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禁令。
在本文中,我将列举出人身安全方面的十个禁令,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并享受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
禁令一:不要随意暴露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是我们最重要的个人信息之一,可以用于验证我们的身份,打开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方面的门户。
但是,如果我们的身份证号码被不法分子盗取,就会面临重大的风险。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将身份证号码视为珍贵财产,严格保护不外泄。
禁令二: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约会邀请在社交网络的时代,我们很容易接受陌生人的交友邀请,尤其是在一些交友平台上。
然而,这些表面上富有友好和互助精神的平台,往往掩盖着不法分子的猥亵和骚扰。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谨慎,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约会邀请。
禁令三:不要在公共场所随意插座充电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经常需要在公共场所充电,以保证电池的充足。
然而,公共场所的插座可能被不法分子篡改,使得充电过程被黑客攻击,甚至导致数据丢失。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要在公共场所随意插座充电。
禁令四:不要让陌生人进入房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无家可归或者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虽然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但是我们不应该轻易让他们进入我们的房屋。
因为,这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风险,也会影响我们的家庭安全。
禁令五:不要随意访问网站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上存在着成千上万个不安全的网站,可能会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泄漏个人信息等风险。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访问不安全的网站。
禁令六:不要随意公开个人隐私在社交网络的时代,我们经常在互联网上公开个人生活的各种细节。
然而,这些个人隐私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盗窃,用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随意公开。
安全生产禁令和规定

安全生产禁令和规定一、人身安全十大禁令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
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
3.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
4.未办理“中国石化高处作业许可证”,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15m以上高处作业。
5.未办理“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严禁进入塔、容器、罐、油舱、反应器、下井水、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制定可靠安全措施,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联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
7.未办理“中国石化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严禁临时用电。
8.未办理“中国石化破土作业许可证”,严禁破土施工。
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
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二、防火、防爆十大禁令1.严禁在厂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入厂。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中国石化用火作业许可证”,在厂内进行用火作业。
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工作。
4.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装置。
5.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
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罐区及易燃易爆区。
7.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危险化学品。
8.严禁在油气区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
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
10.严禁损坏厂内各类防爆设施。
三、车辆安全十大禁令1.严禁超速行驶、酒后驾车。
2.严禁无证开车或学习、实习司机单独驾驶。
3.严禁空档放坡或采用直流供油。
4.严禁人货混载、超限装载或超员。
5.严禁违反规定装运危险化学品。
6.严禁迫使、纵容驾驶员违章开车。
7.严禁车辆带病行驶或私自开车。
8.严禁非机动车辆或行人在机动车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
9.严禁吊车、叉车、电瓶车等工程车辆违章载人行驶或作业。
10.严禁撑伞、撒把、带人及超速骑自行车。
十大安全禁令

十大安全禁令如下:
1. 不允许擅自进入危险区域或从事超出自身能力和职责范围的工作。
2. 禁止未经批准或未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人员操作危险机器或设备。
3. 禁止在生产车间或办公区域吸烟、使用明火或者带入易燃易爆物品。
4. 禁止不按规定放置货物或妨碍消防通道的行为。
5. 谢绝超速行驶、闯红灯、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
6. 严禁私自拆卸和改变机器、设备、管线等原始状态,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7. 禁止因个人利益损及公共利益,包括损毁公共财物,刻意损坏环境和污染空气、水源等环境资源。
8. 不得随意泄漏公司内部和客户信息和资料,以免造成商业机密和人身安全风险。
9. 必须妥善保管专属工具和办公用品,不得分享或偷走他人的物品。
10. 不允许在保密区域内摄影、录像及记录相关信息,保证工作的安全和保密性。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人身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保护的重要事项。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禁令,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以下是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第一,不要单独外出。
特别是夜晚或人少的地方,不要一个人走出去,最好有朋友或者家人陪同。
第二,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邀约。
不管是聚会、旅游还是其他活动,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能去陌生人的居所或车上。
第三,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比如说手机号码、家庭住址、日常行踪等,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避免被不法之徒盯上。
第四,不要在公共场所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
比如说包包里的现金、手提电脑、手机等,要格外小心,以免沦为抢劫的目标。
第五,不要随便跟陌生人搭讪。
路上有人向你搭讪,要保持警惕,以防被拦路抢劫或者诈骗。
第六,不要在网上随意获得陌生人的社交账号及私人信息。
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更要加强保护,避免受到网络侵犯。
第七,不要轻信诈骗电话及短信。
遇到陌生来电或者短信,要仔细确认真实性,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第八,不要在马路上乱穿乱闯。
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过斑马线、在红绿灯下过马路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九,不要乱吃陌生人给的食品或饮料。
很有可能被下毒或袭击。
第十,不要随便对陌生人进行私人财物交易。
买卖物品或者接受捐赠时,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遭受损失。
综上所述,这些禁令虽然简单,但对于我们的个人安全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认真遵守这些规定,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1) 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禁止独立上岗操作。
2) 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禁止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
3) 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抢修、施工现场或交叉作业现场。
4) 未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严禁进入容器、罐、下水井、电缆沟等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5) 未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
6) 未办理维修工作作业许可证,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连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
7) 未办理电气作业许可证,严禁电气施工作业。
8) 未办理施工破土工作作业许可证,严禁破土施工。
9) 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中,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启动使用。
10) 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安全十大禁令口诀

安全十大禁令口诀
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时刻遵守以下“安全
十大禁令口诀”:
第一,不要私自触碰电线,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只有经过专
业培训,得到相关资质的人员才能接触电线。
第二,不要未经允许进入危险区域,如高处、深水等,以免意
外伤害或者溺水事故的发生。
第三,不要玩火,不要让火源靠近易燃物品,以免火灾事故的
发生。
如果需要使用火源,应当选择安全的场所和工具,并且必
须留意火源,以防意外。
第四,不要随意拆除、改动、移动机器设备,特别是高风险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且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第五,不要接触毒物,尽可能避免接触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如
果必须接触,应该穿戴安全防护装备,并且注意洗手。
第六,不要开车不戴安全带,在行车过程中必须随时系好安全带,这可以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第七,不要玩忽职守,保持警觉性和责任心,尽可能减少工作
中的失误和疏漏,防范工作中的安全事故。
第八,不要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第九,不要心存侥幸,任何时候都应该关注安全,过分依赖运气的心态会导致安全意识的弱化,增加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第十,不要听从不正规的指挥和口令,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和规程,避免因听从不正确的指挥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总之,每一个人都需要时刻关注安全,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只有形成每个人都关注安全、积极预防的氛围,才能真正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人身安全是每个人的重要问题,保障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安全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人身安全的十大禁令。
禁令一: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不要在公共场合或网络上轻易透露,避免遭受不必要的骚扰或身体威胁。
禁令二: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送礼品、饮料或食物陌生人的礼物、饮料和食品可能被添加药物或其他有害物质,接受后可能会受到身体或财物上的威胁。
禁令三:不要走夜路,尽量选择明亮繁华的路段夜间走路容易被攻击者盯上,造成被动威胁。
选择明亮、繁华的路段,增加自身的安全保障。
禁令四:不要和陌生人随意接触或搭话遇到陌生人应该尽量保持距离,并避免搭话。
随意接触或搭话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纠纷或威胁。
禁令五:不要轻易进入陌生人的车辆遇到陌生人开车送你,要谨慎。
不确定情况下,不要随意进入车辆。
要提高警惕,保持警觉。
禁令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借故陌生人有时会以各种借口来接近你,如“我迷路了,你能帮我找一下路吗?”等。
不要轻信借故,关键时刻自保。
禁令七: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乱扔垃圾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而环境污染又会引起各种疾病和损害身体健康。
保证环境整洁,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美好生活。
禁令八:不要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假冒伪劣的产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安全隐患。
购买产品时要注意识别正品。
禁令九: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剧烈阳光下长时间暴露在剧烈阳光下,可能会导致中暑,甚至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外活动时,尽量避免暴露在阳光下,要时刻做好防晒工作。
禁令十:不要拒绝家庭暴力和性侵等事情的求助如果遇到家庭暴力和性侵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向有关机构求助,并积极采取措施。
不要因为面子、胆怯等原因而拒绝帮助和求助。
结语人身安全是每个人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只有细心、警惕、积极保护自己,才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的安全和健康。
(完整版)安全十大禁令

六、接受有关职能部门,上级单位,地方主管部门等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定期向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报告工作。
四、负责对施工项目实施全过程、全面管理,组织制定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五、严格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和与公司签订的“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并进行阶段性目标控制,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六、负责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或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办理工程设计变更、概预算调整、索赔等有关基础工作,配合公司做好验工计价工作。
一十、严禁在有危险品、易燃品、木工棚场及现场仓库吸烟、生火。
《十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按规定使用“三宝”。
二.机械设备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三.塔吊等起重设备必须有限位装置,不准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
四.架设电线,线路必须符合当地电业局的规定,电气设备全部接地接零。
五.电动机械和电动手持工具要设漏电掉闸装置。
1
湖北
2006
14
优
9
钢筋拉直机
GHJ-200
1
湖北
2003
20
优
10
砼搅拌机
JS350
2
湖北
2005
10.5
优
11
砂浆搅拌机
JS750
2
湖南
2006
2.5
优
12
振动棒
6
湖南
2007
1.1
优
13
平板振动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
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
3.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
4.未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15米以上高处作业。
5.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严禁进入塔、容器、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制定可靠安全措施,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联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
7.未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严禁临时用电。
8.未办理“破土作业许可证”,严禁破土施工。
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
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一、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试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即五项规定)中已明确规定:企业单位必须认真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并且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其进入操作岗位。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中“安全教育管理规定”第六条也明文指出:所有新员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职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术岗位的季节性临时工等)上岗前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新工人为什么必须要严格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考试合格后方能准许进入操作岗位呢?这是因为生产操作岗位特别是石油化工操作岗位,大多处在运转的机器设备、多变的工艺条件和复杂的操作环境之中,必须遵循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懂得厂规,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新工人人厂时,一般要给他们讲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规定和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通用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基本知识,包括一般机械、电气安全知识、消防知识、气体防护和急救常识等,介绍本厂安全生产的一般状况、工厂的性质、安全生产的特点、特殊危险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及其经验教训、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安全规章制度。
石化企业特别要强调指出物料的易燃、易爆,工艺的高温、高压等特点,严格控制烟火,这就是人厂教育。
分配到车间后,要针对性地介绍本车间的生产概况、安全卫生状况、生产特点;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安全事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安全设施、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器材及其性能和使用方法;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等,这叫车间教育。
到了班组,应进行班组岗位的安全生产概况、本岗位的生产流程、工伤特点、注意事项、职责范围、应知应会、安全操作规程、预防事故及灾害的措施,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作用、使用操作方法、个人防护用品保管方法及岗位间衔接配合的安全卫生事项的教育,本岗位发生过的事故及其教训等现场教育,这叫班组教育。
厂、车间、班组的教育,我们称之谓三级安全教育。
所有新员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职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术岗位的季节性临时工等)必须接受上述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才准进人操作岗位。
车间对没经厂级安全教育者,应拒绝接受。
属厂际调动的工人应重新进行人厂三级安全教育;属厂内调动及脱离岗位半年以上的工人应进行第二、三级安全教育,并应经考试合格才能从事新岗位工作;本车间内部岗位调动,也应进行第三级安全教育。
经过安全教育和考试合格后的工人,只是允许进入操作岗位,但还不能独立顶岗操作,还必须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考试合格,否则就不能独立顶岗操作。
徒工阶段属岗位技术培训阶段,因此徒工不应独立顶岗操作。
例如:1996年2月8日8:30,某总厂的环氧树脂厂电气车间电工五班,在304N配电室准备清扫7号高压开关柜真空开关时,没有经过专业技术教育和特殊工种培训的实习电工(男,24岁),既没有办理作业票,又无人监督,也没有验电,擅自进入7号高压开关柜,左手误人10kW母排非安全距离内,被母排高压电击倒,当场死亡。
二、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一)按规定着装按规定着装,就是要求职工在生产劳动时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否则不准进入现场。
为什么进入生产岗位必须要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呢?这既是安全生产的需要,也体现了国家对职工生命安全的重视和负责。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干什么工种的活,就应该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具体有如下规定:(1)在禁火区内,禁止穿化纤服上岗。
化纤织物在摩擦时易产生静电火花,给禁火区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又由于化纤织物在高温下呈熔融状,粘附皮肤,加重烧伤伤势,不利于抢救。
例一:1988年2月X日8:30,某石化公司石化厂聚丙烯装置由于反应不好,被迫停工检修。
上午将人孔打开进行通风置换,14点由3名维修工进行清釜作业,1人在釜内清理结块,2人在釜外人孔处接料,3人轮流进釜清理。
14:15釜外人孔处产生静电火花引燃釜内可燃气体,发生闪爆,3人烧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釜外接料的职工身着涤纶服装,在接、传料的活动中,粘块与衣服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并引燃可燃气体(事故后对被烧的涤纶衣服进行检查,发现前胸左侧有烧黄痕迹,面积为lOmm×lOmm);通风置换不彻底,釜内残存可燃气体,在清理搬运结块的过程中,残存于不易被置换部位的可燃气体不断逸出,充满空间,遇静电火花发生爆炸也是主要原因。
例二:1998年9月7日晚,某石化公司拉运废油的厂外人员夜间私自进入乙烯罐区隔油池抽油,因愚昧无知、不懂得起码的安全常识,将非防爆闸刀引入隔油池内准备用潜水泵抽油,一人站在隔油池内推闸刀时产生火花,隔油池发生闪爆,池内人在池外同伙的帮助下,从直梯爬出,身上穿的化纤衣服全部熔融粘着大片皮肤脱落,只有下身穿着棉内裤的地方皮肤较为完好。
(2)在接触腐蚀性物质时,除应穿戴由耐腐蚀材料做成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要戴好防护眼镜。
例如:1999年5月5日,某石化公司乙烯车间一名职工在检查次氯酸钠泵时,次氯酸钠溅人眼中,造成双眼灼伤。
(3)在接触有毒物质时,除应穿戴好防止毒物渗透的防护用品外,必要时要戴防毒面具。
例如:2003年1月1日7:30,某炼化分公司因外电网故障,发生晃电,在紧急处理事故时,因慌乱一名气柜操作工未佩戴气体呼吸器,在撤离过程中硫化氢中毒抢救无效死亡,另有3名现场和控制室操作工轻度中毒。
(4)高空作业现场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5)高温作业区,要穿戴好由耐高温材料制作的劳动防护用品。
(6)在有放射性物质的场所,要穿戴好防辐射的防护用品。
(7)特殊工种操作工,应按该工种的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2.常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大致可分以下四种:(1)一般工种劳动保护用品——有工作服、工作手套、工作帽、工作鞋、护袖、围裙等。
(2)特殊工种劳动保护用品——有面罩、脚盖、护目镜、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3)工业卫生专用防护用品——有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噪声耳塞、防腐蚀工作服、防辐射工作服、石棉工作服等。
(4)保险防护用品——有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安全网等。
3.种类繁多的劳保用品,是为适应不同岗位和不同工种的需要而配备的。
因此,进人生产岗位,必须要按工厂规定着装。
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的作用有五个方面:(1)防止经呼吸道吸人毒物。
化工生产一般都有尘毒危害,生产中的尘毒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其次是皮肤,而单纯经消化道进入而引起中毒的情况比较少见。
多数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均是经呼吸道吸人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
因为肺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面积大,特别是肺泡壁极薄,只有1~4微米厚。
其表面又为含碳酸的液体所湿润,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肺泡对毒物的吸收极其迅速。
如人体吸进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氢或苯等,在数分钟内就可中毒昏倒。
另外,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被肺泡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无法起到解毒作用,所以有更大的危险性。
因此,进入有毒生产岗位,必须佩戴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专用防护用具。
例如:20m年1月31日15:30,某建设公司北京项目部在某公司含氟油脂改造项目施工中,作业人员使用浸有四氯化碳的抹布进入新制作的罐内进行脱脂作业,由于罐内通风不良,作业人员也未戴防毒面具,作业过程中出现中毒,监护人和班长先后进人罐内施救时也发生中毒。
(2)防止由皮肤进入。
这也是职业中毒较为常见的途径。
通过皮肤吸收毒物也有三条途径:表皮屏障、毛囊、汗腺。
经皮肤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肝脏而直接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毒物经皮肤吸收的数量和速度除与毒物的水溶性、脂溶性、浓度和气温、湿度有关外,还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吸收毒物越多,中毒就越重。
反之,中毒就轻。
气态毒物,还能被皮肤呼吸孔直接吸收。
如果上班时打赤膊、着短裤、穿凉鞋,这就扩大了外露皮肤与毒物的接触面积,如果在高温场所操作,外露皮肤会直接吸收环境中的毒物和高温物体的辐射热,不穿工作服反而比穿工作服要热,容易得热射病。
(3)防止烧伤、烫伤、灼伤、冻伤。
石油化工操作人员常常接触高温、深冷和酸碱等腐蚀性物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受到烧、灼、冻伤等伤害,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可以起到避免或减轻这些伤害的作用。
例如:某厂对苯二甲酸酐车间一工人赤膊上班操作,当他向地下缸放料时,缸内的残余可燃物未排除干净,碰到400℃的高温物料而着火爆炸,他的上身和脸部烧伤,而戴了手套的双手和穿工作裤的下半身均没烧伤。
1987年8月10日,某公司芳烃厂操作工陈某,未穿胶靴站到稀碱液中作业,造成下肢烧伤。
(4)防止触电。
生产岗位也经常接触到电气设备。
检修时,常使用移动式电气设备,在使用这些电气设备时,应按规定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若稍有疏忽,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例一:某厂压缩车间一班长,在使用电钻时未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由于电钻漏电(无接地、接零保护)而触电死亡。
例二:2000年8月5日,某建设公司在进行输气管线施工,将角向磨光机掉人施工现场泥水中。
磨光机被水浸湿,拣起后经简单烘干处理,在未作测试情况下,就将磨光机通电使用。
由于未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电工又未按规定戴绝缘手套,在拿取磨光机时触电死亡。
(5)方便操作,防止事故。
有的职工对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样既影响生产,也妨碍操作,容易发生事故。
例如:某厂一工人上班后未换工作服和工作鞋,为了拉一只被烧碱池中管子卡住的麻袋,又怕弄脏自己的衣服、鞋子,便选择了一个位子不佳但较干净的站脚点,左脚踩碱管,两手抓住麻袋,使劲往上拉,由于失控跌人碱池,严重灼烫而死。
由此可见,不按规定着装进人生产岗位或施工现场,个人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也就不能保证安全生产。
(二)关于班前饮酒酒能刺激神经,这是人所共知的,其原因是酒内含有大量的乙醇(酒精)。
乙醇最重要的药理作用是能抑制大脑的神经功能,当人饮酒使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和运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