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心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构建的必要途径
羞耻感与人格塑造

羞耻感与人格塑造摘要:羞耻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道德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以及道德素质的提高。
本文,首先分析了羞耻感的基本涵义;之后,论述了羞耻感与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如何培养羞耻心,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羞耻感人格塑造Shameness and Personality-Building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Maxist Education DepartmentGraduate Yan Huiwei 100048Abstract: Shameness is one of the advanced human feelings, which reflects people’s value amd mor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it refers to people’s personality-building, and improvement of one’s moral. This paper, at first,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hameness, and then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meness and personality-building. At last, it proposes how to cultivate shameness and get the ideal place.Key Words: shameness, personality-building“耻,古作恥,《说文》曰:‘辱也,从耳,心声。
’《六书总要》曰:‘恥,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
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
’” 从字面结构可以看出,“耻”是人有意识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感受、看法、反映,以及由此做出的行为调整。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方案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方案引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承载着社会的期望和责任。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存在。
为了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道德建设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1. 增强道德意识首先,大学生应该增强道德意识。
他们应该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大学可以组织道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帮助他们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
同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道德行为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2. 建立道德规范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建立一套道德规范。
这些规范应该明确规定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要求,包括学术诚信、公共礼仪、助人为乐等方面。
同时,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遵守道德规范的大学生,惩罚违反规范的行为。
3. 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长期的养成和培养。
大学生应该培养诚实守信、友善宽容、奉献他人的良好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习惯。
4. 提高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
学校可以开设社会实践和实习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 培养批判思维和价值观道德建设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更应该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价值观的形成。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哲学、伦理等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分辨道德问题和取舍。
结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通过增强道德意识、建立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社会责任感以及培养批判思维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论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途径

论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途径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新时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途径:全面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全面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是人格建设的基石,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培养个体的健康人格。
大学生应该广泛涉猎各种兴趣领域,如运动、音乐、阅读、写作等,并逐渐发掘自己真正喜欢并擅长的领域。
通过持续的兴趣培养,可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问题,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生能够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人格特质。
要注重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面对课业压力、社交压力等方面时,要学会合理调解。
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等方式来维持身体健康。
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不轻易放弃。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决定他们走向何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他们健康人格发展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在面对选择时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抉择。
同样,也要培养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羞耻感与人格塑造

羞耻感与人格塑造摘要:羞耻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道德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以及道德素质的提高。
本文,首先分析了羞耻感的基本涵义;之后,论述了羞耻感与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如何培养羞耻心,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羞耻感人格塑造Shameness and Personality-Building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Maxist Education DepartmentGraduate Yan Huiwei 100048Abstract: Shameness is one of the advanced human feelings, which reflects people’s value amd mor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it refers to people’s personality-building, and improvement of one’s moral. This paper, at first,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hameness, and then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meness and personality-building. At last, it proposes how to cultivate shameness and get the ideal place.Key Words: shameness, personality-building“耻,古作恥,《说文》曰:‘辱也,从耳,心声。
’《六书总要》曰:‘恥,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
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
’” 从字面结构可以看出,“耻”是人有意识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感受、看法、反映,以及由此做出的行为调整。
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与人格塑造

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与人格塑造大学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阶段,品德教育与人格塑造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作为传统文化学者的研究过程中,我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与人格塑造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心得。
首先,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培养良好人格的基础。
在大学期间,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念正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因此,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实习等多种途径,大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良好品德,从而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格。
其次,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
大学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从中汲取道德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习经典著作,了解传统礼仪、美德等,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此外,大学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茶道、民族乐器等的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再次,大学生的品德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教育的融入。
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基础,实践教育才是提升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
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大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如农村支教、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
最后,大学生的品德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大学是一个集体,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品德教育与人格塑造的工作。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于高校德育“羞耻感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德育“羞耻感教育”的思考【摘要】以大学生“门”事件为例,探讨羞耻感教育意蕴,剖析德育中羞耻感教育缺失的原因,指出耻感教育是大学德育的最低层次要求同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知耻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羞耻感教育高校德育底线伦理近年来各类“门”事件层出不穷,而其中类似上海大学校花“援交门”事件的各种大学生“门”事件的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
人们对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负面报道也在增加,一些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道德状况产生了怀疑。
有人认为大学精神正被日渐削弱,正逐渐失去其作为精神和道德家园的地位,甚至有部分高校的学生已达到了价值观虚无,道德底线缺失,羞耻感消泯的地步。
一、羞耻感及羞耻感教育羞耻感,又称羞愧感。
是个体做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所产生的内疚、自愧的心理体验,也是个体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荣辱观念的一种综合反映。
羞耻感是人性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羞耻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耻辱感。
即以行不道德之事为耻,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负责的底线伦理教育。
二、羞耻感缺失产生的原因1.社会环境剧烈变化,核心价值模糊,带来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嬗变,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一些负面的影响也日渐显露出来,有些人是非美丑界限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荣耻不分,甚至以耻为荣。
当以丑搏出位成为“正统”,当以脱赢曝光变得稀松平常,当社会名流无底线上位,当商业集团不择手段炒作等现象在社会大众面前频频展现的时候,有些负面因素和负面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一些大学生国家观念淡薄,没有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精神,将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视为不合时宜的行为,他们好逸恶劳、寄生依赖、缺乏集体观念、自私冷漠,无视校规校纪,上课逃课、考试作弊,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大学生为了所谓的成名尽然丧失了起码的羞耻之心。
大学生现代道德人格问题及其培育

大学生现代道德人格问题及其培育
大学生现代道德人格问题及其培育
中国大学生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道德修养,也在积极探索培养具有现代道德人格的有效途径。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现代道德人格的成长和形成,值得深入探讨。
一方面,要营造大学生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恰当的道德氛围。
首先,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专业性认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性自觉,引导他们严格遵守行业秩序。
其次,应该从大学生选择学科、参与社会组织活动等各方面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例如,开展以专业研究为主题,以思想教育为重点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学术水平。
另一方面,个人心理调节及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
首先,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的行为,懂得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及时正确对待失败,帮助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特质。
其次,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做出合理的选择,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确的学习技巧和正确的心理态度,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积极的生活哲学和对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进而形成具有现代道德人格的氛围。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现代道德人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恰当的道德教育环境和有效的个人心理调节,才能决定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培育优质人才应有贡献。
当代大学生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与方法

当代大学生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与方法作者:宁艳红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年第06期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正处于结构性转型时期。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变革中,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当代大学生作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新人,道德人格正在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他们肩负着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所以应自觉加强人格修养,构建完善人格,升华道德境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学校应加强引导,全方位营造德育环境,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探索大学生塑造理想道德人格的途径与方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人格与道德人格人格源于拉丁文“persona”一词,原意是“脸谱”即舞台上演员的面具,后演变为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显现的行为或真实的自我,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素养的总和。
从伦理角度看,一般是指人的价值和尊严,即:道德人格,个体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道德人格支配并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东西方国家对人格一词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西方比较多的是从心理学“人格化”的层面诠释其词义,在中国有着很深厚的关于人的本性和人伦的理论基础,也有与人格相近的人品、为人、品格等词,所以对人格一词的吸纳与解释多被赋予与道德有关的意义,主要指人的道德水准与道德理想境界。
道德人格是人格在道德上的规定,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种属关系,又有内涵上的程度差别和外延上的范围不同。
从内涵上看,道德人格突破了人格内涵的一般层面,专注于对人格的道德内涵深入剖析;从外延上看,人格涵盖的层面广泛,有伦理、心理、法律、政治等方面。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一般意义上的人格,这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二、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内涵所谓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作为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面貌,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稳定性的道德行为的范式和道德品质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大 学生 ; 羞 耻心 ; 道德 人格 中图分类 号 : G6 4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8 4 2 5 ( 2 o 1 3 ) 0 1一o 1 2 8—0 3
缕 的联系 。通 过 教 育 和环 境 的 影 响 , 个 体 可 以把
羞 耻 心 还 应 包 括 道 德 标 准 和 道 德 实 践 。 一 个 人 有
响而发 生变 化 时 , 他 可 以 听 到 来 自 自己 良心 的评 判声 , 继而 羞愧 难 当 , 产 生 自责 心 理 和 行 为 。~ 方
面他要 重新 巩 固 自己 的道 德 标 准 , 另 一 方 面 他 要 想 方 设 法 补 救 因 自己 的 过 错 而 造 成 的不 良后 果 。 ( 二 ) 羞 耻 心 是 反 映 道 德 需 要 的 内在 标 准
道德 情感 、 道 德 理 想 和 道 德 能 力 等 。 羞 耻 心 作 为一 种重 要 的道 德 潜 能 , 与 道 德 人 格 有 着 千 丝 万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8—3 1
有非 常积 极 的作 用 。 在 社 会 主 义 新 时 期 , 人 的 道
德需 要是 把 对 社 会 、 对 他 人 做 贡 献 建 立 在 自觉 的
反应_ 1 。耻 , 原为 “ ”, 指 一个 人用 耳 朵聆 听来 自 ( 一) 羞 耻 心 是 衡 量 道 德 标 准 的 稳 定 尺 度 道 德 标 准 是 一 个 人 衡 量 自 己 和 他 人 行 为 善 恶 的 根 据 。这 种 标 准 因 人 而 异 , 每 个 人 的 道 德 标 准
内心 的声音 时所 产 生 的负 面 的情 绪 体 验 , 人 们 希 望体 验到 负 面 情 绪 后 , 引 起 这 种 负 面 情 绪 的 行 为 可 以停止 , 因此 改 为 “ 耻 ”。 也 有 学 者 认 为 , 羞 耻 心 是一 种 内 心 的 情 绪 体 验 ,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道 德
意义 , 因而 才 有 对 道 德 生 活 的追 求 , 即道 德 需 要 。
人 的道 德 需 要 不 同 于 物 质 需 要 , 是 一 种 高 级 的社 会需要 , 对 协调 人与 人 的关 系 构分 为整 合 结构 、 导 向结 构 、 动 力 结构 和 调 控结 构 , 其 中包 括 道 德 知 识 、 道 德 标准 、 道德需要 、
教
育
重 庆 理工大学 学 报( 社会 科学) 2 0 1 3 年第2 7 卷第1 期
J o u na r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1 . 2 7 N o . 1 2 0 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8 4 2 5 ( S ) . 2 0 1 3 . 0 1 . 0 2 5
羞耻 心 培 养 : 大 学 生 道 德 人 格 构 建 的 必要 途 径
刘 贤敏
(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 院 , 江苏 泰州 2 2 5 3 0 0 ) 摘要 : 通 过 阐释 羞 耻 心 的 涵 义 , 论 述 羞 耻 心 与 道 德 人 格 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 要 完 善 现 代 大 学 生 的 道 德人 格 , 就要 培 养大 学生 的羞耻 心 。为此 , 学校 应 担 负起 道 德 教 育 者 的 责 任 , 知 耻 教 育 应 当 向
心 的人 , 一旦 自己 的 道德 标 准 因 某 些 外 在 力 量 影
笔 者则 认 为 , 羞 耻心 是 道德 意 识 的重 要来 源 ,
是 一种 道 德 潜 能 , 是 道 德 的底 线 。一 旦 越 过 这 条
底线 , 人就不 知 羞耻 , 人 不 知 羞耻 , 则 与 禽 兽 无异 。
情感 。
不同, 甚 至 有 些 人 的 道 德 标 准 因事 而 异 , 符 合 自 己
利益 则标 准宽 松 , 不 符 合 则严 苛 。 因此 , 在 当 今 多
变 的社会 , 在 各 种 诱 惑 下 始 终 如 一 坚 持 自 己 的 道 德标 准对保 持 道德 人格 同一 性 有着 重 要 作用 。朱 熹 曾说 过 : “ 人 有耻 则能 有所 不 为 。 ” 一个 具 有羞 耻
个 人 的道德 能 力 。
需要 是 有 机 体 内 部 的某 种 缺 乏 或 不 平 衡 状
态 , 是 人 的 一 切 行 为 的 动 力 源 泉 。 人 作 为 社 会 中
二、 羞耻心对于道德人格的构建不可或缺
道 德 人格 的结 构 非 常 复 杂 , 有 研 究 者 将 道 德
的个体 , 都希 望 活得更 好 、 活 得 比动物 更 有 价值 和
一
、
羞耻心的涵义
这种 “ 潜 能 ”变 为 一 种 “ 实 能 ”, 若坚持不懈 、 持 之 以恒 , 这 种 “实 能 ”就 会 成 为 人 格 的 一 部 分 稳 固
下来。
羞 耻心 , 也称羞耻感 , 或称耻 , 是 一 个 人 由 自
己言行 的过 失 而 产 生 的 , 表 现 为 对 自 己 违 背 内 心 的善 恶 、 荣辱 标 准而 产 生 的不 光 采 、 不 体 面 的心 理
了羞耻 心 , 就能分善恶辨美丑 , 此为道德标准 ; 一
个人有 了羞 耻 心 , 就 可 以 亲 近 真 善 美 而 远 离 假 恶
丑 的事 物 , “ 知 耻 而 后 勇 ”, 此 为 道德 实践 。羞耻 心
与道 德标 准 、 道 德 实践 紧 密 相 连密 不 可 分 , 形 成 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