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心脏骤停抢救黄金时间

合集下载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很重要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很重要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很重要心脏骤停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危急情况。

当心脏骤停发生后的4分钟内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和电除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这4分钟被称为“黄金四分钟”。

本文将从心脏骤停的定义、病因、徒手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应用等方面来探讨这个关键时间段对患者生命拯救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脏骤停的定义和病因。

心脏骤停指的是心脏停止跳动,血液无法被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导致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严重症状。

常见的病因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溺水、中毒等,其中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那么,在心脏骤停的黄金四分钟内,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徒手心肺复苏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

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马上呼叫急救,将患者平放在坚硬平面上。

其次,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的位置是在胸骨下缘的中点,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每分钟约100-120次。

为了保证按压效果,需要保持患者颈部伸直,进行有效的通气。

徒手心肺复苏的效果并不一定每次都令人满意,这时就需要借助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来进行电除颤。

AED是一种能够分析心律、给予除颤冲击的设备,是专门为心肺复苏而设计的。

它会根据心律的特点给出合适的电击能量和时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苏成功的概率。

当AED到达后,先进行除颤操作,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

而在这黄金四分钟内,如果能有专业医务人员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等急救措施,患者的生存率将大幅度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脏骤停的生存率每分钟下降7-10%,因此,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

如果耽误这个时间段,患者的生存率将大大降低。

为了提高公众的心肺复苏技能和使用AED的能力,一些国家普及了基础生命支持(BLS)和自动体外除颤(AED)的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会教授人们如何进行CPR(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等常见的急救措施。

通过这些培训,人们能够在心脏骤停时迅速采取行动,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心肺复苏,把握黄金救命4分钟

心肺复苏,把握黄金救命4分钟

心肺复苏,把握黄金救命4分钟黄金四分钟,心肺复苏的关键。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多年,抢救过心脏骤停的患者无数,其中有一些患者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可能还会有生还的希望。

做为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您能为患者做些什么呢?是虔诚地祷告还是匆忙地呼喊?不,这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您能对他们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或许这举手之劳就能在死亡线上轻松拉回一条人命,让我们的抢救结果柳暗花明。

一项得到全球医学界普遍共识的试验告诉我们:在温度正常的环境中,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极限只有4分钟。

也就是说一个猝死患者只有在4分钟内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才有望生还,才能把病后致残率降到最低。

这就是我们临床工作者经常说的救人一命的“黄金四分钟”!有资料统计:从目击者发现到急救人员赶到平均时间为9分钟。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

生命危在旦夕,此时他的生命其实就掌握在现场目击者的您手上。

国外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普及率高,这大大提高了高危人群的生存率,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猝死患者的生存率为28.7%而我国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的街头心肺复苏救回率不足2%!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应该惊醒了,过去一味依赖院前急救被动等待的传统理念应该抛弃了。

普及心肺复苏、提高抢救意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说到心肺复苏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需要非专业人士参与抢救一般都是院外急救,例如溺水,电击,心脏猝死等等,这就对现场目击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尽早和有效!目前全世界都在遵循美国心脏病协会组织制定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的开展和认识的不断加深,该指南也几易其稿,但是始终没有改变的就是核心内容:心外按压与人工通气。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很经典简炼,个人总结为6个字:三呼按压通气。

三呼“三呼”指的是三个动作,用来判断患者的情况,以及启动急救系统和寻求帮助,即呼唤,呼吸和呼救。

当发现身边有人突然倒地,首先要尽快判断是否心跳骤停,主要通过检查有无意识和呼吸。

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

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

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时机为心脏停搏后的0~4分钟,因此要求就地、就近组织进行抢救,切不能观望或者远距离送医。

心脏骤停是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常常是心源性猝死发生的直接因素。

心脏骤停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其并发症是目前认为的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因素。

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为发生后的4分钟内,被称为黄金时间。

抢救成功的关键就是尽早进行心脏复苏,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导致脑部、全身器官组织不可逆损伤,最终死亡。

急救原则心脏骤停是人类外科中最可怕的急症,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要人性命。

从紧急以及致死率来看,可以这样说,现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其他疾病可以与心脏骤题相提并论。

心脏骤停是猝死前奏,患者生命往往掌握在身边人手中,如果身边人处理得当,则患者生命可保证安全,如果身边人不懂、不会处理,那么患者基本会错过抢救时间而死亡。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懂得一些急救知识,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1就地抢救——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抢救的关键在于是否进行有效及时抢救。

大量的实践表明:1分钟内,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为100%,4分钟内心脏复苏的概率为64%,4~6分钟抢救成功的概率为10%,超过6分钟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为4%,10分钟以上基本不能抢救成功。

对此,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心脏停搏后的4分钟。

一般的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多在院外,此时既无药物又无抢救设备,因此要求就地,就近立即开展抢救。

2心肺复苏——及时正确是关键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目的在于快速建立有效循环,提升心输出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首要任务就是快速建立有效循环,保持呼吸畅通,提升心输出血量,给予患者生命支持。

在心脏骤停急救现场常被使用的三个基本程序分别为:疏通气管、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简称ABC。

根据美国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最先开始行外心脏按压可以促进氧气进入脑部以及全身组织,遇到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按照ABC程序进行,此方法相较于传统的ABC能够至少抢先30秒。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医疗应急预案】分享PPT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医疗应急预案】分享PPT

• 置患者于硬板床上,立即进行心 肺复苏(CPR);按压频率≥100 次/分,按压深度≥5cm,按压后 允许胸廓回弹,尽量减少中断胸 外按压,按压:通气 = 30:2; 双人配合时可交替按压,间断时 间不能超过3秒。
• 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液体入量 (双管通道)
• 连接心电监测
• 6-8L/min流量吸氧,使用球囊面 罩,甚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 必要时每隔3-5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 /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 阿托品0.5-1mg静脉推注
• 出现室颤时电击除颤
• 单相波除颤器(传统除颤器):360J
• 手动双向波除颤器:120J ~ 200J
• 每次除颤仅给予一次点击,充电时胸外心脏按压 - 人工呼 吸不停止
•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特征、神志和瞳孔的变化 • 做好有关抢救、观察的记录 • 复苏后安全转运(病房)
谢 谢~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 紧急评估:
神志是否清醒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立即呼叫科室其他人员参加抢救并通知院内急救小组协助抢救(配带 抢救物品及仪器)
电话 :120
治疗要点: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最重要,强调黄金4分 钟,即在4分钟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并在8分钟内进行 高级生命支持。复苏过程如下:

2023年基层医院重症医学培训结业考核

2023年基层医院重症医学培训结业考核

2023年基层医院重症医学培训结业考核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在心脏骤停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段为() [单选题] *A、1分钟B、3分钟C、4分钟(正确答案)D、8分钟E、10分钟2、在现场急救复苏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有() [单选题] *A、手法开通(正确答案)B、咽插管C、气管插管D、环甲膜穿刺E、气管切开3、在昏迷和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中,气道阻塞最多见的原因是() [单选题] *A、呕吐物B、气道分泌物C、舌根后坠(正确答案)D、黏膜水肿E、喉痉挛4、心绞痛发作首要处理() [单选题] *A、舌下含服硝酸甘油B、饮少量糖水C、口服止痛片D、立即停止活动,安静坐下或半卧位(正确答案)E、口服速效救心丸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80%患者病前有先兆,其最常见表现为() [单选题] *A、自发性心绞痛B、原有心绞痛加重不易缓解(正确答案)C、稳定型心绞痛D、变异性心绞痛E、混合型心绞痛6、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单选题] *A、心脏(正确答案)B、肝C、肾D、肺E、脾7、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应是() [单选题] *A、补液“宁多勿少”B、“需多少,补多少”(正确答案)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失多少,补多少”E、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8、2020版心肺复苏指南中生命链五环新增了哪一环() [单选题] *A、早期呼救B、早期心肺复苏C、早期除颤D、强化复苏后治疗(正确答案)E、早期高级生命支持9、心肺复苏首选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阿托品B、利多卡因C、肾上腺素(正确答案)D、多巴胺E、异丙肾上腺素10、诊断心脏骤停,准确而快捷的依据是() [单选题] *A、颈动脉搏动消失(正确答案)B、瞳孔散大、固定C、心音、呼吸音消失D、血压测不清E、心电图呈直线11、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是() [单选题] *A、休克B、心前区疼痛(正确答案)C、心律失常D、充血性心力衰竭E、胃肠道症状12、徒手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频率比例为() [单选题] *A、5:1B、5:2C、10:1D、15:1E、30:2(正确答案)13、反映早期休克比较敏感的指标是() [单选题] *A、血压B、脉搏(正确答案)C、皮肤温度D、意识E、尿量14、下列哪种情况属于急诊血液透析的禁忌症() [单选题] *A、BUN>30mmol/LB、Cr>908μmol/LC、血钾>6.5mmol/LD、严重酸中毒E、休克(正确答案)15、对心搏骤停的成人病人施行首次双向波电除颤时一般除颤电能为() [单选题] *A、<200 JB、200 J(正确答案)C、300 JD、360 JE、>360 J16、机械通气时潮气量的选择常用() [单选题] *A、5mL/kgB、10mL/kg(正确答案)C、15mL/kgD、20mL/kgE、25mL/kg17、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 [单选题] *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B、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正确答案)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D、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

急救 黄金抢救时间

急救 黄金抢救时间

急救黄金抢救时间引言概述:急救是在乎外事故或者突发疾病发生时,为了保护和拯救患者生命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在急救过程中,黄金抢救时间是指从事故或者疾病发生到医疗人员采取急救措施之间的时间段。

黄金抢救时间的准确把握和及时行动,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意识恢复与维持1.1 快速判断意识状态:急救人员应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昏迷、意识含糊等。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反应、问询周围人员或者家属来判断。

1.2 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丧失的患者往往伴有着呼吸道阻塞的情况,急救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如头后仰、抬高下颚等。

1.3 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意识丧失、呼吸住手的患者,急救人员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不受威胁。

二、止血与伤口处理2.1 迅速止血: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患者存在大量出血的情况,急救人员应迅速止血,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2.2 清洁伤口:在止血后,急救人员应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碘伏等消毒液进行清洗,以防止伤口感染。

2.3 覆盖伤口:清洁伤口后,急救人员应使用无菌敷料或者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以保护伤口不受外界污染和刺激。

三、心脏骤停处理3.1 快速检测心脏骤停:急救人员应迅速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心脏骤停的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脉搏和呼吸等指标来判断。

3.2 进行心肺复苏:一旦确认患者存在心脏骤停,急救人员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

3.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心脏骤停处理中,急救人员可以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来进行除颤,以恢复患者的心脏正常节律。

四、中毒处理4.1 快速识别中毒症状:急救人员应快速识别患者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意识含糊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中毒情况后,急救人员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中毒的症状和相关信息,以便医护人员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突发心脏骤停应急预案护理

突发心脏骤停应急预案护理

一、引言心脏骤停是临床急症之一,患者病情危急,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心脏骤停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护理人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和判断能力;2. 确保心脏骤停患者在黄金4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3. 提高护理人员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置能力;4. 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

三、预案内容1. 心脏骤停的识别与判断(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2)注意患者有无胸痛、头晕、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3)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时,立即判断为心脏骤停。

2. 应急处理流程(1)目击者发现患者心脏骤停,立即报告值班护士;(2)值班护士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抢救小组;(3)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a. 摆放患者于硬板床或地面上,解开患者衣物,清除口腔异物;b. 判断患者意识,若已失去意识,调整体位,畅通呼吸道;c.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6厘米;d. 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e. 同时,联系抢救医生、护士及设备;f. 在CPR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自主呼吸,可停止人工呼吸,继续胸外心脏按压;g. 若患者出现室颤,立即进行电除颤;h. 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调整抢救措施。

3. 抢救设备与药品准备(1)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急救药品等;(2)确保设备完好,备用电池充足;(3)药品准备: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等。

4. 抢救后的护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3)做好病情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4)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四、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脏骤停应急预案,提高护理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2. 开展心脏骤停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3. 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4. 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

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

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尽快采取行动以挽救生命的关键时间窗口。

这个概念适用于各种情况,包括医疗急救、火灾救援、自然灾害救助等。

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重点在于认识到时间对于紧急情况的重要性,并且采取行动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行动的延迟。

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的基础是认识到在紧急情况下,每一秒、每一分钟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众多的紧急情况中,尤其是医疗急救中,黄金抢救时间的原则被广泛接受。

因为生命往往在瞬间的差异中产生转折,而抢救时间的延迟可能导致生命的永久损失。

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在医疗急救中的意义非常重大。

例如,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每一分钟的抢救延迟都将导致生命的切肤之痛。

通过及时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可以在黄金抢救时间窗口内恢复心脏的有效搏动,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同样,对于其他急性病症,如中风、过敏反应等,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同样适用。

只有尽早的诊断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伤害和丧失。

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同样适用于火灾救援和自然灾害救助等其他紧急情况。

在火灾发生时,迅速的火场脱险是关键。

并且,救援人员必须尽可能迅速地进行救火和救人的行动。

在自然灾害中,如地震、洪水等情况下,抢救被困人员的黄金时间窗口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快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伤亡。

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几乎适用于所有紧急情况。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存在着抢救时间的延迟。

这可能是由于救援人员和设备的不足、交通拥堵、缺乏应急预案等引起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黄金抢救时间的原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应对。

首先,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这包括培训更多的急救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增加应急救援装备和设备等。

只有有足够的救援力量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并进行及时的救助。

其次,应加强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明确各种紧急情况下的责任分工和行动方案,并且能够在受灾地区到达灾害现场之前,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救援资源和物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抢救心脏骤停黄金时间
心脏骤停是人类最危险的急症。

就其紧急程度和危险程度而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之相比。

心脏骤停是猝死前奏,处理得当,则可逢凶化吉。

近段时间接诊抢救数起心脏骤停的病例,发现往往家届在急救车到达之前并未做到有效的辅助及抢救,众所周知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人
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由丁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丁临床死亡阶段。

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就极为渺茫。

因此对丁心脏骤停的病人,不要争分夺秒”地召集所有家届,应就地抢救。

一旦发现心跳骤停者,应尽快使病人就地平■卧,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在患者心前区用拳叩击,拳击力中等,连续3-4次,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复。

如果拳击数次无效,应立即改为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之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然后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施行者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吹毕再用两手按压患者胸部,协助呼气。

人工呼吸常与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可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次;如果急救者只有一人,同时兼作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则每按压30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

病人躺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或垫木板丁其背下,施术者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端1/3处,右手掌重叠丁左手背上,两手十字形交义,两臂伸直,借体重力量加压,每分钟有节奏地挤压100次左右,以可摸到动脉搏动为有效,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肋骨骨折。

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抢救的同时直到急救人员到达进行进一步的抢救复苏转至医院其抢救成功率以致以后的复苏质量都会大幅度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