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课件10循环系统中
生理学完整课件-循环

06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循环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之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对循环系统的调 控。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循环系统的主要神经,它们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影响心脏和血 管的功能。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维持血压。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产生相反的效果,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等,以降 低心输出量和血压。
循环系统的组成
总结词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是血液的通道,负责运输血液;血液则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氧气和代谢废 物等。
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的扩张和收缩。
详细描述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和组织通过自身的反馈机制来调节其功能。
例如,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的牵张感受器会感受到压力变化,并通过神经和激 素的调节机制,使血管舒张、心率减慢,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心脏和血管的内在反馈机制也可以对其功能进行精细调节,以维持循环系统 的稳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详细描述
心率受到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激素、代 谢产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理状态下 ,心率具有一定的变异性,以适应不同的 生理需求和环境变化。维持正常的心率对 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分类和功能
动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具 有弹性膜和肌肉层,可调节血流量和血压 。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感染和参与免疫反应,例如吞噬病原体、产生抗体和介 导炎症反应等。
循环系统课件课件

循环系统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循环系统》的第11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通过观察人体循环系统的模型,使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循环系统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循环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心脏各腔的功能,血液循环的速度和压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体循环系统模型、心脏模型、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同学扮演医生,为大家讲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 观察实践:学生观察循环系统模型,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6.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解答学生关于血液循环的疑问。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画出血液循环途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作业答案:血液循环途径图,包括心脏、血管、血液流动方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邀请医院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循环系统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实地了解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循环系统》的第11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血液循环的途径和作用,通过观察人体循环系统的模型,使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循环系统--生理学

2021/10/10
34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并 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只能在产生这些物质的局部发生作 用,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1、激肽: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组织胺: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 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促进血浆成分从血管中滤出, 造成局部水肿。 3、前列腺素: 作用是使大多数组织的血管舒张。 4、组织代谢产物:舒血管。对脑血管有较强作用的是二 氧化碳、氢离子,对心肌有较强作用的是腺苷和低氧,对 运动中的骨骼肌有较强作用的是低钾、低氧和高渗透压。
(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高则生成多。
肌肉运动、炎症时,微a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
右心衰时,V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降低则生成多。
某些肾脏疾病时,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
(3)淋巴回流:回流受阻则生成多,在受阻部位之前组
织液积聚,呈现水肿。
脉搏的传导速度远较血流速度快,且从主动脉到外周动 脉,传导速度逐渐加快;动脉硬化时,传导速度增快。正 常情况下,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为3-5m/s,较小的动脉为
15-35m/s,
2021/10/10
25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1、静脉血压:血液对静脉管壁的侧压称静脉血压。 由于消耗能量,静脉血压会变的更低,从微静脉到大静
③第三心音:发生于快速充盈期末;是血流突然减慢引 起心室壁和瓣膜发生振动所致。
④第四心音:但在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室壁变硬的 情况2下021/,10/10心房收缩使心室进一步扩张,引起振动。 11
(五)心输出量和心力贮备: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收缩时每分钟向动脉血管射出的血量称心 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组织胚胎学课件:循环系统

2.中膜:以平滑肌为主,10-40层,肌性动脉 3.外膜:外弹性膜明显,神经纤维较多。
(二)大动脉---弹性动脉
☺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内皮 下层较厚。内皮下层比中动脉的厚无内 弹性膜。 ☺中膜:含少数平滑肌,弹性成分发达, 40-70层弹性膜,大量弹性纤维,故又称 弹性动脉。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较薄,有营养血管和 神经分布。
组织学各论
器官和系统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腔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
动物组织胚胎学
第八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概述
☺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系统
•心 脏 •动 脉 •毛细血管 •静 脉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导管
一、心脏
(一)心壁的结构 1、心内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内膜下层 2、心肌膜(层) 3、心外膜
基膜
内皮
模式图
电镜图
周细胞
分布于内皮细 胞与基膜间, 扁平多突。
功能: 机械支 持、收缩、增 殖功能
(二)毛细血管类型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
1.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连续 基膜完整 吞饮小泡较多
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吞饮小泡
连 续 毛 细 血 管 电 镜 像
紧密连接
2.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有孔 ☺基膜完整 ☺分布于胃肠粘膜 ☺某些内分泌腺和 肾血管球
பைடு நூலகம் 内皮孔
有
孔
毛
细
血
管
电
镜
像
3.窦状毛细血管
内皮 内皮孔
腔大,内皮细胞间隙 大 基膜不连续或缺如 分布于肝、脾、骨髓, 一些内分泌腺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PPT学习教案

(三)心音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第三心音
特 音调低沉(勒)音调高清(哒)音调低浊
点 持续较长
持续较短
持续短
第四心音
音调低沉 持续较长
成 心室肌收缩和 动脉瓣关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室充盈减 心房强烈
因 房室瓣关闭的 射血突停导致 慢,流速突 收缩,挤
振动;射血大 大A和心室壁 变导致室壁 血击撞室
第62页/共126页
(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 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 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或称 异长自身调节
肺、肾和皮肤
运输激素
靶器官、细胞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 其他
第3页/共126页
淋巴循环的组成与功能
淋巴管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第4页/共126页
功能
•回收蛋白质 •脂肪吸收的主要途径 •防御
第5页/共126页
第二节
心
脏
第6页/共126页
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中纵隔偏左
心包裸区
第7页/共126页
心的外形
第15页/共126页
左心房
四入口 •左上肺静脉口 •左下肺静脉口 •右上肺静脉口 •右下肺静脉口
一出口 •左房室口
第16页/共126页
左心室
流入道: •左房室口
流出道: •主动脉口
第17页/共126页
第18页/共126页
半月瓣形态
第19页/共126页
动脉窦开口朝向
第20页/共126页
循环系统

Continuous
Capillary
Fenestrated
Capillary
Sinusoid
毛细血管 Capillary
Capillary in lungs
Capillary in connective tissue
Capillary in muscle
Capillary in enteron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林 森 lsroger@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淋巴循环系统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
心血管系统
cardiacvascular system
• 是循环系统中主导部分 • 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 心脏(血泵)是动力,推动血液在血 管里流动。 •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SEM
毛细血管的构成
• 是微动脉的分支 • 由内皮,基膜和薄 层结缔组织构成 • 周细胞,未分化
毛细血管的分类
• 连续性毛细血管:
• 有孔毛细血管: • 血窦:
• 内皮和基膜完全连续,无孔隙,胞 质中有吞饮小泡。 分布于ct、肌组织、中枢、胸腺和肺。 • 内皮和基膜都有60~80nm的小孔(内 皮窗孔),易化小分子物质交换。 分布于肾小球、内分泌腺和胃肠粘膜。 • 即窦状毛细血管,管腔大而不规则, 内皮细胞有孔,间隙较大,易化大 分子物质和血细胞通过。 分布于肝、脾、骨髓及内分泌腺。
junctional complex
cell-to-cell
hemidesmosome
心 脏 瓣 膜
手 术 中 观 察 的 心 瓣 膜
心瓣膜 Cardiac valve
由心内皮与内 皮下层突出形成 • 表面覆以光滑的 内皮 • 由乳突肌及其腱 索控制
10 循环系统(1)

器官:四大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 组合形成各种器官。
系统:一些功能相关的器官则构成一个系统。 人体内的系统包括: 循环、免疫、内分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等
器官
中空性器官
器官内有腔, 管壁分层
循环系统,消化管道,呼吸管道
实质性器官
器官内无腔, 分被膜、实质、间质
肝脏,脾脏,肾脏等
•心肌纤维间含丰富的CT,毛 细血管,神经,淋巴。
LM 心内膜与心肌膜
6
3. 心外膜
心外膜模式图
是心包膜脏层,为浆膜(间皮+CT)。含血 管、神经、脂肪组织。
4. 心瓣膜
房 室 瓣 光 镜 图
•部位:房室孔和动脉口 •结构: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薄片状结构。表面内
皮,内部为DCT。
•功能:阻止血液倒流。 •风心病:心瓣膜胶原f增生→瓣膜变形黏连。
二、动脉(Artery)
动脉
(4级)
大动脉:弹性纤维丰富 中动脉:平滑肌丰富 小动脉 微动脉
内皮C、基膜、CT、 平滑肌、弹性纤维。
•血管壁的一般结构:
•内皮
内膜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中膜: 弹性膜 (大动脉), 平滑肌 (中动脉和小动脉)
外膜: LCT, 外弹性膜
2
内皮 内皮下层 内膜 内弹性膜
毛细血管网
1
(一)毛细血管的结构
毛细血管(胎儿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 (左:铺片;右:模式图,↑内皮细胞核)
•管壁由内皮C和基膜组成 。 (横切面:1个或2~3个内皮细胞围成)
•周细胞:血管内皮和基膜之间散在一种扁而有突起的 C,突起紧贴于内皮基底面,..。可能参与支持、调控 管径大小及C修复。
循环系统课件

1、数量大,分布广;
2、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3. 图1是人体内的动脉和静脉的横切面图。图2是人体内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圈回答 有关的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的编号①血管是________血管,理由是该血管的管壁 较________。 (2)图1中的编号②血管是________血管,血液在该血管内流动 的速度________。 (3)图2中的X气体是________,Y气体是________。 (4)图2中的血液是在________血管内流动,该血管壁是由 __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
三、血压与脉搏
复习指导:
1、什么是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2、血压的测量与表示方法。 3、高血压与低血压。 4、血压与脉搏的关系。
归纳总结
1、血液是一种____,由___和_____构成, 其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 2、血液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 3、人体内的血管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4、输血时应以输__________为主。 5、心脏内部有四个腔,同侧的_______相通。 6、心室与______相连,心房与______相连。 7、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_____,在心室与动脉 之间有____,起作用是__________。
复习演练:
1.在血液循环中,能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 倒流的原因是( B ) A、血液的惯性作用 B、心脏和血管内瓣膜的作用 C、血管壁的弹性作用 D、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 C )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微静脉
本章重点
• 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结构
• 心瓣膜的结构和功能
• 心房肌纤维的内分泌功能
•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起搏细胞、普肯 耶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 四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 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三类毛细血管的 结构和功能特点
图 心 室 壁 模 式 图
1
图2 心内膜模式图
图3 心内膜与心肌膜光镜图
疏的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有些没 有平滑肌;外膜厚,结缔组织内有较
大静脉 静脉瓣
多纵行平滑肌束
心脏
微静脉 小静脉 中静脉 大静脉 静脉瓣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微循环
图34
静脉瓣 内膜凸入管腔形成;内部为含弹性
纤维的结缔组织;游离缘朝向血流方
向,阻止血液逆流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微循环
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
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图35
1. 微动脉:通过管壁平滑肌的收缩,起
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的作用 2. 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微循环
3. 真毛细血管:中间微动脉分支形成的 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即通称的毛 细血管 4. 直捷通路:中间微动脉与微静脉直接 相通、距离最短的毛细血管 5. 动静脉吻合:微动脉发出的、直接与 微静脉相通的血管
)
图13 中动脉模式图
图14
中动脉和中静脉光镜图(左:中动脉;右心外膜模式图
图6 心瓣膜模式图
图7 房室瓣光镜图
图 心 脏 传 导 系 统 模 式 图
8
图9 普肯耶纤维光镜图
图 大 动 脉 模 式 图
10
图11 大动脉(局部横切面) 1内膜(含内皮与很薄的内皮下层) 2外膜(部分)
图 大 动 脉
12 (
弹 性 染 色 示 弹 性 膜
心脏
微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微循环
图30-32
中静脉(medium-sized vein)
小静脉 中静脉 大静脉 静脉瓣
管径2 ~ 9mm,内膜薄,内弹性膜不
明显;中膜薄,环行平滑肌纤维稀疏;
外膜较中膜厚
心脏
微静脉 小静脉 中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微循环
图33
大静脉 (large vein)
内膜薄;中膜很不发达,有几层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