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是****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副主任,对他而言,这样看似寻常的一天,已经持续了27年。
21本小册子,记录着成千上万病人的信息“真正的心脏手术,和电视里演的可不一样。
”无菌手术室里,**说。
最大的冲击,是气味。
胸腔里,患者的心脏在有力地跳动。
离近一点,浓重的血腥味儿扑鼻而来。
缝合血管时,**用持针器夹着一根针,上面穿着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离远了肉眼根本看不见。
**算过,从医至今共做了1.6万余例心脏外科手术,大概缝了50万—60万针,有记录的最快一次,完成一个吻合口只花了2分30秒。
在年轻医生的心目中,**是心外科领域身怀绝技的武林大侠。
比如戴龙圣,总想从师父身上寻找到一些秘诀,他将目光锁定在了**的白大褂口袋,那里面总是揣着一个小册子。
有一天,戴龙圣凑上前去看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手术病人的信息。
**的记录习惯从当上住院医师开始,一直保持了27年。
这样的本子多达21个,摞起来有半人高。
随意翻开一本边角磨旧的本子,可以看到上面是一幅幅冠状动脉的图画,并用各种符号标记出病变位置、严重程度、处理方案等。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人血管狭窄,有的人血管已经闭塞,那么应该搭几根桥,搭在哪里,哪个先搭哪个后搭,全都记录清楚了,才能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说。
每台手术前,**会再掏出小本复习一遍患者的病变情况,再次考虑手术方案的可行性,预测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确保手术成功。
除了用来提醒自己,小册子还可以在调整医患关系中发挥作用。
“对照着本子上的图画向患者解释病情,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他说,“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只要跟家属把病情讲透,就会获得他们的理解。
”就这样,几乎每接诊一位患者就画一幅图,27年来**一共画了1.3万余个冠状动脉,每一幅都承载着一条生命。
把搭桥手术死亡率从38%降到了4%以下手术室里,半个小时过去,一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的核心部分完成了。
心脏外科医生的故事

心脏外科医生的故事在医院的手术室里,心脏外科医生穿着白大褂,一丝不苟地准备着手术床。
他们是用自己的双手挽救生命的守护者,他们是心脏外科医生。
这是一个关于心脏外科医生的故事,他们是医学界的精英,他们面临着中断切开胸骨、操纵心脏和血管的庞大任务,他们的故事承载着生死、希望与奇迹。
第一次当我见到心脏外科医生的时候,我被他们专业的外表所震撼。
他们严肃而坚定的面容,透露出了他们对患者生命的责任感。
他们的手很柔软,却能在手术中充满力量地进行精密操纵。
当他们戴上手套,一步步打开心脏,处理其中的问题,我不禁感到敬佩。
与其他医生相比,心脏外科医生的工作要求更高。
他们必须具备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手术中需要对心脏的大小、血管的走向等进行准确判断,同时也要保持对细微血管的敏感度。
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出色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另外,心脏外科医生需要拥有非常稳定的手部技能。
在手术中,他们需要做非常微小且复杂的操作。
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心脏外科医生每天都在进行精密手眼协调的训练,确保他们的手术准确无误。
除了技术要求,心脏外科医生还需要面对心理的挑战。
心脏手术往往是高风险的,任何一次手术都可能带来意外。
他们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在紧张的手术中保持冷静和专注。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理努力。
心脏外科医生也是非常勇敢的。
他们不仅需要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还要为生命的延续而奋斗。
即使在手术风险很高的情况下,心脏外科医生也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他们对每一个患者都充满了责任感,努力将希望带给每一个需要他们的人。
这些心脏外科医生的故事并不是仅仅发生在手术室里。
他们经历了无数个日夜,学习、实践、吸取经验,成为了优秀的专家。
他们放弃了和家人相伴的时光,把宝贵的时间奉献给了患者。
他们承载着无尽的希望,并以他们的故事书写医者仁心的诠释。
总结起来,心脏外科医生是医学界的守护者,他们的故事代表了奉献、勇敢和专业。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作为一名医生,先进的事迹不仅体现在医术上的精湛,更体现在对患者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贡献上。
以下是一位医生的先进事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位医生名叫李医生,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
他在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因为他不仅在医术上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还因为他对患者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贡献。
在医术方面,李医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心脏外科医生。
他毕业于一所知名的医学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医学知识。
在他的多年临床工作中,他参与了无数心脏手术,救治了许多病危患者,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赞誉。
他精湛的技术和对医学的执着追求,使他成为了医院的骨干力量,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生。
除了在医术上的突出表现,李医生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对患者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贡献。
在他看来,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要为患者带去温暖和关怀。
在他的工作中,他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他常常在工作之余去探望一些贫困患者,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为一些贫困地区的患者提供医疗援助,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医学的进步。
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也积极参与了一些医疗援助活动,为一些贫困地区的患者提供医疗帮助。
他们走进了偏远的山区和农村,为当地的患者进行义诊和手术治疗,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医学的进步。
他们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也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李医生在医术上的精湛和对患者的关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让他成为了一名先进的医生。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生的责任和担当,也为医学事业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希望更多的医生能够向李医生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XX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应用新的医疗技术

XX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应用新的医疗技术XX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XX医生以积极探索并应用新的医疗技术为己任,以其出色的医疗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与康复。
以下是关于XX医生个人先进事迹的详细描述。
一、探索心脏微创手术技术XX医生是一位心脏外科医生,一直致力于推动心脏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
他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心脏微创手术技术,利用其医学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传统的心脏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更精确、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
XX医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成功应用了一种新的心脏微创手术技术,该技术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胸腔,避免了传统开放性手术所带来的剧烈创伤,减少了患者疼痛和康复时间。
该项技术在治疗一些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二、开展经验丰富的新生儿救护工作作为儿科医生,XX医生深知新生儿救护工作的重要性。
他全面掌握了新生儿救护技术,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XX医生在与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高度的专业精神和责任心,为每一个危重的新生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他精准的诊断和灵敏的观察力,使得很多疾病在早期就得到了有效的干预,为患儿的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倡导与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医生,XX医生明白医疗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
他积极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医疗信息化的普及与应用。
XX医生在他所在的科室中推行电子病历系统,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和准确。
通过电子医疗记录的使用,患者的病历信息可以更好地保存和查阅,医生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出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医院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医生和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四、关注医疗安全并积极参与医患沟通XX医生一直对医疗安全持高度关注。
他积极参与医院的医患沟通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加强彼此的沟通和理解。
先进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先进医生事迹材料范文先进医生事迹。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医生以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以病人为中心,医者为药”的医者使命,成为了医疗领域的先进典范。
其中,有一位医生的事迹尤为感人。
他叫李医生,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
从医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默默无闻地救治着每一位患者。
他的医术高超,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给患者带来了新生。
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心。
有一次,一位急需心脏手术的患者被送到了李医生的手术台上。
然而,在检查过程中,李医生发现患者的肾功能异常,手术风险极大。
面对这一情况,一般医生可能会选择放弃手术,但李医生却决定冒着风险进行手术。
他深知患者的生命攸关,决心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患者成功度过了手术关,康复得很好。
李医生的医术和责任心为患者带来了新生,也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感激和赞誉。
除了在手术台上,李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也展现了高尚的医德。
他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鼓励。
有一次,一位患者因为手术失败而陷入了绝望,李医生不仅给予了他治疗,还在心理上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
最终,患者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拥有了生活的希望。
李医生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使命,成为了医疗领域的先进典范。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相信在李医生的带领下,我国的医疗事业一定会不断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医生先进事迹范文

医生先进事迹范文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总是羡慕那些能够挽救生命的医生,他们的先进事迹总是让人感到敬佩。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医生的先进事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王教授。
王教授毕业于国内一流的医学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医学功底。
他曾在国内外多家医院从事心脏外科工作,深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和爱戴。
王教授一直以来都是一名敬业的医生,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为了挽救每一个患者的生命,他总是不遗余力。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王教授曾经面临过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一次,他接诊了一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患者的心脏病已经到了晚期,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手术难度非常大,而且手术费用也非常昂贵。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教授没有丝毫犹豫,他决定亲自动手,为这名患者进行手术。
在手术中,王教授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地为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除了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外,王教授还积极参与医疗救助工作。
他曾多次组织医疗队伍,前往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为当地的患者进行义诊和手术治疗。
他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帮助了无数的患者,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誉和尊敬。
王教授的先进事迹不仅仅是在医疗工作中,他还积极参与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
他曾多次在国内外医学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为医学界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教授的先进事迹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像王教授一样,用爱心和医术,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医学道路上,我们要向王教授学习,不断追求医学的卓越,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向王教授致敬!。
医德风范医学楷模

医德风范医学楷模医德风范:医学楷模在医学领域,有一些医生以其杰出的医德和专业能力成为众人景仰的医学楷模。
他们为患者奉献出全部的爱心和关怀,不仅在医疗实践中表现出色,还将医学伦理与责任视为职业生涯的中心。
下面我们将通过介绍两位医学楷模的事迹来阐述医德风范的重要性。
第一位医学楷模是李医生,他是一位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
李医生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造诣深厚,而且他身上展现出的医德风范更是令人称赞。
无论是平时的门诊,还是繁忙的手术室,李医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他们的需求和利益为第一要务。
在长时间的手术中,他总是保持专注和耐心,为每一个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他还常常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和安慰。
这种医生与患者之间真诚而无私的关系,使得李医生成为许多心脏病患者心目中的偶像,并且树立了许多医生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位医学楷模是王医生,他是一名儿科医生。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王医生面临着治疗无助儿童的巨大挑战。
然而,他的医德风范和奉献精神使得他在儿科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王医生对待每一个儿童患者都充满耐心和关怀,他时刻把患儿的健康和生命视为第一要务。
他不仅注重诊断和治疗,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环境。
在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中,他总是倾听他们的需求和疑虑,为他们提供温暖和支持。
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王医生的善良和奉献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并且使得他在医学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上述两位医学楷模的事迹和行为充分体现了医德风范的重要性。
医德风范是医生们应该坚守的伦理底线,它包括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尊重患者的权益等等。
具备医德风范的医生不仅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此外,医德风范还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只有更多的医生们以医德风范为指导,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与进步的医疗环境。
总结起来,医德风范是医学楷模们所展现出来的重要特质。
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10

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0 茹**,男,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2006年从兰州医学院毕业进入酒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工作至今,现任酒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心血管专业医疗组长,他为人正直、诚恳,与同事相处真诚、热心、对待病人耐心、细心,工作勤劳、严谨务实,15年以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道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并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好评,工作期间先后在北京安贞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工作之余,他也能积极参与并完成省、市卫健委及医院安排的各项工作,先后获得“酒泉市人民医院青年岗位能手”“酒泉市人民医院优秀医师”“甘肃省健康扶贫优秀支农队员”等荣誉称号。
古人说: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
医生面对的病人,很多因病痛的折磨而情绪急
躁、焦虑、抑郁。
医生在详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心怀大爱,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安抚病人,消除其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茹**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病人不论贫穷、脏乱与否,一律平等对待,态度始终和风细雨,体贴关心,遇到疑
难病变,经常通过查阅各种文献材料,线上线下请教各级专家及各位老师,寻到办法,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折磨。
茹**他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秉承一颗仁爱之心,以仁心仁术,带来万众安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是****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副主任,对他而言,这样看似寻常的一天,已经持续了27年。
21本小册子,记录着成千上万病人的信息
“真正的心脏手术,和电视里演的可不一样。
”无菌手术室里,**说。
最大的冲击,是气味。
胸腔里,患者的心脏在有力地跳动。
离近一点,浓重的血腥味儿扑鼻而来。
缝合血管时,**用持针器夹着一根针,上面穿着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离远了肉眼根本看不见。
**算过,从医至今共做了1.6万余例心脏外科手术,大概缝了50万—60万针,有记录的最快一次,完成一个吻合口只花了2分30秒。
在年轻医生的心目中,**是心外科领域身怀绝技的武林大侠。
比如戴龙圣,总想从师父身上寻找到一些秘诀,他将目光锁定在了**的白大褂口袋,那里面总是揣着一个小册子。
有一天,戴龙圣凑上前去看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手术病人的信息。
**的记录习惯从当上住院医师开始,一直保持了27年。
这样的本子多达21个,摞起来有半人高。
随意翻开一本边角磨旧的本子,可以看到上面是一幅幅冠状动脉的图画,并用各种符号标记出病变位置、严重程度、处理方案等。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人血管狭窄,有的人血管已经闭塞,那么应该搭几根桥,搭在哪里,哪个先搭哪个后搭,全都记录清楚了,才能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说。
每台手术前,**会再掏出小本复习一遍患者的病变情况,再次考虑手术方案的可行性,预测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确保手术成功。
除了用来提醒自己,小册子还可以在调整医患关系中发挥作用。
“对照着本子上的图画向患者解释病情,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他说,“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只要跟家属把病情讲透,就会获得他们的理解。
”
就这样,几乎每接诊一位患者就画一幅图,27年来**一共画了1.3万余个冠状动脉,每
一幅都承载着一条生命。
把搭桥手术死亡率从38%降到了4%以下
手术室里,半个小时过去,一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的核心部分完成了。
仪器上的数据显示,患者的桥血管搏动指数及其流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手术成功了。
**这样形容做手术时的感觉:“像有一双手在掐着自己的脖子,直到手术完成,那双手才松开。
”
做心脏手术必须争分夺秒,否则患者就会发生心肌缺血等情况。
这样的紧张状态一天中往往会持续12个小时,手术多的时候他甚至会熬夜到凌晨五六点,休息两三个小时后继续工作。
20多年前,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让医生和病人都感到头疼。
当时的病人害怕搭桥,医生也发怵。
1994年,35岁的**远赴意大利米兰学习冠脉搭桥技术。
1995年,他带着自己花了3000多美元购置的部分搭桥器械回国,开始主攻冠脉搭桥手术,把搭桥手术死亡率从38%降到了4%以下,大大缩小了我国同类手术成功率与国外的差距。
目前该手术死亡率已经低于1%,成功率高达99.34%。
从2000年开始,****医院大规模开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这依赖于一款特殊的心脏固定器的出现。
该工具使心脏外科中心所完成的手术数量逐渐上升,并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心脏固定器是**的一项专利发明,目前他已拥有中美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26项,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晚上睡觉都在琢磨手术中的难点,想着搞个什么发明创造,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风险。
大概是太专注了,有时就会灵光一现。
”他说。
“从36岁起,我就得戴老花镜了”
由于患者的心脏血管比牙签还要细一倍,缝合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需要戴上放大2.5倍的手术放大镜。
“眼睛适应了有放大作用的凸镜,就很难恢复回来了,现在看手表上的小字都看不清。
从36岁起,我就得戴老花镜了。
”他说。
因为在手术台上站得太久,**经常戴着护腰。
曾经有一次高烧39.6度,他也必须先把几个小时的急诊手术做完,因为“生命经不起等待”。
****医院心脏外科中心经常会收到来自患者或家属的感谢信。
2012年初秋天的一封信让戴龙圣记忆犹新,信上这样写道:“**主任,不知您是否记得,1995年您为我父亲做了搭桥手术。
术后17年他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虽然他于本月17日下午去世了,但我们非常感谢您用高超的医术,让我父亲在这些年中与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
戴龙圣说,这封信让自己对每台手术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台手术背后凝聚
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看似简单却又奢侈的幸福。
也许是老人,又可以享受三代同堂的快乐;也许是父母,又可以亲眼看到子女成人,谈婚论嫁;也许是夫妻,又可以一起携手人生,相濡以沫。
”
“只要还有患者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手术台上。
”手机响起,是催促**该开始下午的手术了。
来不及吃完剩下的饭菜,**站起来扒了几口,就急匆匆地走向了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