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蒲松龄《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导语】《狼》是清代⼩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我们对待像狼⼀样的恶⼈,不能妥协退让,⽽要像屠夫⼀样勇敢⽃争、善于⽃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下⾯是分享的蒲松龄《狼》⽂⾔⽂翻译及原⽂。
欢迎阅读参考!蒲松龄《狼》⽂⾔⽂翻译及原⽂ 狼 作者:蒲松龄 ⼀屠晚归,担中⾁尽,⽌有剩⾻。
途中两狼,缀⾏甚远。
屠惧,投以⾻。
⼀狼得⾻⽌,⼀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前狼⼜⾄。
⾻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狼径去,其⼀⽝坐于前。
久之,⽬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劈狼⾸,⼜数⼑毙之。
⽅欲⾏,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已半⼊,⽌露尻尾。
屠⾃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何哉?⽌增笑⽿。
翻译 ⼀个屠夫傍晚回家,担⼦⾥⾯的⾁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头扔给狼。
⼀只狼得到⾻头停下了。
另⼀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把⾻头扔给狼,后⾯得到⾻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得到⾻头的狼⼜赶到了。
⾻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样⼀起追赶屠夫。
屠夫⾮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野⾥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覆盖成⼩⼭(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放下担⼦拿起屠⼑。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会⼉,⼀只狼径直⾛开了,另⼀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砍狼的脑袋,⼜连砍⼏⼑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转⾝看见柴草堆的后⾯,另⼀只狼正在柴草堆⾥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
⾝⼦已经钻进去了⼀半,只露出*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砍断了狼的⼤腿,也把狼杀死了。
《狼》知识点

《狼》知识点
《狼》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出自其作品集《聊斋志异》。
以下是关于这篇作品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文学常识:
-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异”的意思是记录奇异的事。
2. 原文内容:描述了屠户与两只狼的斗争过程。
起初,屠户遇到两只紧跟其后的狼。
当屠户试图通过投掷骨头来摆脱它们时,一只狼停下来吃肉,而另一只继续跟随。
最后,屠户利用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杀死了两只狼。
3. 课文分析:
- 本文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写法,先叙述故事,再通过论点明主题: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类的对手,终会被人类的勇敢和智慧战胜。
-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
- 文章情节曲折,生动地展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阴险狡猾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屠户从心存侥幸到奋起自卫的心理变化。
4. 语言特点:课文语言简练生动且富有表现力。
蒲松龄通过细腻的笔触,成功地描绘了人物与狼之间的斗争,使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强烈的共鸣。
《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

《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狼》是蒲松龄的著名作品之一,分为两则,你对《狼》这篇文言文熟悉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狼》第一则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狼》第一则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狼》第二则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狼大全

• 中文学名:狼 • 拉丁学名:Canis lupus(总称), Canis lupus
laniger(中国狼) • 别称:灰狼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哺乳纲 • 亚纲:兽亚纲 • 目:食肉目 • 科:犬科 • 亚科:犬亚科 • 属:犬属
• 别名
• 生活习性
• 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 6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五 十只以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 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 强一头狼为领导。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 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 围会缩小。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 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
•
它们曾经的居住地遍布整个北半球,北美洲的加拿
大、美国(夏威夷除外)和墨西哥,欧洲的大部分国家,
几乎整个俄罗斯,东亚,中东的部分地区,印度还有尼
泊尔。但今天,美国除北部几个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没
有了狼的踪迹(由于今年来生态学者的研究表明狼在生
态系统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因此在美国的很多地方狼群
正被重新引入),墨西哥的野生狼群已经在1960年灭
原和森林 能经常见到它们。
•
美国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还有灰狼。
•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动物,研究表示, 狼是控
制当地生态平衡的关键角色,
•
它们唯一的天敌 就是人。
•
狼的嘴长而窄,长着42颗牙。狼有五种牙齿,门牙、
犬齿、前臼齿、裂齿和臼齿。其犬齿有四个,上下各两
个,能有1.5英寸(2.8厘米)长,足以刺破猎物的皮以
• 野狼、灰狼、豺狼、姑 斯开、兰达、恰诺、纽鲁奇、 毛狗、张三几、赤、奥卡米、 诺阿托 、赤那(蒙)
《狼》文言文及翻译

《狼》文言文及翻译《狼》文言文及翻译《狼》这篇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学过,是蒲松龄的著名作品之一,分为两则,你对《狼》这篇文言文熟悉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狼》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狼》第一则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狼》第一则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狼》第二则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狼》原文及翻译

《狼》原文及翻译《狼》原文及翻译《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下面小编给大家搜集了《狼》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狼(第一则)》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狼(第一则)》翻译: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狼(第二则)》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课文笔记

《狼》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小说,描绘了狼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同时也赞扬了屠户勇敢、机智的品质。
以下是《狼》的课文笔记:一、课文主题《狼》以狼为主要的描绘对象,通过描绘狼的贪婪、凶狠、狡诈以及屠户的勇敢、机智,表达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的主题。
二、生字词屠:tú(屠夫,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缀:zhuì(连接,紧跟)窘:jiǒng(困迫,急迫)惧:jù(害怕)眈:dān(注视的样子)瞑:míng(闭眼)隧:suì(从暗道偷看)尻:kāo(屁股)假寐:jiǎ mèi(不脱衣服小睡)寐:mèi(睡梦)盖:gài(原来)黠:xiá(狡猾)三、重点句子解析“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狡猾。
“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顾”“奔倚”“弛”“持”四个动词,表明屠户急中生智,想利用周围的环境来保护自己,突出了他勇敢、机智的特点。
“暴起”“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词,写出了狼的狡诈阴险。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点明了狼的狡诈阴险。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说明狼狡诈阴险,屠户才明白了之前的狼假装睡觉是为了诱惑敌人。
“狼亦黠矣”总结上文,点明狼狡诈阴险的本性。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运用议论的方式点明文章主旨,表明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夫的勇敢机智。
四、文章主旨《狼》通过描绘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品质,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狼》原文和翻译

《狼》原文和翻译《狼》原文和翻译【文章导读】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狼》原文和翻译,供您参考和借鉴。
狼作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读字句文义
解释多义词: 1.止
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 ③止露尻尾: ④止增笑耳:
只
2.以
用、把 ①投以骨: 停止 ②以刀劈狼首: 用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用来 只 ④盖以诱敌: 用来 只
3.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狼的 ②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柴草堆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代词,他的 ④屠自后断其股: 代词,它的 ⑤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 4.之 ①复投之: 代词,指骨头 ②久之: 调节音节,助词 ③数刀毙之: 代词,指狼 ④禽兽之变诈: 结构助词,的 ⑤两狼之并驱如故: 主谓之间,无实义
《狼三则》中的第一则
有屠人货(卖)肉归,日已暮,一狼来,瞰 (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 示之以刃,少却(退);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 欲者肉,不如悬诸(相当于“之乎”)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qūn 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 则罹之,是可笑也!
四读文中寓意
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想通过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
1、狼再狡猾,终将被勇敢机智的人战胜。 2、讽喻像狼一样的人,不管怎样狡诈,终要失败。 3、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 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五读拓展视野
“聊斋” 外景
书斋:聊斋 “聊斋” 外景
聊斋:书斋名
书 斋 门 口
志异:记述 奇异的故事
一读字音停顿
zhuì jiǒng shàn chí
缀
dān
窘
shǎo
苫
míng
弛
kāo
眈
mè i
少
xiá
瞑
尻
假寐
黠
zhuì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屠户
迁 就 退 让 惧 果 断 抉大 择窘 勇 敢暴 起 警 觉 晚归 遇狼 惧狼
两狼 缀行 凶恶
投以骨 复投之 骨尽
奔倚积薪 弛担持刀 刀劈狼首 刀断狼股
一止一从 后止前从 贪婪 并驱如故
不敢前 眈眈相向 不甘罢休
御狼 杀狼
一径去,洞其中 阴险 一假寐,诱敌 狡诈
jiǒng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
shà n
前,眈眈相向。
chí其中,苫蔽Biblioteka 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待刀。狼不敢
dān
shǎo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mí ng
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xiá
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kāo
mè i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xiá
qǐng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 增笑耳!
读法明确: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读故事情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过了一会,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 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 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 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要上路,转到 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 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 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了。这才领会到前面 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 料罢了。
5.乃 ①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②乃悟前狼假寐: 才
6.意 神情、态度 ①意暇甚: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要
7.敌 敌对、攻击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盖以诱敌: 敌人
词类活用
1 . 一狼洞其中 2 . 狼不敢前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
(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
3 . 其一犬坐于前 (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 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 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 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 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 . 意将隧入…… ( 隧”,名词作动词,“打洞” )
参考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 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 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 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拿起一块骨头 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 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 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 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 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 瞪眼朝着屠户。
《狼三则》中的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 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 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 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猪)之法吹 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 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 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狼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
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淄川县(现淄川区洪山镇)蒲家 庄人。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 困潦倒,尽其毕生精力完成《聊 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 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 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 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 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聊斋志 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郭 沫若同志称赞这部书:写鬼写妖 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