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课后答案
煤化工工艺学绪论习题与答案

煤化工工艺学绪论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中国能源过去和现在都是以(C )为主。
A 石油B 天然气C 煤D 石油和天然气2、中国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145×108t,占世界总量的(A )。
A 13.3%B 18.6%C 7.9%D 20.6%3、煤化工利用生产技术中,(B )是应用最早的工艺,至今仍然是煤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A 气化B 炼焦C 直接液化D 低温干馏4、煤化工的发展始于18世纪后半叶,(A )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学工业体系。
A 19世纪B 19世纪后半叶C 20世纪D 20世纪后半叶5、煤的(C )可产生燃料气。
A 液化B 炼焦C 低温干馏D 其他加工二、填空题1、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储量。
2、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3、煤化学工业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简称煤化工。
4、从煤加工过程区分,煤化工包括煤的干馏(含炼焦和低温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等。
5、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燃料气,是干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环境。
三、简答题1、煤化工中如何利用煤?答:煤化工中对煤的利用包括煤的气化、煤的直接液化、炼焦、低温干馏及其他加工。
2、煤化工包括哪些工业?答:煤化工包括炼焦化学工业、煤气工业、煤制人造石油工业、煤制化学品工业及其他煤加工制品工业等。
煤化工工艺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兰州理工大学

煤化工工艺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兰州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答案:水电2.下列属于新型煤化工特点的是()。
答案: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3.煤的最初形式是()。
答案:泥炭4.最大的煤生产和消费国是()。
答案:中国5.不属于新型煤化工技术的是().答案:FT工艺第二章测试1.以下不适合低温干馏的煤是()答案:贫煤2.下列不属于半焦用途的是()答案:高炉用焦3.低温干馏的温度区间为()答案:500℃-600℃4.下列哪一个不是低温干馏的产品()答案:焦炭5.下列哪个是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答案:托斯考工艺第三章测试1.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答案:氢气和甲烷2.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答案:氮气和一氧化碳3.焦炉结构的发展依次经过哪几个阶段()答案:土法炼焦→倒焰式焦炉→废热式焦炉→蓄热式焦炉4.在配煤中,可以起到瘦化剂作用的煤是()答案:长焰煤5.焦炉是使用寿命一般为()答案:20~25年第四章测试1.粗煤气经初冷器后煤气质量少了(),而容积少了3/5,从而减少了继续输送的能耗。
答案:2/32.粗煤气中那种成分易以固体析出,堵塞管道()。
答案:萘3.煤在高温干馏形成萘存在与焦炉煤气中,焦炉粗煤气中含萘大约为()答案:8~12g/m34.桥管喷洒氨水的温度一般在()答案:40℃5.下列关于氨的回收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饱和器法生产硫铵,用硫酸自煤气中吸收氨气生产硫铵。
第五章测试1.在固定床发生炉中原料层分为五层,其中还原层内人主要化学反应是()答案:CO2+ C→CO-Q,CO+ H2→CH4+H2O-Q2.以水蒸气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称为()答案:水煤气3.以空气为气化剂生产的煤气称为()答案:空气煤气4.德士古气化炉属()。
答案:气流床5.下列工艺属于气化工艺的是()答案:GSP工艺第六章测试1.下列不适于低温干馏的煤是()答案:贫煤2.甲醇转化汽油技术采用是哪种催化剂()。
大学煤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煤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煤是由什么组成的?A. 有机质和无机质B. 有机质和矿物质C. 无机质和矿物质D. 有机质和水分答案:A2. 煤的挥发分主要是指煤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出的什么?A. 有机质B. 无机质C. 气体D. 水分答案:C3. 煤的灰分是指煤中不能燃烧的部分,主要由什么组成?A. 有机质B. 无机质C. 矿物质D. 水分答案:C4. 煤的固定碳是指煤中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剩余部分,其主要成分是什么?A. 有机质B. 无机质C. 矿物质D. 气体答案:A5. 煤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通常以什么单位表示?A. 焦耳B. 千卡C. 千瓦时D. 吨答案:B6. 煤的分类中,无烟煤属于哪一类?A. 褐煤B. 烟煤C. 无烟煤D. 动力煤答案:C7. 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其挥发分含量越?A. 高B. 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8. 煤的灰熔点是指煤灰在加热过程中开始熔化的温度,通常与煤的什么性质有关?A. 热值B. 挥发分C. 灰分D. 固定碳答案:C9. 煤的水分含量对煤的燃烧效率有何影响?A. 增加B. 减少C. 无影响D. 无法确定答案:B10. 煤的硫分含量过高会导致什么环境问题?A. 温室效应B. 酸雨C. 臭氧层破坏D. 光化学烟雾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煤的四大主要元素是碳、氢、氧和______。
答案:氮2. 煤的工业分析主要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______。
答案:固定碳3. 煤的元素分析中,碳、氢、氧、氮和______是煤中的主要元素。
答案:硫4. 煤的热值分为______热值和高位热值。
答案:低位5. 煤的灰分中,______是影响煤燃烧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案:灰熔点6. 煤的变质程度与煤的______有关。
答案:地质年代7. 煤的挥发分含量与煤的______有关。
答案:变质程度8. 煤的水分含量过高会影响煤的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第2课时 煤的干馏与苯

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合格考达标练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过程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污染后再治理,故B正确;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但在高温下反应仍然生成二氧化碳,即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C错误;天然气(CNG)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LPG)的成分是丙烷、丁烷等,这些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这两类燃料是清洁燃料,故D正确。
2.(山东淄博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B.戊烷有四种同分异构体C.乙烷、乙烯均是只含碳和氢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D.酸性KMnO4溶液既可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乙烷、乙烯由于分子组成中C元素质量分数的差异,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不完全相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可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3.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使溴水褪色;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取氯乙烷,而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苯中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在苯中滴入溴水,由于萃取而使溴水褪色,乙烯制取氯乙烷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填空1 植物是成煤的主要原始物质,因此植物界的发展、演化以及各类植物的兴盛、衰亡必然影响着地史使其成煤特征的演化。
P62从化学观点来看,植物的有机族组成可以分为四类,即糖类及其衍生物、木质素、蛋白质、和脂类化合物。
P83 煤由堆积在沼泽中的植物遗体转变而成、植物遗体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的堆积并能转变为泥炭,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P124 泥炭的有机组成包括1腐植酸、2沥青质、3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
4变化不多的壳质组分,如角质膜、树脂和孢粉。
P245 煤中低分子化合物可分为两类,即烃类和含氧化合物。
P396 根据颜色、光泽、硬度、裂隙和断口等,利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将煤区分为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四种宏观煤岩成分。
P487 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为(1)光亮煤(2)半亮煤(3)半暗煤(4)暗淡煤P508 常见的矿物主要有粘土矿物、硫化物、氧化物及碳酸盐类等四类。
P619 工业分析可以将煤的组成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
游离水;外在水分内在水分水分化合水;结晶水热解水外在水分是指煤放置在大气中使水分不断蒸发,当煤中水的蒸气压与大气中水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煤中水分不再变化。
这时所失去的水分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就是外在水分,用Mf表示。
而残留在煤内部孔隙中没有蒸发出来的水分称为内在水分,用Minh表示。
全水分,用Mt或Mar表示。
P8010 煤的灰分: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渣。
该残渣的质量占测定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灰分产率,简称为灰分。
P8311 煤的灰分不是煤中的固有组成,而是由煤中的矿物质转化而来的。
P8312 在高温条件下,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一定时间,煤的有机质发生热解反应,形成部分小分子的化合物,在测定条件下呈气态析出,其余有机质则以固体形式残留下来。
呈气态析出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挥发分,以固体形式残留下来的有机质称为固定碳。
实际上,固定碳不能单独存在,它与煤中的灰分一起形成焦渣,从焦渣中扣除灰分就是固定碳了。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 中国能源结构、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生产格局、能源发展战略是什么?P1答:中国能源结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油气资源总量偏少。
(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的分布:东少西多,南贫北丰,相对集中。
生产格局:北煤南运,西煤东调。
能源发展战略: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
2. 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答: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烟雾等。
3. 何谓洁净煤技术?有哪些研究内容?答: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
洁净煤技术的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煤炭加工、煤炭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
如:选煤,型煤,水煤浆,超临界火力发电,先进的燃烧器,流化床燃烧,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烟道气净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燃料电池等。
4. 煤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P4答:煤化学是研究煤的生成、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岩相组成)、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和孔隙结构)、性质、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广义煤化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煤炭转化工艺及其过程机理等问题。
第二章习题1. 煤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P6答:煤是由植物生成的。
在煤层中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植物化石和炭化了的树干;煤层底板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根化石、痕木化石等植物化石;在显微镜下观察煤制成的薄片可以看到植物细胞的残留痕迹以及孢子、花粉、树脂、角质层等植物残体;在实验室用树木进行的人工煤化试验,也可以得到外观和性质与煤类似的人造煤。
这就有力地证实了腐植煤是由高等植物变来的。
2. 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可以分几大类? P12答: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主要分为腐植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
腐植煤:高等植物腐泥煤:低等植物腐植腐泥煤:高等植物+低等植物3. 简述成煤条件。
P20-21答:煤的形成必须具备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条件。
古植物: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古气候: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古地理:沼泽和湖泊古构造:合适的地壳升降运动4. 由高等植物形成煤,要经历哪些过程和变化?P22答:由高等植物形成煤,要经历泥炭化作用和煤化作用两个过程。
煤化学试题及答案

煤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煤的成因属于:A. 沉积作用B. 火山作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答案:C2. 煤的化学结构中,哪一部分是煤的主要成分?A. 碳B. 氢C. 氧D. 硫答案:A3. 煤的分类中,烟煤属于:A. 褐煤B. 无烟煤C. 次烟煤D. 动力煤答案:C4. 煤的热值是指:A. 煤的重量B. 煤的体积C. 煤的燃烧温度D. 煤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答案:D5. 煤的灰分是指煤中:A. 可燃物质的比例B. 不可燃物质的比例C. 硫的含量D. 水分的含量答案:B6. 煤的挥发分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A. 煤中挥发出来的气体B. 煤中挥发出来的液体C. 煤中挥发出来的固体D. 煤中挥发出来的物质总量答案:A7. 煤的固定碳是指煤中:A. 碳的含量B. 固定不动的碳C. 固定的碳化合物D. 固定的碳氢化合物答案:A8. 煤的水分含量对煤的燃烧效率:A. 有提高作用B. 有降低作用C. 无影响D. 取决于煤的类型答案:B9. 煤的硫含量对环境的影响是:A. 减少酸雨B. 增加酸雨C. 无影响D. 取决于煤的燃烧方式答案:B10. 煤的热解是指煤在:A. 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B. 有氧气的条件下加热C. 常温下D. 液化条件下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煤的变质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褐煤、____、无烟煤。
答案:烟煤2. 煤的灰分含量越高,其燃烧效率越____。
答案:低3. 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其燃烧时产生的____越多。
答案:烟4. 煤的固定碳含量越高,其燃烧时产生的____越少。
答案:灰分5. 煤的水分含量越高,其燃烧时产生的____越多。
答案:蒸汽6. 煤的硫含量越高,其燃烧时产生的____越多。
答案:二氧化硫7. 煤的热解过程主要产生____、煤焦油和焦炭。
答案:煤气8. 煤的热值越高,其燃烧时释放的____越多。
答案:能量9. 煤的热解温度通常在____摄氏度以上。
煤化工复习题及答案

1.煤化学工业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简称煤化工。
煤化工包括炼焦化学工业、煤气工业、煤制人造石油工业、煤制化学品工业以及其他煤加工制品工业。
2.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从煤加工过程区分,煤化工包括煤的干馏(含炼焦和低温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
3.炼焦是应用最糟的工艺。
4.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称为煤干馏(或称炼焦、焦化)。
按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分为三种:500—600为低温干馏,900—1100为高温干馏,700—900为中温干馏。
5.立式炉干馏介于高温、低温干馏之间,目前在中国多用于生产城市煤气。
6.煤低温干馏过程仅是一个热加工过程,常压生产,不用加氢,不用氧气,即可制的煤气和焦油,实现煤的部分气化和液化。
7.低温干馏产品:的产率和组成取决于原料煤性质、干馏炉结构和加热条件。
一般焦油产率为6%—25%,半焦产率为50%—70%,煤气产率为80—200m3/t(原料干煤)8.低温干馏半焦的孔隙率为30%—50%,反应性和比电阻都比高温焦炭高得多。
原料煤的煤化度越低,半焦的反应能力和比电阻越高。
9.低温干馏煤气密度为0.9—1.2kg/ m3,含有较多甲烷及其他烷烃。
10.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低温干馏产品的产率和性质与原料煤性质、加热条件、加热速度、加热终温以及压力有关。
干馏炉的形式、加热方法和挥发物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对产品的产率和性质也有重要影响。
煤加热温度场的均匀性以及气态产物二次热解深度对其也有影响。
11.低温干馏温度为600.o c,所得焦油是煤的一次热解产物,称一次焦油。
煤热解到400.o c以前主要是黄铁矿分解生成硫化氢,在较高温度时由于煤中有机硫的热解作用形成硫化氢。
腐泥煤一次热解焦油中酚类和沥青少,组分中主要为直链烷烃和环烷烃。
12.煤干馏终温是产品产率和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区别干馏类型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化学》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1 煤炭综合利用有什么意义答:煤炭综合利用是指煤的非燃料利用,开展煤炭综合利用(1)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不仅可以作燃料,也适用于许多其它工业用途。
如果以煤炭作为燃料的价值为 1,则加工成煤焦油能增值 10倍,加工成塑料能增值 90倍,合成染料能增值 375 倍,制成药品可增值 750倍,而制成合成纤维增值高达 1500倍。
(2)有利于减轻污染,保护环境开展煤炭的综合利用是消除公害、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煤炭加工所产生的煤灰、煤渣废气、废液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
(3)有利于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相比要大得多,从长远观点看,发展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这种煤作为原料可以得到很多石油化工较难得到的产品,如萘、酚类等,从煤中可以独特地制得一些带有五环的化合物如茚、苊,以及三个芳香环以上的化合物,如蒽、菲、芘、苊蒽、晕苯等稠环化合物。
另外,煤炭可以生产大量的烯烃和烷烃制品以补充石油原料的不足。
2 煤炭综合利用有那些工艺方法答:煤炭综合利用的主要工艺方法有:干馏、气化、液化、炭素化和煤基化学品(1)干馏――将煤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炭化,以得到焦炭、焦油和煤气的工艺过程。
按加热终温的不同,煤的干馏可分为三类:低温干馏干馏终温500~550℃ 产物:煤气、低温焦油、半焦中温干馏干馏终温600~800℃ 产物:煤气、中温焦油、半焦高温干馏干馏终温950~1050℃ 产物:煤气、高温焦油、焦炭煤的干馏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煤炭综合利用方法。
(2)气化――将煤(煤的半焦、焦炭)在气化炉中加热,并通入气化剂(空气、氧气、水蒸气或氢气),使煤中的可燃成分转化为煤气的工艺过程。
(3)液化――采用溶解、加氢、加压与加热等方法,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液体产物的工艺过程。
(4)炭素化――以煤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生产炭素材料的工艺过程。
(5)煤基化工原料与煤基化学品――通过化学加工,利用煤生产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的工艺过程。
3 研究和开发洁净煤技术有什么意义答:(1)可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生态系统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扩大煤炭的利用(2)可大幅度提高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率,减低煤需求的增长速度。
(3)可促进能源供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平稳过渡到石油后时期。
4 洁净煤技术有那些研究内容答:国际上十分重视 CCT 开发,美、日、欧、澳等都在投入巨大的增进进行研究与开发。
涉及的内容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2(1)煤转换技术:煤气联合循环发电,城市煤气化,地下煤气化,煤液化,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2)燃料前处理:高效选煤(除灰、脱硫),型煤(工业、民用、特种),水煤浆与油煤浆。
(3)燃烧中处理:低污染燃烧,燃烧中固硫,硫化床燃烧,涡旋燃烧。
(4)燃烧后处理:煤气净化,灰渣处理与利用。
1994 年,中国提出“中国洁净煤技术计划研究”的报告,列出第一轮 CCT 开发研究项目共 11 项:选煤、型煤、先进燃烧炭、流化床燃烧、煤气联合循环发电、磁流体发电、烟煤气净化、煤炭净化、液化、燃料电池、水煤浆。
第一章煤的种类、特征与生成1.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可以划分几大类其主要特征有何不同答: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腐殖煤和腐泥煤。
腐殖煤在自然界分布最广,储量最大。
主要特征是颜色为褐色和黑色,多数为黑色;光泽暗;用火柴点火不燃烧;氢含量一般<6%;低温干馏焦油产率一般<20%。
腐泥煤数量很少。
主要特征是颜色多数为褐色;光泽光亮者居多;用火柴点火不燃烧;氢含量一般一般>6%;低温干馏焦油产率一般一般>25%。
2.按煤化程度,可以将腐植煤分为几大类它们有那些区分标志答:根据煤化度的不同,腐植煤广义地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
其区分标志可以两两列表比较说明。
表 1 泥炭与褐煤褐煤的区分标志特征与标志泥炭褐煤外观有原始植物残体,土状无原始植物残体,无明显条带在沸腾的KOH中棕红-棕黑褐色在稀HNO3 中棕红红色表 2 褐煤与烟煤的区分标志特征与标志褐煤烟煤颜色褐色、黑褐色黑色在沸腾的KOH中褐色无色在稀HNO3 中红色无色表 2 烟煤与无烟煤的区分标志特征与标志烟煤无烟煤颜色黑色灰黑色光泽有一定光泽金属光泽外观呈条带状无明显条带燃烧现象多烟无烟3.主要的成煤期及其代表性植物是什么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组成有何区别答:(1)地史上有 5 个世界性的聚煤期: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
我国的聚煤期分布有一定的特殊性。
晚二叠世、晚第三纪仍有重要煤田,晚白垩世却无3重要聚煤作用。
我国的聚煤规模以早、中株罗世居首,但从煤质和地理分布来看,石炭纪与二叠纪更为重要。
我国聚煤期连续性较好,地史上基本不聚煤的只有两段:早三叠世一中三叠世,早白垩世晚期一晚白垩世。
各成煤期的代表性植物分别为:泥盆纪~二叠纪:蕨类植物,如桫椤白垩纪~三叠纪:裸子植物:如银杏、苏铁第四纪~第三纪:被子植物:如古果、橡木(2)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组成的主要区别在于:低等植物主要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丝状或叶片状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划分,如细菌和藻类,主要成份是蛋白质。
高等植物则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划分。
除了苔藓外,高等植物常能长成高大的乔木,具有粗壮的茎和根,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木质素,成为重要的成煤物质来源。
4.成煤的地质年龄与煤的变质程度是否一致,为什么答:不一致。
这是因为地质年龄是指成煤时间的相对长短,而变质程度是指成煤物质在成岩后在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地质化学因素作用下达到的化学成熟度。
对于后者,时间的长短仅仅只是一个作用因素,并非成煤时间长的煤变质程度就一定高。
5.腐植煤的成煤过程主要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答:腐殖煤的成煤过程大致可分为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泥炭化阶段是指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过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演变成泥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所有的有机组分和泥炭沼泽中的微生物都参与了成煤作用。
从化学角度看,成煤植物发生了生物化学变化;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看,成煤植物发生了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
煤化阶段是指以泥炭被无机沉积物覆盖为标志,泥炭化阶段结束,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在物理化学和化学作用下,泥炭开始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变的过程。
在煤化阶段,由于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泥炭和后续美化产物主要发生地质化学变化。
6.泥炭化阶段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有哪几种类型答:在泥炭化阶段,植物遗体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
根据微生物的类型和作用,其生物化学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沼泽浅部、多氧的条件下,由于需氧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对植物进行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植物遗体中的一部分被彻底破坏,变成气体和水,另一部分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为腐殖酸;而未分解的稳定部分则保留下来。
第二阶段:在沼泽水的覆盖下,出现缺氧条件,微生物中的需氧细菌被厌氧细菌所替代。
厌氧细菌与需氧菌完全不同,它们的生命活动不需依靠空气中的氧,而能利用植物有机质中的氧,故发生了还原反应,结果留下了富氢的残留物。
第一阶段保留下来的分解产物,经过厌氧细菌的作用,一部分成为微生物的养料,一部分合成为腐殖酸和沥青质等较稳定的新物质。
第二阶段对于泥炭化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因为,如果植物遗体一直处在有氧或供氧充足的环境中,将被强烈地氧化分解,发生全败或半败作用,不再有泥炭生成。
7.煤的变质因素有那些,对煤的变质程度有何影响答:变质作用的原因:引起煤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时间和压力。
温度是煤变质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已为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所证实。
而且似乎存在一个煤变质的临界温度。
转变为不同煤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大致为:褐煤40~50℃,长焰煤<100℃,典型烟煤一般<200℃,无烟煤一般不超过350℃。
时间也是煤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某种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作用于4煤的过程的长短。
温度和压力对煤变质的影响随着它的持续时间而变化。
时间因素的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受热温度相同时,变质程度取决于受热时间的长短。
受热时间短的煤变质程度低,受热时间长的煤变质程度较高。
第二,煤受短时间较高温度的作用或受长时间较低温度(超过变质临界温度)作用,可以达到相同的变质程度。
压力也是煤变质阶段不可缺少的条件。
压力不仅可以使成煤物质在形态上发生变化,使煤压实,孔隙率降低,水分减少,而且还可以使煤的岩相组分沿垂直压力的方向作定向排列。
人们一般认为压力是煤变质的次要因素。
此外,有些研究者还认为放射性因素也能影响煤的变质。
8.煤化度与变质程度有何异同答:煤化度是指泥炭在成煤诸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达到的化学成熟程度(即煤化程度),变质程度原指岩石的变质,在此是指(成岩后的)褐煤在地质化学作用下向烟煤、无烟煤转变的程度。
两个概念描述成煤过程的起点和范围不同,煤化度的起点是泥炭,描述了美化作用全过程;变质程度的起点是褐煤,仅描述煤的变质作用阶段。
但在英文中,对这两个概念不加区别,都称为“rank” 。
9.煤的变质类型对成煤有什么意义答:按变质条件和特征,煤的变质类型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种。
深成变质作用形成的煤,其煤质变化符合希尔特定律,可以指导煤矿的勘探、开采和预测矿区煤质变化。
而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基本上是局部现象,也不符合希尔特定律。
10.泥炭的堆积环境对煤质有什么影响答:研究表明,泥炭的堆积环境对煤的岩相组成、硫含量和煤的还原程度有显着的影响。
(1)近海煤田的煤富含镜质组,也有相当数量的壳质组;而内陆煤田的煤则富含树脂体和惰质组。
一般趋势是海水的影响越大,则煤的富氢岩相成分越多。
(3)近海煤田的许多煤层,煤中的硫分都相当高,有的甚至高达 8%~12%,而远海型煤田的煤一般硫分都比较低。
(3)近海煤田某些煤层的煤,与变质程度相同、煤岩组成相近的其他煤比较,挥发分和硫、氢、氮的含量都较高,黏结性较强,发热量和焦油产率也较高,因此称为强还原煤。
11.凝胶化与丝炭化对煤中显微组分的形成有什么作用答:泥炭化阶段的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是煤中镜质组和丝质组的起源。
凝胶化作用进行的强烈程度不同,产生了形态和结构各异的凝胶化物质。
作为两个极端的例子,当凝胶化作用微弱时,植物的细胞壁基本不膨胀或仅微弱膨胀,则植物的细胞组织仍能保持原始规则的排列,细胞腔明显;当凝胶化作用极强烈时,植物的细胞结构完全消失,形成均匀的凝胶体。
经过成岩阶段的镜煤化作用转变成煤后,前者形成木媒体或结构镜质体,后者形成基质镜质体或无结构镜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