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是指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的制度。
它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的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进行分类管理。
具体来说:
1. 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可再生资源,要进行回收再利用。
这些垃圾应该进行专门的收集、分类、储存和运输,并送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进行处理。
2.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灯泡、废荧光管等有毒、有害的物质,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有害垃圾应该单独收集、分类、储存和运输,送往专门的有害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湿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包括食材残渣、果皮、蔬菜叶子等有机废弃物。
湿垃圾应该经过分类后,送往专门的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可以进行堆肥或沼气发电。
4. 干垃圾是指除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其他垃圾,如废纸巾、破碗瓷器、塑料袋等。
干垃圾应该进行一般集中收集和填埋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垃圾分类培训和宣传活
动;企业应该承担回收、处理和利用的责任;居民应该积极配合,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的排放量,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是指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垃圾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
具体的分类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回收物是指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例如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
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危害的垃圾,如电池、荧光灯管、废药品等。
湿垃圾是指易腐烂的垃圾,如食物残渣、植物废料等。
干垃圾是指不能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如瓷器、陶瓷、纸尿裤等。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分类垃圾桶和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同时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
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厨余垃圾分流、可回收物回收等措施,减少垃圾的产生。
居民应按照分类要求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分类垃圾桶中,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填埋量和焚烧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这一制度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得到实施和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_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范本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_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范本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应制定规范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生活环境,遵循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市思明区、湖里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实施;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区域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分步推进的原则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生活垃圾分类界定)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第四条(基本原则)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政府职责)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
第六条(部门职责)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
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管理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本市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环境教育内容,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习惯。
商务部门负责对可回收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实施监督管理。
生活垃圾制度上墙范本

生活垃圾制度上墙范本一、目的和意义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一)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二)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管、过期药品、废油漆等。
(三)厨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或者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食堂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食物残渣、菜叶、瓜果皮等。
(四)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之外的废弃物,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三、分类要求(一)居民家庭1. 居民家庭应当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相应的分类容器或者收集设施。
2. 居民家庭应当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活动。
(二)单位1.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
2. 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分类容器或者收集设施,标明分类标识,并根据需要配备分类投放指引。
(三)公共场所1.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设置分类容器或者收集设施,标明分类标识,并根据需要配备分类投放指引。
2.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和宣传。
四、投放要求(一)可回收物1. 投放前应当将其清洗干净,去除杂质。
2. 投放时应当按照回收物的种类进行分类,如纸张、塑料、玻璃等。
(二)有害垃圾1. 投放前应当将其包装物去除,如废电池、废荧光管等。
2. 投放时应当按照有害垃圾的种类进行分类,如电池、荧光管等。
(三)厨余垃圾1. 投放前应当将其沥干水分,去除杂质。
2. 投放时应当按照厨余垃圾的种类进行分类,如食物残渣、菜叶等。
(四)其他垃圾1. 投放前应当将其沥干水分,去除杂质。
2. 投放时应当按照其他垃圾的种类进行分类,如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垃圾分类投放和管理制度

垃圾分类投放和管理制度一、垃圾分类投放制度1、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指引首先,对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进行规范和细化,明确不同垃圾的分类方法和投放时间,增加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和主动性。
比如,厨余垃圾要求包装好、干湿分离,可回收垃圾要求进行简单的清洗,有害垃圾要单独包装好,并标明有害成分。
同时,建立专门的宣传教育机构,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宣传视频、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水平。
2、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服务其次,建立社区垃圾分类投放服务。
每个小区或社区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采用封闭式管理,通过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居民按规定投放垃圾,并及时清理和更换分类垃圾桶。
同时,在分类投放点设置投放指引牌,让居民清楚了解每种垃圾的投放位置和方法。
3、垃圾分类投放标准化再次,对垃圾分类投放进行标准化。
对垃圾分类投放容器进行规范,分类容器采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和不同标识来区分不同垃圾的类型,提高垃圾分类的可识别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对分类垃圾投放点进行标识化,并在社区、公共场所等设置垃圾分类投放标识牌,让居民和环卫工人都清楚知道各种垃圾应该投放到什么容器里。
二、垃圾分类管理制度1、建立垃圾分类监督管理机构从管理层面来看,首先要建立垃圾分类监督管理机构,对垃圾分类投放和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通过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审核监督垃圾分类和管理情况,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对不规范的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确保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其次,建立垃圾分类处理机制。
通过与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和分类利用。
并采取合理的处置方式,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再生利用,对有害垃圾进行专门的处理,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
同时,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设备,确保垃圾分类处理的高效性和环保性。
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操作流程

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操作流程
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如下:
1.管理制度:垃圾分类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市场运作
的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步骤推进,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资源回收全利用、原生垃圾零填埋1。
2.操作流程:垃圾分类的操作流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
类处置。
具体来说,垃圾分类的整个流程如下:
1)垃圾投放: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投
放。
2)垃圾收集:收集人员对投放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3)垃圾运输:将收集的垃圾运输至相应的处理设施。
4)垃圾处置:根据不同种类的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其中,可回收物由回收企业进行再生利用;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湿垃圾由相关企业进行堆肥、生产生物燃料等处理;干垃圾则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4篇)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垃圾处理难题,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各地纷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例如废弃电池、废弃油漆等。
如果不经过分类处理,这些有害垃圾极易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威胁居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而垃圾分类可以将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 提高资源利用率生活垃圾中包含着许多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宝贵资源,例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
如果不进行分类回收,这些资源将被浪费掉,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来生产新的物品,增加了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将这些资源重新利用,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3. 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垃圾处理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可以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减少了垃圾的处理数量,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成本。
同时,通过分类回收的废品再利用,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4. 培养居民环保意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手段,更是一项涉及居民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社会变革。
通过垃圾分类管理,可以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奖惩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普遍的垃圾分类文化。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过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原则、标准和责任。
政府还需要投入资金,建设分类收集设施、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其次,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管理中来,制定相应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标准,减少一次性包装和过度包装,提高产品的再利用率和可回收性。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精选14篇)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精选14篇)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1我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严禁将有害垃圾混入其他各类生活垃圾,做好日常干、湿垃圾两分类,鼓励将可回收物通过售卖方式纳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或投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校内教职工、学生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用符合要求的垃圾袋或者容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
一、分类投放标准校园生活内垃圾按照规定的四种类别进行分类。
校园内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绿化垃圾及实验室废弃物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严禁混入生活垃圾投放。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三)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四)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二、投放、收运工作(一)学生和教职工宿舍区宿舍内干湿分离,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单独放置。
师生定时带到集中垃圾箱房分类投放。
房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到操场、卫生间等公共区域。
(二)教学、实验及办公楼宇生活垃圾分类小组指导师生分类投放,各室垃圾桶由各负责人及时收集,并定时放置到户外指定位置,干湿垃圾日产日清。
(三)食堂师生用餐完毕后,应将餐具和垃圾统一带至餐具回收处分类投放。
外带食物残余等湿垃圾也投至食堂厨余垃圾桶统一处理。
食堂厨余垃圾对接负责人日产日清,其余垃圾按规定投放。
(四)实验室实验室的垃圾自产自清,实验废物分类收集后单独妥善处理,无危险性垃圾放至垃圾站,不得将垃圾随意倾倒、堆放。
(五)校园道路和室外公共区域校园道路垃圾桶由负责人清运,并进行必要的二次分拣,对于垃圾易满溢时间及区域,增加清运频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为切实推动本中心生活垃圾分类,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各职能科室应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原则
人人有责,源头做起;分级管理,层层落实;重在实效,持之以恒。
二、职责分明
1、院部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宣传动员、保证推广及分类工作所需经费。
2、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设置垃圾分类箱,督促物业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工作。
3、各职能科室负责人负责管理所在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物业协助。
4、公共区域,如:会议室、厕所、广场等的垃圾由物业负责分类、收集和清运。
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
(一)湿垃圾
1、日常办公生活产生的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茶叶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投放至各楼层湿垃圾桶内,由物业统一收集清运。
2、有包装物的湿垃圾应将包装物去除后分类投放入对应的垃圾桶内。
如:因工作需要在办公室内叫外卖用餐的,应将剩菜剩饭、一次性餐具等分类投放至各楼层湿垃圾桶、干垃圾桶及可回收垃圾桶内。
3、纯流质的食物垃圾,如牛奶等,应直接倒入下水口。
(二)干垃圾(其他垃圾)
1、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投放至各楼层干垃圾桶内,由物业统一收集清运。
2、难以辨识类别的生活垃圾统一投入到干垃圾桶内。
(三)可回收垃圾
1、报纸、废弃纸张(非涉密文件)、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请投放至各楼层楼回收垃圾桶内,由物业统一收集清运。
2、瓶罐等容器应倒空内装物再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内。
如:饮料瓶投放前请将喝剩的饮料倒尽,再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内。
3、金属利器物应用硬纸板包好捆绑,再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内。
(四)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统一投放至中心垃圾站有害垃圾桶内。
四、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检查
1、为推进中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措施,院部会不定期监督检查,并对干部职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2、对于屡教不改者及我行我素者,将依据相关奖惩制度进行严惩。
3、城管检查或其他上级管理部门巡查,出现问题的职能科室,将进行追责。
五、本制度从二零一九年七月一日起正式实施,全中心职工以此为标准,认真执行此制度各项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