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信 IP 城域网改造扩容工程 总体技术方案修订 02 业务规划和实现方案
宽带新技术推进电信IP城域网规划改造

l ■
宽 带新技 术 推进 电信 I P城域 网规 划 改造
段 文郁
( 中国 电信郑 州 电信 分公 司 )
[ 摘 要] 随着 互联 网应 用 的深入 , 宽 带新 技术 的推 进 , 用户 对 网页视 频 、 I P T V以及Ne t T V 等视 频服 务 的巨大 需求 , 推 动 了流量 迅速 激增 , 接 入网 带来 的带 宽 瓶 颈及结 构 问题 凸显 , 为 了满 足人们 使用 习惯和 各种应 用对 互联 网的需求 , 郑州 电信从2 [ 】 1 O 年底开始 , 历 时两 年有余 , 完成 了I P 城 域网从 核心层 到接 入层 , 分 阶段 的全面规 划 改造 , 形成 了大 容量 、 高 效率 、 高 可靠 的I P 城 域 网架构 。
网络 的可 靠性 : 通过动 态路 由协议及 合理 网络拓 扑结构 , 避免 网络 中 出现 单故 障点 , 提 高 网络 的生存 能力 。 流量 的负 载分 担 : 网络的 流量 能够合理 地分 布在 各条 电路上 。 网络的扩 展性 : 在现 有 网络 基础上 通过简 单增加 设备和 提高 电路带 宽 , 能 够 解决 网络 的扩展 性 。 对业务流量模 型变化 的适应性 : 未来 网络的业务 流量模型将 随业务的发 展 而 不断发 生变 化 , 路 由策略 可 以根 据流 量变化 方便 进行 调整 。 降低管理复杂 程度 : 路 由协议 应使得故 障定位和流 量的调整 的难度和复 杂 性 降低 。 2 、 需求 分析 ( 1 ) 对仍在 网运行 的低端B A s 退网 , 不合理 的设备位置 进行 网络结构优 化 , 解 决O A、 DC N、 公网 、 语音 、 各种V P N业务数 据配 置混 乱带 来 的转发 处理 能力 下降 问题 。 ( 2 ) 优化 后 , 所 有 的各 类宽 带业 务 网关指 向 汇聚 中心 局B R AS 。 汇聚 交 换 机、 O L T 直联B RA S , 所有 的P P P O E 业务 终结在 本配 区B R AS 设备 ; 汇聚 交换 机 及OL T上 的O A、 DC N、 专线 业务 网 关均 移 至B RA S 设备 ; 汇聚 交换 机及 下 挂 D s L A M、 综合 接入设 备管理 网关均 移至B R A S ; O L T 及下挂O NU设备管理 网 关 均移 至B RA S ; 汇 聚交 换机 下挂 的D s L A M和综 合接 人 ( 数据 ) P P P OE 业务 同样 终结 在B RA S ; 在 汇 聚交换 机接 人D S L A M和 综合 接人 设备 端 口上启 用Q I N Q, 透传 至B R A S 设备 , Q I NQ 标签在B R As 上剥离 。 优 化后 , 汇 聚交换机 及O L %2备 实现 同归 属 , 不 同光路 路 由的双 上联保护 , B R A S 、 汇聚 交换机 、 。 L 1 设 备 启用端 口聚 合功 能 , 将 多个 物理端 口聚合成一个 逻辑端 口 , 一方 面实现保 护功 能, 另一 方面 实现业务 负荷分 担 , 并可 实现不 中断业 务的上 联带 宽平滑 扩容 。 ( 3 ) 访 问控 制 。 核 心层及 业务接人 控制配置安 全加 固策 略 , 仅 允许 网络 维护 与 管理地址 及 网管地址 访 问该 设备 , 其 它地址 全部禁 止访 问 , 有 效对设 备进 行 保护 。 接人层 设备配 置访 问控 制 , 仅允 许 网关地 址及 网管地 址访 问设备 , 其它地 址 全部禁 止访 问 。
中国互联网骨干网二期扩容工程方案(doc28)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骨干网二期扩容工程(ChinaNET)网络过渡方案广州节点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广州节点网络过渡方案本过渡方案做为实施计划建议由xx向中国电信提出,实际网络过渡方案将在现场实施前由双方最后商定。
一、概述本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份详尽的,并且切实可行的网络过渡方案,以尽可能地保证ChinaNET从现有的全国性运营网络系统向未来的ChinaNET II网络系统平滑过渡。
在进行网络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诸方面的因素,如物理链路的改变、网络拓扑的变化以及相应政策的影响,以尽可能地减少网络过渡过程对ChinaNET骨干网、省接入网以及国际ISP的冲击。
本方案是基于xx对现行的ChinaNET营运网运行状态的理解,以及对ChinaNET未来方案的设计而做出的,在整个过渡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如下原则:·充分保证过渡方案整体的可靠性·全面考虑网络过渡过程的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地减少对ChinaNET骨干网本身与其它网络的影响·合理利用新增网络设备、原有网络设备以及中继链路,保证ChinaNET骨干网各节点网络过渡过程的平滑性·在网络过渡过程中加入必要的测试过程,保证整个网络过渡过程的正确性由于该方案是在xx对ChinaNET网络未来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制订的,因此当未来方案发生变化时,方案将依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计论后作出相应调整。
另外,由于INTERNET机房及数据交换机房需要同时迁移,必然对网络服务网络过渡步骤衔接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现场各方协调配合,随时调整具体步骤,适应实际情况变化,但总体应以保障用户正常服务为原则。
二、网络状态描述在网络过渡方案具体实施之前,我们首先对网络的现有状况与未来状况作一描述。
2.1网络现有状况国际出口节点由4台主要路由设备组成。
核心层路由设备为一台CISCO 7000和一台CISCO7507,核心层路由设备通过DDN、ATM中继链路同其它核心层、区域层路由器以及国际互联,通过FDDI同本节点区域层路由器互联;区域层路由设备为两台CISCO7000,通过DDN、ATM中继链路同其它区域层路由器互联,通过FDDI以及局域网同本节点接入层路由器互联。
基于VLAN技术的电信宽带IP城域网优化设计

1 P城 域 网 网 络 结 构 现状 .I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域 网 分 为 接 人 层 和 骨 干层 两 个 层 面 . 干 层 又 分 为 核 务 需求 发展 需 要 : P城 骨 心 层 和 汇 聚 层 。 经 过 多 年 的建 设 . 台州 宽 带 I P城域 网 在城 域 核 ( ) 络 具 备对 新 技 术 支 撑 能 力 . 4网 如组 播 、 P V N支 持 , 具 备 且
领 先 的优 势 1I .P城域 网 结构 和 业 务 现 状
( ) 成可 运 营 、 2建 可维 护 、 可管 理 、 差 异 化 Q S保 障 能 力 的 有 o 多 业 务 承 载 网络 : ( ) 络具 备 综 合 接 人 、 务 区分 能 力 , 现 每 个 用 户 一 个 3网 业 实 或 多 个 V A 的接 入 方 式 . 面 实施 Qn 技 术 . 足 用 户 多 业 LN 全 i Q 满
21 0 0年第 3期
福
建
电
脑
13 3
基于 V A L N技术 的电信宽带 I P城域 网优化设计
郭
【 摘
茜’ 0
(、 江 工 业 大 学信 息 工程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 03 、 1浙 10 2 2 台州 广播 电视 大 学 浙 江 台州 38 0 ) 100
要 】 近年来 , 着通信业 务需求 的快速增长 , : 随 原有的 宽带 I P城域 网越 来越 不能满足通信 业务动 态增 长的要 求。
入 同样 的交 换 机 . 线 用 户 网关 终 结 在 城 域 汇 聚 层 设 备 . 少部 号 可 重 复 外 层 V A 规 划 的 目标 是 要 用 以 区 分设 备+ 务 种 专 极 LN 业 分终 结 于 B RAS上 类 + 结设 备 终 1 .I 2 P城域 网业 务 开 展 现 状 内层 V A 的规 划 以 园区 为 单 位 . 同 园 区 的 V A 可 LN 不 L NI D 宽带 I P城 域 网 目前 提供 的 基 本 业 务 主 要 有 : 宽带 接 入 业 重 复 使 用 。按 照用 户 类 别 进 行 分 段 规 划 .包 括 普 通 用 户上 网业 务 、P V N业 务 、 1 业 务 。其 中 ,宽 带接 入 业 务 主要 包 括 X S 务 、 众 用 户 D接 入 业 务 、 S ~ 和 园 区 以太 网专 线 用 户 . I P DL 公 D LM 以 虚 拟 拨 号 、 1 L N接 人 。 兀 + A 及 二 层设 备 管 理 V A 。 L N X S D L虚 拟 拨 号 接 入 采 用 P P E协 议 .可 以 为 用 户 提 供 3 o 计 P0 . Q S设 3 l 2 4 或 更 高 的 下 行速 率 的带 宽 。 M、M、M 由 于 目前 没有 有 效 的 手 段 掌 握并 预 测城 域 网 内业 务 的流 量 FT + A T X L N接 入 即光 纤 + 类线 方 式 . 光 纤 直 接接 到 小 区 组成 情况 .因 此城 域 网优 化 改造 采 用 有针 对 性 的初 步部 署 Q S 五 将 o 或 写 字楼 内 .通 过 综 合 布 线 延 伸 至 楼 内用 户家 中或 者 写 字楼 信 策 略来 进 行 实 施 。 细 的 O S部 署 等 级 优 先 级设 计 如 图 1所示 。 详 o
浅析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

浅析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网络逐渐地成为了电信网络的主流。
作为电信运营商,为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需要对其宽带城域网进行规划与建设。
本文从宽带城域网的特点、规划与建设步骤、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及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电信运营商在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建设正文:一、宽带城域网的特点宽带城域网具有以下特点:1. 网络范围广:覆盖面较大,涉及到城市甚至国家的多个地区。
2. 用户多样性:需满足对各种应用的需求,例如:视频、音频、网络游戏等。
3. 骨干网结构复杂:需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例如:ADSL、FTTH、CATV等。
4. 服务质量要求高:需要满足低延迟、高速率等要求。
以上特点对网络规划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步骤1. 网络需求分析首先,需要进行网络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有助于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规划网络。
2. 网络拓扑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拓扑设计。
这一步骤需要考虑网络的覆盖范围、节点数量、骨干网络等因素。
3. 路由协议选择选择适合网络的路由协议。
不同的路由协议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 安全策略制定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
安全的宽带城域网需要对各种攻击有充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5. 网络实施实施网络并进行监控。
规划与建设后,还需要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维护,以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三、宽带城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以中心节点为中心,对终端节点进行连接。
这种拓扑结构适用于节点数量较少的场景,有利于网络扩容和维护。
2. 环型拓扑环型拓扑中各节点两两相连,构成一个环形结构。
环型拓扑兼顾了骨干网的冗余性和节点之间的互联性。
3. 网状拓扑网状拓扑是一种点对点连接的方式,各节点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多条路径。
IPv6 升级改造及网络优化项目设计方案 需修改现网拓扑-全网改造版本

IPv6 升级改造及网络优化项目设计方案1 网络总体架构随着IPv6 商用日益临近,以及用户对网络带宽需求的逐渐扩大,省网需要对接入网带宽、可用性、可扩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提高网络接入能力、加快实现FTTX 光纤接入,IPv6 改造建设需与HFC 接入网改造相配套,加快HFC 接入网EPON+EOC 改造是部署IPv6 的重要前提。
接入网改造是在市区原有的HFC 双向网络的基础上,新增一路采用EPON 技术的数据通道,实现FTTX 的光纤接入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
图 7.1 光网络示意图有线数据网现网拓扑示意图如下(下图具有普遍性,请用省网实际拓扑图替换):图 7.2 现网拓扑图2IPV6 业务承载网络建设2.1 骨干网改造本方案是新建的一张纯IPv6骨干网,并有效的通过IPv4/IPv6 转换技术兼容终端用户和内容资源用户。
在物理上和原有的原IPv4骨干网络完全独立,互相不共享相应的设备,彼此也不为对方提供承载传送的功能。
在本方案中,新建的纯IPv6网络设备只需要启动IPv6系列协议即可,对于IPv4协议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设备的功能上要求更低,目前各主流路由器厂商的设备均能在功能上支持IPv6协议。
从运营商的角度讲,目前国际上分别建立了各种类型规模不等的IPv6网络,证明本方案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本方案在网管方面还未彻底的标准化,各厂商开发的网管产品只能管理自己的设备,不能管理其它厂家的设备。
本方案需要重建纯IPv6的核心网络,因此成本较高,体现在如下方面,设备购置成本,由于新建一张IPv6网络意味着需要重新添置链路来连接IPv6路由器设备,在骨干网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这些链路的投资也比较大。
在初期IPv6流量较小时,运维成本较小,但后期需要重新配置一批运维人员进行运维,增加了运维成本。
项目完成后目标网络拓扑示意图如下:图 7.3 目标网络拓扑图另外,新网络将应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如SDN技术、Netconf技术、网络虚拟化等技术并结合CDN技术、VPN技术来实现一个可智能管理与调度的网络平台,以实现网络的智能管理、优化、应用与服务的快速部署。
基于IPv6的IP城域网优化改造措施

22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单元的主要作用是构建与AFTR 连接的隧道,并对报文进行封装和发送处理;AFTR 负责终结隧道,对NAT 报文进行转换和发送;B4和AFTR 之间的隧道形式是IP-in-IP。
6RD 是快速部署IPv6的技术形式,其主要组成部分是6RD 和客户边界CE 中的6RD-BR 中继。
②6top 隧道技术:此种机制的主要形式是自动化隧道,其应用功能是使两个相对独立的IPv6站点能够跨越IPv4进行通信。
在此过程中,一个IPv6报文需要在IPv4报文里封装,以满足其在6to4隧道中的实际传输需求,将IPv6形式的报文转发到IPv4互联网中。
对于此类报文,借助于6RD-BR 技术,可使其在IPv4报文中得到良好的封装处理。
具体应用时,可将6RD-BR 里的IPv4地址作为相应报文的源地址使用,将CE/CPE 里的IPv4地址作为相应报文的目的地址使用。
③NAT-PT 技术:此项技术在IPv6主机服务不具备IPv6服务器的情况下适用,在隧道法无法解决互通问题的其他情况下也很适用。
具体应用中,NAT-PT 技术主要通过一个IPv4地址池进行公有IPv4地址的跨边界分配,并对IPv4地址、IPv6地址与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绑定和记录[2]。
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为网络中的报文传送提供透明路由。
相比较IPv4,IPv6在IP 城域网中的主要应用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地址长度从原来的32位扩展到了128位,使地址扩展空间接近于无限大。
②报文头部更加简洁,处理效率实现了显著提升。
③其报头更具灵活扩展效果,便于协议的进一步扩展。
④其地址层次性非常强,为路由聚合提供足够便利。
⑤其地址配置工作可以自动化实现。
⑥其网络层可对IPSEC 进行自动认证,同时也可以对其实施有效的加密处理,从而使端到端通信更加安全。
传统IPv4到IPv6的双栈过渡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通过IPv6对IP 城域网进行优化改造时,相关单位与技术人员首先需要明确IP 城域网和IPv6技术,明确其具体的改造目标、原则和思路。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升级改造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覆盖与升级改造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5G网络发展概述 (3)1.2 项目背景分析 (4)1.3 项目目标与意义 (4)第2章 5G网络技术概述 (4)2.1 5G关键技术 (4)2.1.1 高密度小区技术 (4)2.1.2 大规模MIMO技术 (5)2.1.3 波束赋形技术 (5)2.1.4 网络切片技术 (5)2.2 5G网络架构 (5)2.2.1 接入网架构 (5)2.2.2 核心网架构 (5)2.2.3 回传网络架构 (5)2.3 5G频谱规划 (5)2.3.1 低频段频谱 (5)2.3.2 中频段频谱 (5)2.3.3 高频段频谱 (6)2.3.4 跨频段频谱协同 (6)第3章 5G网络覆盖需求分析 (6)3.1 覆盖区域划分 (6)3.1.1 城市区域 (6)3.1.2 郊区及乡村区域 (6)3.2 用户需求预测 (6)3.2.1 人口增长趋势 (6)3.2.2 业务发展需求 (7)3.2.3 竞争态势 (7)3.3 网络容量与覆盖分析 (7)3.3.1 网络容量分析 (7)3.3.2 网络覆盖分析 (7)第4章 5G基站规划与设计 (7)4.1 基站类型与选型 (7)4.1.1 基站分类 (7)4.1.2 基站选型原则 (7)4.2 基站布局策略 (8)4.2.1 覆盖目标 (8)4.2.2 布局原则 (8)4.2.3 布局方法 (8)4.3 天线系统设计 (8)4.3.1 天线类型 (8)4.3.2 天线设计原则 (8)4.3.3 天线安装要求 (9)第5章 5G网络设备升级改造 (9)5.1 设备选型与配置 (9)5.1.1 基站设备选型 (9)5.1.2 核心网设备选型 (9)5.1.3 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 (9)5.2 设备升级方案 (9)5.2.1 基站设备升级 (9)5.2.2 核心网设备升级 (9)5.2.3 无线接入网设备升级 (10)5.3 网络功能优化 (10)5.3.1 网络覆盖优化 (10)5.3.2 网络功能提升 (10)5.3.3 网络运维管理 (10)第6章 5G核心网建设与升级 (10)6.1 核心网架构设计 (10)6.2 控制面与用户面分离 (11)6.3 核心网设备升级 (11)第7章 5G传输网络规划与优化 (11)7.1 传输网络架构设计 (11)7.1.1 网络架构概述 (11)7.1.2 核心层设计 (12)7.1.3 汇聚层设计 (12)7.1.4 接入层设计 (12)7.2 传输设备选型与配置 (12)7.2.1 设备选型原则 (12)7.2.2 设备配置 (12)7.3 传输网络优化策略 (13)7.3.1 网络功能优化 (13)7.3.2 网络覆盖优化 (13)7.3.3 网络运维优化 (13)第8章 5G网络覆盖与信号优化 (13)8.1 覆盖空洞分析 (13)8.1.1 覆盖空洞识别 (13)8.1.2 覆盖空洞原因分析 (13)8.2 信号优化策略 (13)8.2.1 天线调整 (13)8.2.2 基站参数优化 (14)8.2.3 新技术应用 (14)8.3 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14)8.3.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14)8.3.2 室内信号源优化 (14)8.3.3 室内外协同优化 (14)8.3.4 智能优化策略 (14)第9章 5G网络安全与可靠性保障 (14)9.1 网络安全策略 (14)9.1.1 安全架构设计 (14)9.1.2 认证与授权机制 (14)9.1.3 安全协议与算法 (15)9.2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 (15)9.2.1 用户隐私保护 (15)9.2.2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15)9.2.3 数据安全存储与处理 (15)9.3 网络可靠性保障措施 (15)9.3.1 网络冗余设计 (15)9.3.2 故障检测与隔离 (15)9.3.3 网络恢复与优化 (15)第10章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 (15)10.1 项目实施计划 (15)10.1.1 项目目标与范围 (15)10.1.2 实施策略与原则 (15)10.1.3 实施阶段划分 (15)10.1.4 关键时间节点 (16)10.1.5 资源配置与人员安排 (16)10.1.6 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16)10.2 网络运维管理体系 (16)10.2.1 运维组织架构 (16)10.2.2 运维管理流程 (16)10.2.3 运维管理制度 (16)10.2.4 运维技术支持 (16)10.2.5 安全保障措施 (16)10.2.6 优化与升级策略 (16)10.3 项目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16)10.3.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6)10.3.2 风险分类与等级划分 (16)10.3.3 风险应对策略 (16)10.3.4 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 (16)10.3.5 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16)10.3.6 风险管理培训与宣传 (16)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5G网络发展概述自21世纪初以来,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从2G到3G、4G的快速发展。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

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城域网的组网技术及解决方式摘要:IP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提供宽带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于接入用户和发展增值业务的综合数据网络。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互联网网络结构直接影响到互联网质量,因此,如何对原有网络进行优化,就成为提高互联网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文章介绍了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带宽;组网;城域网;posIP城域网正逐渐成为宽带舞台的新宠。
宽带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思路及技术方案对运营商至关重要。
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提供统一的多业务的网络平台,成为运营商应对当前激烈竞争的重要选择。
1 概念1.1 宽带IP城域网城域网在通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满足网络接入层带宽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建立的综合业务网。
IP城域网的概念是由计算机网络化而来,指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城市及郊区范围内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一种网络。
这里所说的IP城域网,是指覆盖城市范围、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数字通信网络。
对一个城市而言,IP城域网的建设是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和运营模式来看,IP城域网是计算机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络的融合;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IP城域网将会是传统电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带宽“带宽”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①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②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m/s或km/s);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Bit/s)。
2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技术目前,宽带IP城域网组网技术主要有:ATM技术、POS、千兆以太网(GE),还有融合了IP路由和ATM交换特点的MPLS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电信IP城域网改造扩容工程总体技术方案修订02业务规划和实现方案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10月Confidential1. 业务规划和实现方案6.1. 业务概述改造后的城域网定位于承载有QoS 保证的关键业务和普通公众业务的多业务承载平台,通过城域网的可控和可管理来充分满足各类业务承载要求,充分考虑目前已经出现的业务、并适当考虑未来的应用,其中应包括PPPOE 业务、专线业务、企业互联业务、IPTV 业务、软交换业务及其它在城域网基础上开展的增值类业务。
根据本期方案规划,杭州、宁波、温州等七地市通过新增公众业务的接入汇聚平面,实现大客户与公众用户业务的物理分离承载,湖州、衢州、丽水和舟山等四地市仍然采用原有的接入汇聚平面,实现混合业务承载,具体的业务实现结构如下图所示;杭州等七地市(分离平面)业务承载示意图湖州等四地市(统一平面)业务承载示意图注:本章节主要说明各类业务在网络层面的实现方式,相关后台和支撑系统配合见“9、支撑系统和后台配合”章节。
PPPOE业务PPPOE业务实现还是由用户通过Modem发起,透过DSLAM或接入交换机经由汇聚层面,在业务控制层的BRAS设备终结PPPOE业务。
专线业务专线业务将目前终结在二三层交换机上的光纤专线业务,逐步迁移到SR上,实现集中接入控制。
企业互联业务二层企业互联业务由目前VLAN透传承载逐步过渡到VLAN终结到SR,由SR开通点到多点的二层MPLS VPN承载。
二层企业互联业务用户端CE设备的接入原则上不直连SR,主要通过专用交换机汇聚,可靠性要求高的优质客户可通过MSTP方式接入。
三层的企业互联业务主要通过SR采用三层MPLS VPN方式承载,跨地市互联的三层MPLS VPN业务通过各地市专用SR作为PE-ASBR与本地2台CN2 PE 对接承载。
三层企业互联业务的用户端CE设备可通过专用交换机汇聚,也可以通过MSTP/ATM/FR/DDN等方式直接接入到城域网业务路由器。
近期在城域网范围内可保持MPLS VPN、L2TP VPDN、VLAN VPN等多种技术并存,随着城域网优化项目的实施,现有的基于VLAN方式的企业同城互连业务,将逐步迁移到二层VPN(VPLS)业务网络上,增强业务的灵活性和可管控性,城域网内VPN实现方式逐步向MPLS二三层VPN统一。
跨地市的企业互联业务采用三层MPLS VPN,骨干通过CN2承载。
原有少量ATM-LAN方式接入的跨地市二层VPN需要首先引导客户使用三层MPLS VPN解决。
IPTV业务在少量用户阶段的业务发展初期,IPTV 内容源旁挂城域网核心路由器或汇接路由器,IPTV机顶盒通过PPPoE连接到BRAS,由BRAS分配IP地址实现接入。
组播流到BRAS的推送通过配置静态组实现,BRAS针对每个用户的PPPoE 会话进行组播复制。
汇聚交换机上行连接到BRAS的链路承载IPTV业务流和普通上网业务流,通过网络结构和链路规划,将网络的可能拥塞点调整到BRAS的下行链路,以便于进行带宽规划和设计。
BRAS针对每用户并发的下行数据流进行流量整形和队列调度,确保用户IPTV业务服务质量。
软交换业务CN2骨干网和优化改造后的IP城域网作为软交换的承载网络,应具备承载软交换业务的能力,为软交换网络的各种设备(包括SS、SG、TG、AG、IAD、软终端等)提供接入,为软交换网络提供QoS保证和安全防护的能力。
AG双挂SR或者通过交换机上连至SR,SR作为AG设备的网关设备,连接AG与软交换系统。
在二层汇聚层使用RSTP技术,结合网络冗余结构设计,保证AG接入可靠性;AG所接的SR设备间可采用链路侦测和VRRP方式实现保护。
散户IAD与软终端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入,可申请成为VIP用户得到QoS保证。
6.2. 公众宽带上网业务公众宽带上网业务为城域网承载的默认业务,不提供服务质量保障。
在DSLAM和二层接入交换机上为每个用户配置一个VLAN,DSLAM直连的汇聚交换机或接入交换机部署选择性QinQ,加载外层标签,实现VLAN的扩展。
二层宽带汇聚网透传外层标签。
BRAS做为宽带接入网关,在下行GE端口终结SVLAN,并通过和后台的交互实现宽带用户的精确绑定。
公众宽带上网业务实现示意图如下所示:接入交换机大客户DSLAM SR6.3. 大客户专线接入业务大客户专线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接入:1)、重要大客户光纤直接接入SR设备;2)、普通大客户光纤直接接入汇聚交换机;3)、通过接入层交换机接入;4)、ADSL专线。
SR做为大客户接入网关,相对集中布放,具备大量终结专线业务的能力。
重点接入大客户业务的汇聚交换机通过相对轻载的上行链路连接到SR,用于承载VPN和大客户专线业务。
SR对大客户专线业务数据流进行分类、标记、队列调度、流量限速、整形等,保障其QOS服务质量。
另外,业务路由器的精细带宽控制(双向限速),对于推动用户购买更高接入带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客户专线接入业务实现示意如下图所示:接入交换机大客户SR6.4. 个人VIP业务对宽带拨号接入用户进行细分,有QoS保证需求的高价值用户定义为个人VIP用户,建议初期根据QOS等级规划,将此类业务定义为铜业务。
可以根据设备情况,在用户接入交换机上做QoS分类,或在BRAS上做分类。
在技术实现上,要求BRAS上配置分配给大客户的IP pool,并且给个人VIP 分配大客户IP地址。
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方法一:用户开户或改变帐户类型时,需要增加个人VIP Pool信息;Bras向radius发出认证包时,radius返回相应的IP Pool信息;Bras从该Pool中给该客户分配地址;方法二:用户使用类似@Person.VIP的后缀,BRAS根据该后缀从不同的IP Pool分配地址。
城域网出口路由器会根据分配到的VIP IP地址将访问流量送到CN2承载,从而提供了业务的质量保证。
如果个人VIP使用的是IAD等语音接入业务,则BRAS将流量送到BAC上。
6.5. MPLS VPN/VPLS业务VPN用户做为大客户专线的一种业务方式,其接入和终结需求等同于大客户接入业务。
VPN业务也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接入:1)、重要大客户光纤直接接入SR设备;2)、普通大客户光纤直接接入汇聚交换机;3)、通过接入层交换机接入;4)、ADSL专线(灵活的接入方式对于在中小企业中推广MPLS VPN业务有重要意义)。
SR作为MPLS VPN PE,相对集中布放,SR负责提供有用户接入控制的二、三层MPLS VPN业务。
城域网SR和CN2 PE采用option A方式跨域VPN互联,实现跨域三层的VPN。
二层VPN(VPLS)跨域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建议暂不部署。
汇聚交换机采用相对轻载的专用上行链路连接到SR,用于承载VPN和大客户专线业务,业务路由器对VPN业务数据流进行分类、标记、队列调度、流量限速、整形等,保障VPN业务服务质量。
浙江电信大部分地市目前开展了大量的基于VLAN方式的企业同城互连业务,可逐步迁移到二层VPN(VPLS)业务网络(或逐步改造为MPLS VPN用户)上,增强业务的灵活性和可管控性。
原则上ATM DSLAM上不接入VPN用户,IP上行的DSLAM下挂VPN用户则建议终结在SR上。
MPLS VPN业务实现示意如下图所示:当用户需要采用二层VPN方式接入时,则可以在SR上开启VPLS功能,作为二层VPN用户接入控制设备。
PE路由器的选取仍然与三层VPN网络相同,这些设备间仍然采用LDP协议分配公网标签,二层PE设备之间采用RSVP传递VPLS服务私网标签。
SR需要为二层VPN用户配置二层VRF实例,并分配二层虚电路编号和VLAN ID。
VPLS VPN业务实现示意如下图所示:6.6. IPTV业务实现浙江电信已经在省中心和杭州、宁波等6个地市建立了统一的IPTV业务平台,其他地市正在计划建设中,该平台由省中心、本地网中心、POP点三级构架组成,提供基于点播和组播视听节目及其他视听类增值业务。
根据浙江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网络现状和集团规范要求,建议目前阶段IPTV点播业务为主,组播业务为辅。
IPTV业务只对PPPOE的宽带用户开放。
IP城域网应具备承载IPTV业务的能力,包括为IPTV业务提供单播、组播支持、网络带宽和QoS保证能力。
具体实现如下:1.对于IP DSLAM接入的用户,IPTV业务终端STB和宽带上网业务终端PC都采用PPPoE封装,以单PVC多Session的方式通过IP DSLAM终结在BRAS上,实现不同业务的接入。
2.对于IP DSLAM接入的用户,多PVC方式建议在试点地市进行业务开展。
3.对于LAN接入的用户,IPTV业务终端STB和宽带上网业务终端PC都采用PPPoE封装,以单VLAN多Session的方式通过LAN交换机终结在BRAS上,实现不同业务的接入。
4.对于 LAN 接入的用户, IPTV 业务分配一个独立的 VLAN 方式建议在 为 试点地市进行业务开展。
5.IP DSLAM 上实现用户 PVC 与 VLAN ID 映射,为每个用户分配单独的 VLAN ID;在 DSLAM 上设置 DSLAM 到 Modem 的握手速率上限,对 于 IPTV 用户,下行速率限制为 4M。
本阶段 DSLAM 和园区交换机上不 需要配置 IGMP SNOOPING 和 COS 分类标记功能。
6.汇聚交换机对 IPTV 业务进行 QinQ 封装, 目前 VLAN 定义中没有为 IPTV 专门定义内外层 VLAN,外层 PVLAN 表示 DSLAM+拨号用户,内层 CVLAN 表示 DSLAM 拨号业务。
对于 IPTV 下行流量,汇聚交换机信任 数据报文标记。
7.由于 DHCP 和 IPOE 认证方式还不成熟,本期工程 SR 设备不开放 IPTV 业务。
8.BRAS 作为业务接入控制点,负责向 STB 发送基于单播的 VoD 业务,向 STB 复制并发送基于组播的 IPTV 直播业务。
9.目前阶段,组播流到 BRAS 的推送通过静态组加入配置实现,BRAS 针 对每个用户的 PPPOE 会话进行组播复制,BRAS 必须支持 IGMP 快速离 开机制和组播组访问控制功能。
网络层上仅提供对基本频道套餐的控制, 复杂的频道管理控制将主要通过后台业务管理系统实现。
10. BRAS 下行 GE 端口的出方向,进行队列调度,为 IPTV 流量配置专用轮询队列, 预留带宽; 同时在用户接入 SVLAN 对用户数据进行流量整 形和层次化 QoS 调度,确保 IPTV 业务服务质量。
11. BRAS 设备结合 RADIUS 服务器对 IPTV 上行流量进行分类标记,IPTV 下行流量进行二三层标记转换,保证 BRAS 上下游设备能够识别 IPTV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