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汉礼貌原则折射的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综合理论242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浅析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黄 新(湖北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随州 441300)众所周知,礼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人类礼貌用语的使用,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在人类的交往中,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可以让人类融洽地进行交往。
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衡量礼貌的标准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礼貌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由来的原因(一)价值观念的差异文化的核心是人们的价值观念 ,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民族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下是不同的。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人们的文化观念是集体价值至上,崇尚中庸之道,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现自己,人们往往会选择沉默的方式或者报以微笑来回答没有把握的问题,以此来维持自己的形象,但是西方人的文化观念不同,他们推崇的是个人价值至上的文化观念,他们认为对别人的问题选择沉默或者微笑,那就是严重的失礼和不尊重人。
从中西方的对比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学生比较保守,不善于表现自己。
而西方国家的孩子比较张扬,喜欢逆向思维地看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性格比较独立。
(二)风俗习惯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中打招呼的用语:“How are you?” “How are things with you?”这些问候语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真的要向别人询问问题,而是一种寒暄的客套用语,谈话时的开场白,所以,回答“Fine , thank you ”这句客套话就可以了。
和汉语中的问候语“吃了吗”“忙什么呢”等是同样的道理。
西方人喜欢比较直接的开场白,开门见山地说话。
而受传统思想的教育,中国人讲话比较含蓄,常常点到为止。
举个常见的例子:You look nice ”(你看上去很好)和“You have lost weight ”(你瘦了)这两句对英美人来说是日常交谈的礼貌用语,而对中国人来讲,前句是打招呼用语,而后句就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以为是对方认为自己生病了或精神不佳。
礼貌原则与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语 言 研 究
重庆三峡 学院学报— _,OURNAL OF CHONOQ ̄ 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2006年第 6期 第 22卷— —No.6.2006 YoL22.
礼貌 原则与英汉礼貌用语 的文化 差异
张 睿
(1)策略准则 (用于指令和承 诺):使他人受损最小 ,使他人受 惠最大 : (2)宽宏准则 (用于指令和承诺 ):使 自身受惠最小 ,使 自身受损最大 ; (3)赞扬准则 (用于表情和表 述):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 ,尽 力夸大对他人 的称赞 ; (4)谦虚准 则 (用于表情和表述 ):尽力缩小对 自身的赞扬 ,尽力夸大对 自身 的贬损 : (5)赞 同准则 (用于表述 ):尽力缩 小 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 自身和他人 间的一致 ; (6)同情准 则 (用于表述 ):尽力缩 小 自身对他人 的厌恶 ,尽力夸大 自身对他人 的同情 。 (---)汉语文化 中的礼貌原则 汉语文化 中的 “礼 ”和 “礼貌 ”有别于古代汉语中的 “礼 ”。这里 的礼貌相当于现代 汉语中 “礼貌待人 ”和 “礼貌行车 ”中的礼貌 ,是制约现在人说话 、行事 的一套行为规范。对现代汉语 中的礼貌做过 系统 的研 究 的当首推顾 日国,本 文汉语 礼貌用语规则 以他 的观 点为主要依据 。他在 1990年提 出汉语礼貌 4准则 :自贬 准 则、称呼准 则、策略及慷慨准则、对等及真诚准则 。在此基础上他 于 1992年提 出汉语礼貌五 准则: 1.贬 己尊人准则。中国式礼貌 的最大特点是 “夫礼者 , 自卑而尊人 ”。
量减少他人付 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 处。 和 接 受 性 , 因 而 被 称 为 高 语 境 语 码 文 化
(三 )英汉文化 中礼貌原 则对 比
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

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差异探析Cultural courtesy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maintain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hile courtesy varie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Chinese courtesy is particularly unique. Comparing Chinese courteousness to that of the English is a worthwhile task which serves to illustrate how different customs may lead to different manners.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ys of courtes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is in the expressions of politenes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politeness is often expressed in a more humble way.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bow, curtsy, and use flattering words when speaking to someone of higher social rank. They also often take on an apologetic posture when speaking, which manifests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word choice. For example, if someone asked for help, they would say :“It is my honour to do a favour for you.”By contrast, politeness in English culture is usually expressed by recognizing social distance. People often use phrases like “pardon me,” “excuse me,” and “if you please,” when speaking to someone of higher social rank or who is perceived to have more knowledge or power. They also rarely bow, as English custom has it that to do so would imply inferiority.Furthermore, when engaging in polite discourse, Chinese people often sound like they are praising their interlocutors and behave in a deferential manner, whereas their English counterparts speak more bluntly. In terms of forms of addressing people, Chinese people would often use supplicatory terms such as “Grandfather,” “Uncle,” and “Aunt” to address their elders, which is uncommon in English culture.In conclusion, although politeness is the same concept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the expressions and forms of politeness differ greatly. There are distinct rules in each culture on how one should behave towards people of higher social rank or order. While it is important to be polite to one another,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be aware that these differences exist, in order to respect each other's cultural backgrounds.。
英汉礼貌原则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礼貌原则文化差异对比分析语言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贯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要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仅凭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语言与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要掌握并运用好英汉两种语言,就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不能生班硬套某一文化背景的礼貌原则去衡量另一文化中的言语行为是否得体。
而是通过文化的对比,了解相互之间文化的差异,把各个言语行为应用到具体的语境中,采用不同的礼貌准则。
英语中的礼貌,从词源上来说起源于拉丁语的“Politus”,意思是“随和的”,后来到了17世纪逐渐地演变为“有教养的人”和“彬彬有礼的行为”。
在现代西方社会,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个人价值,重视个人权利和隐私。
在汉语中,现代的礼貌与古代的礼貌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古代社会等级差别严格,所以礼的基本精神就是“上尊下卑”。
礼貌的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等级差别而消失,以便为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达到更高层次的合作。
在语言学中,英汉语言学者对礼貌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P.Brown和S.Levinson (1978)认为礼貌是在威胁面子行为发生时的一种补偿行为。
koff(1979)把礼貌定义为是一种减少人际交往摩擦的手段。
Leech认为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必要补充,它把合作原则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as a necessary complement,which rescues the CP from serious trouble”)Leech把礼貌原则分为六类:(1)得体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Tact maxim(in impositivesand commissives):尽力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和尽力扩大对他人的益处;(2)慷慨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Generosity maxim(in impositives and commissives):尽力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和尽力扩大自己的付出;(3)赞扬准则(用于表达和断言)Approbation maxim(in expressives and assertives):尽力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和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表扬;(4)谦逊原则(用于表达和断言)Modesty maxim(in expressives and assertives):尽力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和尽力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准则(用于断言)Agreement maxim(in assertives):尽力缩小与他人之间的分歧和尽力夸大与他人之间的一致;(6)同情准则(用于断言)Sympathy maxim(in assertives)尽力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和尽力夸大对他人的同情。
从汉英礼貌原则对比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9卷 总第35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l Universit y(Soc ia l Sc i ence Ed ition)N o.5 2007(V ol.9 Sum No.35)从汉英礼貌原则对比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刘莉莎(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 要: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探讨汉英两种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礼貌原则,旨在通过两种礼貌原则的对比研究,发掘言语应用背后的文化差异根源,从而使参与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礼貌原则,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完成。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7)05-0375-03 一、引言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取文化。
任何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的人,都会感到不同文化的人说话方式会有很大差别,并不仅仅是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等有所不同,而是他们对语言基本构成要素的使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别,也就是语用方面的差别很大。
语用差别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但何自然曾经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
因此,文化的差异,可以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上。
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礼貌不全是语言表达问题,但是表达礼貌的方式往往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语言,因此语言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 rinciple)就是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N.Leech根据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提出的如何应用、理解礼貌的语用原则。
英汉语言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差异性研究

众 所 周知 , 过语 言 表 达 礼 貌是 最 常 用 的 手段 , 的 确 是 通 它 成功 交 际 的 一条 十 分 重 要 的原 则 。礼 貌 作 为人 们 交 际 活 动 的 基本 准 则 . 维 系人 际 和 谐 的 工具 和 手 段 , 实 现 人 与 人 之 间 是 是 成功 交 际 的基 本 条 件 , 人 类 文 明进 步 的 重 要 标 志 。然 而 , 是 礼 貌虽 然 是人 类 言 语 交 际 中 的普 遍 现 象 ,但 不 同 的文 化 x  ̄ 貌 t ,L 有 不 同的解 释 和 侧重 。 英 汉 两种 语 言 在语 用 方 面 所 受 到 的制 约 有 诸 多 不 同 . 其 中 . 重 要 的是 文 化 因 素 的制 约 。英 国语 言学 家 L eh 据 英 最 e e根 语 文 化 的 特 征 列 举 了 六 条 礼 貌原 则 , 顾 日 国先 生 在 《 貌 、 而 礼 语 用 与文 化 》 文 中分 析 了汉 文 化 的 礼 貌 持征 , 纳 了 五个 礼 一 归 貌 准 则 。将 顾 先 生 与L e h e c 的礼 貌 准 则 作 比较 可 发 现 英 、 语 汉 的 礼貌 准 则 在很 多 方 面 存 在差 异 , 学地 分 析 、 比这 些 差 异 科 对 是 防止 语 用 失误 、 促进 交 际顺 利 开 展 的 有效 途 径 。 2 英汉 文 化 背景 下 的 礼貌 原 则 . 不 同 语 言 文 化 的 差 异 性 决 定 了人 们 言 语 行 为 方 式 的 不 同 . 决 定 了表 达 礼貌 方 式 的差 异 。 因此 , 也 要讨 论 礼 貌 原 则 在 英汉 语 言 文化 中的 差 异 ,首先 有 必 要 了解 两 种文 化 的主 要 价 值取 向 R n t T u hD g i ” ‘ 凰 ” 火 星探 测 器 的挖 掘 陷入 困 u s no o g ig g ( 凤 i n ‘ 号 境) 这篇 网络 科技 新 闻的 报 道是 有 关 “ 凰 号 ” 星探 测 器 的 , 凤 火 国 内 的新 闻媒 体 大 多 直 接 采 用 “ 凤凰 号 ” 代 替 其 全 称 , 翻 来 故 译时加上“ 凤凰 号 ” 使标 题 更 符 合 国 内读 者 的阅 读 习 惯 。 又 会 如 : R n i i ( 空气 行 驶 的 汽 车 ) 果直 译 为 “ “ u nn o A r 靠 gn ” 如 靠空 气 行 驶 ” 使读 者 一 头 雾水 , 会 不知 所 云 。
中西礼貌原则中体现文化差异

中西礼貌原则中体现文化差异摘要:礼貌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礼貌是一种社会规约,对任何社会成员都会产生制约作用,语言也同样受到这条准则的约束。
礼貌既有普遍性,又有文化差异性,在不同文化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概述了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对这种差异现象。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67-01一、中西礼貌原则概述Brown和Levinson(1990)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礼貌是一种保全面子的做法,而面子是交际双方通过对对方假定自己所表现出的行为,为自己有效求得的社会价值,面子是礼貌概念的核心。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说一些有利于己而不利于他人的话语,这些话语被称为“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 因此,所谓礼貌就是要最大程度的降低这些“威胁面子的行为”,体现处对面子的尊重。
顾曰国(1990)在研究了中国礼貌的历史渊源后,总结出了汉语文化的四个基本礼貌特征:尊敬他人(respectfulness)、谦虚(modesty)、热诚(attitudinal warmth)和文雅(refinement)。
他认为,尊敬他人是对他人的肯定、欣赏、顾及他人的面子、社会地位等;温文尔雅是指自己对他人的言行要符合某种标准。
通过对礼貌准则的进一步研究,顾曰国(1992)归纳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条礼貌准则:(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礼貌作为一种标示人类文明的社会现象,既具有普遍性,又存在着差异性。
是普遍性与差异性的辨证统一。
不同的文化对礼貌行为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文化赋予了礼貌不同的内涵。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从 文 化 角 度 看 英 汉 礼 貌 原 则 的 差 异
魏 伶 伶
( 宁 师范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辽 辽 10 9 摘 要 : 貌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普 遍 存 在 于各 种 语 言 和 礼
美 国语 言 学 家 格 赖 斯 ( .. r e 在 2 世 纪 6 年 代 提 出 了 H PG i ) 0 c 0
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 , 人们 为 了 确 保 会 话 的 顺 利 进 行 , 就必
文化 中 , 不 同 文化 类型 中的 “ 貌 原 则 ” 有 所 不 同 。 汉 文 但 礼 却 英 化 的 巨大 差 异 必 然 导 致礼 貌 语 的 使 用差 异 。本 文从 历 史 文 化 的 角度 研 究 中西 方 社 会 礼 貌 原 则 的 差 异 。提 高跨 文化 交 际 的
一
1 点 至7 不 能 在 那 里 停 车 ( akn o a o e o 2 0 a 2 点 P rigi n t l w df m 1 : . s l r 0 m.o73 . o u s a ) 早 上 1 点 对 她 来 说 是 中午 1 点 . t :0am. nT ed y . 2 2 对 美 国 人则 是半 夜 l 点 , 之 所 以把 车停 在 那 里 , 因为 想 着 中 2 她 是 午 1 点 前 她 已经 把 车 开 走 了 。 2 在 交 罚 款 之 前 ,凡 向 负 责 人 解 释 了 中 国人 对 早 上 1 点 的 2 理解 . 明 如 果 她 知 道 那 在 美 国指 的是 半夜 1 点 的话 , 说 2 自己是 不会 把 车停 在 那 里 的 .负 责 人 想 了想 说 : 既 然 这 是 文 化 差 异 “ 所 导 致 的误 会 , 就 不 罚 你 3 美 元 了 , 罚 1 美 元 吧 !” 戴 凡 我 0 只 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谦虚与客套 的差异 三 “ 己尊 人 ” 是 最 富 有 中 国 文 化 特 色 的 礼 貌 现 象 。 中 贬 国 人 受 到 别 人 赞 扬 时 ,往 往 会 说 一 些 自我 贬 低 的谦 虚 话 ,对 他人 的 赞 扬 客 套 一 番 。而 英 美 人 只 有 尊 敬 对 方 的 赞 美 之 辞 , 而无贬抑 自己之意 。因此当他们受到赞扬时往往会高兴的说 句 “ h n y u ”表 示欣 然接 受 。 “ 己尊 人 ”准 则 不仅 Tak o ! 贬 存在 于直接对 话也存在于书面语中。除东南亚文化圈外,欧 洲 文 化 里 没有 贬 自 己抬 别人 的现 象 。 中 国 人 在 听 到 赞 美之 词 时 , 往 往 是 否 定 对 方 的 赞 美 之 词 ,贬 低 自己 一 番 , 以 示 自 谦 。 欧洲 人在 这 种 情 况 下往 往 因 为他 们 的 话 被 直 言 否 决而 感 到 中 国人 不 讲 礼 貌 。 ( )委婉语的差异 四 属于文雅 词语 的委 婉语在英汉两种语 言中使用 的场合是 不 I 。例 如 女 性 怀 孕 , 中 国人 喜 欢 用 “ 喜 了 ”等 委 婉 的 司的 有 方 式 来 表 达 。而 西 方 人 却 视 此 为 新 闻 ,可 公开 直 言 而 百 无 禁 忌 , 这 显 然 是不 同文 化 下 的语 用 差 异现 象 。 ( ) “ 子 ” 问题 的差 异 五 面 西 方 人 认 为 在 言 语 交 往 中 , 双 方 的 两 种 “ 子 ” 都 受 面 到 威 胁 时 , 在 会 话 中要 讲 究 策 略 原 则 ,为 了保 护 和 降 低 “ 面 子 ” 不 受 侵 害 。而 汉 语 中 要 求 在 言 语 交 往 中讲 究 “ 脸 ”, 赏 避免 “ 丢脸”,当不得不使用有伤 “ 面子 ”的言词时,采用 的 策 略 往 往 是 先 肯 定 后 指 出 不 足 。而 英 语 文 化 则 不 同 , 人 们 极 为珍 视 隐 私 和 个 人 主 义 。 即 使 是 主 动 向别 人 提 供 便 利 或 物 品 , 向他 人 发 出 邀 请 等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是 妨 碍 了 说 话 者 的 自由 和清静 。 一Biblioteka 、东西方的礼貌原则
礼 貌 原 则 就 是 在 其 他 条 件 相 同 的情 况 下 , 把 不 礼 貌 的 信 念 减 弱 到 最 低 限度 。 英 国著 名 的 语 言 学 家L e h 出 的 礼 e c提 貌 原 则 ,主 要 包 括 六 项 准 则 : 策 略准 则 、 赞 扬 准 则 、 宽 宏 准 则 、 谦 虚 准 则 、赞 同准 则 和 同情 准 则 。 在 上 面 的 准 则 中 , 最 基 本的一条就是策略准则 。礼貌地使用语 言就 意味着 策略地 使 用 语 言 , 这 是 一 条 最 广 泛 、 最 不 可 缺 少 的 准 则 , 其 基 本 落 脚 点 是 以 双 方 的 利 益 或 “ 子 ” 为主 ,尽 可 能 淡化 自己 的 面 “ 面子 ” ,并 用 “ 己利 人 ”的 策 略 来保 证 言语 交 际 成 功 。 损 顾 日 国 指 出 : 中 式 礼 貌 原 则 包 括 贬 己 尊 人 准 则 、 称 呼 准 则、文雅 准则、求 同准则等 。中式礼貌 的最大特点是 “自 卑 而 尊 人 ” ,指 自己 或 与 自 己 的 事 物 有 关 时要 “ ”、 要 贬 “ 虚 ” ,而 指 听 者 或 与 听 者 有 关 的 事 物 时 要 “ ” 、 要 谦 抬 “ ”。 尊 由 于 礼 貌 的 语 言 和 行 为 是 特 定 文 化 背 景 在 语 言 中 的 折 射 ,因 此 礼 貌 原 则 的 差 异 体现 了 东西 方 文 化 背 景 的 差异 。
【 关键词 】英 汉 文化 礼 貌原 则 文化 差 异
在 言语 交 际 中 , 由于 语 言 不 当 ,甚 至 语 言 粗 鲁 而 引起 双 方 的误 会 摩 擦 , 而 导 致 交 际 失 败 的例 子 屡 见 不 鲜 。 为 了避 从 免 上 述 情 况 的发 生 ,保 证 交 际 的 顺 利 进 行 ,人 们 必 须 遵 循 礼 貌原则 。
二 ,礼貌原则体现在英汉文化 中的差异
如 果 我 们 将 L e h 出 的 礼 貌 原 则 与 汉 语 的 礼 貌 原 则 进 ec 提 行 比较的话,就会 发现 两者之 间存在着 明显的文化差异 。 ( )隐私的差异 一
两 个 中 国人 第 一次 见 面 时 很 自然地 会 热 情 询 问对 方 的 年 龄 、职 业 、婚 姻 状 况 、收 入 等 。假 如你 无所 顾 忌 地 问 及 上 述 问题 ,英 美 人 则 会 认 为 这 是 非 常 冒昧 的 失 礼 表现 , 因 为你 触 犯 了他 们 的 “ 私 ” 。究 其 原 因主 要 是 由 于 两种 文化 背 景 不 隐 同 。 中 国 人 的 人 际 关 系 突 出人 的社 会 性 , 强调 集 体作 用 , 人 们 感 觉 没 有 什 么 可 以隐 瞒 的事 情 。而 英 美 人之 问 的交 往 往 往 突 出 个 人 的 利 益 至 高 无 上 ,竭 力 摆 脱 社 会 的约 束 ,不 希 望 自 己 的私 事 暴 露 在 大 庭 广 众 之 下 。 ( )称 呼语 的差异 二 英 美 人 总 希 望 同 别 人 建 立 一种 无 拘 无 束 的融 洽 的人 际关 系 , 因此 , 不 管对 方 的 职 位 高 低 和 年 龄 的长 幼 ,都 喜 欢 直 呼 其 名 ,父 母 子 女 也 不 例 外 。 而 中 国 有 尊 敬 祖 宗 的 习俗 ,晚 辈 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 在英 美国家,许多长辈非常乐意儿孙沿用他们的名7 , 如著名 的富兰克林 ・ 罗斯福总统 和洛克菲 勒就为儿子取 了与 自 己相 同 的名 字 , 区别 仅 在 儿子 的 名 前 冠 以 “ ”字 。英 语 小 国家 的人见面打招 呼也用称 呼语 ,但称 呼语不复杂。彼此熟 悉 的 人 之 间 直 呼 其 名 ( 含 姓 ) 正 式 场 合 用 M ,M , M s 不 , r iS r S 等 称 呼 。 只 有 极 少 数 职 务 、职 称 能用 来称 呼此 人 , 如 医 生 、 博士、教授等 。中 国人常用姓加上某人 的职 务来称 呼别人, 如黄 局长 、马 经 理 等 。
浅议英汉礼貌原则折射的文化差异
O 文/ 孟庆娟 ( 吉林动画学 院外语教研室 吉林 长春 10 1) 30 2
[f t  ̄l在 英 汉语 言 中存 在 礼貌原 则 的差 异 ,本文就 这一差 异进行 论述 ,指 出礼貌原 则的差 异实 l 质 上就是 中西方文化 背景差 异的具体 体现 。本文从 隐私、称呼 、谦虚 与客套、 “ 面子 ”等方 面进行 对 比 ,研 究文化差异 。这对于提 高 学生的跨 文化 交际能力大有裨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