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 国共合作抗日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化战争》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 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
2.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相关文献、研究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提问学生: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国共合作的实现介绍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等。
讲解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实现合作所做的努力。
分析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黄埔军校的建立讲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等。
介绍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
分析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讲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国共合作抗日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学习目标】1.记住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和战果。
2. 理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意义和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意义。
3、了解中共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国民党正面战场几次著名的会战【学习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二、合作探究: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1、这两幅图是抗战时期的两位将领,其中左图是________,右图是________。
他们各自担任的职务是什么?2、指出两位将领在抗日战争中领导的著名战役的名称,并分别说出各自领导的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3、针对这两次战役的胜利,你有何感想?三、形成提升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长沙战役D.百团大战2、1938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中国军队取得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写下了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
保卫华中,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这次战役应是A.卢沟桥保卫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3、下图是某电视剧人民军队的臂章,请问该剧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中国历史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4、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国共两党实现重新合作。
使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是在()A.西安事变后B.七七事变后C.八一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5、在保卫滕县战斗中,牺牲的川军将领.一二二师师长是()A.李宗仁B.佟麟阁C.赵登禹D.王铭章6、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A.卢沟桥抗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平型关大捷7、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8、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①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四、小结反思: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战役表战场的重。
第15课 国共合作抗日

史实。理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癿意义和中共创建
敌后抗日根据地癿重大意义。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述台儿庄戓役和百团大戓癿史实,培养学生 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参与到课埻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疑、解疑能
力。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癿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民族危亡癿紧要关 头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癿强大癿民族凝聚力,对学生进行
和“百团大戓”,叙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癿实现和抗戓 癿表现。内容线索清晰明了,充分体现了抗日戓争癿全国 性和全民族性,对培养学生癿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关 注现实和国家癿命运具有重要癿作用和意义。因此,本课 内容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癿地位。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癿过程和国民党正面 戓场癿四大会戓癿名称。掌握台儿庄戓役和百团大戓等
吸引学生癿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亍探究。
二、教法学法
(二)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等途 径,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癿能力,提高发现、分析、
解决历史问题癿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第二个环节: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2
3
第三个环节: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役和百团大戓癿以故事癿形式对本课进
行一次完整癿归纳。
四、教学反思
1.教师抓住关键要素构建有效平台,充分交出了学习癿 主动权,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癿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癿学 习习惯,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癿教学目标。 2.充分调动学生癿“看”、“听”、“讲”、“想”、 “做”等各种感官,顺应学生癿心理和生理变化特点,适时进 行动静转换,学生兴趣高,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收到了良好 癿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比较明显。在有限癿课埻时间里, 小组合作都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癿任务,每个学 生在小组合作癿过程都有自己癿想法戒做法,参与面非常广, 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癿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癿培养。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说课课件

为什么国民政府 在抗战后期消极抗战, 却加紧对中国共产党 的围剿?
学贵 有疑。 小疑则小 进,大疑则大进。
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 导,学生热爱国家、盼望国家统 一的情感得到升华,民族责任感 油然而生。 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育 学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
抛出开放性问题:“请 说说今天我们为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从 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 我能做什么?”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创建敌后抗日根 据地的原因。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学习,对中 国近代历史状况有了初步认识,并能主动地有意思地探 究历史问题,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所以这 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制造这个事件的国家事后又对中国人民犯下 了怎样严重的暴行?试举一例
(3)面对这个国家咄咄逼人之势,中华民族各个 阶层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式?
3、请思考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说明了什 么?
五、说板书设计
国共合作抗日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典型战役:台儿庄战役
典型战役:百团大战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观情 感 过 知 态 程 识 度 与 价 方 能 值 法 力
知道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过程和国民党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民族危 (1)通过讲述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的名称。 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民 史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族凝聚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 理解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意义和中 (2)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 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关注现实和国家的命运, 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意义。 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疑、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等史实。 解疑能力。
CJB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15 课《国共合作抗日》导学案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1.简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1.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1)过程: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②1937年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抗日。
③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湘赣等南方八省边界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④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意义:使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重大意义。
2.台儿庄战役(1)重要会战: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2)台儿庄战役:①时间:1938 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②指挥官:李宗仁。
③战绩:歼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
(3)意义: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3.百团大战(1)背景:抗战开始后,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目的: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3)概况:①时间、地点:1940 年8月至1941年1月,华北地区。
②指挥官:彭德怀。
③主要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
④规模:参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约20万人。
⑤战绩:共作战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俘1.8万多人,摧毁了大量的敌碉堡和据点。
(4)意义:沉重打击了日寇,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国父老兄弟诸姑姐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第十五课---国共合作抗日--教案

第三课国共合作抗日【课标要求】简述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共地二次合作的实现过程以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掌握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并且理解两次战役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述两次战役的史实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二、难点:两次大战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教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做好教学ppt;视频材料。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国共第一次第一次合作,大家还记得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得以实现的呢?其主要任务又是什么?生: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标志着国共第一一次合作的实现,其主要任务是打到列强除军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以及双方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板书)这里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并且提问学生。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过程,以及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意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归纳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回忆与巩固)(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3)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实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国共合作抗日 导学案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找出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指挥、战果和意义。
2、阅读教材,找出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战役目标和意义。
3、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抗日故事,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②抗战时,代表中国的是哪一个政府?它的统治是否让人民大众满意?中国共产党此时做出了什么样的抉择?它的相关内容是什么?③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用自己的语言组织阐述更好)(三)拓展延伸党在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里条件?(四)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第一乐章《怒吼吧,黄河》(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第二乐章历史道路的抉择──中共七大第三乐章胜利之歌——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2.方法归类: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战役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
最新初中历史-国共合作抗日学案 精品

马王坪学校(初中部)教学案
八年级科目:历史执笔:审阅:审核:
教学过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
教师巡视,回答学生疑问。
【学】:
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探讨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了解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二、台儿庄战役(先概述四大会战)
1.组织学生讲故事,再现当年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的历史情景,感受强
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讲述王铭章的故事。
2.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3.说说百团大战的目标,规模,战绩?
【议】: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说明了什么?
展示升华
学生代表展示小组答案
【练】:反馈检测
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作业:辅导书第15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中共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记住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时间、指挥和战果;理解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历史现象变化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预习导学】
1、抗战期间,以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并取得了的胜利,给日军一沉重的打击。
2、1938年初,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军队在与日军激战,在保卫藤县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3、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3、在全面抗战期间,为粉碎敌人的______________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_________指挥下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___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战役。
4、为什么说百团大战的胜利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三【巩固练习】
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战役
D.百团大战
2、1938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中国军队取得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写下了祝捷歌词:“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
保卫华中,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这次战役应是()
A.卢沟桥保卫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3、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这里的新进攻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一·二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