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浙江公务员资料分析1

合集下载

浙江省公务员行测c类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公务员行测c类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公务员行测c类试题及答案浙江省公务员行测C类试题及答案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题目: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形容人性格刚直不阿的?A. 刚正不阿B. 刚愎自用C. 刚柔并济D. 刚毅果断答案:A2. 题目:根据题目中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成语使用?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

B. 他做事总是三心二意,没有主见。

C. 他做事总是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D. 他做事总是一心二用,效率低下。

答案:C二、数量关系1. 题目:一个工厂有120名员工,如果每10名员工组成一个小组,那么工厂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A. 12B. 10C. 15D. 14答案:A2. 题目: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如果每5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那么班级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A. 8B. 7C. 6D. 5答案:A三、判断推理1. 题目:如果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而水果不是蔬菜,那么苹果不是蔬菜。

这个推理是:A. 正确B. 错误C. 不确定D. 无法判断答案:A2. 题目:如果所有的猫都是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都有毛发,那么没有毛发的动物不是猫。

这个推理是:A. 正确B. 错误C. 不确定D. 无法判断答案:A四、资料分析1. 题目:根据以下表格,2019年与2020年相比,哪个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0%?| 年份 | 产品A | 产品B |||-|-|| 2019 | 100 | 200 || 2020 | 110 | 220 |答案:产品B2. 题目:根据以下表格,2019年与2020年相比,哪个产品的销售额下降了?| 年份 | 产品C | 产品D |||-|-|| 2019 | 50 | 150 || 2020 | 45 | 140 |答案:产品C结束语:本套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考生熟悉浙江省公务员行测C类的题型和难度,希望考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取得理想的成绩。

浙江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浙江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7.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每题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1.表中工业重复用水量从多到少排名第5的行业是( )。

A.纺织业B.造纸及纸制品业C.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D.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正确答案:D解析:直接从表格中进行查找,排名第5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所以选D。

知识模块:资料分析2.表中工业总生产值排名第2的行业,其工业新鲜用水量占全市工业新鲜用水总量的比重约为( )。

A.0.2%B.0.7%C.1.9%D.5.5%正确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查找,工业总产值排名第2的行业是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其工业新鲜用水量占全市工业新鲜用水总量的比重为≈1.9%,所以选择C。

知识模块:资料分析3.将表中各行业按照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从低到高排列,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

A.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B.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D.纺织业,金属制品业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中,所以错误;B选项,所以错误;C选项,所以正确;D选项,所以错误。

故选C。

知识模块:资料分析4.表中工业重复用水量高于工业新鲜用水量的行业有几个?( )A.8B.9C.10D.11正确答案:B解析:直接从表格中进行排序,满足条件的共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9个,故选B。

知识模块:资料分析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A.全市工业新鲜用水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0倍B.表中有4个行业的工业产值超过该市工业总产值的10%C.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单位工业产值工业新鲜用水量高于纺织业D.工业新鲜用水量最高的行业废水排放量高于工业重复用水量最高的行业正确答案:D解析:A选项<20%,所以错误;B选项该市工业总产值的10%为3290.8×10%=329.08,比这个值大的有3个,所以错误;C选项,所以错误;D选项工业新鲜用水量最高的行业废水排放量为1101.1,大于工业重复用水量最高的行业废水排放量535.3,所以正确。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卷121_真题-无答案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卷121_真题-无答案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卷121(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资料分析每题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1. 2014年我国对美国的双边贸易额比2013年增长( )。

A. 9.5%B. 4.6%C. 5.3%D. 3.3%2. 2014年我国对韩国出口额占对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比2013年( )。

A. 下降1.3个百分点B. 下降2.3个百分点C. 上升1.3个百分点D. 上升2.3个百分点3. 2013年我国对中国香港的货物进口额是( )亿元。

A. 1009B. 562C. 807D. 9624. 2014年我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是( )亿元。

A. 840B. 128C. 50D. 95. 从上述资料能够推出的是( )。

A.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能支撑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B. 2015年我国外贸总体增速将低于2014年,但质量和收益会提高C. 中日贸易额下滑.韩国已经取代了日本成为了我国的五大贸易伙伴之一D. 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比2013年有所增长,仍是贸易顺差6.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不是每年都增长的占百分之多少?A. 35.71%B. 45.45%C. 52.86%D. 44.01%7. 在粮食中哪一类产品哪一年增长幅度最大?A. 夏粮/2009年B. 早稻/2008年C. 秋粮/2008年D. 秋粮/2009年8. 2007年的糖料产量占主要农业产品总产量的百分之多少?A. 4.46%B. 4.76%C. 5.63%D. 6.46%9. 2009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增长幅度排在前三位的是哪些产品?A. 茶叶粮食糖料B. 茶叶秋粮粮食C. 蔬菜粮食水果D. 粮食糖料夏粮10. 2009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增长百分比最多与最少的相差多少?A. 18个百分点B. 23个百分点C. 32个百分点D. 46个百分点11. 根据表中数据,2005至2010年GDP增长额最大的国家是( )。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1)(含答案理解)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1)(含答案理解)

资料分析练习题库(1)(1)、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3题。

1、2011年7月产量低于上半年月均产量的是:A.电B.钢材C.水泥D.乙烯2、2011年7月轿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A.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B.下降了约7个百分点C.上升了约14个百分点D.下降了约14个百分点3、2010年3~12月中,汽车单月产量超过150万辆的月份有( )个。

A.4B.5C.6D.7参考答案:1、【答案】D。

解析:2011年7月份产量低于上半年月均产量,相当于2011年7月份产量低于1~7月的月均产量,即相当于2011年7月产量×7<2011年1~7月产量。

A项,4252×7>4200×7=29400>26426,不符合;B项,7572×7>7500×7=52500>51401,不符合;C项,18308×7>18000×7=126000>113480,不符合;D项,130×7=910<916,符合。

2、【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2011年7月轿车产量同比增速高于汽车,所以占比上升了,排除B、D。

上升了,即上升了不足13.9个百分点,选择A项。

3、【答案】C。

解析:单月产量超过150万辆,相当于当月有31天时,日均产量超过150÷31≈4.84万辆;当月有30天时,日均产量超过150÷30=5万辆。

观察图形,3、4、9~12月共6个月满足条件。

(2)、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我国在推进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和经济提质增效方面取得切实进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创新扶持政策惠及更加广泛,从大中型工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看,2015年受惠企业为6569家,比上年增长10.2%;所占比重达到10.3%,首次突破10%。

2012年国家公务员资料分析—综合判断题练习题及解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资料分析—综合判断题练习题及解析

2012年国家公务员资料分析—综合判断题练习题及解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不断提升。

1978年,我国GDP只有148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GDP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1978年增长79.3%。

棉花产量597万吨,增长1.8倍。

油料产量3239万吨,增长5.2倍。

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2007年,在22个制造业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

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18.6%,比美国稍低1.3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二。

到目前为止,我国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

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居世界第二十九位。

2009年,我国货物出口额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出的是:A.200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肯定居世界第一位B.200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在世界的位次比1978年至少上升了27位C.2007年,在22个制造业大类中我国至少在8个大类中名列第三D.中国是世界上粮食出口量最多的国家2.以下是反映我国人才资源现状的一些数据:在高层次人才方面,两院院士由刚建院的233人和96人,发展到2003年的688人和663人。

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2003年中国科技人员总数达320多万人,比1993年增长近。

从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学历来看,从1999年到2003年本科人才的比例由18.1%上升到24.2%。

2024公考行测资料分析重点题型

2024公考行测资料分析重点题型

2024公考行测资料分析重点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对于考生取得理想成绩起着关键作用。

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在这个模块中,有一些重点题型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

首先,增长率相关的题型是必考且重点的。

增长率的计算和比较是常见的考查形式。

增长率的计算,一般会给出现期量和基期量,我们需要通过公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来得出结果。

而增长率的比较,可能会给出多个数据,让我们判断增长速度的快慢。

这时候需要我们灵活运用计算技巧,比如先观察现期量和基期量的倍数关系,如果倍数关系明显,直接通过倍数大小来判断增长率的大小;如果不明显,再进行具体的计算。

其次,比重问题也是高频考点。

比重的定义是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题目中,可能会让我们计算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或者判断比重的变化趋势。

计算现期比重相对简单,直接用部分值除以整体值即可。

基期比重的计算则需要先计算出基期的部分值和整体值,再进行相除。

对于比重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通过比较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的大小来判断,如果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比重上升;反之则下降。

再者,平均数的计算和比较也是常考题型。

平均数的计算要明确总数和个数,然后相除得出结果。

平均数的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掌握其计算公式“平均数增长率=(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100% =(总量增长率份数增长率)÷(1 +份数增长率)”。

在比较平均数时,同样要注意观察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另外,倍数问题也不容忽视。

倍数可以分为现期倍数和基期倍数。

现期倍数直接用两个量相除即可,基期倍数则需要先计算出基期量再进行相除。

在解决资料分析重点题型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是快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4月8日至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为()。

A.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B.血吸虫病,可防可治C.关注健康,预防血吸虫D.远离血吸虫,健康常驻留【答案】:A2.2024年3月21日,我国在()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云海二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

A.酒泉B.金昌C.海南D.太原【答案】:A3.2024年3月1日,在波多黎各举行的2024年世界冲浪运动会上,()拿到了巴黎奥运会资格,将成为首位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冲浪比赛的选手。

A.杨思琪B.张雨霏C.徐诗晓D.王涵【答案】:A4.位于贵州平塘县的“”,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A.中国天眼B.兴隆2.16米光学望远镜C.怀柔太阳射电望远镜D.青海德令哈【答案】:A1/ 155.2023年1至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A.9.8%B.10.8%C.11.8%D.12.8%【答案】:C6.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依次是()。

A.薪柴时期、石油时期、煤炭时期B.煤炭时期、石油时期、电力时期C.畜力时期、热力时期、电力时期D.薪柴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答案】:D7.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活动,其原因是()。

A.洞中温度过低B.洞中缺少阳光C.洞中缺少氧气D.洞中缺少食物【答案】:C8.在我国,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视为()。

A.完全行为能力人B.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C.限制行为能力人D.无行为能力人【答案】:A9.下列关于李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代浪漫主义诗人B.字太白,号“青莲居士”C.被誉为“诗仙”D.代表作有《静夜思》《石壕吏》等【答案】:D2/ 1510.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

下列关于地震波描述不正确的是:A.纵波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B.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C.地震波是一种机械运动的传布,产生于地球介质的弹性D.横波是剪切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答案】:D11.下列小说与其书评,对应有误的是()。

2024年公务员考试浙江省申论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公务员考试浙江省申论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公务员考试浙江省申论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题目一(归纳概括题型)【给定材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政府决策、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将其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某市为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民服务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市民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材料二:某县政府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当地农业产业进行精准指导,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同时,通过大数据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材料三:某城市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交通拥堵预警和疏导,有效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分析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政府服务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市民服务需求,政府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市民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例如,某市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

2.促进农业发展:大数据可以帮助政府精准指导农业产业,提高农民产量,增加收入。

同时,通过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例如,某县政府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当地农业产业进行精准指导,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3.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大数据可以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交通拥堵预警和疏导,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例如,某城市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交通拥堵预警和疏导,有效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并举例说明。

首先,考生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出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包括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和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一、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16-120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5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

在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到的收入人均1178元,比2005年增加610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2833元,比2005年增加988元,增长53.6%,年均增长9.0%,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231元,比2005年增加761元,曾展51.8%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家庭从事第二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82元,比2005年增加74元,增长68.2%从事第三产业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420元,比2005年增加153元,增长57.4%。

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

其中,2010年各级政府给予的农业生产补贴收入人均118元,比2005年增加100元,增长5.5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的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113元,比2005年增加82元,增长2.7倍;2010年农村居民报销医疗费人均27元,比2005年增加24元,增长8.7倍;2010年农村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收入人均12元,比2008年增加7元,增长1.5倍。

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

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

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116.“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约为:
A.58.2% B.63.7% C.74.5% D.81.8%
117.材料中“X”的值与以下哪项最为接近?
A.280 B.320 C.360 D.400
118.“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值的贡献率约为:
A.37.1% B.43.6% C.47.2% D.50.4% 119.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为:A.375元 B.446元 C.528元 D.602元
120.“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A.10% B.15% C.20% D.25%
二、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21-125题。

121.2010年,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约为:
A.1361亿元
B.1425亿元
C.1476亿元
D.1493亿元122.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约比第一产业多:
A.7675亿元 B.7705亿元 C.7745亿元 D.7765亿元123.2010年,浙江省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约为2007年的:
A.1.1倍
B. 1.2倍
C.1.3倍
D.1.4倍124.2007-2010年,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大于1000亿元的年份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5.根据材料,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有:
A.2007-2010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只有2010年超过1万亿元
B.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差超过1万亿元
C.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差不足一万亿元
D.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不足一万亿元
三、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26~130题。

201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8.5%。

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标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

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投入经费4136.5亿元,占全国经费投入总量的58.6%,R&D 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市)。

126.2009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约多少亿元?
A.5960亿元
B.5880亿元
C.5800亿元
D.5780亿元
127.分执行部门有,2010年企业投入R&D经费约是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经费总和的:
A.2.9倍
B.2.6倍
C.2.5倍
D.2.2倍
128.2010年全国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约占全国R&D经费的:
A.85.4%
B.84.7%
C.83.5%
D.82.7%
129.分地区看,2010年R&D经费超过300亿且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省(市)有: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130.根据资料,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9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超过265亿元
B.2010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第二高的行业是医药制造业
C.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投入R&D经费超过480亿元
D.2010年R&D经费未超过300亿元的省(市)投入经费之和不足全国总量的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