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明天考试知识点总结

明天考试知识点总结

明天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历史中国历史的复习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历史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明到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孔子学说的发展,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学生应该熟悉黄帝、尧舜、夏商周三代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甲骨文、青铜器的认识、诸子百家的宗教以及孔子学说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

2. 中国中古历史中国中古历史以唐宋元明清五代十国为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唐朝的开元盛世、五代十国的乱世、宋朝的科举制度、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朝的海外贸易、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此外,也要了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文化等。

3.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学习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政治变革、对外关系等。

如清朝的衰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还需要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二、地理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关于地球表面形成、地球地形、地貌、气候、人文环境等,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对于提高自然科学综合素养非常重要。

1. 大气环境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大气圈和大气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大气圈的气候气象现象,如气压、风力、云的性质等;大气圈的自然环境对地球生物、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

2.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的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理的地球地貌和地理的地球资源。

地球地貌主要包括地理地貌、地理地形、地理地势和地理地貌类型等;地理资源主要包括地理资源的种类、地理资源的分布、地理资源的利用和地理资源的保护等。

3.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包括地球地理和地球人文环境。

内容包括地球人文环境,地球人文环境与地理地貌的关系,地球人文环境与地理资源的关系等。

对于中国的民族、地域、族群、民间风俗、宗教信仰、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政治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国家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治运作、政治活动等。

行测应该重点复习什么

行测应该重点复习什么

行测应该重点复习什么行测应该重点复习什么行测复习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考试内容:行测主要包括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部分,需要对每个部分都有基本的了解,知道哪个部分自己擅长、哪个部分薄弱。

2.制定复习计划:行测需要全面复习,根据自己薄弱环节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3.掌握解题技巧:在刷题之前,需要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可以通过看视频、看书等方式学习,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4.大量刷题:通过刷题来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解题能力,建议刷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注意总结规律和规律背后的原理。

5.巩固基础知识:行测考试虽然是以应试为主,但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学习和掌握。

6.提升语言理解能力:行测中的言语理解部分需要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

7.保持良好的心态:行测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总之,行测复习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注重解题技巧、刷题、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重点。

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要提高行测考试的成绩到80分,需要系统地复习,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复习计划,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考试:了解行测各个部分的分数和整体难度,为每个部分制定合适的复习策略。

2.制定计划: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复习计划,包括每天看什么书,做多少练习题,以及何时进行自我测试等。

3.复习基础知识:行测考试包括语文、数学、逻辑等多种基础知识,需要全面系统地复习。

可以参考教材和习题集,确保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

4.提升做题速度:行测考试时间相对紧张,需要快速准确地答题。

通过大量练习,可以提升做题速度和效率。

5.优化解题策略:不断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策略。

可以参考答案解析,理解不同题目的关键信息、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重点复习知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重点复习知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重点复习知识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点一在社会中成长1、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知识点一网络改变世界1、为什么说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P10-12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为什么说网络推动了社会进步(网络对社会进步的意义)?P12-13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族形式,拓宽了民族渠道。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重要作用。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3、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P15-16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呗侵犯,会给被侵犯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背诵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背诵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概述。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存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发展的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晚清政府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其内容是“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且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复习时应注意的考试重点

复习时应注意的考试重点

制定每日复习计划
根据复习阶段和科目,制定每日复习计划,包括要复习的章节、练习题量、复习时间等。
合理分配时间
根据各科目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复习时间,确保重点科目得到足够的复习。
精选复习资料
选择权威的教材、辅导书和题库,确保复习资料的质量和全面性。
利用多种资源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还可以利用在线课程、视频教程、学习网站等多种资源进行复习。
识别重点
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判断哪些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加大复习力度。
攻克难点
针对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制定专项复习计划,确保攻克。
02
CHAPTER
制定复习计划
确定复习开始时间
根据考试日期,合理安排复习开始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复习。
划分复习阶段
将复习时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等,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复习重点和目标。
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和记忆。
复习时,要注重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加深记忆。同时,实践应用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4
CHAPTER
注重复习质量
定期自我评估
在复习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找出薄弱环节。
重视模拟考试
了解各类题型的特点和常见考点,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熟悉题型与考点
多角度思考
强化实践练习
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应试能力。
03
02
01
05

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要点(最完整)

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要点(最完整)

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要点(最完整)语文
1. 字音、词义和词语的辨析
2. 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 阅读理解和应用
4. 文章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数学
1. 数的认识和理解
2. 四则运算的运用和计算
3.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4. 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认识和计算
5.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6. 初步代数的理解和运用
英语
1. 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
2. 句子的构造和语法的运用
3. 短文的阅读和理解
4. 书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科学
1.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天气现象和季节的认识和理解
3. 物体的变化和性质的观察和实验
4.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和影响
社会
1. 祖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异
3.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基本知识
4. 社会生活的规则和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体育
1. 基本体育动作和技巧的掌握
2. 协作和竞技的精神培养
3. 健康和生活惯的促进
音乐
1. 声音的认识和欣赏
2. 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3. 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法的初步了解美术
1. 线条和色彩的认识和表现
2. 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培养
3. 艺术品的传达和表达
品德与生活
1. 心理、人际关系和情绪的认知和处理
2. 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的培养
3. 安全和健康的意识和惯的养成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各学科的总复习要点,希望能对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必考重点复习资料

语文必考重点复习资料

语文必考重点复习资料语文是学生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之一,中考、高考、各类考试都离不开语文的考核。

为了复习好语文,需要了解语文的必考重点。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一下语文必考重点复习资料。

一、文章阅读理解语文文章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因此阅读理解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阅读理解的复习及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积累词汇,提高阅读速度和识字能力。

2.初读时注意文段的标题和首尾句,掌握文章大意。

3.理解每个句子的意义、场景和人物关系,把握文章细节。

4.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推理、归纳、排除、总结等。

二、作文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另一项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一般占总分的30%以上。

作文的复习及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掌握写作规范和基础知识,如书写、段落、标点等。

2.积累写作素材和表达方式,如词汇、句式、语法等。

3.注重写作技巧和结构,如清晰的思路、合理的结构、生动的描写等。

4.注意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根据不同的题材和题目要求灵活运用语言。

三、文言文阅读及翻译文言文是语文考试中一个较难的考点,但往往也是分值较高的一个部分。

文言文的复习及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熟悉文言文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尤其是常用的古文词汇和句型。

2.掌握古代文化、历史和哲学知识,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3.练习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并熟悉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文言文句式和问法。

四、修辞手法和语文知识点语文学科中还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掌握,如修辞手法、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等。

这些内容在语文考试中也可能会出现,因此需要在复习中加以重点练习。

具体的复习方法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熟悉古代诗文名篇和现代文学作品,掌握诗歌、散文、小说的常见结构和艺术特点。

3.练习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如语气、语调、语态、逻辑等。

4.当然还要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练习,如寓言故事的写作、写作好的标题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总结重点(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总结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打鱼 为生。 • 2.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 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 树,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 乱交杂。 • 3.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 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第五单元复习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 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 亮,东晋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 渊明集》。 • 2.《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 学家。有《刘梦得集》。 • 3.《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 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太极 图说》《通书》等。 • 4.《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散 文家。
第三部分:重点词语
• • • • • • • • 21课 一、重点词语的解释 1.缘( )溪行 2.落英( )缤纷( ) 3.渔人甚( ) 异( )之 4.复( )前行 5.欲( )穷( )其林 6.仿佛( )若( )有光 7.初( )极狭 8.豁然( )
• 1.缘(沿着,顺着)溪行 • 2.落英(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很,非常)异(惊异,诧异)之 • 4.复(继续,再)前行 • 5.欲(想要)穷(穷尽)其林 • 6.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有光 • 7.初(起初)极狭 • 8.豁然(宽阔明亮的样子)
三、古今异义
• • • • • • 1.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 4.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 • • • • • • •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6.便扶向路 古义 今义 7. 仿佛若有光 古义 今义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 今义
• 9.屋舍俨然( ) • 10.桑竹之属( ) 11.阡陌( )交通 • 12.鸡犬相闻( ) • 13.黄发( )垂髫( ) • 14.为具言( )所闻 皆叹惋( • 15.余人各复延( ) • 16.便扶( )向 ( )路 •

• • • • • •
9.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10.桑竹之属(类) 11.阡陌(田间小路)交通 12。鸡犬相闻(可以相互听到) 13.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14.为具言(详细地说出)所闻 皆叹惋 (感叹,惋惜) • 15.余人各复延(邀请) • 16.便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路 •
• 1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经 历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 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译: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 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 里人告辞离去。 13.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 22课 • 一、重点词语
• • • • • •
1.惟吾德馨() 2.淡笑有鸿儒() 3.住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 5.无案牍()之劳形() 6.可爱者甚蕃()
• • • •
一、重点词语 1.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淡笑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3.住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 问的人) • 4.可以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 5.无案牍(官府公文)之劳形(使身 体劳累。形,身体) • 6.可爱者甚蕃(多)
第二部分:字音字形
• 1.字音 • 浔( ) 豁( )然开朗 俨( )然 阡( )陌 ( ) 垂髫( ) • 叹惋( )诣( )铭( )馨( )淤( )泥 • 濯( )清涟( ) 亵( )玩 隐逸( ) 罔( ) • 贻( )黍( ) 箬( )篷 糁( )髯( ) • 诎( )倚( ) 船楫( )壬( )戌( )篆( )
• 修狭(xiá) 和睦(mù) 怡(yí )然自乐 骥 (jì 苔(tái)痕 ) • 鸿(hónɡ)儒(rú) 案牍(dú) 蕃(fán) 袒 (tǎn) 矫(jiǎo) • 器皿(mǐn) 椎髻(jì 虞(yú)山 决眦(zì ) ) 花溅(jiàn)泪 • 搔(sāo) 不胜簪(zān) 逾(yú)墙 邺(yè)城 妪(yù) • 泣幽咽(yè) 邑(yì ) 间(jiàn)隔(ɡé) 无 人问津(jīn) 篆(zhuàn)
• 修狭( ) 和睦( )怡( )然自乐 骥( )苔( )痕 • 鸿( )儒( ) 案牍( )蕃( ) 袒( )矫( ) • 器皿( ) 椎髻( ) 虞( )山 决眦( ) 花 溅( )泪 • 搔( ) 不胜簪( ) 逾( )墙 邺( )城 妪 ( ) • 泣幽咽( ) 邑( ) 间( )隔( )无人问津 ( ) 篆( )
• 浔(xún)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 阡(qiān)陌(mò) 垂髫(tiáo) • 叹惋(wǎn) 诣(yì ) 铭(mí ng) 馨(xīn)淤 (yū)泥 •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xiè)玩 隐逸(yì ) 罔(wǎng) • 贻(yí 黍(shǔ) 箬(ruò)篷 糁(sǎn) 髯 ) (rán) • 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én)戌(xū) ) 篆(zhuàn)
• • • • • • • • •
5.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不值得 今义 不充足 6.便扶向路 古义 沿着,顺着今义 扶持 7. 仿佛若有光 古义 隐隐约约 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 好像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 邀请 今义 延长,延伸
四、重点句子翻译
•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2.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3.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4.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 • 5.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 鸡犬相闻。
二、一词多义
1.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对,向) 2. 舍 便舍船 (丢下) 屋舍俨然(房屋) 3. 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 1.为 •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 外人道也(对,向) • 2. 舍 • 便舍船 (丢下) 屋舍俨然(房 屋) • 3. 寻 •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译:村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 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4.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 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 16.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译:却没有实现,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 就再也没有人问询了。
• 5.《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 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 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 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 6.《杜甫诗三首》作者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 称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 圣”。
• 1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 • 1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 • 13.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 外人道也。” • 14.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 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 16.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 • • • • • •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中通外直( ) 9.香远益( )清 10.亭亭( )净植( ) 11.而不可亵( )玩焉( ) 12.予( )谓( )菊 13.陶后鲜( )有闻 14.宜( )乎众矣
• 7.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濯(洗涤)清涟 而不妖(妖媚) • 8.中通外直(中间空,外面直) • 9.香远益(更加)清 • 10.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立) • 11.而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焉(语气 助词) • 12.予(我)谓(认为)菊 • 13.陶后鲜(少)有闻 • 14.宜(应当)乎众矣
• • • •
• • • •
7.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 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8.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 (来款待他)。 9.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 )人来此绝境, 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0. 不复出焉,遂(suì )与外人间(jiàn)隔。 译: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就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了。
• 2.形近字
• 髯( ) • 鬓( ) 阡( ) 搔( ) 纤( ) 骚( )
• 3.多音字
• 咽:哽咽( );咽( )喉;狼吞虎咽( ) • 兴:兴( )高采烈;兴( )办
• 2.形近字
• 髯(美髯) 阡(阡陌) • 鬓(鬓发) 纤(纤细) 搔(搔首弄姿) 骚(骚乱)
• 3.多音字
• 咽:哽咽(yè);咽(yān)喉;狼吞虎咽(yàn) 兴:兴(xì nɡ)高采烈;兴(xīnɡ)办
• 1.芳草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多指味 道鲜美 • 2.阡陌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指各 种运输业和邮电业的总称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妻子 古义 妻子和儿女 今义 男子的配 偶 • 绝境 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指没有 出路的地方 • 4.无论魏晋 古义 不要说,不必说 • 今义 关联词语,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同
• • • • •
4.乃 见渔人乃大惊 ( ) 乃不知有汉( ) 5. 遂 遂于外人间隔( ) 遂迷,不复得路( ) 6. 之 忘路之远近( ) 渔人甚异之( ) 闻之,欣然规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