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三)课件 新人教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阅读训练三 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三课件(共23张PPT)(共23张PPT)阅读训练三第三单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的“归雁”是诗人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颈联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的“归雁”是诗人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同意。
理由:一是诗人身处“胡天”;二是诗人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
理由:认为此句是实写,是诗人所见。
答案示例三:两个方面兼顾也可。
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如果同意,可围绕诗人当时的所在地及当时的政治处境来分析;如果不同意,可认为这是诗人所见实景。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
解析: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
首先明确诗句的大意。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用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的抑郁激愤之情。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颈联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示例: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辽阔、广袤等)的意境。
(二)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