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珍珠鸟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九册第16课《珍珠鸟》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九册第16课《珍珠鸟》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及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下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二、教材分析《珍珠鸟》是人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自始至终贯彻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以及表现人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体现了信赖、尊重和和谐的人文之举。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本单元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直接点明“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文章主旨。
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要读懂课文本身,而且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钓鱼的启示》,《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三篇课文的学习,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读不够,读不完的书,书中处处有学问,就看我们想不想,有没有耐心去读它。
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中感悟课文带来的教育和启发,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做事的道理。
四、教学目标1、正确的认读13个字,能流利,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和情感。
3、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学生默读能力。
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而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最后变成信赖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句子里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2、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七、课前准备1、学生自学生字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珍珠鸟》教学设计(精选20篇)

《珍珠鸟》教学设计《珍珠鸟》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珍珠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挨”)以及新词。
2.想象人和小鸟友好相处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原因,并能和同学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依赖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原本怕人的小鸟竟然在“我”肩头睡着了原因,并能和同学交流,能体会到人与小鸟的和谐关系是靠相互信赖建立的,产生喜欢小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
【学情分析】学生对鸟类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珍珠鸟没有见到过,《珍珠鸟》一课,学生初读后似乎没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不易被读者真正把握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开各种表面形态看到它们的精神实质,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会使阅读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作者以充满爱意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可爱的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
其间,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简直与人融为一体,整个过程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细腻、动情。
不仅如此,作者更于此中开掘出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显示出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给读者以丰富的启迪,堪为当代散文中的精品。
《珍珠鸟》教学设计(优秀5篇)

《珍珠鸟》教学设计(优秀5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语:问:大家喜欢小动物吗?你认为你和小动物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生发言投几幅鸟类被捕杀的图片问: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生发言师结:难道人类与鸟类、动物们之间是永远对立的吗?难道人类和鸟类、动物们之间就只能永远是是残杀和屠戮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珍珠鸟》,或许它能给我们带来更深的思考。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整体感知:1、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就需要我们与文字亲密接触,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
边朗读边思考: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交流一下)明确:我与珍珠鸟从相识到相依相伴的故事。
三、突破文本:1、珍珠鸟是一开始就睡在我的肩上吗?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一步步的建立起来的呢?2、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提示:我是怎样对待小鸟的?鸟又是如何反应、如何活动的。
呢?)边问边板:笼子四周——屋子——桌上——肩上创设环境不看———不管———不赶——不写四、具体赏析:正是我为小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我不看,小鸟才钻出笼子,我不管,它才满屋子的乱飞,我不赶它,它才大了胆子飞到桌上,最后才出现了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如果把全文比作是一套人鸟和谐相处的连环画的话,那人鸟相处的一幅幅画面,正是这美好境界的体现,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画面?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投:赏析片段,品味境界之美示例:(11节)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析:“一点点”写出了小珍珠鸟由羞怯到熟悉的试探过程,多像个淘气的孩子啊!也正是我不去伤害它,它才一点点的与人挨近,才能蹦到我的杯子上,像个人似的喝茶。
真是好一幅小鸟喝茶图!其中的一个“蹦”字刻画出了小鸟的活泼机灵好动的特点。
2023最新-《珍珠鸟》教学设计【优秀5篇】

《珍珠鸟》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珍珠鸟》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
2、教给学生尝试寻找课文的突破口来赏析文章的方法。
3、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热爱小动物关心小动物,并能与小动物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
教学方法:赏析与探求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由雨果与巴儿狗的感人故事导入,请学生谈自己与小动物之间曾发生过的感人的事。
继而提出:著名作家冯骥才与珍珠鸟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将学生引入课文。
二、简介作者冯骥才三、赏析课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主旨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提问:是谁信赖谁?(鸟信赖人)信赖到什么程度?(鸟竟趴在人的肩头睡着了)小鸟最初就敢趴在人的肩头睡觉吗?(不敢)人和鸟的这种信赖的建立需要一个什么条件?(彼此的交流)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之前,“我”们的交流经历了哪些阶段?学生讨论归纳:离“我”较远→一点点接近→淘气地陪伴“我”→落到“我”的肩上→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即产生了信赖)2.用图画形式展示这一过程。
结合图画归纳总结出“我”与珍珠鸟的感情交流经历了的变化过程:怕人的珍珠鸟→相识→熟悉→亲近→相依相伴3.分组朗读比赛选出一组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当评委,其余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朗读珍珠鸟与“我”感情交流的四个阶段。
读完后,由学生评委点评,评出优胜组并予以表扬。
4.怕人的珍珠鸟最后完全信赖我了,应该是有原因的,从书中找出“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学生从书中找出并圈记,且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我在每一阶段的表现。
(见板书)最后得出结论:“我”对珍珠鸟是关爱备至的。
珍珠鸟优秀教案(优秀6篇)

珍珠鸟优秀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珍珠鸟优秀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珍珠鸟优秀教案篇一课前思考:《珍珠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精心撰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意在托物传情。
全文以珍珠鸟为写作对象,主要写了小珍珠鸟的外形及活动情况,但作者的感情线索——即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也贯穿全篇。
在教学中,我想主要抓住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珍珠鸟和我相处的情况,了解珍珠鸟对我的逐步信赖,明白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小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我”非常喜爱朋友送的这对珍珠鸟。
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学生读句。
二、过渡学习课文第三节1、三个月后,鸟笼里多了个小家伙。
a、它是谁?长什么样呢?b、“我”又是怎么发现鸟笼里的这个小家伙的?请你们自由读读文章的第三节,然后告诉大家。
2、交流,相机指导读句。
3、漂亮可爱的小珍珠鸟出现了,我是多么喜欢它呀!齐读这节三、学习课文第四节1、那漂亮、可爱的小珍珠鸟是怎么和我相处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四节。
按顺序找找有关这个小家伙的活动情况的词句。
找完后,再读一读。
2、交流,体会小珍珠鸟逐步靠近我以及我对它的喜爱。
四、学习课文第五、六节引读第5节指导学生看图,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六节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出示练习:正因为,所以。
五、学习课文第七节你们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而“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指名学生换种说法。
这美好的境界就是指(我们能友好相处,我们的关系亲密无间)再读反问句。
六、总结板书设计:喜欢胆小谨慎珍珠鸟神气十足“我”胆大调皮信赖集体评议:本课教学教师的提问比较繁琐,不能切中要害。
《珍珠鸟》教学设计(15篇)

《珍珠鸟》教学设计(15篇)《珍珠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一、回忆课文,感知小鸟形象。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认为是谁信赖谁?2.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3.你喜欢这肥嘟嘟、毛茸茸的小家伙吗?我们一起把这可爱的小家伙介绍给大家。
二、融情入境,感受美好境界。
1.过渡:就是这可爱的小家伙与作者共同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请你轻声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美好的境界。
2.同学们,你们看------(课文插图,小鸟在肩头睡着了。
)你看到了什么?它睡着了。
3.小家伙睡得好熟啊!它把我的肩头当做了什么?4.小家伙睡得好熟哇!还不停的咂嘴,大概在做梦呢!让我们用感情朗读,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美好的境界。
(读第六自然段)三、品读课文,感受小鸟的亲近。
1.过渡:看着这温馨的画面,我真想也有这么一只可爱的珍珠鸟,它也能甜甜地睡在我的肩头,那该多好呀!可在我的印象里小鸟总是那么怕人,只要我们接近它一点,它就会飞走了,你说是吗?2.文中的小珍珠鸟怎么不怕人,居然能在作者的肩头睡那么想,它是怎么一步步亲近作者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小节,用笔划出小鸟一步步亲近作者的词句。
3.同学们都发现小家伙的胆子是渐渐大起来的。
4.小家伙和我都有亲密接触了,可开始这小家伙只敢探一探小脑袋,现在胆子怎么变得这么大?师:如果当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或把灯绳装的来回晃动的时候,我生气它追它赶它,这小家伙会怎样?5.是呀,只要我一点点不经意的举动,甚至一个好奇的眼神都可能会惊吓了它。
是什么事小家伙接近了我?在我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下小家伙放心大胆,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信赖我,甚至与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珍珠鸟优秀教案(优秀4篇)

珍珠鸟优秀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珍珠鸟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语文教案《珍珠鸟》篇一教学目标1、认读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因为信赖而与“我”逐渐亲近。
3、研读课文第10段,通过换词比较,感受作者观察细致用词的贴切,感悟珍珠鸟对作者逐渐信赖的变化过程。
并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贴切。
4、探究珍珠鸟对“我”逐渐信赖的原因,是作者对它的不打扰,不管它,不伤害。
5、升华“信赖”的内涵并对“信赖”有自己的理解。
板块一激趣导入,初读质疑目标:了解珍珠鸟的特点,并了解课文的作者,并根据略读提示,了解学习课文的相关信息。
过程:1、揭题2、说说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呢?读一读。
3、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读通课文,“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板块二整体感知,梳理情感目标:1、初读课文,根据珍珠鸟和人交往态度的变化梳理课文脉络。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中心句,并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信赖”。
过程:1、快速默读,课文写了我和珍珠鸟的交往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2、交流:珍珠鸟怕“我”;珍珠鸟生了小雏,小鸟和我慢慢熟悉;小鸟和我亲近;小鸟信赖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整理)3、是呀,作者写了和珍珠鸟交往过程中的点滴,那么你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呢?4、找出中心句读一读。
5、是呀,因为信赖,这雏儿和作者慢慢熟悉,慢慢亲近,慢慢变成了好朋友。
板块三:研读文本,感悟变化目标:1、通过换词对比等方式,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发现用词规律,并能联系上下文进行运用,体会到珍珠鸟逐渐信任“我”的情感并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贴切3、在前后细节的变化中提升对“信赖”的理解。
过程:1、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了小鸟开始对我依赖了呢?2、学生交流,并说说理由,师进行适当引导和指导朗读。
《珍珠鸟》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珍珠鸟》教学设计(精选15篇)《珍珠鸟》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珍珠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珍珠鸟》教学设计1一、读书实践,感受语言,在感受中学习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学生原来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悟自读中感受阅读乐趣。
整堂课的教学始终以学生自读自悟为本,并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实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理念,另外,注意把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了文章的含义,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求得发展。
二、驰骋想象,个性解读,在体验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因此,在教学中,我提出“作者看着小珍珠鸟在笑,他在笑什么?”“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友谊的多元解读,发言不时闪现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浮现眼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创设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反思了自己过去对课改的理解。
以前,“放”出去教的课文总担心学生这样学不会,那样学不扎实,还担心一经“放”出去,“收”不回来怎么办?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了一句空话。
学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学得苦,学得紧,教学效果却不好。
这次尝试,如:学习第八自然段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回答形式多样。
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让人敬重与钦佩的活力,而正是这种富有生机的活力与创造力,才使课堂教学连续成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和新的经验,从而成为教师生成新的课程经验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提高默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课前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⑵教师列出自学思考题,学生根据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想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这两天,我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
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
看老师给他带来了。
屏幕上展示珍珠鸟的图。
(学生描述珍珠鸟的外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作家冯骥才,看他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怎样的动人故事。
(板书:16 珍珠鸟)「用谈话法导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
同桌交流:作者与珍珠鸟之间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是什么?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文章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意思?
「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
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
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
三研读课文,见解交流
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
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
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
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轻声地朗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
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预案:
理解(一)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养了整整三个月,作者没有扒开绿蔓一次,去惊动珍珠鸟,但作者每天都在关心它们。
作者非常熟悉它们的叫声,以致多了一种尖细、娇嫩的鸣叫,马上就能听出来,并猜测到“它们有了雏儿。
体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细腻而又深切的关爱。
理解(二)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这句话是作者用语言给刚出世的小珍珠鸟拍的一张照片,那珍珠鸟在作者看来,实在是太可爱了!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儿,色彩和谐漂亮;尽管背上还没有珍珠般的白点,但肥肥的,简直就像个蓬松的球儿,可爱极了!作者对珍珠鸟观察得如此仔细,不正说明作者喜欢珍珠鸟吗?(背诵此描写)
理解(三)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在作者看来,小珍珠鸟蹦到他的杯子上喝他的茶,跳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那是一份“情意”,一份回报作者友好地对待它的情意。
作者十分看重这份人与小鸟之间的情意,他从中得到的是一种惬意的独特的享受,因此,他要“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尽量不惊动小鸟,希望小家伙带给他的亲近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理解(四)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
这是多么感人的场景啊!小珍珠鸟竟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从中可以看出小鸟经过多次试探,已经完全信赖了作者,甚至是产生了一种依赖,居然会在作者的肩上放心地熟睡。
俗话说“人非草木”,看来,鸟也非草木,作者用自己的真爱打动了小鸟,与鸟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使小鸟去除了防戒之心,这才会营造出了人和动物如此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真令人感动!
理解(五)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本是一种“怕人的鸟”,但作者书屋里的珍珠鸟却并不怕它的主人。
它会蹦到主人的茶杯上,“俯下头来喝茶”;它会跑到主人正在写作的稿子上,绕着笔尖蹦来蹦去;当主人“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时,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主人的手指;它甚至会趴在主人的肩上熟睡。
这是信任。
也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人鸟相亲相依的情境,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
这种信任是无价的,也是最感人的。
这使作者感慨无限,笔尖流泻下的,虽然只是“一时的感受”,但对我们启发很深,“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生活中,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一点。
作者向往与追求的正是互相信任、和谐美好的境界。
课件展示: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板书:信赖)
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讨,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在交流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真情,领悟信赖美。
阅读本身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读者与作者,可以是读者与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读者与读者。
」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学到了什么?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课堂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着重写出你们是怎样友好相处的)
板书设计
16* 珍珠鸟
住处:温暖安全舒适
喜爱胆子小越来越大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课后反思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初读了
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
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有了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