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配电GIS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建立

合集下载

ArcGIS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建立与研究

ArcGIS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建立与研究

ArcGIS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建立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宅基地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居住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宅基地管理方式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规划不科学、农民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亟需建立科学的宅基地数据库来加强管理与规划。

本文旨在借助ArcGIS技术,建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并开展相关研究,为改善农村宅基地管理与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1.2 研究意义农村宅基地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中具有重要意义。

宅基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对于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的基本居住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利用ArcGIS技术,建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深入探讨农村宅基地的特征和规划需求,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农村宅基地数据库的建立与研究,可以为未来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农村宅基地的定义与特征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地区划定并使用的用于个人居住和生产的土地。

宅基地的设立旨在保障农民的基本居住权和生产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 用途明确:宅基地的用途主要是用于个人住宅和家庭农场的建设和经营,不得进行转让或租赁。

2. 使用权明确:宅基地的使用权属于宅基地承包户或农户,但并不等同于所有权,国家有权收回宅基地并重新分配。

3. 划定标准:宅基地的面积、位置、使用条件等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划定,严格控制不得越权使用或滥用宅基地。

4. 政府管理:宅基地的划定、管理及使用等工作由当地政府负责,确保公平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5. 农户居住:宅基地规定农户应当居住在宅基地上,不得闲置或用于非法用途。

GIS系统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

GIS系统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

GIS系统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摘要:GIS系镜作为各种技术的综合体,在配电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着眼现在,展望未来的方式,在简要分析GIS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对其在配电网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其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GIS系统;配电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描述、分析地球表面及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信息系统。

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环境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综合评价、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类计算机应用系统。

简而言之,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地理图形和空间定位功能的空间型数据管理系统,它是一种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信息系统,综合了计算机、系统工程、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属跨学科的技术系统。

1 GIS系统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现状GIS由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与空间信息有密切关系的各个方面。

由于输电网地域广阔,经过地区的地形复杂,引入GIS技术来为下一步施工运行管理和工程模拟电算提供信息保证,从而可进行工程优化设计,并可以满足电压等级的提高和电网容量的增大要求以及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和故障排除的及时迅速性。

由于电厂地下管道复杂,使得采用GIS技术来管理、维护电厂的地下管网成为了一个很主要的应用方面。

采用GIS技术,使得整合不同变电站不同地理位置的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信息成为可能。

由于配电网包括有众多地理位置各异的设备、网络、用户等,使得配电网GIS研究成为电力GIS研究的重点。

在配电网运行方面,其综合信息系统可以管理变压器的负荷以及在事故中负荷转移随着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技术在DMS中的广泛应用。

基于GIS的农村宅基地建库研究与实现

基于GIS的农村宅基地建库研究与实现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 块:实现农村宅基 地数据的获取、预 处理和格式转换等 功能。
地图编辑与制作模 块:提供地图的基 本绘制、编辑和制 作工具,支持对地 图进行自定义编辑 和调整。
查询与分析模块: 实现农村宅基地数 据的查询、统计分 析和空间分析等功 能,为决策提供数 据支持。
系统管理模块:提 供用户管理、权限 管理和系统设置等 功能,确保系统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
添加标题
数据分类与编码的意义: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便于数据的整合与共享。
添加标题
数据分类与编码在农村宅基地建库中的应用:对农村宅基地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便于数据的存储、查询和使用,为后续的建库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06
基于GIS的农村宅基地建库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环境和工具
03
农村宅基地建库的需求分析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农村宅基地管理 混乱,缺乏统一 规划
农村宅基地权属 不清,产权纠纷 频发
农村宅基地利用 效率低下,浪费 严重
农村宅基地建设 缺乏监管,违法 建筑多发
农村宅基地建库的目标和意义
目标:建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 实现宅基地管理的数字化、信息 化和规范化。
地图显示:支持多种地图风格和 数据叠加显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功能模块:包括地图浏览、数据 编辑、查询统计等
交互设计: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和 自定义操作
05
农村宅基地建库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流程
地图数据采集:利 用GIS软件进行地 图数据的采集和整 理
遥感影像数据采集: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 农村宅基地的影像 数据

配电网GIS系统空间数据库设计

配电网GIS系统空间数据库设计
民营科 技
2 1 年第 2 00 期
科技 论坛
配 电网 G S系统空间数据库设计 I
王 勇 胡 亮
( 黑龙江省延寿县 电业局 , 黑龙江 延寿 100 ) 5 7 0
摘 要: 配电 G s I 的信息体 系涉及到农 电企业的管理信息、C D S A A实时信息、 客户 负荷检测信息 、 地理信息 以及 多媒体信息等 , 数据类型复杂, 数据量 大 。如何合理组织配电系统的数据, 之结合地理信 息系统技 术成 为农 电企业有效的信 息进而为配 电 GS的高级分析功能或企业层决策提 使 I 供 支持 , 是配电网 G S系统设计的关键 , I 针对这一 问题 , 介绍了配电网 GS系统数据组织及空间数据库设计 。 I 关键词 : 电网;I 配 G S系统 ; 据库 数
以下 几个 方面 :
2 配电 G S系统数据采集 I 21 空 间数据 的采集 。 21 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空间数据的获取是配电 G S . 1 I 的基础, 工作量大, 是 GS系统的关键技术 , I 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取空间数据 : 1使用现有的电子地图。配电 GI ) S的图形数据可购买的现有电子地图 如行政区、 道路、 建筑物和地形图( 对其进行适应性处理 )另外也可将现有的 ; 数字化图形通过数据格式转换纳入配电 G S中减少重复劳动和节约开支。 I 可通过 G S I 软件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来获取, 如配电网设备分布图等。 具体过程为 : 首先, 使用扫描仪等工具将纸质的配电网分布图扫描输入到计 算机存成栅格形式的地图;然后进行栅格地图配准 ,将此栅格地图转入到 G S开发平 台中, I 将所选的参考地图也打开到此工具软件中 , 参考图层和欲 配准图层具有相同的背景数据 , 那么在这两个图层对应相同的位置 E 选择四 个配准点 , 要选择典型的、 对称的四个点分别“ 在两个地图中, 刺” 执行配准命 令, 得到矢量化的图形。最后 , 新建—个对象数据集 , 添加到经过配准后配电 网分布地图上, 设置新建的数据集可编辑 , 进行描线等操作在该数据集上进 行编辑, 即可获得系统所需的配电网分布矢量地图。 2使用 G S ) P 实地测量 。 这种方法是系统获取数据的主要途径。 使用 G S P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技术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技术方法与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设与管理技术方法与技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GIS的核心之一就是数据库,它为测绘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GIS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方法与技巧,以期为测绘技术工作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一、GIS数据库的建设GIS数据库的建设是GIS应用的基础,它不仅需要考虑数据的规划与设计,还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管理数据。

1. 数据规划与设计在进行GIS数据库的建设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规划与设计。

这包括确定需要收集和整理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和数据格式。

例如,如果建设的GIS数据库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那么需要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所有权、土地利用规划等。

在设计数据结构时,应考虑数据的层次结构和关系,以便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查询。

2. 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收集与整理是GIS数据库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可以通过调查、测量、遥感等手段获取需要的数据。

一旦获得数据,就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在整理数据时,还可以利用数据转换和数据处理工具,将数据转换为GIS数据库所支持的格式和结构。

3. 数据库建立与导入在完成数据的整理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建立GIS数据库。

常见的DBMS包括Oracle、PostgreSQL、MySQL等。

建立数据库时,应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性能等因素。

一旦数据库建立完成,需要将整理好的数据导入数据库中,并进行索引和优化,以提高数据查询和分析的效率。

二、GIS数据库的管理GIS数据库的管理是确保GIS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数据更新、数据维护和数据备份等方面。

1. 数据更新GIS数据库需要及时进行数据的更新,以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更新的方式可以包括手动输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等。

在进行数据更新时,应注意对已有数据进行版本控制和备份,以免出现数据冲突和数据丢失的情况。

GIS数据库的建立

GIS数据库的建立

4.物理坐标与用户坐标的转换 (续)
•转换的实质是建立两个坐标系之间的数学关系 •转换的意义: 1.将设备坐标转换为地理要素的实际坐标 2.实现多幅图,包括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拼接或叠置 3.减少各种变形(投影变形、扫描变形、纸张变 形等) •转换通过配准来实现
5.MapInfo环境下栅格图像的配准
y’’
y’’’
Y y’ ●P x’ θ
O’ (a0,b0)
O
x’’ x’’’
X
X = x’’’ + a0 Y = y’’’ + b0
x’’’ = y’’* cos (θ) - x’’ * sin (θ)
y’’’ = x’’* cos (θ) +y ’’ * sin (θ)
y’’ = y’* Sx y’’ = y’* Sy
设:U=∑△d2=∑△X2+∑ △Y2
U=∑[x-( a0 + a1x’ + a2y’)]2 +∑ [y-( b0 + b1x’ + b2y’ )] 2 分别对未知数ai、bi求导,并令各导数为零,则可得:
∑x = n a0+a1∑x’+a2∑y’ ∑xx’ = a0 ∑ x’+a1∑x’2+a2∑x’y’ ∑x’y’ = a0 ∑y’ +a1∑ x’y’+a2∑y’2 ∑y = n b0+b1∑x’+b2∑y’ ∑xx’ = b0 ∑ x’+b1∑x’2+b2∑x’y’ ∑x’y’ = b0 ∑y’ +b1∑ x’y’+b2∑y’2
1. 物理坐标(续)
②扫描图象坐标
Ymax = 行数 =
图纸宽度 分辨率
Xmax = 列数 =

GIS技术在勘查中应用第二章GIS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数据库与空间分析)2资料

GIS技术在勘查中应用第二章GIS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数据库与空间分析)2资料

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任务
把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数据库模式变换成为逻 辑数据库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 的逻辑模型。
数据库逻辑设计依赖于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四、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 E-R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的过程
E-R模型可以按规则转换为多种类型的逻辑数据模型。关 系模型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逻辑模型,大多的商业数据 库系统都是关系型的。
④点、线(弧段)、面(多边形)分开的原则; ⑤具有共同边界的区域(多边形)数据应当存放在同
一个层中; ⑥特征(或属性)、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相同的数据
可以放在同一个层中;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资勘空间数据,层的划分准则
⑦为了便于维护,不同部门的数据应该放入不同的 层中;
用户元数据,它帮助用户查询、理解信息,并了解这些数 据的组织方式等。
3)空间数据的逻辑预处理
1. 分幅 2. 分层 3. 分专题要素
空间数据的逻辑预处理|分幅
➢ 分幅的定义
当GIS空间数据库的比例尺较大时,图幅的范围也就较大 ,为了便于数据的存储、检索、显示与分析,有必要对整 个地图进行分幅。
等距方位投影 距离准确,方便对一定半径范围进行控制 城市防空、地震台、雷达站等方面
2)空间数据标准化
1. 分类 2. 编码 3. 空间元数据
空间数据标准化|分类
➢ 分类目的
空间数据分类是为了便于计算机存储、编码和检索空间数 据。
分类体系划分是否合理和规范,直接影响到GIS数据的组 织以及GIS之间数据的连接、传输和共享,最终影响GIS产 品质量。
➢ 空间元数据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库浅谈_肖寒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库浅谈_肖寒

江苏地质,29(2),105—107,2005基于GI S 的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库浅谈肖 寒1,吴 侃1,孙 君2 (11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1河北沧州市沧县国土资源局,河北沧州061000)摘要:在数字城市、数字省区等数字工程建设和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迅速开展的时候,大量甚至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库变得非常迫切。

简要介绍了空间数据的概念、特征和空间数据结构模型,并对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中图分类号:TP311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474(2005)02-0105-03收稿日期:2003-12-08;修订日期:2004-01-13;编辑:蒋艳作者简介:肖寒(1978—),男,河北南皮人,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0 引 言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是和空间位置、空间关系有关的数据,称为空间数据;另一类是地理元素中非空间的属性信息,称为属性数据。

笔者认为,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所有的属性数据都是依附空间数据的存在而存在的,可以说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元数据。

只有研究好了空间数据,对属性数据的研究才有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数字城市、数字省区等数字工程的建设如火如荼,面对的主要是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处理,研究空间数据及其空间数据库就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本文主要就空间数据的内容和空间数据库的组成及其管理方式进行探讨。

1 空间数据的概念与特征111 什么是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描述地理数据中空间特征部分的数据,即描述地理现象或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拓扑关系等)的数据。

空间数据是一类具有多维特征,即时间维、空间维以及众多的属性维的数据。

其空间维决定了空间数据具有方向、距离、层次和地理位置等空间属性;其属性维则表示空间数据所代表的空间对象的客观存在的性质和属性特征;其时间维则描绘了空间对象随着时间的迁移行为和状态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