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主题练习

合集下载

二年级暑假作业语文第五主题训练卷

二年级暑假作业语文第五主题训练卷

一、主题感悟(48分)1.读寓言,悟道理(1)《揠苗助长》中“揠”的意思是______,那个人揠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揠苗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2分)A.办事要遵守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B.办事要努力,不能偷懒。

C.办事不用遵守规律,时间到了,事情自然会解决。

(2)《亡羊补牢》是一则_______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2.看问题,多角度《画杨桃》一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练习______时,“我”把杨桃画成__________的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___________,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_______,不要________的道理。

(15分)3.读故事,亲实践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一条小河在老牛看来________,在小松鼠看来___________,小马通过自己尝试发现河水既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二、主题探究(13分)1.你认为“揠苗”的那个人错在哪里?你想对他说什么?(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亡羊补牢》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主题应用(39分)(一)阅读拓展(14分)剩余的木头小鹿造了一( )木房子,剩下许多派不上用场的木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 主题素养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  主题素养阅读训练(含答案)

主题素养阅读阅读目标1. 阅读时,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2.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方法;3. 抓住关键动词、形容词,品析生动的画面。

选文一鸬鹚①【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

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

近处的那只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②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

【B】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③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④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⑤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

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

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

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⑥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⑦【C】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1.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按“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的顺序写作,其中描写“捕鱼中”的是第_____自然段到第_____自然段。

3.第3自然段中,作者对鸬鹚捕鱼的动作和渔人的动作进行了细致观察。

描写鸬鹚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渔人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从( )可以看出鸬鹚是训练有素的。

(多选)A.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B.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C.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D.鸬鹚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灵活5.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部分是( )A.夕阳、湖面和垂柳B.渔船上渔人和鸬鹚都非常安静C.鸬鹚捕鱼、渔人挤鱼的过程D.渔人喂鸬鹚的过程6.请你认真阅读A、B、C三句话,这三个句子写出了湖面发生的变化,刚开始湖面_______,鸬鹚下水之后,湖面_________,之后湖面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理解练习(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理解练习(含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重口味”的科学家(节选)科学,这么“高大上”的事情,有时却意味着让普通人受不了的“重口味”。

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以及各种各样“重口味”的东西,给自己注射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这群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人,被称为“自体实验者”。

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要问他们为何干出这些事来,那实在是一部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还好,科学的领奖台上不乏这样的“傻子”。

1981年,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合作,推断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巴里开始做实验:他把一支试管放进自己的喉咙,让它滑入胃中,蹭下几片胃黏膜来做检查,确认自己既无肠道感染,亦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过一段时间等胃壁愈合后,他便吞下了事先培养好的幽门螺旋杆菌。

没过几天,他就没精打采,还开始呕吐。

不过幸运的是,科学“大餐”起效了。

巴里肠道组织的一系列活检报告显示,他出现了严重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接着他们又证明了除去幽门螺旋杆菌后,症状完全消失。

1984年4月5日,这项研究成果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立刻在学界引起轰动。

200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两位科学家。

“重口味”的科学家终于获得了认可。

1.【品词析句】短文题目中的“重口味”是指()A.普通人接受不了的口味。

B.科学家们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虽然他们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但他们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

C.味觉量的浓度大。

后来指给人带来冲击,带来感官刺激的行为或事物。

2.【整体感知】短文通过列举事例讲述了科学家的“重口味”,简要概括的事例是();具体介绍的事例是()。

(填序号)A.注射患者的血液B.往心脏送导管C.吞下幽门螺旋杆菌D.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E.在后背做伤口3.【品词析句】用“____”画出短文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第20课 汉字的演变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第20课 汉字的演变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第20课汉字的演变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春节【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昨天,王先生的QQ签名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弄璋指的是( )A、生儿子B、生女儿C、生双胞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图片所示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B、铜钟C、古筝D、笛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 )A、屈原、贾谊B、刘发、吴芮C、马殷、马希D、刘备、孙权【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

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李冰【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编磬B、鼓C、瑟D、编钟【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学派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商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非常精湛。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川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川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川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第1题【单选题】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可以从该书中查阅的史实是( )
A、商汤灭夏
B、齐桓公称霸
C、商鞅变法
D、光武中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水经注》
C、《兰亭序》
D、《齐民要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银行行徽(图甲)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乙)。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
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答案】:
【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文主题阅读专训 练习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文主题阅读专训 练习课件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 字词积累。(17分)
1 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
(3分)
(1)开车时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刹. (chà shā)车,不然出事 只在一刹. (chà shā)那间。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 (hè hé)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
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作“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 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 的枝头仿佛能说出欢迎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 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据人说,它挺 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 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 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 用“______”画出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 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点拨】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章第1句写了“一线天真正是
名副其实”。第2句写了名副其实的原因,用横线画出即可。
2. 短文按照__游__览____的顺序,先后描写了__一__线__天____、 __玉__屏__楼____两处地点。
【点拨】 本题考查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文章第3自然段介绍
了迎客松名字的来历:“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 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 能说出欢迎的语言。”根据题意可知,要用自己的语言概 括“迎客松”名字的来历,因此不能照抄原文,要把文中 的话变为自己的话写下来。
4. 短文中“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的意思是( A ) A. 四望奇峰错落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 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B. 四周环顾,奇峰错落排列,众多山谷纵横交错, 黄山真是旅游的胜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

A.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B.可爱的野生动物。
C.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2.【分析推理】阅读材料,完成练习。(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一些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
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吉祥之鸟”指的是______,这个别称表现了人们对它的______之情。
湍急的意思是骇人的意思是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水流浪更体会到了锡兵航行的旅程非常人物探究读下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描写锡兵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锡兵
第五单元主题阅读
坚定的锡兵 雨停了以后,有两个孩子从这儿走过。 “你瞧!”一个孩子说,“这儿躺着一个锡兵。我们让他去航行一番吧!” 他们用一张报纸折了一只船,把锡兵放在里面。锡兵就这么沿着水沟顺 流而下。这两个孩子在岸上跟着他跑,拍着手。啊!多么湍急的水流啊!多 么骇人的巨浪啊!纸船一上一下地颠簸着,有时它旋转得那么急,弄得锡兵 的头都昏起来。可是他站得很牢,面色一点也不变,肩上扛着长枪,眼睛向 前看。 忽然船顺着水流进入一条很长很宽的下水道里去了。四周一片漆黑,他 仿佛又回到他的匣子里去了。 水流非常湍急。在下水道尽头的地方,锡兵已经可以看得到前面的阳光 了。不过他又听到一阵喧闹的声音,这声音可以把一个胆子大的人都吓到。 想想看吧,在下水道尽头的地方,水流冲进一条宽大的运河里去了。这对他 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就好像我们被一道巨大的瀑布冲下去一样。 现在他已流进运河,没有办法止住了。船一直冲到外面去。可怜的锡兵
顾,水面就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未出阁的少女的铜镜。它还将看到的春景画
在自己身上,青山环绕,白云悠然,天空澈蓝——这是另一个春

专题05 “思妇闺怨”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专题05  “思妇闺怨”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思妇闺怨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②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反旆勒燕然?[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秦城:泛指中原之地。

秦城一作“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流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陚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

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主题综合评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其主要元素是(),不可能含有的元素是()A.锡B.铜C.铁D.铅2、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

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3、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牛尊4、都江堰的建成,使这里成为千里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这里”指的是()A.秦国B.成都平原C.四川盆地D.黄河流域5、秦国在都城附近修建的水利工程()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秦长城6、秦长城蜿蜒万里,其东西起点是()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7、秦朝时长城的修筑,主要功能体现在()A.旅游景点B.扩大秦朝疆域在世界的影响C.划定国界D.军事防御8、秦朝建立后,将三个国家中已有的北方防御工程连接起来,修筑了“万里长城”。

这三国家中不包括()A.秦国B.燕国C.楚国D.赵国9、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纸,考古工作者已多次发现古纸。

()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10、有关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11、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数学专著是()A、《筭数书》B、《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D《缀术》12、世界是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科学家是()A、刘徽B、祖冲之C、贾思勰D、郦道元13、《齐民要术》中“齐民”的意思是()A、贫民B、平民C、向农民看齐D、齐国的农民14、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A、《缀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九章算术》15、在我国古代被人们奉为“医圣”的人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16、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是()①能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②潜心钻研医学,写成《伤寒杂病论》③模仿五禽,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④艺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下列科技成果中,对世界人类文化的进步贡献最大的是()A、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B、《水经注》的编写C、《九章算术》D、张仲景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18、属于北朝的科学家有()①贾思勰②祖冲之③郦道元④张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下列在相同领域取得成就的人物有()①蔡伦②张仲景③华佗④郦道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A.纪录历史B.占卜凶吉C.传递文书D.制工艺品21、商朝的书写材料主要有()①龟甲②兽骨③青铜器④竹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2、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的是()A.甲骨文B.金文C.铭文D.隶书23、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4、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5、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是在()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26、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27、草书和楷书形成于()A.秦朝B.汉朝前期C.汉朝后期D.三国时期28、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29、以下文字书写形式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隶书②行书③楷书④金文A、④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30.对于孔子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伟大的思想家②伟大的史学家③伟大的文学家④伟大的教育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1、孔子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

下列哪一项与此无关()A.《诗》B.《书》C.《论语》D.《春秋》32、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源于()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33、要想研究孔子的言论及思想。

应该阅读下面的()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庄子》34、下面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有()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⑤佛家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35、下列人物中,与孔子思想最为相似的是()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36、下列人物中与儒家思想无关的是()A.孔子 B.孟轲 C.荀况 D.庄周37、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阶级产生38、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统治最有用的是()A.孟轲 B.荀况 C.庄子 D.韩非39、提出“天(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

”的战国时期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是()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40.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的思想家()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41.《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42.如果我想了解在《史记》中了解秦始皇的历史,我应该阅读下列哪一部分()A.本纪B.世家C.列传D.十表43.下列史实可以从《史记》中查阅到的是()①山顶洞人的氏族生活②武王伐纣③陈胜、吴广起义④商鞅变法⑤焚书坑儒⑥班超出使西域⑦文景之治⑧城濮之战A. ①②⑤⑦B. ②③④⑤⑧C. ②③④⑤⑦⑧D. ①③⑤⑥⑦4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A.战国时期B.秦朝C. 西汉末年D. 东汉末年45.道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三国时期46.被尊奉为道教教主的是() A.张陵 B.老子 C.孔子 D.庄子47.当你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听到馆内的人员正在为参观者演奏一种乐器,当听到这美妙的乐曲,参观者们激动的说:“奇谈,世界奇迹!”此乐器是()A.整套战国编钟B.古筝C.琵琶D.京胡48.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西安参观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

它的发现,使世界上有了八大奇迹。

”这里的第八大奇迹指的是()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战国编钟D.秦始皇陵兵马俑49.有人称东晋一位著名的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这位书法家应该是()A.王羲之B.王献之C.顾恺之D.柳公权50.画家的绘画达到高超的水平,要求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形象优美逼真,而且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下列东晋的哪个画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A.王羲之B.顾恺之C.吴道子D.阎立本51.连线填空题:(把下面有关百家争鸣的人物与主要主张进行配对,并将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人物主要主张()老子 A主张“兼爱”、“非攻”()孔子 B主张“无为而治”()墨子 C主张“人定胜天”()庄子 D主张“为政以德”()韩非 E主张“以柔克刚”()荀子 F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二、材料解析题52.材料: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53、阅读下列材料: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座古墓葬,其中秦墓葬13座,汉墓1座。

这座汉墓是汉景帝时期的。

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如右图),残长5。

6厘米,宽2。

6厘米。

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满污点。

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你知道这张纸是什么材质的吗?(2)什么事件后,纸才得到普遍的使用?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3)请完成下面我国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

把相应的字母填入到方框中即可。

A .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 .纸 E.陶器(4)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什么影响?(5)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你对纸张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54、材料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都是谁说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学说?这种学说的大致思想是什么?汉武帝时把什么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他作为大教育家,在教育上贡献是什么?(4)通过上述材料,你发现他在教学上有什么特点?(5)谈谈他在学习方面的言论和思想带给你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