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中学高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开县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开县中学高2015级语文试题卷 语文试题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6题、第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伏款识 (í ) 春意阑姗 毁家纾难(shū) D、黠慧 采撷(xié ) 亦步亦驱 相机行事(xiā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 D.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
北京成了首堵连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
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
B.“我们伤心极了我觉得世界好像黯淡了下来失去了部分魔力和神奇果粉们感叹乔布斯走得太早了C. 日前,“一行三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此前市场传得沸沸扬扬的“9号文”终于以“127号文”的面目出台。
D.到了基层,有些人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有些人浅尝辄止,不愿意进一步地调研和思考有些人面对群众居高临下不愿意主动关心群众的喜怒哀乐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仅仅是“身入”,而没有“深入”。
2015届高三级部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2015届高三级部12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2014.12.15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诗考略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②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
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
“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2015重庆中考语文试卷(A卷)及答案word版本

重庆市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A卷)(本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寐(mèi)哺育(pǔ)奄奄一息(yǎn)B.贮蓄(chǔ)教诲(huì)衰草连天(shuāi)C.惆怅(chóu)提防(dī)潜心贯注(qián)D.呵斥(hē)怡情(yí)锲而不舍(qì)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
(4分)在重庆,有街道的地方就有黄桷树。
黄桷树挺bá(1)高大,苍翠如盖,遮天b ì(2)日。
那在岩石上纠结盘虬的根,如同一只巨手,抓住了命运mài (3)搏,展示了生命的坚rèn (4)。
(1)_________ (2)__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D.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2015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最新Word版

2015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è )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2.(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B.东方白鹳是一种体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和飞羽黑中的闪亮.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D.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今日在国博中心开幕,农产品展区众多商户在现场批发促销,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也比比皆是.....3.(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D.④③②①⑤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4.(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5高三语文十二月全国大联考试题(含答案)

2015高三语文十二月全国大联考试题(含答案)启慧•全国大联考十二月联考试卷 2016届高三语文试卷时间 :12月7日下午14:30―17:0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之所以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它的人性指归的“至善”。
既然是养心修身之术,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
面对宋人山水,可游可居、可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也即“入静”的状态。
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战争,不表现血腥,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
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
这种艺术观念源自老子思想,无所谓消极积极。
“逸、神、妙、能”四格,逸之外其余三格没有原则的界限。
如果要分的话,每个品种还分上中下呢,这需要是同时代的人才好比较。
画论品评申多有点评,我不研究画史,故对“典型的代表人物”无大兴趣。
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
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
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
形而上的认知,是历代中国画论提炼出来的共同部分。
其中我们所谓的“逸”是宋之后,贯穿中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
如果仅仅把“逸”看作是“文人画”的产物,这认识是狭隘的。
“逸”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
“逸”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
关于“逸”的历代论述很多,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不象――不愿拘泥于物象,“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5-2016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 ( 基础题、阅读题 ) 和第Ⅱ卷 ( 表达题 ) 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条形码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依据题号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过去 30 年,中国创建的经济奇观此刻正与令人咋舌的老龄化现象相伴而来。
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正成为中国经济增添的最大挑战。
当前,中国有 13.5 亿人口,并在连续保持增添,但中国人口总数估计到2030 年左右将开始迟缓减少。
要认识到老龄化对中国的影响,能够先看看劳感人口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率。
1979 年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时,劳感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约为7∶ 1,当前这一比率约为 5.5 ∶ 1。
到了 2035 年,劳感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将骤降至 2.5 ∶1。
其余,劳感人口的年龄散布也很重要。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30 岁到 40 岁的工作人口最有生产力和创新能力,而这正是所谓的“中国人口盈余”的基础。
1979 年改革此后,劳感人口的增添速度向来快于人口老化的速度,但从2015 年开始,这一趋向将发生逆转。
到2035 年将有 1.5 个年龄较大的工人(50 到 64 岁 ) 对一个年青工人(15 到 29 岁 ) 。
这一趋向在低龄人口中也是这样,中国小学再生从1995年的 2 500万降落到了2008 年的 1 670万。
这表示,中国正面对着与韩国、澳大利亚和西欧其余国家相同的老龄化处境。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假如因为人均寿命的明显增添和生育率的急速降落。
198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不到65 岁,当前是75 岁; 1980年每个妇女均匀生育 2.63 个孩子,2011 年这个数字只有 1.5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2月月考(全科6套)(1)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5级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l至5题、第7至9题为选择题,24分;第6题、第10至21题为非选择题,126分。
满分l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5题、第6至9题时,务必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第6题、第11至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
每小题9分。
共12分)1.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蒸汽机斧底游鱼剽悍.piāo雪泥鸿爪.zhuǎB.大姆指和衣而眠氛.围fēn汗流浃.背jiāC.绿茵场棉里藏针躯.壳qiào 解.甲归田jiěD.一炷香谈笑风生谂.知shěn爱憎.分明zēng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1849年,美国加州有个木匠在溪沟旁拾到一个沉甸甸的金块。
消息不翼而飞....,人们像潮水般一涌向旧金山,掀起了著名的“西部淘金热”。
B.11月l2日,科幻巨制《星际穿越》登陆内地各大院线,截至..17日晚,《星际穿越》上映首周狂卷3亿元人民币,登顶内地票房周冠军。
C.依靠自身技术优势长期在汽车制造业中执牛耳...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八十年代末开始走下坡路,风光不再。
D.刚面世的《全宋诗》汇集了宋代所有诗歌,长篇短制,细.大.不捐..,即使是断章残句,也有所收录,堪称一项辉煌卓绝的伟业。
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个人的记忆,是源于诸多细胞的相互联络,诸多经验的积累、延续和创造;。
个人之于人类,正如细胞之于肌体,。
但这里面常常有一种悲哀,,而将其他人的话语变成沉默的大多数。
开县中学高2015级第五期第一次月考

开县中学高2015级第五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
你认为()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比较可靠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答案】B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材料可知司马迁认为西周的灭亡是外部的原因,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历史研究要讲究史实,这就要求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史料记载等多种手段得出结论,所以材料中“某学者”的观点真实可靠。
所以答案选B。
2、“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
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当时上密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
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答案】C考点:君主专制的强化。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皇帝先接受地方官的建议再作出决策,故A项错误;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故B 项错误;密上奏折表面上看是皇帝的恩惠,实际上皇帝通过此举可以进一步了解地方官的情况,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3、《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开县中学高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重庆市开县中学高2015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5题、第6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6题、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3分。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
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白内瘴万古常青按钮ni干细胞gnB.化妆品时代骄子晌午shng 发生口角juC.板兰根一袭白衣瑕疵c否极泰来pD.百页窗不辨菽麦踮脚din狺狺狂吠yn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奔驰公司宣布将旗下的两家经销商奔驰中国和北京奔驰重新整合,希望通过对两者的优化组合,在市场占有率上二一添作五,进一步提高产品销量。
B. 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应付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C.我国将逐渐取消代课教师制度,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的人员到乡村任教。
D. 这场盛典,以壮美的篇章歌颂今日的辉煌业绩,也以细腻的情怀回忆昨日的筚路蓝缕。
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人和自然的关系实际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
,,它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
与个人相对应而存在的是外部世界但由于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诚然,个人也可以和自然形成关系个人只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与自然发生关系而不是个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与人类社会相对应而存在的是自然A.B.C.D.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 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表浅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选自2014年1月6日《人民日报》)4.下列关于加厚文化土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关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自古至今,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就成为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文化领域的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主流文化建设者应自觉成为文化警戒线的守护者。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5.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是有的人对此痛心的缘由,也是其表达的看法。
B.信息时代好书和读书人越来越少,从电脑和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这一呼吁从反面折射当今社会文化土层的浅薄。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是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的宗旨。
6.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对有人的观点在文中是怎样表明自己的态度的?你认同有人的观点吗?为什么?(5分)答: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
徐之才传徐之才,丹阳人也。
父雄,事南齐,位兰陵太守,以医术为江左所称。
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
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听《老子》。
舍为设食,乃戏之日:徐郎不用心思义,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日:盖闻圣人虚其心而实其腹。
舍嗟赏之。
年十三,召为太学生,粗通《礼》《易》。
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吴郡张嵊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响。
咸共叹日:此神童也。
孝绰又云:徐郎燕颔,有班定远之相。
陈郡袁昂领丹阳太守,辟为主簿,人务事宜,皆于之教。
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着衣,披红服帕出房,映光为昂所见。
功曹白请免职,昂重其才术,乃特原之。
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又综镇北主簿。
及综入魏,三军走散,之才退至吕梁,桥断路绝,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
综入魏旬月,位至司空。
魏听综收敛僚属,乃访之才在彭泗,启魏帝云:之才大善医术,兼有机辩。
诏征之才。
孝昌二年,至洛,敕居南馆,礼遇甚优。
从祖蹇子践启求之才还宅。
之才药石多效,又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
武帝时,封昌安县侯。
天平中,齐神武征赴晋阳,常在内馆,礼遇稍厚。
武定四年,自散骑常侍秘书监。
文宣作相,普加黜陟。
杨愔以其南土之人,不堪典秘书,授金紫光禄大夫,以魏收代领之。
之才甚怏怏不平。
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
时自娄太后及勋贵臣,咸云关西既是劲敌,恐其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辞,不可先行禅代事。
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
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
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
登祚后,弥见亲密。
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代,又戏谑滑稽,言无不至,于是大被狎昵。
(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三》)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B.功曹白请免职白:白天C.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除:授予官职D.因高德政启之因:通过8.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B.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C.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D.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9.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徐之才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辟为主簿,人务事宜,皆于之教至洛,敕居南馆,礼遇甚优杨愔以其南土之人,不堪典秘书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A.B.C. D.1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徐之才13岁时已大致通晓《礼》《易》。
有人曾与他讨论《周易》及《丧服》仪式等,他能应答如流。
B.一次,郡廨失火,徐之才起而观望,没有积极主动地前去救火。
功曹由此禀告上司请求免去他的职务。
C.徐之才还懂得一些天文、图谶方面的知识,他与馆友宋景业一起参校吉凶,预知庚午年政权必有革易。
D.徐之才不仅精通医术,而且在当朝首先倡导禅代,他能说会道,语言又诙谐幽默,因此与皇帝十分亲近。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7分)(1)陈郡袁昂领丹阳尹,辟为主簿,人务事宜,皆于之教。
(4分)译文:(2)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
(3分)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唐]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
(4分)答:(2)首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诗人的百忧之情的?并简要分析。
(4分)答:13.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中的诗句。
(8分)(1)苏轼在《前赤壁赋》描写月亮升起、对游人依恋的两句是,。
(2)《离骚》中表现屈原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却因进谏而遭贬黜的两个句子是:,。
(3)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两句诗是:,。
(4)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想象,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诗是:,。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老照片申平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
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
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妖怪——一个黑匣子。
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
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
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
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
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
他主动上前跟老外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
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还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到处流传。