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竹》阅读及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阅读感悟台湾竹我爱台湾竹,爱它那新绿的生命,爱它那修长的姿态,爱它那谦逊的品格。
我爱台湾竹,一个不大的花盆里,生长着十几株台湾竹。
仔细打量,茎是淡绿的,叶是墨绿的,芽是新绿的,都是那样苍翠茂盛,凝成了那盆台湾竹绿色的整体。
轻风一吹,那浓淡相间的绿色相互掩映,绿得像要从叶尖流下来似的。
我爱台湾竹修长的体态。
台湾竹细而直的茎有尺把高,茎的顶端簇拥着一堆叶子。
说是簇拥,其实排列有序,每层都长着两三片绿叶。
数一数几层加在一起,足有十四五片。
修长的绿叶成线条状,自然地向外展开,每片叶子上都有纵贯叶子两端的脉纹,远看就像开着的“绿色的花朵”。
少女都以身材苗条引以自豪,台湾竹在植物世界里恐怕也算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公主”吧。
有人认为台湾竹不开花,其实每年百花盛开的时节,台湾竹也悄悄地开出一朵洁白的小花,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因为这花实在不起眼,太不引人注目了。
但它却不管你欣赏与否,它都默默无闻地为大地倾吐着自己的全部芳香。
是啊,越是普通就是伟大,越是平凡就是具有一种朴素,谦逊二完美。
1.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近义词:姿势——(_________)谦虚——(_________)②反义词:伟大——(_________)华丽——(_________)2.认真读短文,仔细做题①“绿色的花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体现台湾竹品格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用横线画出文中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然后仿写一句拟人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最想赞美什么植物?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象山桂林,以甲天下的山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象山,那奇特的神态,则更有魅(mèi)力。
早晨,有雾的时候,整个象山笼罩在白茫茫之中。
不一会儿,乳白色的浓雾在流动,在减退,透过云流的缝隙,藏青色石崖和山树隐约可见。
这时,远处的天边,微呈灰蓝,烟雾在继续减退、变薄,薄得像一层轻纱。
从这轻纱垂幕中看去,巨象的轮廓(kuò)立即呈现在眼前,它正伸长了鼻子在江中饮水呢。
不知道是云雾在飘移,还是象山在蠕动,叫人觉得屹立在眼前的是头活象。
中午,天空一片蔚蓝,漓江一片碧绿,象山好似一头巨象,伫(zhù)立于绿茵之中,垂鼻休息。
微风吹来,碧波叠起,巨象又仿佛在草地上缓缓散步。
看,均匀的呼吸使象鼻在微微颤动呢!傍晚,夕阳给象山涂上了一层金,江水也映出一条条彩带将象山围起来,如一头金象站立在彩带上飘动似的,令人神往。
神奇的大自然塑造了象山,象山又增加了大自然的神奇。
1.填词。
(________)的神态(________)的大自然(________)的象山2.用“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
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抄下来。
3.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姿态、颜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象山的_______之情。
动物界的出色“老师”野生动物界中也有一群和人类一样非常出色的“老师”——海岛猫鼬。
海岛猫鼬虽然不会教语文或者数学,却会积极主动地教给自己的后代捕食的本领,而这在野生动物界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对海岛猫鼬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这种动物会“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孩子开设捕食“课堂”。
海岛猫鼬比其他动物要高明得多。
它们并不是让自己的孩子冒着被蝎子蜇到的危险,在实践中经历反复的碰壁来学会本领。
相反,它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它们,哪些食物是可以吃的,哪些食物是危险的。
在把蝎子给小猫鼬吃之前,成年猫鼬还会把蝎子的刺拔掉,拿给小猫鼬看。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是极________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________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
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地,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
秋去冬来,经霜雪而不凋。
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给这篇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短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
竹子是极______的竹子是______的(3)“息”字的解释有:①停止;②消息;③呼吸时进出的气;④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就属于第______种解释。
(4)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妙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6)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
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借赞美竹子的品格,歌颂______。
2. 重点段落品析。
有时候我很温和(hé huo),有时候我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méi mò)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1)从括号里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温和______ (hé huo) 淹没______ (méi mò)(2)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这段共有______句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
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
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
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
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
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
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
”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寄意是什么?(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谦虚。
(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
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解析】【分析】(1)、(2)考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一自然段概括答案。
竹子阅读答案

竹子阅读答案竹子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子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竹子阅读答案1竹子赞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lì)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伟大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类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méng)芽了。
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
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这篇短文的题目:《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在原文中能找到的就写原文中的。
)平凡()品格()不畏()3、在文中的四个空白处里加上标点符号。
5、“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把竹笋比做_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突出竹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利息9、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他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妙用。
《竹》阅读答案

《竹》阅读答案《竹》阅读答案《竹》阅读答案1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
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
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
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
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
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
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
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
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到横线处。
(只填序号)①竹②竹笋③竹林④竹器(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
这些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6)通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①竹林②新竹③春笋()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不到一年能长成()。
(7)选字填空:梢竿叶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8)本文主要写了竹(),赞扬了竹()。
A.成材迅速B.无私奉献C.用途广泛D.默默无闻参考答案:(1)①(2)旺期中期干旱(3)申由甲目(4)Z艹14(5)B(6)③②①(7)竿梢叶(8)BD《竹》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全册类文阅读

名人名言1.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
——罗斯金2.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松苏内吉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5.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孔子7.君子诚之为贵。
——礼记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9.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10.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
——兰道儿1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的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洛克12.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赫尔岑13.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
——温特14.守时是最大的礼貌。
——路易十四15.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
——拉罗什夫科类文阅读-1 北京的春节春节的传说(节选)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
但他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
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
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
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三校联考七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

同步达标自主练习·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第一、二单元、名著导读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2)“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古代文人常将鸟写入诗歌,借其抒发人生的感慨。
王湾遥望大雁归去,用“ ”来抒发自己离乡远游的愁绪(《次北固山下》);李白静听杜鹃啼鸣,用“ ,。
”来烘托自己得知友人被贬谪时的哀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眼中的鸟儿特别可爱,用“ ,。
”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绝句》)。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12分)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
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
”(《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
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
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miè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壁无xiá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斑斓()僵仆()诬miè()白璧无xiá()(2)以上文段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篇名)。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
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我们能知道它们分别是《》、《》、《》三篇文章的插图。
(4分)图①捕鸟图②“吹嘟嘟” 图③活无常(3)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再选择《朝花夕拾》两个篇目,仿写两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竹》阅读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说竹》一文,完成12~15题。
(共10分)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
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
摇风弄雨,铿然有声。
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
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
草自有草的优势。
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
可如天然去
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
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
在这里,竹已摈弃
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茅屋一间,新
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
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
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
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
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
东方的竹。
选自《灵性散文》,有删改。
12.作者认为月下听萧,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竹的境界是什么?(3分)13.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试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是什么?(2分)
14.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3分)
①
②
③
15.文章写的是竹,为什么还写到了自然界许多花草树林,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2分)
参考答案:
12. ①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或:集花草树木之长或集洁、幽、淡、清柔、豪爽、高远于一身) ②箫与笛取材于竹(或与
竹的外形相似)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或生命)的吟唱(或:听萧与闻笛就是聆听竹的生命的吟唱;听箫、闻笛能让人领悟竹的灵性与神韵)(3 分)
13. 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2分)
14. (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6分)
15. 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