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复习提纲(超全)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P4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会关系:P5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2 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P7①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P7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P8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1)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如果把每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1)通过父母的抚养,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的行为有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5.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已的过程。
(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的特点:(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体现:(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复习提纲(超全)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P4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会关系:P5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2 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P7①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P7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P8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1〕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3)会更加关心国家开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如果把每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1〕通过父母的抚养,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开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的行为有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开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遵守社会规那么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1〕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开展和成就自已的过程。
〔2〕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的特点:〔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017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5课)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走进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②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怎样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说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个人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我们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从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什么是社会化?怎样实现社会化(怎样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途径),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意义)。
6.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的行为,即亲社会行为。
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等7.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8.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
②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9.为什么要参与社会、融入社会?①参与社会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最新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社会生活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8页)答:亲社会行为就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的行为。
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8页)答: (1)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塑道健康的人格,(3)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4)获得他人和杜会的认可与接纳。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8页)答: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4)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第二课:网络空间4、网络有什么的积极作用?(10-13页)答: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送和交流变得方便和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的平台。
5、网络有什么弊端?(15-16页)答: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6.如何理性地参与网络生活?(17-20页)答: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2) 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4) 格守道德,遵守法律;7、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8页)答: ①注意信息出处;②注意官方信息;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④辨别信息内容;⑤向他人求助。
第三课:社会规则8、常见的社会规则有哪些?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25页)答: 答:(1)常见的社会规则有:①道德;②纪律;③法律等。
(2)作用: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9、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答: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参与社会活动的意义是什么?(P4)①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或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P7)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亲社会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P8)亲社会行为表现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5、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P8)①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做人之本1.1自尊自爱.1、自爱的含义:珍爱我的生命,认识我的精神世界,悦纳并完善我自己,这就是自爱。
2、自爱的表现:(1)珍爱自己的生命;(2)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悦纳并完善自己;(3)懂得自己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努力适应和创造更好的社会生活。
3、自爱的意义:有了自爱,我们的人生就有了起点,有了目标,就能对自己的人生积极领悟,努力奋斗。
自爱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是美好品德的出发点。
4、自尊的含义:一个自爱的人对自己的人格有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内心,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才的事情,也不容许他人损害自己的人格,这就是自尊。
5、自尊的意义:自尊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追求完善的自我,为他人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心理动力和源泉。
树立自尊,我们才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更好地立身社会。
6、什么是知耻:如果看到自己的内心有缺陷和不足,自己的行为犯了错误,就需要通过反省来自我否定和纠正。
这就是知耻。
7、羞耻心对形成良好品德的作用?有了羞耻心,就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感到难为情;有了羞耻心,做了错事会感到惭愧、悔恨;有了羞耻心,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这些负面的感受会成为我们纠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力量。
8、自卑的含义、危害?怎样克服自卑心理?含义:自卑是一种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危害:陷入自卑,就会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严重的自卑导致迷失方向。
失去生活的动力,甚至自暴自弃。
克服的方法:要走出自卑的牢笼,只有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悦纳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自尊人格。
9、自尊与自负、虚荣的区别:自尊:恰当的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自负:过度地自我肯定,夸大自己的优点。
虚荣:追求表面的荣耀10、怎样维护自尊?(1)拒绝损害人格的卑劣低下的行为;(2)学会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走出自卑的心理牢笼,抛开愚蠢的自负和表面的虚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教案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
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答:(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
想,急他人之所急。
5.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答:(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6.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答:(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7.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答:(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①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
②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8.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答:(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9.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答:(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