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9-2溶解度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1.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下面是一些化学溶解度相关的练习题,大家可以通过解答来巩固对溶解度的理解。

题目一:某种物质在水的溶解度为80g/100ml,如果将20g该物质加入200ml水中,问是否能完全溶解?解答:溶解度为80g/100ml,即1ml水最多能溶解80/100=0.8g该物质。

而现在20g该物质加入200ml水中,相当于每1ml水中有20/200=0.1g该物质。

因此,每1ml水中的物质量小于溶解度,所以无法完全溶解。

题目二:某种物质在80℃时的溶解度为40g/100ml,若将30g该物质加入100ml水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问该物质是否能完全溶解?解答:溶解度为40g/100ml,在80℃下,如果将30g该物质加入100ml水中,相当于每1ml水中有30/100=0.3g该物质。

每1ml水中的物质量小于溶解度,所以无法完全溶解。

题目三:某种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60g/100ml,若将40g该物质加入150ml水中,温度保持在20℃不变,问该物质是否能完全溶解?解答:溶解度为60g/100ml,在20℃下,如果将40g该物质加入150ml水中,相当于每1ml水中有40/150=0.267g该物质。

每1ml水中的物质量小于溶解度,所以无法完全溶解。

题目四:某种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100g/100ml,若将20g该物质加入100ml水中,温度保持在30℃不变,问该物质是否能完全溶解?解答:溶解度为100g/100ml,在30℃下,如果将20g该物质加入100ml水中,相当于每1ml水中有20/100=0.2g该物质。

每1ml水中的物质量小于溶解度,所以无法完全溶解。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溶剂的数量、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只有在溶质的质量小于溶解度的情况下,溶质才能完全溶解。

(最新整理)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最新整理)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标准答案)1/ 14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标准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标准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标准答案)的全部内容。

溶解度专题复习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2)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不饱和溶液。

(3注:①Ca(OH)2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2 / 14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例:(4)溶解度曲线(1)t3℃时A的(2)P点的的含(3)N点为 t3物质,降(4)t1℃时A、(5)从A溶液体。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试题附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试题附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试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根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得到不饱和溶液B.t1℃时,甲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C.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D【解析】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是改变温度。

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t1℃时,甲溶液、乙溶液是否饱解析:D【解析】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是改变温度。

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t1℃时,甲溶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溶质质量是否相等无法判断,说法错误;C、t2℃185g甲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故将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说法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6 36100gg g×100%=26.5%,所以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20406080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B.40℃时,将50g NaCl、50g 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C.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的质量会减少,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40℃时,将50gNaCl、50g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的质量会减少,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40℃时,将50gNaCl、50g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因为此时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100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质量就不同;将80℃时相同质量的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20~40℃。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 A 、B 是不含结晶水的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填字母序号); (2)温度为 (填“t 1℃”或“t 2℃”)时,A 、B 溶解度相等;(3)t 2℃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 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4)t 1℃时,用固体A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 溶液的步骤是:计算、 、量取、 、转移装瓶等操作.【答案】(1)B ;(2)t 1℃;(3)16.7%;(4)称量;溶解.【解析】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B ;(2)温度为t 1℃时,A 、B 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3)t 2℃时,A 的溶解度是20g ,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饱和溶液中溶质A 的质量分数为×100%≈16.7%;(4)t 1℃时,用固体A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 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需要的A 和水的质量,然后称量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在烧杯中溶解,然后装瓶贴签;【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2.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在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在t 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 .在t 1℃时,100g 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答案】A【解析】A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 2℃时,N 点处在曲线的下方一点,故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正确,D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 1℃时,乙的溶解度为25g ,表示的是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是25g ,而不是100g 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A 【考点】溶解度曲线意义3. 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 、N 分别是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分类: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分类: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分类: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答案】D【解析】A、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错误;B、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后,c溶液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错误;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不大,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错误;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C.t3℃时,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等【答案】C【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正确;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B正确;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3℃时,X的溶解度是100g,所以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50%,故C错误;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说明二者的溶解度在此温度下相等, D正确。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9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9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

专题09 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的稀释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湖北荆门)有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A的溶解度比B的大B.t2℃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t1℃,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高温度至t2℃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恰好相等D.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温度至t1℃时,析出的固体质量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2.(2021·柘城四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2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D.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3.(2021·平顶山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B.a1℃时,100g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a2℃时,30g甲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D.a2℃时,用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4.(2021·新乡二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C.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需加水50g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都变为不饱和溶液5.(2021·天一大联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使a、b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C.在t2℃时,将a物质2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D.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6.(2021·三门峡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正确的是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C.t2℃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降温到t1℃,析出的固体甲>乙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7.(2021·青岛)如图是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溶解度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2.t℃时,向一支盛有0。

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

3g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

3%3.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乏铁元素引起的C.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由于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4.T℃时,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5.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6.下表是KCl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2040608027.634。

040。

045。

551。

1溶解度/gA.KCl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80℃时,KCl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C.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

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D.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d中溶质质量一定大于溶液e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d和溶液e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10203040溶解度/g20。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分类: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分类: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分类:化学溶解度综合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答案】D【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A、接近饱和的A溶液,降温至10°C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2.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A.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B.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D.图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详解】图1中,溶剂质量相等,甲中物质溶解的质量小于乙中物质,所以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30℃时,甲、乙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错误;B、40℃时,a的溶解度大于b,故二者都是全部溶解,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相等,错误;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正确;D、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9-2 溶解度一、选择题1.(2015•苏州中考)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 .t 2℃时,把50gA 放入50g 水中能得到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 .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C=AD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答案】B【解析】A 、t 1℃时,相同质量的A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B 、t 2℃时,A 的溶解度是50g ,把50gA 放入50g 水中能得到A 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 ,故溶液质量是75g ,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75g=1∶3,正确;C 、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A 、B 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 1℃时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故B 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 的溶质质量分数,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 2℃时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 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A >C ,错误;D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故选B .2.(2015·巴中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2℃时,向100g 甲中加入100g 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B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D .将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 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B【解析】A 、t 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 ,向100g 甲中加入100g 水后,只能溶解80g ,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0g+80g=180g ,错误;B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 、在同一温度下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没提温度,不能比较,错误;D 、将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 1℃,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是t 1℃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A BCO t 1t 2温温/温温温温/g50量分数,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是t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像可以看出,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大于乙,错误;故选B.3.(2015·南京中考)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 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D【解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故A错误;B、t 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C 错误;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故选D.4.(2015•安徽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答案】B【解析】 A、在同一温度下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B、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3.3%,错误;故选B.5.()A.常温下,KCl微溶于水B.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C.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答案】C【解析】 A、20℃时,KCl的溶解度是34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A错误;B、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溶质,B错误;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C正确;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若是都在同一温度下形成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错误;故选C.6.(2015•呼和浩特中考)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答案】B【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一部分水,溶质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故错;B、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反应后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故对;C、相等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率比不加催化剂时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故错;D、胃酸呈酸性,用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应从pH<7开始,故错.故选B.7.(2015•鄂州中考)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答案】D【解析】A、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仍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结论不正确;B、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结论不正确;C、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与溶剂的多少无关,故C结论不正确;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D结论正确.故选D.8.(2015•河南中考)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40℃时,5g KCl中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答案】C【解析】A、由溶解度数据表可知: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表格可以看出,KCl与KNO3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正确;C、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g水中最多溶解4g,溶液的最大浓度可达到100%≈28.6%,不是33.3%,错误;D、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在10g KNO3中加20g 水,全部溶解,在3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9.16g,故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正确;故选C.9.(2015•盐城中考)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答案】B【解析】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应,因此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因此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的质量,相等质量的酸提供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刚开始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因此是同一条斜率;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Fe+2HCl═FeCl2+H2↑56 2Zn+2HCl═ZnCl2+H2↑65 2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完全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故坐标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0,故坐标错误;D、滴加稀硫酸,立即产生硫酸钡沉淀,因此起点应该是0,故坐标错误;故选B.10.(2015•包头中考)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B CD常温下,向一定量的t ℃时,向等质量的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答案】C 【解析】A 、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错误;B 、t ℃时的溶解度是甲>乙>丙,则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丙需要水的质量多,故丙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大,故错误;C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地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正确;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镁放出的气体质量大于铁,所以图像错误.故选C .11.(2015•扬州中考)KNO 3与NH 4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NH 4Cl 易溶于水B .t 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 3℃时,KNO 3的溶解度大于NH 4Cl 的溶解度D .两种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均有晶体析出【答案】B【解析】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H 4Cl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0℃时NH 4Cl 的溶解度为29g ,则常温下NH 4Cl 的溶解度大于29g ,则NH 4Cl 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 、t 2℃时,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 、t 3℃时,KNO 3的溶解度大于NH 4Cl 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D 、KNO 3与NH 4Cl 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两种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均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2.(2015•连云港中考)如图表示的是KNO 3和Na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C.T1℃时,往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答案】C【解析】A、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KNO3、NaNO3的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KNO3、NaNO3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如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A错误;B、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B错误;C、由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NO3固体的溶解度是8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1℃时,180gNaNO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80g,加入620g水配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故C正确;D、由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故选C.13.(2015•泰州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答案】D【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故选D.14.(2015•德阳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答案】D【解析】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若饱和溶液质量不相等,则所含溶质质量就不相等,故说法错误;B、从图中趋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不会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C、从图中趋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溶质质量可能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说法错误;D、从图中趋势可知,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故说法正确.故选D.15.(2015•滨州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答案】C【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a>c,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故选C.16.(2015•茂名中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答案】AD【解析】A、t1℃时A和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仍饱和,B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不会改变,故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是4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的A,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故选AD.17.(2015•昆明中考)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0℃和8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B.该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比40℃时的溶解度大C.4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将85℃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40℃和8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正确;B、由图可知:该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比40℃时的溶解度大,正确;C、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错误;D、由图可知:85℃降温至60℃,该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将85℃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故选C.18.(2015•深圳中考)如图为M、N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的溶解度比N大B.t1℃时,M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t2℃时,100g N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 N物质D.t2℃时,M、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B【解析】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A错误;B、M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M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故B正确;C、t2℃时,N物质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中溶解了30gN物质达到饱和,故C错误;D、未明确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故D错误.故选B.19.(2015•自贡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D.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答案】D【解析】A、通过分析图可以看出,在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甲的溶解度曲线比乙陡,所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故B正确;C、甲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比10℃时的溶解度大,所以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0g溶液,故D 错误.故选D.20.(2015•北京中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1.(2015•盐城中考)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答案】D【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D、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比较甲、乙析出晶体的多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22.(2015•潍坊中考)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3℃时将a 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乙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的是()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D【解析】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浓度相同,正确;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C、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0g,溶液的质量为80g,正确;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D.24.(2015•厦门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答案】D【解析】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D.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答案】D【解析】 A、比较溶解度应说明温度,不说明温度,比较无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而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故此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D、t2℃时,两曲线相交,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26.(2015•孝感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P点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得到75g a 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D.27.(2015•河北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答案】A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B29.(2015•烟台中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答案】AD【解析】A、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30.(2015•咸宁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答案】B【解析】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其他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不是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C、t2℃时,乙的溶解度最大,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t3℃时,由于不知道甲、乙、丙三种溶液是否饱和,并且不知道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因此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31.(2015•哈尔滨中考)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