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2017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机密·启用前湖北省2017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准考证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试卷类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2B铅笔填涂试卷类型A或B。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使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该题在答题卡上的相应区域内,超出区域范围答题视作无效答案,答案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能将答题卡撕损、揉捏或折叠。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有容之大剑武回顾近30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
从那个人人自危、噤若寒蝉、色调单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的年代,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
面对河南安阳的殷墟刻辞甲骨,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汗颜。
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电脑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发态势。
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利,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
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考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考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来到文工团的何小曼仍然没有摆脱“拖油瓶”的形象,林丁丁联合其他女兵欺负她,将她排挤出舞蹈队,不让她上场表演,面对这些情况,何小曼选择了逆来顺受....,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②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③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时,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④山东省高院二审认定“辱母杀人案”被告于欢构成故意伤害罪,因其行为具有防卫性质,罪不容诛....,将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5年。
⑤来自中国四川的大熊猫“彩陶”和“湖春”已于9月28日落户印尼野生动物园,该动物园园长蔡亚声先生表示,照顾熊猫的喂养团队将雇佣中国员工,确保它们得到无所不至的照顾。
⑥对于刚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A. ①③④B. ②⑤⑥C. ③④⑤D. ③⑤⑥【答案】C【解析】①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此处用在“林丁丁联合其他女兵欺负她,将她排挤出舞蹈队”的语境中,正确。
②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此处指来请教莫言的人,使用正确。
③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此处指“捐钱捐物”,望文生义。
④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此处不合“将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5年”的语境。
⑤无所不至,凡能做的都做到了,专用于干坏事,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在此处误理解为“照顾”得周到,使用错误。
⑥登高自卑,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此处误理解为不要骄傲,望文生义。
【月考试卷】湖北省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2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鄂南高中命题人:朱锐、吴芳、江向东、李慕云、李萍审题人:朱锐、吴芳、江向东、李慕云、李萍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湖北省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湖北省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2月)文综地理【解析】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12月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1),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C.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西北角D.乙处和气温最低值的温差可能为35℃2.下列关于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B.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受来自于海洋的暖湿气流增温C.甲地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甲地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降水多,气温低3.下列关于乙地农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可以种植小麦,9月下旬种B.该地地广人稀,农业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C.为提高该地区粮食产量,主要应扩大耕地面积D.该地可以种植水稻,还可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长江与之的相互作用一直备受关注,2003年之后三峡工程开始调度运行,又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较强的长江作用可使鄱阳湖水位升高;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当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鄱阳湖作用增强,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三(上)起点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考高三(上)起点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古,文人恃文墨为生,所以传统文房四宝中的砚,又被称为“砚田”。
砚的历史可谓久远。
古语中“砚”通“研”,砚台其实是由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它可以将大小不一的有色物研碎、磨细,使其成为书写用的颜料。
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早的砚为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研磨盘,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根研磨棒、一个水杯和几块颜料。
经专家鉴定为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制造,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
从砚诞生之日起,它的首要作用就是研磨发墨。
一方砚,最关键的是实用。
否则“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再美的纹饰,假如失去使用的功能,也毫无意义。
砚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在隋唐。
当时经济发达,文化事业也随之繁荣,唐朝实施的“以书取仕”方针,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人们对砚台的要求也从原来的坚实、美观,变得更细致。
四大名砚之中的端砚和歙砚就出现在唐朝。
端砚因石材产于端州的端溪而得名,唐代诗人李贺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歙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南唐后主李煜曾赞“歙砚甲天下”。
唐代砚形也多为箕形砚,是根据生活中的簸箕而发明的,实用性强,墨堂前低后翘,砚形前窄后宽。
隋唐之后,砚的作用超出了文具范畴,砚台从一种工具演变成文人墨客争先珍藏的艺术品。
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藏砚大家。
他曾专门召集大臣,研究怎样改良纸张和制砚,还封了历史上第一个现在还可以查见姓名的“砚务官”。
到了北宋,已经达到了“无砚不文人”的境界。
宋代砚文化的再一次飞跃式发展,得益于当时采取的重文抑武施政方针。
从宋词的风格可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弄里文人,均醉心于风花雪月,这一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砚台的雕刻制造上。
当时,砚开始按做派进一步分为匠人砚和文人砚。
匠人砚出自手艺人之手,工艺上乘,雕琢细致,但可能创意稍逊,多会刻画吉祥图案或花鸟鱼虫。
等八校2017届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附答案) (1)

襄阳市优质高中2017届高三联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我国最早的教科书”错。
2.B“对今天南方的酿酒方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于文无据。
3.B“饮酒对脾胃等脏器的损伤作用”错,应是“醉酒对脾胃等脏器的损伤作用”。
4.B“使得他……已不可能”理解不当,他是主动投身革命。
5.答:①爱国爱乡的思想传承,②长期徙居等艰苦生活的磨炼,③勤耕苦读,自立自强的家风。
(每点2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6.答:①他创办义军,亲任全台义军统领。
②变卖家产,支持义军。
③率全台绅民上书反对割台。
④呼吁朝廷,要求废约抗战。
⑤义不臣倭,建“台湾民主国”。
⑥亲率义军,抗击侵台日军。
(答对一点得1分,任答5点,意思对即可)7.C E(C“毫无波澜”分析不当。
E理解错误,人到中老年身体发福属正常现象,只能说组织部长疏于锻炼,反衬白得水会生活。
)8.答:这句话反映了组织部长对白得水由衷的肯定。
(1分)认为白得水每天下河游泳,既避开世俗的宴请,又锻炼自己的身体,这种为官之道很难得(2分)。
也暗含了对白得水政绩的肯定。
(1分,意思对即可)9.答:①他政治“硬”,对别人送礼请托概不接受,甚至饭局也不参加,很廉洁。
②他能力“硬”,政绩突出,带领班子干满两届,让白马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③他人品“硬”,低调有度量,不贪名位,他对别人“不咸不淡地”评论,不生气;在能升的时候主动退下来;长期坚持冬泳,无不良嗜好。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10.A11.C举例错,例句中指范增,既不是战国人,也不是国君。
12.D“只要控制住嗣子”理解错,应是“辅佐嗣子”。
13.(1)明玉珍听从他的计策,袭击重庆,打跑了完者都,抓住了哈麻秃献给徐寿辉。
(“从”“走”“执”各1分,大意2分)(2)明玉珍前去会见刘桢,与刘桢交谈之后,十分高兴,当日就将刘桢迎接到船中,尊敬礼待十分周到。
(“延”“备至”及省略句式各1分,大意2分)14.A D(答A给2分,答D给3分;A“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D“喜悦心情”错,应为“悲苦心情”)15.答: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不被抓进衙门就高兴了。
湖北省八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2月)理科综合 Word版含答案

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综试题命题学校:黄冈中学命题人:郑成黄志鹏李尉军审题人:郑帆化学组李神斌考试时间:2016年12月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
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N—14 O—16 Na—23 Al—27 P—31 Cl—35.5 Fe—56 Ni—59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核糖体只能结合两个tRNA分子B.圆褐固氮菌通过内质网合成磷脂C.酵母菌的细胞核中可以合成rRNA和DNAD.HIV、SARS病毒都只含有RNA一类核酸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吸收甘油、脂肪酸可促进水分渗出B.膜蛋白减少不影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C.缺氧不影响细胞的胞吞和胞吐的速率D.神经纤维兴奋时,Na+流入细胞不消耗ATP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以传递给子代B.Y 染色体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D.母亲的线粒体突变基因只传递给女儿4.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凋亡速率比吞噬细胞快B.成年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肌细胞中只有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D.原始海洋中,真核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生物进化的开始5.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能以此方式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组细胞是A.反射弧中相邻的神经元B.甲状腺细胞与下丘脑细胞C.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D.根尖成熟区相邻的细胞6. 关于一个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O 2产生于叶绿体内膜,可以消耗于线粒体内膜B.细胞质基质产生酒精时,细胞中的CO 2全部被叶绿体同化C.线粒体产生ATP 的部位是内膜和基质,叶绿体的是类囊体D.两种细胞器分解水产生的[H]全部用于水的合成7.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因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制餐具可以长期使用B .因废弃物易污染环境,腈纶不宜大量取代棉、麻等天然材料C .SiO 2用途广泛,因其高熔点的特性成为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D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8.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2017湖北高考语文真题_湖北语文联考试题

湖北语文联考试题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和位育”伦理观所内在涵具的“时中”“权变原则,无论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人际关系,还是我们个人的立身处世,都不啻是一种极好的价值抉择。
它强调灵活变通,又不失准则,不违背规律,强调因时因地因物的变化,合宜适度地处理问题。
②儒家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随着时间的运行而不断发展变化,因而人的行为也必须适应这发展变化。
合乎这一规律的,则谓之“时中”。
《中庸》云:“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时中”,就是按照事物与时发展的实际情况去把握与之相应的适中之道;“无忌惮”,则是不管事物与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单凭自己主观之愿,无原则地肆意妄行,无所顾忌,如此也必难免陷入“过”与“不及”之错误两端。
故《易·艮彖》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 孔、孟都非常强调“时”的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相适应的时间。
如果离开这一规律,就无法掌握中和之道。
如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孔子主张“使民以时”,孟子也认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在时代发展的观念上,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由于时代不同,故其“礼”也必须有所因革损益。
这正如《易》所谓:“变通者,趋时也。
”③“权变”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时中”的思想。
儒家认为,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变化的同时,还可以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因此需要在“执中”的前提下,做到灵活变通。
儒家把这种应变的灵活性称作为“权”。
孟子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执一,就是一种以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只有“执中用权”才合乎辩证法的观点。
故淳于髡问孟子,当“嫂溺,援之以手”和“男女授受不亲”发生矛盾,将如何处理,孟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
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
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
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
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
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
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
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在各类文体自身的序列里,长期的实践也确立了经典文体的地位。
“公开的经典”是指由统治者所确认的正宗经典;“公认的经典”是虽然未被统治者所确认,但却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
一直到清代,正统的文学批评承认的经典从文体上看是正宗的诗文,而小说、词、戏曲及相关的通俗文学都难以列入。
比较典型的《四库全书》,白话长篇小说与戏曲都不收入,词虽收入,但显得非常勉强。
但是,许多上流社会文人与一般民间文人仍然是把它们作为经典的。
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古代文学经典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摘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各经典类型之间除了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之外,有的还互相交叉。
B.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色,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经典。
C.文学作品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六艺”、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而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大经典”地位。
D.《诗经》等典籍是先秦时期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以“三寸不烂之舌”轻松战胜敌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发生的变化或调整导致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造成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
B.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可见大经典往往是由小经典构成的,通过对小经典的研究累积能更好地理解大经典。
C.人们对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的推崇表明有些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D.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这些不同的文体经典集一代人之功,形成世所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对文学经典文体的探讨上,“大”与“小”也兼有价值评判的意义,文学经典可以作出大经典与小经典之分。
B.时代不同审美风格会有区别,时代经典也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明清时期盛行的八股文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而很快被人遗忘。
C.公认经典和公开经典之间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交叉,在《四库全书》中诗歌既属于公开经典也属于公认经典。
D.古代诗文经过时间的磨砺,沉淀在人们心灵之中,已成为我们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傅国涌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
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傅斯年曾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乃至物理、化学、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
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他是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
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先后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
从1932年起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
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早就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论在外交上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
”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引渡给国民党政府。
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师说话。
他在《独立评论》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胡适、傅斯年主持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人却落选了。
竺可桢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蓄”。
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
他对胡适说:“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
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气”。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过很激烈的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名。
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粪土当朝万户侯,仅在影响巨大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22篇纵论内政外交的“星期评论”。
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历史的迷雾,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完成“精神上的革新”。
以学生领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分子的群体选择。
(有删改)相关链接①在“五四”时期,他努力地从古史辨和疑古思潮中拯救古史,如《左传》、《国语》、《周礼》等等,他在中山大学给学生讲课时就指出,“伪造”二字,并不都能适用于被发现的古史料矛盾上,汉代儒生尤其是刘向、刘歆父子在编定文献时也许有错,但并不是故意“伪造”。
《葛小佳: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②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博斯年站在新旧思想斗争的前沿,向封建主义发动猛烈进攻,致力于“思想革命”的活动。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使得年轻的傅斯年热血沸腾,他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率领新潮社同仁投入了这场爱国政治运动中去。
《高汉诚傅斯年与五四爱国运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时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办了《新潮》杂志,他积极走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
B.傅斯年看重师生情,不计较政治信仰,热情地赞颂他的老师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C.本文脉络清晰,结构鲜明,不回避对具体事情的记叙,重点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这种安排很好地反映了传主的思想。
D.作者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呈现了传主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文中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正气”,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6.文章标题为“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内涵的理解。
(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毛猴的大树徐国平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
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
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
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
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
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
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
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
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
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
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