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韦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也。
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①。
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好学洽闻,雅称儒宗。
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显宗闻彪名,永平六年,召拜谒者,赐以车马衣服,三迁魏郡太守。
肃宗即位,以病免。
征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数陈政术,每归宽厚。
比上疏乞骸骨...,拜为奉车都尉,秩中二千石,赏赐恩宠,侔②于亲戚。
建初七年,车驾西巡府,以彪行太常从,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
彪因建言:“今西巡旧都,宜追录高祖、中宗功臣,褒显先勋,纪其子孙。
”帝纳之。
行至长安,乃制诏京兆尹、右扶风求萧何、霍光后。
时光无苗裔,唯封何末孙熊为郧侯。
建初二年已封曹参后曹湛为平阳侯,故不复及焉。
乃厚赐彪钱珍羞食物,使归平陵上冢。
还,拜大鸿胪。
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帝深纳之元和二年春,东巡狩,以彪行司徒事从行。
还,以病乞身,帝遣小黄门、太医问病,赐以食物。
彪遂称困笃。
章和二年夏,使谒者策诏曰:“彪以将相之裔,勤身饬行,出自州里,在位历载。
中被笃疾,连上求退。
君年在者艾,不可复以加增,恐职事烦碎,重有损焉。
其上大鸿胪印绶。
其遣太子舍人诣中臧府,受赐钱二十万。
”永元元年....,卒,诏尚书:“故大鸿胪韦彪,在位无愆,方欲录用,奄忽而卒。
其赐钱二十万,布百匹,谷三千斛。
”彪清俭好施,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著书十二篇,号曰《韦卿子》。
(摘编自《后汉书·韦彪传》,有删改)【注】①庐寝: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
②侔:mòu相等,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帝/深纳之/B.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帝/深纳之/C.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帝深纳之/D.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帝深纳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孝廉,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2015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5—文言文一

2015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5—文言文一【浦东新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8分)韦敻传①韦敻,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也。
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
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
(魏)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敻养高不仕,虚心敬悦,遣使辟之,虽情逾甚至,而竟不能屈。
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
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敻对玩琴书,萧然自乐。
②明帝即位时,晋公宇文护执政,广营第宅。
尝召敻至宅,访以政事。
敻仰视其堂,徐而叹.曰:“甜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护不悦。
有识者以为知言。
③弟孝宽为延州总管,敻至州与孝宽相见。
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敻。
敻以其华饰,心弗欲之。
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
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于是乃乘旧马以归。
④敻子瓘,行随州刺史,因疾物故,孝宽子总复于并州战殁。
一日之中,凶问俱至。
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
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
”援琴抚之如旧。
⑤建德中,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曰:“吾死之日,可敛旧衣,勿更新造。
使棺足周尸,牛车载柩,坟高四尺,圹深一丈。
其余烦杂,悉无用也。
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
吾常恐临终恍惚,故以此言预戒汝辈。
”宣政元年二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选自《周书·卷三十一》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访.以政事(2)吾虽不逮.前烈(3)因疾物故..(4)可朔望.一奠而己18.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徐而.叹曰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弟孝宽为.延州总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有一于.此,未或弗亡于.是余有叹焉D.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19.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20.第②段中的“叹”和第③段中的“笑”能否对换,为什么?(3分)21.韦敻要俭办丧事有多重原因,请联系全文加以简析。
韦彪字孟达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韦彪字孟达阅读答案。
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韦彪字孟达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韦彪字孟达原文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也。
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
服竟,赢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好学洽闻,雅称儒宗。
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
(1)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显宗闻彪名,永平六年,召拜谒者,赐以车马衣服,三迁魏郡太守:肃宗即位,以病免。
征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数陈政术,每归宽厚。
比上疏乞骸骨,拜为奉车都尉,秩中二千石,赏赐恩宠,俟于亲戚。
建初七年,车驾西巡府,以彪行太常从。
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
彪因建言:今西巡旧都,宜追录高祖、中宗功臣,褒显先勋,纪其子孙。
帝纳之。
行至长安,乃制诏京兆尹、右扶风求萧何、霍光后。
时光无苗裔,唯封何末孙熊为侯。
建初二年已封曾参后曹湛为平阳侯,故不复及焉。
乃厚赐彪钱珍羞食物,使归平陵上冢。
还,拜大鸿胪。
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
有诏下公卿朝臣议。
彪上议曰:伏惟明诏,忧劳百姓,垂恿选举,务得其人。
(2)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
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
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
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矣。
帝深纳之。
彪以世承二帝吏化之后,多以苛瓤为能,又置官选职,不必以才。
因盛夏多寒,上疏谏曰:臣闻政化之本,必顺阴阳。
伏见立夏以来,当暑而寒,殆以刑罚刻急,郡国不奉时令之所致也。
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
夫欲急人所务,当先除英所患。
又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于朝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检测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至4题。
【甲】(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班彪①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
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
彪上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②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注释】①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②敷:铺叙。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七里之郭( ) (2)亲戚畔之( )(3)师保多阙( ) (4)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3.【甲】【乙】两文都提到了“道”,甲文中的“道”,指道义,仁政和王道。
君王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赢得民心。
乙文中的“道”,是人臣之道,班彪做到了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至8题。
【甲】(《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从容就义》)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见闻者无不流涕A. 命B. 涕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得志,与民由之天祥将出狱C. 志D. 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小大之狱5.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扶风平陵人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扶风平陵人“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1 分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 分 1不耻劳辱。
1 分 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1 分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班彪列传翻译文言文翻译

《后汉书》卷二十七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其先与楚元王同祖,祖父班,成帝时为司空,以帝舅贵,少子也。
班彪少游学,广交游,不修威仪,大将军王凤奇其才,辟为属。
后以病免,复为右曹太中大夫。
王凤卒,以选为越骑校尉。
建武初,与来歙俱为军司马,从大将军窦融征嚣。
后以病免归,卒于家。
班彪既免官归,杜门不出,专心致志于著述。
所著《汉书》一百篇,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合百篇。
其书以班固《史记》为蓝本,而增广其事,补遗其缺。
纪传首冠《高帝纪》,序帝所起,终言身世,以明天命所归。
其书文词雅丽,叙事详赡,辞藻瑰玮,颇为后世所重。
班彪长子班超,字仲升,少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博学多通,尝受业于范晔,学《诗》、《书》、《礼》、《乐》。
年二十,为兰台令史。
建初元年,以奉车都尉使西域,威震四夷,威德并施,西域诸国悉皆臣服。
后以功封定远侯,迁西域都护,护西域三十六国,威震西陲。
班彪次子班固,字孟坚,亦博学多通,善属文。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显宗时,为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
班固奉命著《汉书》,因班彪之书,增广其事,删改其文,遂成一百篇。
其书文词雅丽,叙事详赡,辞藻瑰玮,为后世所重。
班彪第三子班超弟班勇,字仲升,少有大志,不修细节。
年二十,为兰台令史。
建初元年,与兄班超俱为奉车都尉,使西域。
班勇以勇猛有谋,威震西域,封为定远侯。
后以功封西域都护,护西域三十六国,威震西陲。
班彪之孙班固子班昭,字惠班,亦博学多通,善属文。
年十七,为长史。
建初元年,以奉车都尉使西域,威震四夷。
后以功封定远侯,迁西域都护,护西域三十六国,威震西陲。
班彪之曾孙班超子班超,字仲升,少有大志,不修细节。
年二十,为兰台令史。
建初元年,与兄班勇俱为奉车都尉,使西域。
班超以勇猛有谋,威震西域,封为定远侯。
后以功封西域都护,护西域三十六国,威震西陲。
班彪一家,自班彪起,至班超,四世均为名将,威震西域。
其子孙亦多才多艺,各有所长。
班彪之子孙,各以其才德,名垂青史,成为后世之楷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培优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培优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习题题。
有很多种昆虫都非常喜欢在我们的屋子旁边建筑它们的巢,在这些昆虫中最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要首推那种叫舍腰蜂(又称泥水匠蜂)的昆虫了。
泥水匠蜂的蜂kē是利用硬的灰泥制作而成的,一般围绕在树枝的四周。
虽然是由灰泥做成的,但它却能够非常紧地附着在树枝上面。
令人惊奇的是,泥水匠蜂的巢只是用灰泥做成的,没有加水泥,那是什么使它的基础更坚固的呢?泥水匠蜂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1)上面的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蜂kē( ) 附着( ) 解决( )(3)“那是什么使它的基础更坚固的呢”中“基础”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舍腰蜂”和“泥水匠蜂”这两种称呼在语体上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段中,作者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结构艰固;柱头上雕(diāo)刻着的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B.苏州园林里假山的堆叠,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hè)。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箩,盘曲嶙峋(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文言文阅读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阅读附答案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顾大哥被叫到学校,赵和他的母亲跟着他来到洛阳。
他很穷,经常当公务员养活他。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想辞掉自己的工作,放下手中的笔,感叹道:“这位伟大的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他仍然应该追随张骞,为了赢得侯爵,为异国做出贡献。
他能工作很长时间吗?”双方都笑了。
朝日:“年轻人,你怎么能自信而坚强?”很长一段时间,宪宗问谷:“你哥哥在哪里?”谷堆:“为官员写书,直接支持我母亲。
”乃初朝皇帝是兰台秩序的历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赵到达鄯善时,鄯善的王光锋非常恭敬,然后突然变得更加松懈。
赵说他的官员属于太阳:“宁觉光,礼貌是什么意思?肯定有北方的使节,他们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持怀疑态度。
如果智者看到自己没有发芽,他们就是邪恶的。
”就在那一天,胡假装:“匈奴特使来了几天,你今天在意吗?”仆人胡被吓坏了,并被说服了。
赵日:“你不进虎穴,就得不到老虎的儿子。
今天的计划是在夜间用火攻击敌人的使者。
如果你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那将是可怕的,可以被摧毁。
如果你摧毁了这个敌人,你将是善良勇敢的,你将取得成功。
”中日:“很好。
”第一天晚上,他把官员们赶到俘虏营。
在会议当天的强风使十个人拿着鼓躲在囚犯的房子里之后,关于那天的情况:“当你看到火的时候,你应该鼓起鼓来大声喊叫。
”我知道我是被弩打倒的。
赵奈随风放火,前后都发出声响。
囚犯们感到震惊,杀死了三个人。
官员和士兵斩首了他们的特使和30多名士兵,100多人被烧死。
随后,赵召见姗姗的王光和第一位囚犯特使一起展示,震惊了一个国家。
(摘自汉末班良传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然而,他在家里孝顺而尽责,在家里努力工作,不以工作和屈辱为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
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
彪性沈重好古。
年二十余,更始败,三辅大乱。
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
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
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
”对曰:“周之废兴,与汉殊异。
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
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
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
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
”嚣曰:“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
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限,乃著《王命论》,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
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
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曰:“皆从事班彪所为。
”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
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
彪上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B.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C.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D.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隋唐以后简称“辅”。
B.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C.哀帝的“哀”是公谥。
公谥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
D.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两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彪痛恨隗嚣的狂言,感叹时局艰难,于是著一篇《王命论》用来感动隗嚣,可是隗嚣始终不觉悟,因此避走河西。
B.后来窦融奉诏回京师,光武帝问他所上的奏章,是谁和他一起商议的,窦融据实禀报。
皇帝早就听到班彪很有才干,于是召见班彪,举他作司隶茂才,叫他作徐州令,因病没有就位。
C.班彪多次上书请奏,皇帝每次都采纳了。
后来选司徒廉作望都长,得到官吏百姓的爱戴。
D.班彪性格沉重,喜好古代文化。
二十多岁时,正值更始败逃,京城附近大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
(2)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
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10.A11.B12.C13.(1)十多年间,中外发生搔扰,远近都在行动,各自打着刘氏的旗号,会合响应,众口一词,不谋而同。
(2)河西大将军窦融用他作从事,十分恭敬地待他,用师友之道接待。
班彪就替窦融出谋划策,敬事汉朝,总领西河一带来抗拒隗嚣。
【解析】点睛:断句时应注意“四要”。
一、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了解大意。
二、要把握重点词语,考虑句子成分。
三、要记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当断则断,不当断则不断。
四、要熟练掌握虚词的用法,利用它作为断句的参考。
11.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项,“都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员”错误,“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点睛:文学常识面广量大,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积累。
积累可以采用分门别类记忆法,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可以以考点为分类标准,如:(1)时代国别,可以借鉴古代史书体例中的编年体和国别体的方法,按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来记忆。
(2)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
(3)地位评价,如“四大名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等。
(4)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5)题材人物,如《范进中举》《孔乙己》等都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形象。
(6)作家作品,如苏轼的诗、词及文等。
(7)字号称呼,如柳河东、杜拾遗、太史公等。
12.C项,“多次上奏,皇帝都”错误,原文只提他“书奏上后,皇帝采纳了”。
并没有说道“每次”“都”。
点睛: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与大纲说明对此考点的要求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点均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评价。
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事件细节的表述;(2)整个事件的概括;(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5)某个论点的依据;(6)对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或争议等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
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
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班彪传,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
祖父班况,成帝时做过越骑校尉。
父亲班稚,哀帝时做过广平太守。
班彪性格沉重,喜好古代文化。
二十多岁时,正值更始败逃,京城附近大乱。
当时,隗嚣带领众人在天水起事,班彪跟着他避难。
有一次,隗嚣问班彪道:“从前周朝灭亡,战国纷争,天下四分五裂,经过好几代才得安定。
是合纵连横的事又将出现在今天呢,还是承受天命,在某一个人身上呢?望先生谈谈看法。
”班彪答道:“周朝的废兴,与汉朝不同。
从前周朝分爵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掌握自己的领地各自为政,正像一棵大树,本根很弱小,枝叶很茂盛,所以到了后来,出现合纵连横的事,是形势促使它那样。
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改封建为郡县制,国君有专制的权威,臣下无百年的大柄。
到了成帝,假借外戚的势力,哀帝、平帝在位时间很短,三帝无子,所以王莽篡位,窃取国位年号。
危险来自上边,伤害不及下面,因此,王莽真正篡位之后,天下人没有不伸着脖子在叹息。
十多年间,中外发生搔扰,远近都在行动,各自打着刘氏的旗号,会合响应,众口一词,不谋而同。
现在英雄豪杰统治各州县的,都没有像七国传统的资本,可百姓却异口同声,想念汉朝的恩德,发展趋势已经可想而知了。
”隗嚣道“:先生分析周朝与汉朝的形势是对的;至于只看到愚蠢的百姓习惯刘氏姓号的缘故,而说汉家一定复兴,这就不见得了。
从前秦朝失去天下,好比一只鹿逃走了,刘邦追鹿到了手,当时人又谁知有什么汉朝么?”班彪一方面痛恨隗嚣的狂言,一方面又感叹时局艰难,于是著一篇《王命论》,认为汉德是继承唐尧,有灵验的王符作证,王者登上宝座,不是凭欺诈能成功,想用这来感动隗嚣,可是隗嚣始终不觉悟,于是避走河西。
河西大将军窦融用他作从事,十分恭敬地待他,用师友之道接待。
班彪就替窦融出谋划策,敬事汉朝,总领西河一带来抗拒隗嚣。
后来窦融奉诏回京师,光武帝问道:“你所上的奏章,是谁和你参谋?”窦融答道“:都是我的从事班彪做的。
”皇帝一向听到班彪很有才干,于是召见班彪,举他作司隶茂才,叫他作徐州令,因病没有就位。
后来几次应三公的命令,就去了。
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
彪又被征到司徒玉况府。
当时太子的东宫刚建立,诸王国同时开辟,而官吏没有配齐,师保齐缺。
班彪又上奏书,皇帝采纳了。
后来选司徒廉作望都长,得到官吏百姓的爱戴。
建武三十年(55),班彪年五十二,死在官位上。
他所著的赋、论、书、记、奏事共九篇。
评论说:班彪身为博古通今的儒者和杰出的人才,置身于危难动乱之中,行为不逾越道义,言语不背离正轨,当官不急功近利,守志不背弃他人,写文章来治理国家,守着清贫的生活而没有闷闷不乐的神色,他坚守道义,恬静淡薄的志向是多么的坚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