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地震帮成吉思汗灭了西夏:西夏的悲惨命运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成吉思汗讨伐西夏途中去世究竟被安葬在哪里

历史趣谈成吉思汗讨伐西夏途中去世究竟被安葬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成吉思汗讨伐西夏途中去世究竟被安葬在哪里
导语:成吉思汗原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共享年六十六岁,成吉思汗的一生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所开创的蒙古帝国,至
成吉思汗原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共享年六十六岁,成吉思汗的一生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所开创的蒙古帝国,至今让人为之咋舌。

成吉思汗时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漠北草原,父亲为孛儿只斤·也速该把阿秃儿、母亲为弘吉剌氏·诃额仑,父亲给他取名为铁木真。

在他去世后,后人敬仰他的成就,追封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当时,草原部落为金国所统治,曾经金熙宗将蒙古部落的首领俺巴孩处死,这件事情让蒙古部落深深记恨,成吉思汗出生后,祖父辈打败金国的愿望,自然也成为了成吉思汗的奋斗目标。

1171年,铁木真只有九岁,他的父亲被札邻毒死,父亲去世后,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联合其它蒙古部落,大家一致将铁木真母子赶走,这件事情成为了成吉思汗人生重要转折点,他家从首领沦为了部落抛弃的对象,这种遭遇让铁木真快速的成长起来。

1180年,18岁的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展开斗争,并打败了蔑儿乞部,随后,过了四年时间,铁木真被拥护成为乞颜部首领。

铁木真势力的快速扩大,引起了其它蒙古部落首领的不满,其中也包括了札木合的妒恨,他联合了塔塔儿等13个蒙古部落对对铁木真发起战斗,这场战役被称为“十三翼之战”,这这次战争中,铁木真不敌他们的联合进攻,以失败而告终。

而这场战役也成为了成吉思汗征战生涯中唯一一次失败的斗争。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西夏时期的兴盛与消亡

中国古代西夏时期的兴盛与消亡

中国古代西夏时期的兴盛与消亡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夏王朝是一个独特而又神秘的存在。

西夏王朝的兴盛与消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兴衰史,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运转折。

在这个充满传奇的历史时期,西夏王朝经历了繁荣与辉煌,也饱受战乱与灭亡的痛苦。

西夏王朝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1038年,当时的西夏地区是一个由西夏族人居住的边远地区。

在那个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而西夏地区却相对稳定。

西夏的创始人李元昊,利用这个时机,成功地将西夏地区统一起来,建立了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的建立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优势,更是李元昊的智慧和领导能力的体现。

在西夏王朝的兴盛时期,它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政权,还是一个具有独立国家地位的王朝。

西夏王朝的领土辽阔,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西夏王朝的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官僚制度,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同时,西夏王朝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修建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

西夏王朝的文化与艺术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西夏王朝的兴盛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西夏王朝的后期,它面临着来自北方的辽、金等强大的敌人的威胁。

尽管西夏王朝曾经多次抵御住了来自北方的侵略,但是这些战争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西夏王朝的国力逐渐衰弱。

此外,西夏王朝在外交上也犯下了一些错误,与南宋王朝陷入了长期的战争状态。

这些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了西夏王朝的覆灭。

西夏王朝的消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在公元1227年,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儿子们继承了他的帝位,并继续扩张蒙古帝国的疆域。

蒙古帝国的崛起对西夏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235年,蒙古军队发动了对西夏的全面进攻,西夏王朝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之后,西夏王朝最终在1227年被蒙古帝国所灭亡。

西夏王朝的消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灭亡,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运转折。

历史趣谈成吉思汗临幸西夏王妃去势致死之谜 成吉思汗死因

历史趣谈成吉思汗临幸西夏王妃去势致死之谜 成吉思汗死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成吉思汗临幸西夏王妃去势致死之谜成吉思汗死

导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历代著名帝王文治武功的高瞻远瞩而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历代著名帝王文治武功的高瞻远瞩而含义深刻的评点。

然而作为以弯弓射大雕而起家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会突然暴病身亡呢?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当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的年底下诏编修的《元史》记载,公元1227年,即宋理宗宝庆三年,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秋七月壬午,不豫。

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

”明朝一代名臣宋濂在《元史》中,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就交代清了一代天骄驾崩的过程。

但是文字看似言简意赅,而实则语焉不详,因此后世一直想弄个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
1、坠马说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虽然多有五种,但大都与西夏有直接的关系。

其中最正统的,也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坠马说”。

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祕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

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

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

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生活常识分享。

西夏的悲惨命运

西夏的悲惨命运

西夏的悲惨命运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史称“西夏”,都城为兴庆府(今为宁夏银川市),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西夏的悲惨命运,希望你喜欢!西夏王朝存在了189年,共有十主,即:元昊、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安全、遵顼、德旺和末主,期间经历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国道中落、族灭国亡的曲折过程,最终灭亡於成吉思汗之手。

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要,成吉思汗向四邻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战争。

首先把矛头指向了在辽、北宋及金、南宋两大势力斗争夹缝中求生存的西夏为突破口。

成吉思汗曾6次攻打西夏,从第一次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彻底征服了西夏,前后经历22年,时间延续如此之久,并非蒙古军无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间,他征服和统一了境外诸部落,无暇顾及西夏之事,更无全力进攻西夏的可能。

另一方面,西夏始终不甘心臣服於蒙古汗国,每当蒙古军出兵攻打时,在力不能支的情况下,则无奈求和归降,一旦势力有所恢复,形势对自己有利和有机可乘时,就“礼意渐疏,消极纳贡”,“阴结外援,蓄异图”。

在23年的战争中,西夏毁约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於西夏的伪降,使情况更加复杂化,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

加之蒙古军远征欧、亚的广大地区,无法尽早地解决西夏问题,这就是成吉思汗征灭西夏的战争为何用时较长的根本原因。

1205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第一次向夏国发动进攻。

这年三月,铁木真借口西夏收纳了蒙古逃人亦刺哈桑昆,率兵攻入河西,破西夏力吉里寨。

并纵兵至瓜、沙诸州进行掳掠。

四月,蒙古军在退兵时经过落思城,又大掠人口、牲畜而去。

昏庸的夏桓宗纯佑对蒙古军的突然进攻束手无策,只得任其蹂躏。

帝国的毁灭——西夏

帝国的毁灭——西夏

帝国的毁灭——西夏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先与北宋、辽三足鼎立,后与南宋、金三足鼎立。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西夏疆域(1111年)党项兴起与西夏的建立党项族是羌族的分支,《隋书》记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

唐代宗时迁移到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这里是原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政权的领地,所以时人称其为“平夏部”,其中最强的是拓跋氏部落,即后来的西夏皇族。

黄巢之乱时,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助唐镇压有功,被任命为夏州节度使,赐姓李,封夏国公,统辖夏、绥(今绥德)、银(今榆林)、宥(今靖边)、静(今米脂)五州地区,这五州之地后被改名为定难军。

五代十国时,定难军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统以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

定难军982年,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族弟李继迁不肯依附北宋,自行组建了一些党项族武装。

985年,李继迁攻占银州和会州(甘肃靖远),正式脱离北宋自立,转而向辽国“请降”,被封为夏国王。

996年,李继迁击败北宋军的进攻。

宋真宗即位后,割让夏、绥、银、宥、静州给李继迁。

1002年,李继迁攻陷北宋西北重镇灵州和凉州,将灵州改名西平府。

李继迁死后,李德明即位,党项开始向河西走廊发展。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

他开始为西夏建国做准备,先后修建宫殿,确定政治军事制度,创造西夏文和法律,并颁布秃发令,并相继攻取瓜州、沙州、肃州等地。

这样。

终于,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和战宋辽北宋并不承认西夏的独立,战争不可避免。

双方相继爆发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大型战役,宋军全部战败,李元昊成功的稳固了初生的西夏政权。

1044年,李元昊击败辽兴宗亲率的大军,但长年的战争对西夏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北宋与辽经过“澶渊之盟”后基本处于和平状态,西夏也顺势而为,与宋议和。

1044年,双方正式议和,即“庆历和议”,主要内容为:李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银7万两和茶叶3万斤,双方在边境设立榷场进行贸易。

历史趣谈西夏王国的九大谜团 西夏究竟是被谁灭的?

历史趣谈西夏王国的九大谜团 西夏究竟是被谁灭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夏王国的九大谜团西夏究竟是被谁灭的?导语: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

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下面就去了解一下吧。

1、西夏立国时间有多久?自元昊1032年建都称帝至最后一位皇帝目见1226年投降蒙古,西夏王国屹立了195年,其间共有10位皇帝临朝听政。

西夏是以党项羌人为统治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与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相比,我们就会发现——西夏是历时最长的!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存在了171年,算得上是长的了。

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或者几年,或者几十年,像走马灯似的,都只能是历史的匆匆过客。

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朝,入主中原后,经历了120年。

元世祖建立的元朝,只有98年。

如果把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汗国连在一起,总共才163年。

2、党项人的由来?西夏人不同于党项人,因为西夏是一个党项人居统治地位的多民族国家,国内不止有党项人,也有汉人、吐蕃人、回鹘人等,例如皇帝秉常与干顺时期的大小梁太后就是汉人。

唐玄宗将他们安置在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并派兵驻守管辖。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撤回了沿边军队,于是吐蕃趁势夺取了西域各地。

党项人没有了唐王朝的保护,散居在盐州和庆州一带,由于与吐蕃邻接,他们还经常和吐蕃一起联生活常识分享。

成吉思汗六伐西夏,党项人集体族灭!

成吉思汗六伐西夏,党项人集体族灭!

成吉思汗六伐西夏,党项人集体族灭!1227年,已在弥留之际的成吉思汗对众人交代后事:“我看不到西夏灭亡的那一天了。

你们要记住,等西夏人出城投降的那一天,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杀死,不留活口!”众人当场保证一定会完成大汗的遗愿。

早在1205年灭克烈部时,成吉思汗就率军进入西夏境内追击克烈部的王子,并在西夏境内大肆抢掠一番后回到草原,让西夏人很没面子。

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称臣纳贡为借口,率军南下进攻西夏的斡罗孩城。

成吉思汗本以为此城可以轻松攻破,可没想西夏人的守城意志十分坚强,蒙古军耗时四十多天才攻破城池。

看着城外满地的士兵尸体,成吉思汗十分恼怒,当即下令屠城,随后又派兵四处抢掠。

数日后,成吉思汗考虑到西夏实力尚存,不敢贸然深入敌境,便率兵北撤。

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进攻西夏,并在兀剌海城、克夷门等地接连大败西夏军,进而围困西夏都城中兴府。

夏襄宗亲自上城督战,大大鼓舞了士气,成功抵挡住了蒙军的攻势。

成吉思汗见一时无法攻破城池,便筑堤引黄河水攻城,使得城中军民淹死无数。

局势危急,夏襄宗急忙向老大哥金朝求援,可没想金朝君主卫绍王是鼠目寸光之辈,非但不派兵救援,反而还巴不得西夏和蒙古打起来。

夏襄宗无奈之下只能向成吉思汗求和。

不久后,围城堤坝决口,蒙军也被水淹,成吉思汗只能同意西夏的求和,带着战利品撤军。

此战之后,西夏认识到蒙古的强大实力,便改变国策,决定附蒙攻金。

为了报复金朝见死不救的行为,夏神宗多次派兵攻入金朝境内,不仅大大消耗本国的有生力量,同时也让金朝没办法全力抗蒙,让蒙古渔翁得利。

成吉思汗经常向西夏征兵,使西夏不堪重负。

1223年,新上位的夏献宗清晰地认识到附蒙攻金是与虎谋皮之举,故而决定修复和金朝的关系,联金抗蒙。

正好新上任的金哀宗也是一位脑子比前任清醒的君主,于是西夏、金朝握手言和,联合起来抵御蒙古。

1224年,得知西夏背叛自己,成吉思汗表示不能忍,在西征回来后就立马率军进攻沙州。

然而沙州军民奋力抵抗,蒙古军死伤惨重,成吉思汗只能改变计划去进攻银州。

历史趣谈成吉思汗的陪葬品 披着神秘面纱的西夏王朝

历史趣谈成吉思汗的陪葬品 披着神秘面纱的西夏王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成吉思汗的陪葬品披着神秘面纱的西夏王朝
导语:西夏王朝始于公元1038年,在经过两代的党项人的谋划下,景宗李元昊(党项族领袖原姓拓跋,后祖上得两个中原皇帝两次赐名“李”,而逐渐延续
西夏王朝始于公元1038年,在经过两代的党项人的谋划下,景宗李元昊(党项族领袖原姓拓跋,后祖上得两个中原皇帝两次赐名“李”,而逐渐延续下来)称帝,党项一族彻底脱离中原(从唐初依附唐朝到宋朝时夹缝生存)的控制,在宣化府、夏州、定州、怀州、永州、静州等地建立了“大夏”,后因大夏地处中原西方,宋人又称之“西夏”。

西夏王朝所处一带牧草丰美、盛产青盐,有兵有马有粮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西夏崛起之日,本指日可待。

但在取得短暂的胜利后,李元昊开始好逸恶劳,穷奢极欲,甚至强夺太子宁林格之妻为妃,最终也死在了宁林格的刀下。

此时的西夏王朝两次王位易主(元昊幼子毅宗李谅祚骤死,帝位交接于七岁皇子李秉常,后也抑郁而死),宋神宗等人以为有机可趁,趁机出兵攻打西夏这块心病之地。

西夏兵马强盛,粮草充足,宋朝士兵被打得节节败退,不得而走。

但残酷战争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劳民伤财,西夏的国库空虚,实力大不如前,发展的势头也开始缓解。

西夏如同一个为战争而生的国家,在经历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时期,中原,辽朝、北宋、金朝三国鼎立之势建立而又打破,西夏大多主动少数被动的挑起了百场大大小小的战争。

三国鼎立之势破除之时,西夏多年的内乱尚未平息,收复了其他两国的金朝夺取了西夏经济命脉(实际上长年的内战与外乱已经让西夏疲惫不堪,经济一度呆滞甚至退后),而漠北崛起的蒙古一族也趁势攻打西夏。

从铁木真称帝起,22年间六次攻打大夏(西夏),四次亲征。

(据闻,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地震帮成吉思汗灭了西夏:西夏的悲惨命运
导语: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史称“西夏”,都城为兴庆府(今为宁
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史称“西夏”,都城为兴庆府(今为宁夏银川市),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西夏王朝存在了189年,共有十主,即:元昊、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安全、遵顼、德旺和末主,期间经历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国道中落、族灭国亡的曲折过程,最终灭亡于成吉思汗之手。

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要,成吉思汗向四邻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战争。

首先把矛头指向了在辽、北宋及金、南宋两大势力斗争夹缝中求生存的西夏为突破口。

成吉思汗曾6次攻打西夏,从第一次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彻底征服了西夏,前后经历22年,时间延续如此之久,并非蒙古军无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间,他征服和统一了境外诸部落,无暇顾及西夏之事,更无全力进攻西夏的可能。

另一方面,西夏始终不甘心臣服于蒙古汗国,每当蒙古军出兵攻打时,在力不能支的情况下,则无奈求和归降,一旦势力有所恢复,形势对自己有利和有机可乘时,就“礼意渐疏,消极纳贡”,“阴结外援,蓄异图”。

在23年的战争中,西夏毁约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于西夏的伪降,使情况更加复杂化,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