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名校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网络联考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在线网络联考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诗性革命历史电影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
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不再拘泥于以往那种依赖宏大战争场面的模式,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
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观众的内心,更能抓住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
从而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
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
其中,想象力是的工具。
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
这时,()。
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大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另辟蹊径变故建构缺一不可B.推陈出新变迁建造缺一不可C.推陈出新变故建造不可或缺D.另辟蹊径变迁建构不可或缺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
B.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
C.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吸引观众的一个个内心。
D.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有故事的一个个普通人,更能吸引观众的内心。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B.历史电影中的情感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想象力更加充沛C.历史电影中的人物就会让想象力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D.人物有血肉就只会让历史电影中的情感以及想象力更加充沛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开源软件是指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即代码创作者在遵循相关开源协议的基础上,将自己开发的软件源代码向全世界公开,允许其他开发者进行自主学习、测试、修改、二次开发和传播等,以协同方式改善软件产品的质量和优化软件功能等。
2020年3月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0届高三毕业班调研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3月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020年3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代表鲁迅对《史记》的总体评价,也是最高评价。
这两句话分别指其史学地位和文学价值,自是非常允当。
然而,两者关系究竟怎样?在我看来,《史记》之所以成为“史家之绝唱”,就因为它是“无韵之《离骚》”,即因为它的文学性,也即因为它对人的关注、对人性的透视。
众所周知,史学以“事”为研究对象,文学以“人”为描绘中心,各有侧重。
然而,历史上所有的“事”又都是“人”做的,无一例外。
所以,必须把“人”写透彻,才能把“事”说清楚,这才应该是优秀的史学著作所追求的境界。
而把这一境界提升为一种自觉追求的史学家,就正是司马迁。
考察先秦史著,《春秋》《左传》为编年体,《国语》《战国策》为国别体,尽管有一些写人写得不错的篇章,但它们在总体上却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记录,都没有注重突出历史事件中的人。
而到了《史记》,史著的面貌才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本纪”、“世家”、“列传”皆是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结构而成,因而被称为“纪传体”。
这一伟大的首创非司马迁莫属。
《史记》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体例上,更表现在细部述说上。
深入到每篇传记内部,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人物的性格、禀赋往往是司马迁用笔的着力之点、精彩之处。
例如《商君列传》,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魏惠王当时没有表态,公叔痤就说:“鞅有奇才——大王若不想任用他,就该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过后,公叔痤又把谈话内容告诉了商鞅,并劝其离开。
商鞅只是一笑,说:“既然大王没有听信您的话来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信您的话来杀害我呢?”后来的事实证明商鞅的判断是准确的。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零停爭的一组是()(3分)《蒙娜丽莎》是一幅享誉全球的画作,作者达•芬奇力图使人物的美丽外形和丰富感情巧妙的结合。
画中,蒙娜丽莎生动自然、温柔甜美的笑容。
她的笑容充满魅力、耐人寻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对此人们一直。
A.达到溢于言表不置可否B.达到跃然纸上莫衷一是C.达成跃然纸上不置可否D.达成溢于言表莫衷一是1.B【考点】该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达到”的意思是“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达成”的意思是经商谈后得到某种结果或形成某种意见。
“溢于言表”指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不置可否”的意思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大力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5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2.B【考点】该题重点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A项,“不仅……而且”递进不当;C项,“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新作出版,诚挚盼望各位方家斧正!B.初次见面,久仰久仰,请多多赐教!C.惠书敬悉,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D.大驾光临,本人定在寒舍虔敬恭候!3.A【考点】该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
2019-2020年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3月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埋.怨(mán)果脯.(pǔ)盥.洗室(guàn)长吁.短叹(xū)B.角.逐(jué)迸.发(bèng)狙.击手(jū)瓜熟蒂.落(tì)C.择.菜(zhái)折.本(shé)剖.腹产(pāo)因噎.废食(yē)D.湖泊.(pō)铜臭.(xiù)入场券.(quàn)着.手成春(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发轫掉书袋步入正轨轻歌曼舞B.泄秘绵里针趋之若鹜天随人愿C.临摹壁上观竹报平安凭心而论D.装潢主旋律稍纵既逝一副春联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孔子带领弟子到处漂泊,甚至在陈国、蔡国的旷野荒郊饥饿彷徨,饱经艰险,虽然满腹经纶,却找不到安身之地,实在令人恻然..鼻酸。
B.一次偶然的机会,少年海涅在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上读到《堂吉诃德》,这次阅读为他打下了他精神世界的底子,导致..他日后多次重读这部巨著。
C.本场篮球赛,两队的比分紧咬,比赛处于胶着状态,直到最后一节辽宁队突然哑火,新疆队才水落..石出..,最终拿下了比赛。
D.汉人梁统主张治国用严刑重法,却因此获罪于天下,两个儿子死于非命,至孙辈家族被灭,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明朝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黄道婆因辛苦织布而积劳成疾,返回乌泥泾数年后便猝然谢世,村民“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
”B.在老年人回忆中,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更大,更圆,更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C.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列入《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D.人走茶凉伤感吗?不伤感!真正伤感的是:人走了,把我的茶杯也骗走了;王小波先生的这句经典话语让人回味不已。
2020年河南非凡吉创联盟届高三年级3月名校调研语文试卷

非凡吉创联盟2020届高三年级三月名校调研考试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位置张永强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了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缺环,具有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
吴简反映了新兴的楷书与行书的普遍使用、流行千年的篆书和隶书迅速消亡的文化现象,深刻影响了后世。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吴简中行书和楷书中隶书的痕迹仍较普遍,用笔不够精到,法度不够谨严,书写还没有成熟行书和楷书的使转技巧。
但作为新书体,吴简中的一些适应快速书写的笔法和结构已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当时行书、楷书笔法已普遍运用,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得吴简书法已具有行云流水的姿态。
通过吴简书法,我们可看到,楷书和行书作为新兴书体,正在迅速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另外,长沙吴简多为实用书体,为应付繁重的文书任务,书写者更多表现出各自的书写惯性,因此同一简册的字迹形态相对稳定,没有多变的艺术风格。
我们应将长沙吴简书法与同地区出土的东汉简牍和西晋简牍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在书法史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走马楼吴简与东牌楼汉简、郴州晋简的书体继承、发展轨迹是明显的。
2004年,长沙东牌楼出土了东汉灵帝时期(168-189)的简牍100余枚,其中有早期的行书和楷书。
这些简牍比走马楼吴简早五六十年,出土地毗邻,简牍性质相同。
其行书主要用于书信,仍保留较多隶意,容易识读,书写自由而活泼,反映了中国文字逐渐演变过程中趋向简易的特点。
河南非凡吉创联盟2020年 届高三年级3月名校调研语文试卷及其解析

产平台使更多的领先技术能够通过云输出到
更多行业,是要面临挑战的。
6.以上三则文字材料,内容侧重点和阐释方法分别有何不同。(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行书和楷书之所以逐渐取代隶书,原因之一就是其适应快速书写,更为方便省力。 B.我们国家的汉字简化改革和文中字体演变所体现的“由繁到简”的需求有一致性。 C.从东牌楼简牍到走马楼吴简再到郴州晋简,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以至隶意尽脱。 D.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承上启下,楷书和行书都对钟繇、王羲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综上所述,长沙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上承长沙东牌楼东汉简,下启楼兰魏晋简,使这 一演变的时间序列得以完整。吴简中的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而作为新书体的 行书,起源于汉魏,到晋代成熟,书法史研究上许多问题得以解决。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起学 界广泛关注的“兰亭论辩”,王素先生在《略谈兰亭集序书法的渊源与影响》一文中认为:“从东 汉晚期行书草创,到东晋中期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的革新、发展的脉络一环扣一环, 证据链十分完整和十分清楚。因此,‘兰亭论辩’是否存在《兰亭》这类行书的问题,确实如前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阶段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阶段性考试(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宇宙万物以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形式存在,宇宙万物和谐需要万物各顺其性、各适其情。
B. 只要秉持“君子和而不同”的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就能赋予“和而不同”崭新的时代意蕴。
C. 文明差异使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各国的利益深度融合,因此,要加强相互借鉴、相互交流。
D. 不能和谐共生导致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环境问题等全球性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强调“和而不同”的重要性,然后具体指出如何能做到“和而不同”。
B.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论证了当今发展中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以及应对策略。
C. 文章既引用了古代经典,也引用了**的讲话,古今结合,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按照由总到分的结构方式组织全文,第二、三段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和而不同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价值观,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
B. 以包容、平等的心态承认文明平等性、多样性,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鉴,进而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C. 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趋势,决定了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就能够解决目前的全球性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按照2016年现价评估,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 38万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入的2. 7倍。
其中,涵养水源4490亿元、保育土壤1146亿元、固碳释氧2199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43亿元、净化大气环境343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802亿元、森林防护606亿元。
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南省非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代表鲁迅对《史记》的总体评价,也是最高评价。
这两句话分别指其史学地位和文学价值,自是非常允当。
然而,两者关系究竟怎样?在我看来,《史记》之所以成为“史家之绝唱”,就因为它是“无韵之《离骚》”,即因为它的文学性,也即因为它对人的关注、对人性的透视。
众所周知,史学以“事”为研究对象,文学以“人”为描绘中心,各有侧重。
然而,历史上所有的“事”又都是“人”做的,无一例外。
所以,必须把“人”写透彻,才能把“事”说清楚,这才应该是优秀的史学著作所追求的境界。
而把这一境界提升为一种自觉追求的史学家,就正是司马迁。
考察先秦史著,《春秋》《左传》为编年体,《国语》《战国策》为国别体,尽管有一些写人写得不错的篇章,但它们在总体上却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记录,都没有注重突出历史事件中的人。
而到了《史记》,史著的面貌才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本纪”、“世家”、“列传”皆是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结构而成,因而被称为“纪传体”。
这一伟大的首创非司马迁莫属。
《史记》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体例上,更表现在细部述说上。
深入到每篇传记内部,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人物的性格、禀赋往往是司马迁用笔的着力之点、精彩之处。
例如《商君列传》,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魏惠王当时没有表态,公叔痤就说:“鞅有奇才——大王若不想任用他,就该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过后,公叔痤又把谈话内容告诉了商鞅,并劝其离开。
商鞅只是一笑,说:“既然大王没有听信您的话来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信您的话来杀害我呢?”后来的事实证明商鞅的判断是准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凡吉创联盟20届高三年级三月名校调研考试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位置张永强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了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缺环,具有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
吴简反映了新兴的楷书与行书的普遍使用、流行千年的篆书和隶书迅速消亡的文化现象,深刻影响了后世。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吴简中行书和楷书中隶书的痕迹仍较普遍,用笔不够精到,法度不够谨严,书写还没有成熟行书和楷书的使转技巧。
但作为新书体,吴简中的一些适应快速书写的笔法和结构已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当时行书、楷书笔法已普遍运用,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得吴简书法已具有行云流水的姿态。
通过吴简书法,我们可看到,楷书和行书作为新兴书体,正在迅速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另外,长沙吴简多为实用书体,为应付繁重的文书任务,书写者更多表现出各自的书写惯性,因此同一简册的字迹形态相对稳定,没有多变的艺术风格。
我们应将长沙吴简书法与同地区出土的东汉简牍和西晋简牍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在书法史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走马楼吴简与东牌楼汉简、郴州晋简的书体继承、发展轨迹是明显的。
2004年,长沙东牌楼出土了东汉灵帝时期(168-189)的简牍100余枚,其中有早期的行书和楷书。
这些简牍比走马楼吴简早五六十年,出土地毗邻,简牍性质相同。
其行书主要用于书信,仍保留较多隶意,容易识读,书写自由而活泼,反映了中国文字逐渐演变过程中趋向简易的特点。
羊欣云:“行狎书,相闻者也。
”从而印证了行书最初适用书信往来的功用。
走马楼吴简中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行书与楷书的笔画愈来愈普遍,这是在东牌楼汉简基础上的继续简化与发展。
不难看出,楷书与行书作为更为方便省力的新书体,在走马楼吴简中的运用较东牌楼简牍更广更普遍,不仅仅限于书信,已成为一种日常流行书体。
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写年代在孙吴赤乌二年至赤乌六年(239-243),与走马楼吴简地域和年代相近,字体书风基本相同,所见主要为楷书,以及比较成熟的行书。
郴州地区还出土了数百枚西晋简,即书法史上有名的“郴州晋简”,内容有簿籍、文书、记事及习字等。
又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此时的书迹已经隶意尽脱,活泼灵动,与走马楼吴简中的楷书与行书形态十分接近。
郴州晋简是在走马楼和苏仙桥吴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工整化演变的结果,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楷书和行书,沿用至今,不再有新的书体出现。
综上所述,长沙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上承长沙东牌楼东汉简,下启楼兰魏晋简,使这一演变的时间序列得以完整。
吴简中的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而作为新书体的行书,起源于汉魏,到晋代成熟,书法史研究上许多问题得以解决。
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兰亭论辩”,王素先生在《略谈兰亭集序书法的渊源与影响》一文中认为:“从东汉晚期行书草创,到东晋中期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的革新、发展的脉络一环扣一环,证据链十分完整和十分清楚。
因此,‘兰亭论辩’是否存在《兰亭》这类行书的问题,确实如前所说,应该已不成其为问题。
”此外,走马楼吴简为我们当前进行书法创作也提供了借鉴意义。
(2019年11月06日《美术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书法研究是空白的,走马楼吴简书法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一缺环。
B. 吴简中行书、楷书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转技巧成熟,使得吴简书法姿态行云流水。
C. 吴简中楷书和行书正迅速朝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但无法避免艺术风格单一的出现。
D. 郴州晋简比走马楼和苏仙桥吴简更加规范、工整,最终形成成熟的楷书和行书沿用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本论部分虽然逻辑复杂但层次清晰。
B. 文章既有长沙吴简与东汉、西晋简牍的比较,也有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和郴州晋简的比较。
C. 文章论证东牌楼简行书特点时借助羊欣的话,印证了行书最初适用书信往来的功用。
D. 文章末段论证了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的意义重大,可以帮助解决书法史研究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书和楷书之所以逐渐取代隶书,原因之一就是其适应快速书写,更为方便省力。
B. 我们国家的汉字简化改革和文中字体演变所体现的“由繁到简”的需求有一致性。
C. 从东牌楼简牍到走马楼吴简再到郴州晋简,隶书的痕迹越来越少以至隶意尽脱。
D. 走马楼吴简在书法史上承上启下,楷书和行书都对钟繇、王羲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书法研究是空白的”说法有误,原文第一段“长沙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了东汉末期和西晋之间的缺环,具有重要的书法研究价值”,是说东晋汉末和西晋之间书法缺环,并不是说东汉和西晋之间的书法研究空白,填补缺环的是走马楼吴简书法填补,不是书法研究。
B项,强加因果,“当时行书、楷书笔法已普遍运用,笔画省略,笔势连属,使得吴简书法已具有行云流水的姿态”说法有误,第二段是“吴简中行书和楷书……法度不够谨严,书写还没有成熟行书和楷书的使转技巧”。
C项,曲解文意,“吴简中楷书和行书正迅速朝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但无法避免艺术风格单一的出现”说法有误,第二段是“通过吴简书法,我们可看到,楷书和行书作为新兴书体,正在迅速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另外,长沙吴简多为实用书体,为应付繁重的文书任务,书写者更多表现出各自的书写惯性,因此同一简册的字迹形态相对稳定,没有多变的艺术风格”。
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无中生有,“也有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和郴州晋简的比较”错,结合全文来看,没有单独对郴州苏仙桥吴简书和郴州晋简的比较。
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无中生有,“楷书和行书都对钟繇、王羲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说法有误,原文是说“吴简中的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而作为新书体的行书,起源于汉魏,到晋代成熟,书法史研究上许多问题得以解决”,文中主要讲到了早期楷书是钟繇、王羲之书法的渊源,另外,文末主要提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兰亭论辩”,这是论述其对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对钟繇的影响则是无中生有。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
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从概念到落地,经历了六十余年的探索。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成为AI的起源地。
其后,人工智能在上世纪经历了两波高潮和低谷。
进入21世纪,大数据出现和深度学习崛起后,AI又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但就技术本身而言,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本身仍在不断发展进化,目前深度学习需要大计算、大数据,而且能耗很高。
从基础技术原理角度来看,未来深度学习需要发展基于小数据、低能耗的人工智能算法。
此外,人工智能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核心算法,而是结合硬件以实现一体化。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以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
驱动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表现出很强的通用性,而每一次工业革命到达高潮时,驱动它的核心技术就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的工业大生产特征。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具备很强的通用性,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特征,这意味着其将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
因此,如今深度学习框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接芯片、大型计算机系统,上承各种业务模型、行业应用,将成为“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
(摘编自2019年11月新京报《人工智能:进入工业生产阶段,推动产业智能化》材料二:7月3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大脑迎来了史上最重磅的5.0版本升级,成为赋能产业智能化、软硬件一体的AI大生产平台。
百度CTO王海峰表示,人工智能即将进入以“标准化、自动化、模块化”为特点的工业大生产阶段。
这将驱动工业革命进入高潮,人工智能会将人类社会带入智能时代。
尹世明则在8月29日刚刚结束的2019云智峰会上,承接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表示,“百度智能云希望更多行业都能享受到AI工业化带来的智能红利,完成降本增效,加速产业智能化,成就智能中国”。
因此,百度将集中更多资源支持智能云业务发展,把AI技术、云计算、基础技术体系进一步整合,充分打通在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积累的优势,加强内部紧密配合,增强内部体系化联动,使更多的领先技术能够通过云输出到更多行业。
(摘编自2019年9月凤凰网《百度再次升级智能云加速中国产业智能化》)材料三:(英国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材料四:中国工程院的专家指出:智能制造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