大时,电场力也增大。
电场强度公式为:E = k * (q / r^2)其中,E为电场强度,k为库仑常量,q为电荷量,r为距离。
二、电路与电流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的闭合回路。
电源提供电荷的作用力,导体提供电荷传导的路径,负载则是电路中能够转化电能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元件。
电流是一种电荷的流动现象,在导体内部形成闭合回路。
电流强度(I)描述了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欧姆定律公式为:I = U / R其中,I为电流强度,U为电压,R为电阻。
三、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不同材料和元件的电阻不同,在电路中起到限制电流的作用。
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电功率是电能转化的速率,单位为瓦特(W)。
电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 = U * I其中,P为电功率,U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
四、串并联电路电路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
在串联电路中,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通过各个元件之间依次流动;在并联电路中,元件同时连接在电路中,电流会分流经过各个元件。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和电流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之间电压的综合;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根据这些规律,可以方便地计算电路中的各个参数。
五、电磁感应与电磁波电磁感应是指通过磁场和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感应电流的现象。
电源和电流ppt课件

4
2
D.溶液内的电流方向从A→B,电流I=
【参考答案】C
08.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例题解析
解析
A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
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反方向,由图示可知,
电流方向是A→B,带电离子在溶液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不
乎同时开始做定向移动,整个电路
也就几乎同时5m/s
电场的传播速率3×108m/s
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105m/s
第五部分
总结提升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能把自由电子从正
极搬到负极的装置
电源
q
定义式: I
t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
Q nlSq
I
nqSv
l
t
v
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量为q。
理论推导:
l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数
总电荷量
S
N nls
故导体AB中的电流
Q Nq nlSq
所有这些电荷通过横截面所需要的时间
l
t
v
Q nlSq
I
nqSv
l
t
v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03. 问题解读
【解析】设自由电子在导线内定向移动的速率是v。取一段导线(如图),
电子所带电荷量为1.6 × 10−19 C,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等效电流约为1 × 10−3 A。目前阿秒光脉冲的最短时间为
43as,电子绕氢原子核一周的时间约为该光脉冲时间的(
A.2.8倍
B.3.7倍
高中物理 21 电源和电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1

电流传
以真空中光速c建立恒定电场,电路中各
导速率
处的自由电子几乎同时开始定向移动而形
成电流
误区 1: 电荷只要移动就一定能形成电流 点拨:不一定.只有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定 向移动才能够形成电流. 例如没有放在电场中的导体其中 的自由电荷在做无规则热运动, 其大量自由电荷向各个方 向运动的机会均等,这样不能形成电流.
解析:电源的作用是维持正、负极之间恒定的电势差,
这需要电源不断地将其内部的负电荷向负极聚集,将正电 荷向正极聚集,外电路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 极移动,在电源内部,需要将正极上的电子搬运到负极, 维持电势差不变,故A错.从能量角度来看,电源在搬运 电荷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电场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 化为电能, B对.电路中有电流不仅需要电源,还需要电
答案:C
q 解析:由 I= 知 q 大,I 不一定大,还要看 t 的大小, t 故 A 错,由 I=nqSv 知,电子运动的速率 v 大,电流不 一定大,电流还与 n、S 有关,故 B 错,单位时间内通过 导线横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C 对.电流虽有方向 但不是矢量,合成遵循代数法则,故 D 错.
e2 答案:I= 2 kmr 2πr m
点评: 解决这个题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过程,考 虑到电子运动的周期性,选取一个周期是最简洁的.
变式2
(2011·合肥高二检测)某一探测器,因射线照
射而使内部气体电离,在时间 t内有 n个二价正离子通过探
测器某一个截面,同时有2n个电子也通过该截面,则探测
器电路中的电流为( A.0 答案:D ) C.3ne/t D.4ne/t
本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部分电路欧姆定
律为中心,主要研究直流电路的基本参量、串并联电路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第三册课件:11.1 电源和电流

规律
总结
电解液导电时电流的计算方法
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导电不同.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只有自由电子,而
电解液中的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正、负离子在电解液中所受电场力方向
相反,运动方向相反,但形成的电流方向相同.运用I=qt 计算时,q应是同一
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正、负两种离子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v
知识深化
1.电流微观表达式I=nqvS的理解
(1)I=
q t
是电流的定义式,I=nqvS是电流的决定式,因此I与通过导体横截面
的电荷量q及时间t无关,从微观上看,电流决定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
电荷数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大小q、定向移动的速率v,还与导体的横
截面积S有关.
(2)v表示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自由电荷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其速率
3.电流是标量:虽然有方向,但它是标量,它遵循代数运算法则.
例1 在NaCl溶液中,正、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如图2所示,若测得2 s内各 有1.0×1018个Na+和Cl-通过溶液内部的横截面M,试问:溶液中的电流方向 如何?电流多大?
图2 答案 方向由A指向B 0.16 A
解析 NaCl溶液导电是靠自由移动的Na+和Cl-,它们在电场力 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溶液中电流方向与Na+定向移动方向相 同,即由A指向B. Na+和Cl-都是一价离子,每个离子的电荷量为e=1.6×10-19 C,NaCl溶液导 电时,Na+由A向B定向移动,Cl-由B向A定向移动,负离子的运动可以等效地 看作正离子沿相反方向的运动,所以每秒通过M横截面的电荷量为两种离子电 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则有 I=qt =|q1|+t |q2|=1.0×1018×1.6×10-19+2 1.0×1018×1.6×10-19 A =0.16 A.
高中物理的电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电学知识点总结电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荷在导体和非导体中的传导、储存和放电等现象。
在高中阶段,学生将学习到关于电学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包括静电学、电流、电阻、电压、电容、电功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帮助高中生对电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1. 静电学静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分支,它主要关注电荷的性质及其在静止状态下的相互吸引和排斥。
静电学的基础概念包括电荷、电场、库仑定律和高斯定律。
电荷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表现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形式。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场是一种描述电荷相互作用的力场,它可以用矢量的形式表示。
正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朝着电场方向移动,负电荷则受到相反方向的电场力。
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之间的电荷量成正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 F = k * |q1 * q2| / r^2 表示,其中 F 为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k 为库仑常数,q1 和 q2 分别为两个电荷的大小,r 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高斯定律用数学形式描述了电场通过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与该曲面内的电荷量之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来计算闭合曲面内的电场强度,对于对称分布的电荷很有用。
2.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是电子在导线内传播的过程。
电流的大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
电流的方向约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通常是从正极向负极流动。
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电压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导线中,当电路中有电压时,电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描述,即 I = U / R,其中 I 为电流的大小,U 为电压,R 为电阻。
3.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力,是电路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电阻根据材料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导体电阻、电解质电阻和半导体电阻等种类。
高中物理-电路

【知识梳理】 §1 部分电路 一、电流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此处的“电荷”指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电荷有三种速率:电子热运动速率、电荷定向运动速率和电流的传导速率.电路中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共同形成导线内的电场,电流的形成依靠电荷定向的运动 .2.电流的方向 规定和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一致 ,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电流的定义式:I=q/t ,(不能说正比于q ,反比于t ),其中q 是时间t 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对于电解液导电和气体导电,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量应为正、负离子电量的绝对值之和.在国际单位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1A=103mA=10 6μΑ4.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sv (n 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q 为单个自由电荷电量,s 为导线横截面积,v 为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速率 ,(约为10 -5m/s ),上式中n 若为单位长度的自由电荷数,则I=nqv .二、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 2.定义式:R=U/I3.单位:欧姆,国际符号Ω4.对电阻的理解: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自由电子在定向移动中要跟金属离子频繁碰撞,这种碰撞阻碍了电子的定向移动,从而不断地把定向移动的动能传给离子,使离子的热运动加剧,使电能转化为内能,导体的温度升高,电阻就是表示这种阻碍作用的物理量.5.注意:对给定的导体,它的电阻是一定的,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因此,不管导体两端有无电压,大小如何,电阻是一定的;不管导体内是否有电流流过,电流大小如何,电阻是一定的.三、电阻定律1.内容: 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公式:SLR ρ=,ρ为材料的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Ω﹒m ),与材料种类和温度有关.3.对电阻定律的理解:(1)只适用于金属导体(但其它任何材料都有对应的电阻率). (2)因为ρ随温度而变化,故计算出的是某一特定温度下的电阻. (3)该式是电阻大小的决定式,R=U/I 是电阻的定义式.4.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增加;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或杂质浓度的增大而急剧减少;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5.超导体:有些物体在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电阻会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的程度,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做转变温度T C ,各种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T C 各不相同,一般都较低.6.探究金属丝的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原理: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金属丝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金属丝中的电流,利用R=U/I 得到金属丝的电阻R .用米尺量得金属丝的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的直径,求得其面积S=2)2(dπ.方案一:控制变量法 方案二:逻辑推理法根据电阻的串并联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导体电阻的关系,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面积和材料的关系.四、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通过某段电路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北,跟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 2.公式:I=U/R3.用图像表示:I —U 图像中,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k=I/U=1/R ;在U —I 图像中,也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k′=U/I=R .4.适用条件: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不适用气体导电.其实质是只适用于电流的热效应.五、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路(1)电流关系:n I I I === 21.(2)电压关系:n U U U U +++= 21. (3)电阻关系:n R R R R +++= 21. (4)功率关系:U 1/U 2=R 1/R 2=P 1/P 2即两个串联的电阻分电压、功率与各分电阻的值成正比 2.并联电路(1)电流关系:n I I I I I ++++= 321.(2)电压关系:n U U U U ==== 21.(3)电阻关系:nR R R R 111121+++= .(4)功率关系:I 1/I 2= P 1/P 2=R 2/R 1即两个并联的电阻分电流、功率与各分电阻的值成反比3.分电阻和总电阻的关系当电键接通或断开,改变电路结构,或者移动滑动变阻器滑键,改变某一部分电阻时,总电阻的变化规律满足:(1)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中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2)若电键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增大 ;若电键的通断使并联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减小;(3)如果R 1+R 2=恒量,则R 1=R 2时并联的电阻最大;且R 1、R 2差别越大总电阻越小.如图所示,由R 1、R 2和R 组成双臂环路.当AR 1P 支路和AR 2P 支路总阻值相等时,R AB 最大;当P 滑到某端,使某一支路阻值最小时,R AB 最小.六、电功和电功率1.电功:实际是电场力做功,是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能(如热、磁、机械、光)的过程UIt qU W ==适用于一切电路R t U Rt I W /22==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直流电阻为R 的导体时,t 时间内导体上产生的热量,即电热Q=I 2Rt3.电功和电热:当电流通过一段纯电阻电路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电功等于电热W=Q 即UIt=I 2Rt 当电流通过一段非纯电阻电路(电动机、电解槽、蓄电池等)时,电能的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电功W=UIt 大于电热Q=I 2Rt ,其它E Rt I UIt +=24.电功率:P=W/t=UI 适用于一切电路 P=I 2R=U 2/R 适用于电热B5.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1)额定电压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这时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为额定功率.但有时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就称之为实际电压,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为实际功率.要注意,在一些问题中“额定”和“实际”往往不相等.(2)用电器接入电路时的约定:①纯电阻用电器接入电路中,若无特别说明,应认为其电阻不变;②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超过额定功率时,可认为它将被烧毁;③没有注明额定的用电器接入电路时,认为其工作的物理量均小于其额定值,能安全使用.(3)纯电阻电路中,几个电阻串联阻值大的功率大,并联时阻值小的功率大.七、等效法处理混联电路稍复杂混联电路的等效化简方法 1.电路化简原则(1)无电流的支路化简时可去除; (2)等电势的各点化简时可合并; (3)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4)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 (5)电压稳定时电容器认为断路.2.常用等效化简方法(1)电流分支法: a .先将各结点用字母标上; b .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或可能方向);c .按电流流向,自左到右将各元件、结点、分支逐一画出;d .加工整理.(2)等势点排列法: a .将各结合点用字母标出; b .判定各结点电势的高低;c .将各结点电势高低自左到右排列,再将各结点之间支路画出;d .加工整理.八、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电路故障是指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故障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是因断路或短路所造成的故障,可用电压表或电流表进行检查.也可用假设法,已知电路发生某种故障可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发生故障,运用电流定律进行正向推理,再与题述现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九、分压电路和限流电路1.分压电路图1、限流电路图2调节范围:(1)分压电路:电压E ~0;电流LR E~0,均与 R O 无关. (2) 限流电路:电压E E R R R L L ~0+;电流 LL R ER R E ~0+,均与 R O 有关.§2 闭合电路 一、电动势1.电动势是反映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 _电能__本领的物理量.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2.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把_1C 正电荷 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若用E 表示电动势,用W 表示非静电力移送电荷q 做的功,则公式为_E=W/q_.3.电动势大小等于开路时两极间的_电压_;等于内、外电路_电压_之和.图2图14.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因此也有电阻,叫电源的_内电阻__.5.电动势与电势差两个概念表面上很相似,但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讲它们是正好相反,电动势表征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即其它形式的能向电能转化的本领;而电势差是电路中静电力做功的本领的量度,即电能向其它能转化的情况.我们应注意二者的区别和了解.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中电流强度跟电源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中的电阻之和成反比.公式:.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2.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1)U=E-Ir(2)U—I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当电路断路即I = 0时,纵坐标的截距为电动势E;当外电路电压为U = O 时,横坐标的截距I=E/r为短路电流;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电阻.三、闭合电路的功率1.电源的总功率:P总=EI=UI+I2r2.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 UI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rRrRERIP4)(222+-==初图线如所示当R=r时也即I=E/2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P max=rE42.当R>r和R<r时,电源有可能输出相同的功率.但效率不同.3.电源的效率:η=PP出×100%=EU×100%=rRR+×100%(后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四、电路的动态分析电路的变化分析就是根据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电路中某一电阻变化而引起的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情况.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即首先从阻值变化的部分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总的变化情况,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知I总和U端的变化情况,最后再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的特点判知各部分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情况.具体过程是:⎢⎢⎣⎡→→→→分分端总总分UIUIRR§3 简单的逻辑电路1.如果有一个事件的几个条件都满足后该事件才能发生,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与”逻辑关系,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图4E/r2.若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某事件就会发生,这种关系叫做“或”逻辑关系,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3.输出状态和输人状态呈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关系,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被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4.一个与门电路和一个非门电路组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复合门电路,称为“与非”门. 5.一个或门电路和一个非门电路组合在一起,做成一个“或非”门.6.集成电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片,将组成电路的各种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和连线集成在同一基片上,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微电路系统,这就是集成电路.【例题解析】问题1:会对电路进行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