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1学案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

初中化学四单元全课时教案课时一:物质的分类
课时内容: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各种物质的性质;
2. 掌握物质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分类方法;
2. 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2.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内容,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
2. 讲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原则;
3. 练习识别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4.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业布置。
课时二:物质的变化
课时内容: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3. 掌握物质变化的常见现象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物质变化的常见现象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内容,介绍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讲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3. 做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
4.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以下省略)。
初中化学的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的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掌握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用药及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二、教学内容:1.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2.安全用药的原则;3.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4.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安全用药的原则;难点: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入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讲解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3.案例分析:讨论不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影响;4.小结:总结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分类。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安全用药的原则;3.实验演示:展示正确的用药方法;4.小组讨论:讨论安全用药的重要性;5.总结:总结安全用药的原则。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3.案例分析:讨论如何预防化学中毒;4.小结:总结常见的化学中毒及预防方法。
第四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解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3.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健康小常识;4.总结:总结合理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六、教学反馈:1.课堂练习;2.小组展示;3.讨论交流。
七、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习题;2.写一份关于如何预防化学中毒的报告。
八、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PPT;2.化学物质实验材料;3.相关案例分析资料。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掌握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用药及防范措施,以培养正确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2020化学新课堂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 全单元教案

课题1 爱护水资源❖课题分析本课题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水资源状况”,要求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短缺,这部分内容文字不多,主要通过从百度图片搜索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二是“爱护水资源”,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的资料非常丰富,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以举例的方式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从污染源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只给了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路。
这样既体现了教材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知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3)了解天然水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常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实验、观测等方法,了解水资源情况,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的信息;(2)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书写调查报告及研究小论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增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能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关心、保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水资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难点:初步懂得合理节约用水和防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学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废”(废水、废渣、废气)处理的必要性,知道处理的一般原则;2、知道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3、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知识点2:节约用水【阅读】课本59-61页,填写下列空白:1A、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总水量很多,但水含量很少。
根据水资源紧缺指标,河南省人均水量属于。
2A、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
节水上工业采用方法,农业上采用、。
【思考与交流】3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是因为;说水资源宝贵,是因为。
保护水资源主要从和两方面采取措施。
4A、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5B、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成语“细水长流"可理解为 ( )A.在家用细细的长流水洗衣或刷牙B.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C.地球淡水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久使用D.水龙头漏水可让其“细水长流",方便使用知识点3:水体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阅读】课本62页,填写下列空白:6A、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和。
7A、防治水污染,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和;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思考与交流】8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色透明的水不一定都能喝B.能供人饮用的水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C.人体含水约占体重的2/3,婴儿则更多一些D.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水球”9A、据报道:甘甜清澈的长江源头水到入海口,水下能见度不到10 cm。
其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泥沙;④雨水。
下列问题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10A、下列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方式不宜提倡的是()A、园林喷灌B、工业用水重复使用C、口杯节水刷牙D、不断地边注水边洗衣11B、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现象日趋突出,局部地区水体污染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
3.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化学反应观察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教案、课件和实验指导书。
3. 测验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概念。
二、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15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解释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和实验现象。
三、化学反应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20分钟)
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演示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3. 学生进行练习和作业。
五、小结和课堂练习(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化学反应的观察实验报告。
2. 练习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概念、特征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但是在配平方程式的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4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授课设计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主备教师:李金美参备教师:王足生王埔石丁志润课题 1 保护水资源〔一课时〕【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情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对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奉献的社会责任感。
2、方法与过程: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守信息。
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感情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思想的能力,学习用睁开的眼光看问题。
增强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授课重点】: 1、用辩证的方法对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授课难点】: 1、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授课方法】:谈论研究多媒体授课课时;一课时【授课过程】: 1、课前预习:A、收集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水污染的情况。
B、检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2、情况导入: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答复:略引入:既然水对于我们这样重要,那么你认识我们的水资源情况吗?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3、讲解新课: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板书〕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 3/4 ;总量很大〔 14 亿立方千米, 2 × 1018 吨〕;显现: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饼图〕谈论: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好多国家和地区面对缺水的危机?原因: 1 、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2、科学技术的睁开,用水量增加; 3 、科学技术的睁开,水资源被污染。
4 、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20多个国家缺水〕。
显现:局部国家的人均水量图。
我国各地区〔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均水量图。
讲解:从上图能够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
〔用详尽数字说明〕。
显现: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种损失的资料。
讲解:从各种的表格、数学、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 21 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球关注的首要问题。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二节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燃烧与灭火东平四中战庆尚【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条件。
认识灭火的原理;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2、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会分析灭火及促然的方法3、情感目标:联系实际,辨证地认识燃烧的利与弊理解实际生活中除弊兴利实例【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同步导学】活动一:探究什么是燃烧1、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实例2、回顾木炭、镁条、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是否一定有火焰)及实质。
3、概括出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
特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4、得出“燃烧”的定义巩固加深: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B、燃烧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D、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活动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煤能燃烧,而玻璃不能燃烧。
(2)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道理。
(3)堆放的杂物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油锅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油就会着火2、归纳总结: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条件(火三角):即:(1)可燃物(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注: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燃烧,缺一不可)巩固加深:1、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A、只要有充分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质C、只要是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2、古代人“钻木取火”利用了什么原理?并谈谈你对火的认识。
思考燃烧的利与弊:燃烧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古人的照明、取暖到现在的生产、生活等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可燃物在燃烧中发出的光和热。
然而燃烧也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灾难和隐患。
联系实际,完成活动三和活动四。
活动三:探究灭火的原理1、分析活动二中燃烧的三个条件2联系生活实际中灭火的实例3、阅读思考课本84页“活动天地”4、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原理一: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教案.doc

4-1原了的结构教学日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町分性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重点难点:原了的构成原子量的概念设计思想:原子构成的教学,设想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教学由于本节课内容属于微观教学。
同学们看不见,摸不着。
用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
用语言直观,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媒体教具:电教复习与巩固什么叫原子?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引入:物质是由分了和原了等微粒构成的;原了冇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一.原子的构成r质子(+)1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厂原子核(+)'原$ L中子(())不带电I核外电孑㈠i个电子带i个单位负电荷—21质子质量是1.6726*1 0 kg—21屮了质罐是1.6749*1 0 kg电了质聚是质了质量的1/18361.原子不显电性原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等2.质了数决定元素的种类P683.氢没有中子质了数二核外电了数二核外电了说明1原了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兵乓球体积Z比,相当于兵乓球跟地球体积Z比。
2在原子中原子核很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中有一个很人空间,电子就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做高速的运动。
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最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和对原子质量。
符号为Ar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了质量为16说明: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质量儿乎不计2化学上计算多采用相对原子质屋的近似值3查原子量的方法P153板书设计:4-1原子的结构—原了的构成二相对原子质量作业:P70 1—4课后反思:卜-次应注意应用电脑课件帮助同学认识微观粒子课题:4—2元素(1)教学口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一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学案)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2、了解水污染原因及其危害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3、通过学习提高关注社会问题、自觉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习过程:(阅读课本68-72页内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交流并完成下列问题)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自然界的水包括海洋水(占全球球储水量的,且海水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化学元素多种)、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2.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危机的原因是:淡水资源不充裕,淡水只约占全球储量的,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不足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不均匀,污染越来越严重。
3、我国水资源总量 2.7X1012m3,居世界第位。
但人均水量只有2048m3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我的收获: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二、爱护水资源
1、爱护水资源的两项主要措施:(1)(2)
2、节约用水即节约水资源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用水工艺和改变用水习惯。
如:、、。
3、水体污染是指:。
4.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废水未达标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5、水体污染的危害:、。
6.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有: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被污染的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我的认识: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节约用水,保护水——防治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