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1)

合集下载

第一章系统与系统理论概述

第一章系统与系统理论概述

多值响应特性 循环特性 间断(跳跃) 特性 失灵特性 折叠特性 .

3.系统的特征 .
3.1 3.2 3.3 3.4

整体性 . 相关性 . 目的性 . 环境适应性 .
3.1 整体性 .
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整体功能, 这种整体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功能的简 单叠加,而是呈现出各组成要素所没有 的新功能。 “整体不等于部分和” Fs >、=、< F1+F2+F3+……+Fi Fs:系统的整体功能 Fi:各要素的功能(i=1,2,3…n)
边界

把系统和环境分开来的某种界限,叫做 系统的边界。从空间结构看,边界是把 系统与环境分开来的所有点的集合。从 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 用到不起作用的界限,系统质从存在到 消失的界限。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通过 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实现的。系统能 够与环境进行交换的特性,称为开放性。 系统自身抵制与环境交换的特性,称为 封闭性。系统性是封闭型与开放性的对 立统一。 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划分出开放 系统和封闭系统。
1.结构决定功能 .
结构使系统形成了不同于诸要素的新物 质。 要素的行为在一定约束条件和协同作用 下决定着系统的功能,“约束”和“协 同”是系统结构所赋予的。


2.功能具有反作用 .
功能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结构有巨 大的反作用。 它们相互作用而有相互转化。


3.结构功能分析 .
同功同构 同功异构 异构同功 异构异功
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


环境对系统有两种相反的作用或输入,给系统 提供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资源、激励或其 它条件,是积极的作用、有利的输入,统称为 资源。给系统施加约束、扰动、压力甚至危害 系统的生存发展,是消极的作用、不利的输入, 统称为压力。 这两种作用都会在系统的形态、特性、行为等 方面打上环境的烙印。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工业工程091601 姓名:****** 学号:2009160201**System Engineering系统工程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统工程期中“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第7题:阐明系统工程与传统工程技术的主要区别。

答:系统工程与传统工程技术主要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

传统工程技术的“工程”概念是指把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设计和产出诸如机床、电机、仪表、建筑物等有形产品的技术过程,可将它看成是制造“硬件”的工程;系统工程的“工程”概念,是指不仅包含“硬件”的设计与制造,而且还包含与设计和制造“硬件”紧密相关的“软件”,诸如规划、计划、方案、程序等过程,所以这样就扩展了传统“工程”的含义,给系统工程的“工程”富裕了新的研究内容。

(2)对象不同。

传统工程技术都是把各自特定领域内的工程物质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是具体的、确定的对象;而系统工程则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不仅把各种工程技术的物质对象包括在内,而且把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系统等非物质对象也包括在内。

这样,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表现为普遍联系、相互影响、规模和层次都极其复杂的综合系统。

(3)任务不同。

传统工程技术是用来解决某个特定专业领域中的具体技术问题,而系统工程的任务是解决系统的全盘统筹问题,这就是通过系统工程的活动,妥善解决系统内部各分系统、各元素之间的总体协调问题,同时涉及到系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相互联系的问题。

(4)方法不同。

传统工程技术所用的方法是在明确目标后,根据条件采用可能实现目标的方法,提出不同方案进行设计,试制出原型,经试验后最终达到生产和建设的目的。

而系统工程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一整套系统方法:以系统工程观念(如整体观念、价值观念、综合观念、优化观念和评价观念等)按照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即明确问题、设置系统目标、系统方案综合、模型化、决策和实施)运用电子计算机(增强了逻辑判断能力和人工模拟能力)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从而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提供有效手段和工具。

系统工程第一章概述

系统工程第一章概述

复杂巨系统是指组成系统的子系统数量很多,具有层次结构,它们 之间的关系又极其复杂的系统,如生物体系统、人脑系统、社会 系统等。这些系统又都是开放的,所以也称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目前,研究、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尚在探讨中。
第1.2节 系统工程
什么是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一门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学科,并与其 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对 其理解不尽相同,因此,要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 困难。 一般认为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处 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 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工程实 践,都可以统称为系统工程。
“一些在相互关联与联系之下的要素组成的集合, 形成了一定的整体性、统一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 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
“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 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第1.1节 关于系统
系统的本质:
形成系统的诸要素的集合永远具有一定的特性,或者表现一定的
行为;
这些特性或行为是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具备的; 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整体,但从系统功能来看,它又是一个不可
第1.1节 关于系统
3.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 动态系统就是系统的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即系统的状态 变量是时间的函数。
静态系统则是表征系统运行规律的数学模型中不含有时间因素, 即模型中的变量不随时间变化,它是动态系统的一种极限状态, 即处于稳定的系统。
例如一个化工生产系统是一种连续生产过程,系统中的参数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动态系统。大多数系统都是动态系统。但是,由于动态系统中各种参数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性非常困难。有时为了简化起见而假设系统

系统工程学

系统工程学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是系
统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系统工程常 用的管理技术。它是利用网络图对计划 任务的进度、费用及其组成部分之间的 相互关系进行计划、检查和控制,以使 系统协调运转的科学方法。通过本章学 习,同学们能够了解了解网络计划技术知识
及其应用领域 ,掌握CPM,PERT,GERP的工 程实际应用。
资源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社会保 障、应急管理等) 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工程科学各种前沿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社会信息化变革 重大投资和大型项目管理 思维科学和生命科学
二、系统工程研究对象
(一)SE的研究对象是大规模复杂系统 该类系统的主要特点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属性及目
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济性突出等。 (二)系统的概念
(三)系统的分类
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 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主要明确SE研究什么样的系统 问题?
三、SE的内容与特点 所谓SE,是用来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
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综合 (或总称)。
SE强调以下基本观点: 1)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前提) 2)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目的) 3)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 4)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保障)
《系统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专业以及管 理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 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系 统及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国内 外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系 统工程的预测技术、分析方法、设计理 论、模型与仿真、决策分析,并引导学 生将系统工程的观点、思想、方法和原 理具体应用到工程机械的制造、规划和 管理以及路桥机械化施工等工程实践中。
逻辑 步骤 工作 活动 时间 项目

西安交大系统工程课件1

西安交大系统工程课件1

阶段
年代(份) 1930
重大工程实践或事 重要理论与方法贡献 件 美国发展与研究广 正式提出系统方法(Systems 播电视 approach)的概念 美国实施彩电开发 采用系统方法,并取得巨大成 计划 功 美国Bell电话公司 正式使用系统工程(Systems 开发微波通讯系统 Engineering)一词 英、美等国的反空 产生军事运筹学(Military 袭等军事行动 Operations Research),也即 军事系统工程
I 1940
II
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
本世纪40年 代 II 1945 40年代后期 到50年代初 期
美国研制原子弹的 运用SE,并推动了其发展(1万 “曼哈顿计划” 5千人,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美国空军建立兰德 曾经提出系统分析(Systems (RAND)公司 analysis)概念,强调了其重 要性 运筹学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控制论的创立与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SE奠定了重要的学科基础

美国H.切斯纳
系统工程则是按照各个目标进行权衡, 全面求得最优解(或满意解)的方法,并 使各个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地互相适应。
日本学者三浦武雄
跨学科,因为系统工程的目的是研究 系统,而系统不仅涉及到工程学的领域, 还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为了 圆满解决这些交叉领域的问题,除了需要 某些纵向的专门技术以外,还要由一种技 术从横向把他们组织起来,这种横向技术 就是系统工程。
(5)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研究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综合运 输规划及其发展战略,铁路运输规划, 铁路调度系统,公路运输规划,公路运 输调度系统,航运规划,航运调度系统, 空运规划,空运调度系统,综合运输规 划,综合运输优化模型,综合运输效益 分析。

《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

《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

《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第 1 次课3 学时授课老师章节名称第一章系统科学(SS)、系统(S)与系统工程(SE)1.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SS&SE)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并清楚系统科学所解决的“系统性问题”;2.初步了解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关系;3.能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系统性问题”进行分析;4.正确认识系统工程研究的问题是“系统性问题”;5.正确认识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系统。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课堂讨论()实验()上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普通教学()双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系统科学解决的问题----- “系统性问题”1.系统科学与传统科学的关系2.系统得概念难点:“系统性问题”的分析1.系统的构成三要素分析主要教学内容1. 系统科学研究的问题---“系统性问题”2. 系统科学研究的内容3.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关系4. 系统工程的概念5. 系统的概念课后要求课后作业和预(复)习内容:1.各小组给出一个“系统性问题”。

要求:善于发现你身边的关于教育、经济、大学城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诸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综合素质教育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诚信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能够将纷杂的“问题”进行提炼,形成“系统性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1. 谭跃进. 系统工程原理[M].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3.2. 周德群. 系统工程概论[M]. 科学出版社, 2005.3. 孙东川. 系统工程引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4. 许国志. 系统科学[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5. 许国志.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6. 系统工程学报备注《系统工程》课程(48)教案第2 次课3 学时授课老师:唐幼纯章节名称第一章 系统科学、系统与系统工程2.系统与系统工程(S&SE )教学目的1.掌握系统工程的概念;2.认识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3.掌握系统的功能与特性;4.掌握系统的描述方法特别是集合描述法;5.掌握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ISM) 方法构造系统。

系统工程(完整版)

系统工程(完整版)
28

② 逻辑维

e) 系统方案的优化与选择:用数学规划等定量的 优化方法去判别各种方案的优劣,以进行方案选 择。
f) 决策:以指标体系为评价准则,在考虑决策者 的偏好等基础上,选择最优方案。 g) 实施计划:按决策结果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29

③ 知识维
知识维是指各工作步骤所需的各门 专业知识,由于系统工程是个综合 性的交叉学科,在上述各阶段中, 执行任何一步都会涉及多种专业技 术,如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法律、 商业、医药、艺术等等。
社会经济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军 事指挥系统等等。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 座沟通的桥梁。
17
2.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 从系统工程的定义可以看出,系统工程
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包括
自然、社会及工程设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由一般系统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
等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发展而形成的。
第一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
一、系统工程的应用举例 二、系统 三、系统工程 四、系统工程方法论
1
一、 系统工程的应用举例
三峡水利工程
• 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它的论证、 组织、实施与管理可以说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工程问题,这项工程涉及到了国家及地方的众 多部门,如水利、电力、能源、文物、生态、 移民等等,涉及到几个省的上百个县市,同时 实施过程要由众多单位共同努力,时间横跨将 近20年。
(1)问题 (2)目的及目标 (3)方案 (4)模型 (5)评价 (6)决策者
34
系统工程方法论
弄清问题
|
目标选择
|

拟定方案
|
建立模型
|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1.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理论,信息与控制等式其核心概念。

2.1945年提出系统分析的概念,强调了其重要性;1957年系统工程学科形成的标志。

3.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结果复杂、属性及目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济性突出等。

4.系统的定义:系统是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系统的一般属性:整体性、关联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的类型: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5.系统工程的概念:系统工程是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1.系统工程方法论:就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

它是系统工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2.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法论:前者包括时间维(规划阶段、设计就饿到哪、分析或研制阶段、运筹或生产阶段、系统实施或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逻辑维(摆明问题、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模型化、最优化、决策、实施计划)、知识维或专业维;切克兰德方法论:认识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及探寻、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

两种方法比较:前者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后者更适合于对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系统,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

前者更多的关注定量分析方法,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方法论 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分析 系统评价 决策分析 系统工程的应用
系统工程的发展
军事方面: 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 法“13篇,指出战争中的战略和策略问 题,并依次来筹划战争的对策,取得胜 利.”以我之长,攻敌之短” 孙膑:齐王与田忌赛马
整体:统一体,总体. 要素:部分,元素,局部 一台计算机; 一个所学校; 一个企业;一个研究项目(三峡工程); 一张中药方;一套制度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把系统定 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 美国著名学者阿柯夫认为“系统是由两 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任何种类的要 素所构成的集合”。 系统的核心和实质 联系思想和整体思想
在长期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的运筹学 得到了长足发展。1983年,运筹学从数学系 独立出来,成立了运筹学研究所,标志着我校 的运筹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在运 筹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新上了三个本科专业, 组建了运筹与管理学院。我校运筹学是山东省 “六五”、“七五”重点专业,运筹学与控制 论是山东省“八五”、“九五”、“十五”重 点学科。
直到15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开始兴起, 近代科学发展了研究自然界的分析方法, 包括实验和观察方法,把自然界的细节 从自然界中抽出来,分门别类进行研究.
系统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能量转换和细胞的发展和进化论的建立, 使人类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有了很大 的提高,系统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 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 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这也是系 统概念的实质。
五六十年代,将运筹学应用于公社农业 生产,编辑《公社数学》教材,受到毛 泽东主席的关注;七十年代,开展了在 水利系统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被推广 实施到滕县岩马及淄博太和等多个水库 ,效果显著,中科院教授越民义、顾基 发、桂湘云等在日本国际学术会议上把 成果进行介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八十年代,“长清模式”作为将运筹学最优化 原理应用于农业实践的成功典范,在北到内蒙 古巴盟长胜实验区,西至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南到贵州等地的全国54个县市进行推广,此 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多项,并被国 家科委列为中国和丹麦合作项目,我校专门派 出专家赴丹麦进行交流。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数 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苏步青先生称“长 清模式”为建国以来数学的五大应用成果之一 (《文汇报》1985.12.7) 。
教师考核 新产品的开发 上海新郊区创建
构建“和谐社会”
城市交通规划
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 系统工程?
★教学目的
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会用系统 工程的思想去看待问题和认识问题; 掌握系统工程一些常用的、重要的方 法; 应用所学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 社会、经济、工程等系统性问题。
教学内容
系统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就曾在物 质构造的原子论基础上论述了“宇宙大系统”。 他认为宇宙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组成 万物,从而形成不同的系统和有层次的世界。 古希腊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整体性、组织 性、目的性的观点,以及关于事物相互关系的 观点,是古代关于系统的一种朴素概念。
水利方面系统工程的杰作☆
应用所学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社会、 经 济、工程等系统性问题。
★ SE的发展过程
阶段 年代(份) 重大工程实践或 事件 1930 I 1940 美国发展与研究 广播电视 美国实施彩电开 发计划 美国Bell电话公司 开发微波通讯系 统 重要理论与方法贡献 正式提出系统(思路)方法 (Systems approach)的概念 采用系统方法,并取得巨大成 功 正式使用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一词 产生军事运筹学(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也即军 事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以大规模复杂系统为研究对 象,按一定的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 和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和 方法.
系统工程的三个特点: 1. 研究对象广泛. 2. 是一门交叉学科. 3. 处理复杂大系统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 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科学方法立足整体,根据系 统总体统筹协调的需要,把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定量和定 性相结合的方法,为现代科学技 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系统思想的三个阶段
钱学森系统思想
钱学森《系统思想和系统工程》 系统思想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 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吸取了丰富的哲 学思想 在运筹学、控制论、各门工程科学和 社会科学那里获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科学方法 通过系统工程充实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 系统的概念和属性
一. 系统的概念
II
英、美等国的反 第二次世界 空袭、商船护航 大战期间 等军事行动 40-45年代 1945
运用SE,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 美国研制原子弹 的“曼哈顿计划” 了成功, 并推动了其发展 美国空军建立兰 德(RAND)公司 “思想库””智囊团” 用运筹学的方法研制出各种应 用系统,曾经提出系统分析概念, 强调了其重要性
我院运筹学的发展
曲阜师范大学开展运筹学方面研究起源于 1958年,当时运筹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刚刚 传入我国,我校是较早开展此项教学和研究的 高校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我校的运筹学研 究面向社会需要,坚持实践教学,强化学科建 设,培养创新人才,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取得了 在运筹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成果,产生 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70年代 VI 80年代
★ SE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1955年在钱学森和许国志的创导下,在中科 院成立了第一个运筹学小组。 60年度华罗庚大量推广了统筹法和优选法; 与此同时,在钱学森的领导下,在导弹等现代化 武器的总体设计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国防尖 端科研的“总体设计部”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大规模地研究与应用SE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 开始的。
1.3、系统的分类
简单系统: 组成系统的子系统数目相对较少,一 般为几十个到几千个,各子系统间的关系较为 简单. 非生命系统一般属于这类系统.小型企业, 城市交通系统,军事系统 巨系统:子系统数量上万,上亿. 如果子系统种类 多,又有层次结构,关联也复杂,称为复杂巨系统 ;当系统又是开放性的称为开放性复杂巨系统. 生物系统, 人体系统, 社会系统
第一章
1.1 1.2 1.3 1.4 1.5 1.6
系统与系统工程
系统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系统的定义和属性 系统的分类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1.1 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系统概念最早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 科学总结。系统这个词早在古希腊就使 用。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在系统思想的产生与 早期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和贡献
1.4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4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的简单定义:从系统的观点出 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应用工程的方 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 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是用来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思想、程序和方法的 总和。 方法和方法论
钱学森
“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技术”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 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 学方法”
美国著名学者切斯纳 日本工业标准 日本学者三浦武雄 综合理解 系统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它与传统的 工程技术的区别
系统工程强调以下基本观点: (1)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前提) (2)总体最优和平衡协调的观点(目的 ) (3)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观点(手段) (4)问题导向和反馈控制的观点(保障 )
1.6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III
运筹学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控制论的创立与 上世纪40年代后 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SE奠定了重 期到50年代初期 要的学科基础
1957 H.Good和 系统工程学科形成的标志 R.E.Machol发表第一 部名为《系统工程》 的著作 美国制定和执行了北 提出PERT(网络优化技 极星导弹潜艇计划 术),这是最早的系统工程 技术之一。 R.E.Machol编著《系 统工程手册》 美国自动控制学家 L.A.Zedeh提出“模 糊集合”概念 19611972 表明系统工程的实用化和规 范化 为现代SE奠定了重要的数 学基础
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在《文汇报》
发表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的长篇文 章; 从1978年起,西安交大、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中 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开始招收了 第一批SE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0年11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在北京成立; 1980年10月至1981年1月,中国科协、中央电视台会 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联合举办“系 统工程电视普及讲座(45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 效果。
系统概念的理解
1. 形成系统的诸要素的集合永远具有一 定的特性或表现出一定的行为 2. 系统是一个整体 3.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可分的。组成系统 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看作一个子系统, 而系统自身又可以看作一个更多规模系 统中的一部分。
二、系统的特性(属性)
1. 层次性(阶层性) 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要素的整体,可 以分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 层次结构。
系统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强调对自然界整体性、 统一性的认识,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 究,探讨其结构、变化和发展,以认识人类赖 以生存的大地所处的位置和气候环境变化规律 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如,在东汉时期,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 “浑天说”,揭示了天体运行和季节变化的联 系,编制出历法和指导农业活动的二十四节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