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填埋场沼气的形成、处理方法及利用
“沼气”综合利用浅析

“沼气”综合利用浅析“沼气”是由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经过发酵而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在农村环境中,沼气能够广泛应用于家庭用燃气、燃烧发电、农业生产等方面。
下文将从沼气的产生、收集、处理以及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沼气的产生沼气是通过有机物质的厌氧发酵产生的。
传统农村的人畜粪便、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都可以作为沼气的原料。
通常情况下,这些有机废弃物被收集并送入到沼气池中,沼气池内的氧气被消耗,导致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发酵产生沼气。
此外,在沼气池中进行的发酵过程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些有机腐烂产物。
二、沼气的收集沼气的收集是利用沼气池内气体压力差异,将沼气集中排出的过程。
传统的沼气池是有压力的,这意味着沼气内压力比外界大,可以通过设计管道将沼气输送到特定用途。
这种方式的问题是无法实现精确的控制,有时候甚至会有漏气的风险。
现在,一些更现代化的沼气收集系统利用了压力差异的原理。
例如,集装箱沼气池使用卷动膜,通过调整膜的收缩和膨胀来控制沼气的流量。
三、沼气的处理沼气常常需要经过处理才能用于特定的应用。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通过过滤和脱硫来净化沼气。
然而,现代技术使得更高级的处理方法成为可能。
例如,可以使用生物反应器来处理沼气,使其转化为更高烷低烯烃。
此外,燃气发电机可以帮助沼气转变为电力,并且还可以利用废热来加热水或者流入发酵池。
尽管现代技术更可靠且有效,但是对于一些较为贫穷的农村地区而言,传统的处理方法更为切实可行。
四、沼气的利用沼气的利用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见的沼气利用方式有以下几种:1. 家庭用燃气:沼气可用于煮饭、照明、取暖等方面;2. 燃烧发电:沼气可用于发电,提供电力给农村地区,同时可供一些负载运作;3. 农业生产:沼气池中的中性沉淀物,可以作为肥料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并可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4. 工业生产:沼气可以被用作一些工业过程的燃料或化学原料,例如生产化学肥料。
垃圾填埋场的沼气提取与利用

ce n e s a d h a a u ft e c mp e s d g s f m F o o i a t a d l a e t e s me a h t f la n s n e t l e o o r s a r L G f l w se ln f l r a s t a v h e o s d i h o L NG, t a u s t t P n N Ast e ce n f e , t a e u e o e t u p y p we e e a i n i c n s b t u eL G a d L G. l a l i c n b s d frh a p l . o rg n r t , i h u s o
2 垃 圾 产 沼 回收 的经 济 性
我 国垃 圾 的产量 巨大 ,全 国建 制 市 6 8个 ,城 6
市 人 口 35 . 3亿 人 (02年 ) 非 农 业 人 口 达 22 20 . .
决 了沼气 对环境 的污 染 ,保护 了大气 及周 围环境 又
可创造显 著 的经济价 值 。作为 一种 新型 的再生 性能 源 ,其潜 藏 的商业价 值 和社会 效益 应受到 社会 各界
的广泛关 注 和重视 。 ‘
的安全 生产 埋下 了隐患 。 因此 将垃 圾填埋 场 的 释放 气 进行 综合 处理 .提取 有利用 价值 的成 分 ,使 其成 为 可持 续利 用 的二次能 源是现 实工 作 中必须 解决 的
Meg ho a (C EC k g R f c r E g er g o sln op. nhn14 0 , h a n am n A R oi & e aty n i ei nut gC r. sa 10 2 C i ) Z n r o n nC i A n
浅谈填埋场沼气的形成、处理方法及利用

浅谈填埋场沼气的形成、处理方法及利用综合分析垃圾卫生填埋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及甲烷形成的条件。
通过对填埋场沼气的处理方法探讨,得出结论:在大型填埋场利用沼气发电是科学有效的。
标签:填埋场沼气甲烷发电0 引言卫生填埋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垃圾处理方法,近几年国内陆续建造了一批规范的卫生填埋场,并相继投入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生填埋场数量不断增加,每一填埋场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气。
沼气是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此外还可能有少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
1 沼气的危害甲烷存在填埋场的垃圾层内时,由于缺氧,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但它从填埋场内逸出时,甲烷含量达到5—15%(爆炸界限)时,就可能引起爆炸。
同时,填埋场沼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从填埋坑逸出的过程中,会向填埋坑周围的土壤中扩散,使土壤中的PH值下降,使土壤中造成嫌气性气氛,从而会引起某些植物死亡。
另外,填埋场沼气中的少量氨气和硫化氢,还会污染空气。
2 沼气的形成2.1 好氧分解阶段填埋坑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最终分解成稳定的产物,这些稳定的物质,不可能提供什么能量。
2.2 厌氧分解不产生甲烷阶段当好氧分解反应将废物填埋坑中存留的氧气基本耗尽时,厌氧微生物开始活动,在此阶段,微生物利用硝酸根、硫酸根作为氧源,产生硫化物、氨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此阶段迅速产生二氧化碳而不产生甲烷。
2.3 厌氧分解开始产生甲烷阶段当有机物已部分转化成为有机酸,废物层中的氧气已经耗尽,温度、湿度、PH值都比较合适时,甲烷菌便开始繁殖,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同时也放出二氧化碳,在这一阶段,甲烷产量逐渐增加,坑内温度可能上升到55℃,当产气稳定时,表明第三阶段结束。
2.4 稳定产气阶段在此阶段中填埋层稳定地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3 甲烷形成的条件3.1 厌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氧对于甲烷菌是有毒的。
3.2 温度甲烷菌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温菌,它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30—38℃;另一类是喜温菌或称高温菌,其最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50—58℃。
填埋场气的收集与利用

填埋场气的收集与利用填埋场气(Landfill Gas)是指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氧气等。
填埋场气的收集与利用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效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填埋场气收集与利用的详细分析。
一、填埋场气的收集填埋场气的收集是填埋场气利用的前提。
一般来说,填埋场气的收集方式有以下几种:1.被动收集系统:被动收集系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填埋场气收集方法。
该系统利用垃圾填埋层中的自然渗透通道,将填埋场中的气体导出,然后通过管道导入储存设备或燃气发电机。
被动收集系统的优点是成本低、操作简单,但需要较长的渗透时间和较大的场地面积。
2.主动收集系统:主动收集系统是一种更高效、更可控的填埋场气收集方法。
该系统通过在填埋场表面设置专门的收集井或导气管道,将填埋场中的气体导出,然后通过管道导入储存设备或燃气发电机。
主动收集系统的优点是收集速度快、可控性强,但需要较高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3.综合收集系统:综合收集系统是一种将被动收集和主动收集相结合的填埋场气收集方法。
该系统在被动收集的基础上,增加主动收集设施,以提高气体收集速度和效率。
综合收集系统的优点是结合了被动收集和主动收集的优点,但需要较高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二、填埋场气的利用填埋场气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填埋场气的利用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利用:填埋场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它们都可以作为能源来使用。
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用于燃气发电、燃料电池等领域;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能源,可以用于生产甲醇等化学品。
因此,将填埋场气转化为能源进行利用,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废弃物排放,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环保利用:填埋场气中的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将填埋场气进行环保利用,例如用于生产甲烷抑制剂等环保产品,可以有效地减少甲烷的排放,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填埋垃圾场的气体处理工艺

填埋垃圾场的气体处理工艺
填埋垃圾场的气体处理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垃圾覆盖层的设计:垃圾覆盖层是填埋垃圾场气体处理工艺中的第一关键步骤。
垃圾表面的覆盖层通常由土壤或其他材料组成,可防止垃圾中的气体逸出、水分渗漏以及垃圾的臭味等产生。
通过合适的垃圾覆盖层设计,可大大减少垃圾气体的产生量。
2. 有机物降解:在填埋垃圾场,有机物会分解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在填埋过程中,需要对垃圾进行掺混,以便有机物均匀降解。
此外,在填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调整填埋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以更好地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3. 气体抽取:填埋垃圾场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等)会逸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防止这些气体逸出,需要对气体进行抽取。
气体抽取分为垃圾内和垃圾外两个部分。
在垃圾内,通常会通过管道将气体集中抽取;在垃圾外,需要设置气体抽取系统,将气体集中运输到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4. 气体处理:抽取出来的气体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或利用。
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沉降、吸附、膜分离、生物处理等。
沉降和吸附适用于小规模的填埋垃圾场。
膜分离和生物处理则适用于大规模的填埋垃圾场。
其中生物处理一般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将抽出的气体经过处理后,将产生同时更好的能源价值。
处理后的气体可以用于供热、发电等方面。
填埋垃圾场的气体处理工艺旨在将产生的有害气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同时,气体处理也可以将垃圾产生的废气进行资源化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起到积极的作用。
浅谈填埋场沼气的危害形成和处理方法

1沼气的危害 .
甲烷存在填埋场垃圾层 内时 , 由于缺氧 , 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但它 镭 从填 埋场 内部逸 出空气 中 , 甲烷含 量达到 5 5 爆 炸界 限) 就可 -1%( 时 能 引起爆炸 。如果在填埋场附近有建筑物存在 , 沼气逸 出进建 筑物的 填埋 时间( 天) 某些密闭室 内( 例如地下室) , 就会 引起爆炸事故 。 世界上曾发生 过若 干 35有毒物质 . 起这种爆炸事故 重金属以及杀虫剂等有毒物质对 甲烷 菌是有毒 的 甲烷菌对 这些 同时 , 填埋场沼气中含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从填埋 有毒物质极为敏感 , 对各种生物过程 , 重金属都是有毒 的. 不过 在城市 坑逸 出的过程 中, 向填埋坑周 围 的土壤 中扩散 . 会 使土壤 中的 P H值 垃圾填埋坑 中, 一般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金属离 子浓度 下降 , 使土壤 中造成嫌气性气氛 , 而会 引起某些植物死亡 从 36水分 . 另外填埋场沼气中的少量氨气 和硫化氢 . 还会污染空气 形成 甲烷的过程有水 分子参加反应 . 其是微生物的生存及代谢 尤 2沼气的形成 . 活动也必须 在有充 分的水 分存在 的条件下才有 可能 . 所以水分是产生 沼气的形成过 程是非 常复杂 的, 填埋坑 的沼气是 由微生物分解 固 沼气 的重要 条件 。 在一定界 限内 , 废物层 中水分含量越 高. 产气速率也 体废 物中的有 机物 而产生 的, 其沼气生成有关 的微生 物活动可分为 四 愈大 。 个 阶段 。 3 废物 的粒度及容量 . 7 21 氧分解 阶段 .好 经验证 明, 垃圾填埋坑 的沼气产生速率 与垃圾 的粒 度即孔隙多少 填埋坑 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 的作用下 . 经过一 系列复杂的生 有关 , 在一定颗粒 的界 限内 , 物料 的粒 度愈小 , 孔隙率愈多 . 其 总表面 物化学过程 , 最终分解成稳定 的产物 , 这些稳定的物质 . 可能提供什 积也愈大 。固体物料的生物化学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 . 表面积 不 其 么能量 。 愈大 . 则反应速度也就愈快 2 厌氧分解不产生 甲烷阶段 . 2 4填埋 场沼气 的处理方法 . 当好氧分解反应将废物填埋坑 中存 留的氧气基本耗尽 时 . 氧微 厌 41 . 填埋场的气井 生物开始活动 , 在此 阶段 , 生物利用硝酸根 N 、 酸根 S 2 作 为氧 微 O硫 0~ 在填埋 固体 废物时 , 同时设置适 当数量 的气井 . 要 以将填埋 坑中 源, 产生硫化物 , 氨气和二氧化碳 , 所以在此阶段迅速产生二 氧化碳 而 的沼气导 出. 进行处理 , 如果 旧的填埋坑没有安设气井 . 则应在 填埋场 不产生 甲烷 。 上重新钻井 。 钻进的方法与普 通深水井钻井相 同。 废物层中没有岩层 . 2 厌氧分解开始产 生甲烷 阶段 . 3 般也设有 流砂 , 所以钻井是很 容易的。 但是 , 钻井时井 位的确定 主 在 当有机物 已部分转化 成为有机 酸.废 物层 中的氧气 已经耗尽 . 温 要依 据经验 , 前 尚无 可靠 的经验 。 目 可按公式进行计算 。 如美 国南加 例 度、 湿度 、 H值都段 , P 甲烷产量逐渐增加 , 内温度可能上升到 5 1 . 利福尼亚的垃圾填埋坑 , 坑 5 2 占地 1 公 顷 , 2 共设 2 0口气井 。 口 每 气井 的作 当产气稳定时 . 表明第三阶段 结束 用半径约 4 米 有的文献推荐 气井 与气井之 间的距离取 10 O 1 米 24稳定产气阶段 . 如果要 进行粗 略估计 . 可以用每 口 气井 的沼气逸出流量为数据进 在此阶段中填 埋层稳定 地产 生甲烷 和二氧化碳 行计 算。如果气井 的作用半 径为丁可以按 下式计算 :
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途径

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途径
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指的是对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气体进行
收集、处理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经
济效益。
目前,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环保和能
源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我国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一、发电方式。
利用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气体发电,是利用填埋
场气体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发电方式可以采用燃气发电机组、燃气轮
机和汽轮发电机组等。
其中,燃气发电机组在我国的垃圾填埋气体发
电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热利用方式。
填埋场气体还可以通过高温的方式进行热利用,其中包括利用地源热泵、余热回收和建设地下供暖管网等。
这些方式
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填埋场周边地区的供暖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程度。
三、制冷利用方式。
在冷链物流行业中,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也
能被用于制冷,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降低能源消耗。
目前,这种
技术的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
四、化工利用方式。
填埋场气体中的甲烷能够被用于合成二甲醚、氢气和氢气气体等化工产品。
这种方式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但在我
国目前还比较少见。
综上所述,垃圾填埋气体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十分有前景的领域,
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探索各种途径,将填埋场气体转
化为可再生能源,也将有助于减少社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填埋场沼气的组成

填埋场沼气的组成
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填埋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沼气,而沼气是一种富含甲烷的气体,含有其它多种组成成分。
下面列
举了填埋场沼气的主要组成:
1.甲烷(CH4)
甲烷占据了沼气的主要成分,其含量一般在50%-70%之间。
甲烷是一
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对大气的持续升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占据了沼气的20%~40%,是沼气中的第二大成分。
二氧化碳除了参与温室效应外,也是一种重要的气体肥料。
3.氮气(N2)
氮气的含量一般在5%~10%之间。
虽然氮气在大气中占据的比例很高,但是在沼气中的含量较低。
4.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沼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含量一般在0.1%~3%之间。
如果处
理不当,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5.氧气(O2)
氧气一般只占据了沼气的0.1%~1%。
由于填埋场一般是封闭状态,因此沼气中的氧气含量很低。
6.其他成分
沼气中还含有一些微量的成分,例如甲醛、苯乙烯等。
这些成分含量非常低,但是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填埋场沼气的组成种类繁多,成分的含量也不稳定,因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填埋场沼气的形成、处理方法及利用
作者:魏忠惠刘萍萍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9年第01期
摘要:综合分析垃圾卫生填埋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及甲烷形成的条件。
通过对填埋场沼气的处理方法探讨,得出结论:在大型填埋场利用沼气发电是科学有效的。
关键词:填埋场沼气甲烷发电
0 引言
卫生填埋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垃圾处理方法,近几年国内陆续建造了一批规范的卫生填埋场,并相继投入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生填埋场数量不断增加,每一填埋场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气。
沼气是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此外还可能有少量的氨气和硫化氢等。
1 沼气的危害
甲烷存在填埋场的垃圾层内时,由于缺氧,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但它从填埋场内逸出时,甲烷含量达到5—15%(爆炸界限)时,就可能引起爆炸。
同时,填埋场沼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从填埋坑逸出的过程中,会向填埋坑周围的土壤中扩散,使土壤中的PH值下降,使土壤中造成嫌气性气氛,从而会引起某些植物死亡。
另外,填埋场沼气中的少量氨气和硫化氢,还会污染空气。
2 沼气的形成
2.1 好氧分解阶段填埋坑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最终分解成稳定的产物,这些稳定的物质,不可能提供什么能量。
2.2 厌氧分解不产生甲烷阶段当好氧分解反应将废物填埋坑中存留的氧气基本耗尽时,厌氧微生物开始活动,在此阶段,微生物利用硝酸根、硫酸根作为氧源,产生硫化物、氨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此阶段迅速产生二氧化碳而不产生甲烷。
2.3 厌氧分解开始产生甲烷阶段当有机物已部分转化成为有机酸,废物层中的氧气已经耗尽,温度、湿度、PH值都比较合适时,甲烷菌便开始繁殖,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同时也放出二氧化碳,在这一阶段,甲烷产量逐渐增加,坑内温度可能上升到55℃,当产气稳定时,表明第三阶段结束。
2.4 稳定产气阶段在此阶段中填埋层稳定地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3 甲烷形成的条件
3.1 厌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氧对于甲烷菌是有毒的。
3.2 温度甲烷菌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温菌,它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30—38℃;另一类是喜温菌或称高温菌,其最最适宜的繁殖温度是50—58℃。
因此,40—45℃这一温度区间是不适宜甲烷繁殖的,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45℃条件下的产气量不及40℃和50℃的产气量高。
3.3 PH值甲烷菌要求稳定的PH中性条件,一般取PH=7.5,但PH值不能低于6.2,有机废物在产酸阶段,PH值会逐渐下降,但PH值也不可能降得很低,因为产酸菌的繁殖条件要求PH=5—6,如果PH值很低,产酸菌也会受到抑制,不再产酸。
因此,有机废物产生沼气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物料全部完成了第一步反应再开始第二步反应。
一般是当好氧分解基本结束之后,水解、产酸和产甲烷几步反应先后陆续开始,同时接续进行。
3.4 碳氮比(C/N)沼气产生过程是一个生物学过程,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除了必须的碳源之外,还必须提供一定的氮源,故必须维持一定的C/N比,C/N比不能大于20:1。
而城市垃圾的碳氮比一般在24:1以上。
有的垃圾C/N比高达40:1,城市污水处理场产生的污泥C/N较低约16:1。
粪便中含氮量较高,所以填埋坑中混合有污泥和人蓄尿时,能提供较低的碳氮比,有利于沼气的产生。
3.5 有毒物质重金属以及杀虫剂等有毒物质对甲烷菌是有毒的。
甲烷菌对这些有毒物质极为敏感,对各种生物过程,重金属都是有毒的,不过在城市垃圾填埋坑中,一般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金属离子浓度。
3.6 水分形成甲烷的过程有水分子参加反应,尤其是微生物的生存及代谢活动也必须在有充分的水分子存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所以水分是产生沼气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界限内,废物层中水分含量越高,产气速率也愈大。
4 填埋场沼气的处理方法
4.1 填埋场设气井在填埋场设置适当数量的气井,以将填埋坑中的沼气导出,进行处理,但是,在钻井时常发生空气与坑内的沼气混合而引起爆炸的危险,所以须特别注意。
4.2 填埋场沼气的排放如果填埋量很小或者分散,对沼气进行净化在经济上不合算,则将沼气无害排放。
其无害排放的方法是点燃烧去,将各气井排出的沼气引入高耸的烟筒,点燃成火炬。
如果未设火炬系统,只能是自然排入于大气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填埋场周围至少200米之内不能有任何建筑物。
当然这不属于处理技术,这仅仅是一种临时应付措施。
4.3 填埋场沼气的利用随着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近十几年来,垃圾填埋法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简单易行和费用较低的特点,同时填埋产生的沼气还可回收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目前,全世界共建成4817座垃圾填埋场,每年可回收沼气51.42亿立方米。
4.3.1 沼气发电技术状况沼气是一种具有较高热值的可燃气体,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抗爆性能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燃料,传统上大多利用沼气进行取暖、炊事和照明,随着沼气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沼气,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沼气燃烧发电是随着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是有效利用沼气的一种重要方式。
目前用于沼气发电的设备主要有内燃机和汽轮机。
我国开展沼气发电领域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1998年全国沼气发电量为1,055,160kWh。
在此期间,先后有一些科研机构进行过沼气发动机的改装和提高热效率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国的沼气发动机主要为两类,即双燃料式和全烧式。
目前,对“沼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工作较多。
如:中国农机研究院与四川绵阳新华内燃机厂共同研制开发的S195—1型双燃料发动机:上海新中动力机厂研制的20/27G双燃料机等。
成都科技大学等单位还对双燃料机的调速、供气系统以及提高热效率等方面进行过研究。
此外,还有重庆、上海、南通等一些机构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研制工作。
可以说,目前我国在沼气发电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内燃机系列上。
4.3.2 沼气发电前景广阔沼气发电工程本身是提供清洁能源,解决环境问题的工程,它的运行不仅解决沼气工程中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而且由于其产生大量电能和热能,又为沼气的综合利用找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①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通过沼气发电工程可以减少CH4的排放,对缓和温室效应有利。
②有利于变废为宝,提高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
我们以沼电在酒厂中的的综合效益为例:四川荣县进行了120kW沼气发电的生产和示范。
用酒糟废水经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发电效率为1.69kWh/m3,当年成本为0.0465元/kWh。
沼电能够基本满足该厂的生产用电:山东昌乐酒厂安装2台120kW的沼气发电机组,170m3酒糟日产沼气4800m3,发电8640kwh,全年能源节约开支29万元,工程运行一年即收回全部成本。
③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由于综合利用手段单一,很多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气大量排入大气中,不仅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也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沼气发电则为沼气找到了一条合理利用的途径。
④小沼电为农村地区能源利用开辟新途径。
我国农村偏远地区还有许多地方严重缺电,如牧区、海岛、偏僻山区等高压输电较为困难,而这些地区却有着丰富的生物质原料。
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沼电,犹如建造微型“坑口电站”,可取长补短就地供电。
5 结论
近年来我国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进入一个高峰期,每一填埋场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沼气,沼气是以甲烷为主的高热值可燃气体,随着沼气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沼气,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得出:在大、中型垃圾卫生填埋场周围建
沼气发电站或沼气回收再利用工程是非常必要的,这符合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进步,即将“废”转化为宝,又将“害”转化为利,对于改善环境,创建文明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将国易等.我国沼气发电的研究和生产概括.
[2]林援朝等.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实物全书).光明日报社出版发行.2002年8月,上册.
[3]中国沼气.1992年.10(2)44—46.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5]徐文龙.CJJ-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