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2)班数学导学案三、自我检测(一)填空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相对的面( )。
( )个顶点,( )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
2、长方体的最多有( )面是正方形。
3、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叫做长方体的( )、( )、( )。
长方体有( )条长,( )条宽,( )条高。
http://w ww.xkb1.c om(二)说出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多少?(单位:厘米cm )长 ,宽 ,高 ; 长 ,宽 ,高 ;长 ,宽 ,高 ; 长 ,宽 ,高 ;(三)、判断(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3)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相等。
( ) (4)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 ) (5)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 四、拓展延伸1、看右图填空(单位:厘米):①、它的前面是( ),长是( ),宽是( ),高是( )。
②、它的上面是( ),它的长是( ),宽是( )。
③、它的左面是( ),它的长是( ),宽是( ),。
2、思考:试求右图长方体所有棱长的和。
思考:怎样求长方体所有棱长的和,试总结出公式。
棱长总和=152265517128512710五年级数学导学案二、展示交流三、自我检测(一)、填空。
1、正方体是由()个完全相同的()围成的立体图形。
2、正方体有()个顶点,()条棱,它们的长度()。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二)、看图并填空。
(单位:厘米)(1)这是一个( )体。
(2)它的棱长是( )厘米。
(3)棱长之和是( )厘米。
(4)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法官我来当X|k | B| 1 . c |O |m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正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导学案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
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
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
项目 内 容1.下面的物体中,( )的形状是长方体。
A.地球仪B.啤酒瓶C.铅笔D.装冰箱的纸箱2.长方体。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 ),( )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有( )条棱,( )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 )个顶点。
(4)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
3.正方体。
(1)正方体的6个面( )。
(2)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是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可以看成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
5.用60cm长的铁丝焊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cm。
6.王平用塑料为班级做了一个粉笔盒,这个粉笔盒的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6厘米、6厘米。
这个粉笔盒的所有棱长之和是多少厘米?温馨提示学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知识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D2.(1)6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2)12相对(3)8(4)3不相等3.(1)都相同(2)都相等4.66相等5.56.108厘米2长方体的表面积项目内容1.填空。
2017年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基于标准的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教材、学习巩固、课件授课时间:15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7年3月【背景】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本单元将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三方面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同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的基础。
【课程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 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资源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
2、教案:本年级组老师根据学校、班级学情编制教案。
3、练习:课本后的“做一做,练习”、我校自己的编制的堂堂清题卡、口算题卡、《数学基础训练》4、其它资源:(1)书籍:《数学教师用书》、《小数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课改实用手册》《小学生数学学习报》等(2)网络: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3)音像制品:教学光盘(4)教具:图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5)学具:学生根据需要自己制作或者搜集各种学具正方体。
补充: 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数学情景,设置问题链,通过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来驱动任务完成,促使目标的达成。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十二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学习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习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展台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填空0.54L=()ml=()cm32430ml=()L=()dm34L30ml=()L=()ml 320ml=()dm3 2、判断(1)容积的计算方法以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2)一个量杯能装水10毫升,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毫升。
()(3)一个纸盒体积是60立方厘米,它的容积也是60立方厘米。
()二、探究新知:(一)设问导学1、自主学习51页例6。
想:放入雪花梨前量杯里的水是()毫升,放入雪花梨后量杯里的水和雪花梨共有( )毫升,那么雪花梨的体积就等于()思考:如果量杯中的水是满的,再放入雪花梨的话,杯里的水会( )。
溢出的水的体积正好 ( )三、巩固练习:1、填空2.8 dm3=( ) cm3 720 dm3 =( ) m30.8L=( )ml 32 cm3 =( ) dm351000ml= ( )L 2.7 m3 =( )L1200ml=( ) cm3 4.25 m3=( ) dm3=( )L1.24 m3=( )L=( )ml 3.06L=()L()ml2、解决问题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和宽均为2分米,向容器倒入5.5升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
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5厘米。
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四、拓展延伸:一个长方形鱼缸,长80cm、宽50cm,蓄水深20cm,现将一块小假山完全放入水中,此时水面上升2cm,求这座小假山的体积?1、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简析及正方体与长方体导学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表面积:教材加强了独立探索、动手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二、表面积的计算: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明确: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
三、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五、综合应用粉刷墙壁1、活动步骤(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倒数的认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主要分四个活动呈现:1、在观察活动中,认识倒数;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3、在操作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4、在现实情境中,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经历法则的推到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到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单元教学重点: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4、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
学情分析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好的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乘法的意义进行学习。
重难点突破:本单元是小学分数学习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困难的一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的情况做详细的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可以对学生进行访谈与调查,选择学生对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本单元的内容中,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时可采取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切忌只要求学生背诵算则,而不注重对算理和算则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案导学案

最新⼈教版⼩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教学案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做长⽅体的长、宽、⾼。
习惯上,长⽅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中较长)拓展:⽼师将长⽅体横放、竖放,让学⽣分别说出长⽅体的长、宽、⾼。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体,知道了长⽅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说,这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教师:我们把长、宽、⾼都相等的长⽅体叫做正⽅体或者叫⽴⽅体。
练习五的第4、5、8、9题。
今天这节课,⼤家有什么收获?(学⽣畅所欲⾔谈收获,教师将学⽣的发安全教育:课间⽂明玩耍,不追打,上下楼梯靠右⾏第2课时正⽅体
个⾯,都是正⽅形,每个⾯的⾯积相等。
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的⼩正⽅体⽊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体,学⽣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执笔:项建波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备课人:金马镇中心小学时间:40分钟【学习内容】:P33~3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长方形、正方形纸板。
预习案一、温故知新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3征?二、自主探索(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标出它们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2、分别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展开(纸盒粘接处剪掉),平铺在桌子上,仔细观察。
3、在展开图上把面积相等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面?探究案一、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说一说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关系?2、生生互动: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填一填:长方体或正方体()个面的(),叫做它的()二、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观察教材例1:,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可以怎样计算?(写在下面)2、对照长方体实物和展开图,想一想,写出你计算过程。
方法一:方法二: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上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右面的面积:表面积:表面积:答:至少需要平方厘米纸板。
3、总结方法: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可以求()面的面积,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面、()面、()面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
4、自主探索,解决P35例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 课时 主备人长方体的认识第三单元第 1 课时课型 新授课欧俊审核人1、我能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执教时间 执教人学习目标 2、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我能在观察、比较和测量形成空间观念。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学习方法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 掌握长方体特征。
学习难点 掌握长方体特征。
教学准备 ppt、学案师导案自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生学案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粉笔盒、牙膏盒都属于立体图形,主 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 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学 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习 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 哪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 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3、用尺量一量,长方体 的棱长度相等。
约 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7。
分教 师 可 以 有 针 对 性 地 试着照教材第 19 页例 2 提示用筷子、木棒和橡圈做一个长方体合 钟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框架,找出相应的长、宽、高,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作1、长方体的 12 条棱可以分 组,每相对的( )条棱算作︶ 探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一组,可以分成()组;每组棱的长度。
相交于一个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究让学生合作探究。
2、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也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约3、长方体有 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10叫做长方体的、、。
4、长方体的总棱长=分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钟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汇课 堂 上 老 师 尽 量 多 让 归纳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报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展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示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相对的棱的长度。
︵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约 的经验。
1达0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如图:标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分(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钟检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 是哪个面︶测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2)哪个面的长是 6 厘米、宽是 4 厘米︵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3)面积是 48 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约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4) 这个长方体的总棱长是多少厘米7 解。
4cm 6cm分钟拓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1、一个长方体,长 5 厘米,宽厘米,高 2 厘米。
8c这m 个长方体的︶展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棱长和是多少厘米 2、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 12 厘米,宽 10 厘米,高 5 厘米的长方延 正。
形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伸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96 厘米。
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4、 小卖部要做一个长,宽 40cm,高 80cm 的玻璃柜台,现要在约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6分板长方体的认识钟书︶设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计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长方体的总棱长=形)围成的 。
图形。
课 后 反 思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 课时 主备人正方体的认识第三单元第 2 课时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欧俊审核人执教人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我能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目标 2、通过观察和比较,我能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我的操作能力,发展我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学习方法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 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主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 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学 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1、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习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2、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正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 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 开,比一比,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约 励和时间要求。
3、用尺量一量,正方体 的棱长度相等。
7分教 师 可 以 有 针 对 性 地 1、正方体是由 个 的正方形围成的 图形。
正方体也有合 钟 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作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探相同点不同点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究形 顶体 面棱面的形状 面积棱长让学生合作探究。
点︵每 个 同 学 都 可 以 充 分 长方体 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10正方体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 分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钟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汇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报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1、归纳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展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2、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示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 的经验。
约1达0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标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分一、填空: 1、棱长是 3 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 )厘米。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6 个面的钟检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 面积( ),12 条棱的长度( ),它是特殊的()体。
︶测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约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3、长方体框架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分成(每组有( )条。
二、判断: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组,7 解。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分3、长方体六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 )钟拓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展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是( )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 a,棱长之和是(),当 a=6 厘米时,延 正。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伸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5 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4、用 72 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约长是多少厘米6分板正方体的认识钟书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6 个面的面积( ), ︶设12 条棱的长度( ),它是特殊的()体。
计课 后 反 思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 课时 主备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三单元第 3 课时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欧俊审核人执教人1、我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从而建立表学习目标 面积的概念。
2、我能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五体环的:表自面主积学。
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学习方法3四、步发:展学空、间交概、念练,、培导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学 生 在 个 人 理 解 教 材 1、自学教材第 23 页,我会发现:主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 ①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关系:、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学 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习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 面积相等,每个面都等于:︵ 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 所以,长方体的表面就是:约 励和时间要求。
②正方体每个面都相等,都是 形,每个面都等于: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就是:7分教 师 可 以 有 针 对 性 地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 24 页例 1、例 2 练习。
合 钟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例 1:上、下每个面,长,宽,面积是;作前、后每个面,长 ,宽 ,面积是;︶ 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 探左、右每个面,长 ,宽 ,面积是;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表面积: 究让学生合作探究。
︵约每 个 同 学 都 可 以 充 分 例 2: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求。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 10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分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 思考: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钟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桶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 4 壁贴上一圈商标纸④给水池抹水泥汇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报 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展示︵约1达0一 是 学 生 小 组 内 部 或 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标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2、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 10cm,宽 6cm,高 12cm, 分钟检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 前面的面积是:算式()︶测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上面的面积是:算式()︵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左面的面积是:算式()约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那么这个长方体的饼干盒的表面积是()7 解。
3、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 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分是多少钟拓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1、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无盖水桶,长是 5dm,宽是 4dm,高是 6dm,︶展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制作这个水桶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延 正。
2、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 50cm、40cm、32cm,伸做 3 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3、一个正方体玩具的表面积是 45cm ² ,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约少平方厘米6分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钟书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⑴长方体的表面积=计⑵正方体的表面积=课 后 反 思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 课时 主备人体积和体积单位第三单元第 4 课时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欧俊审核人执教人1、我能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体积的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2、我能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学习方法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 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